白堊紀昆蟲就會"偽裝術" 這種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本報訊(記者 毛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記者昨天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這是首次在化石昆蟲中發現擬態苔蘚的行為,為重建遠古昆蟲和植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新證據。

此次研究參與者、南古所研究員王博介紹,苔蘚植物是最早的陸地植物之一,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為昆蟲提供了食物和庇護場所。昆蟲幼蟲偽裝成苔蘚,可以躲避捕食者,同時也迷惑獵物,提高捕食成功率。

據悉,此次發現的昆蟲新物種被命名為黃氏擬苔草蛉,屬於脈翅目草蛉總科。擬苔草蛉幼蟲背部長有8對又扁又寬的葉片狀結構,外形非常類似苔蘚。此外,它們的頭部能夠完全縮在背部的「葉片」下方,只在前端伸出一對長長的觸角和一對鉗子一般的大顎,分別用來探測和捕食獵物。

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CurrentBiology)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白堊紀昆蟲會「偽裝術」!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2018-05-03 08:30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昆蟲會「偽裝」成苔蘚—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南京5月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植保學院劉星月教授從緬甸琥珀中揭示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本網訊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憑藉這類擬態,昆蟲可以藏匿在植物中,避免被捕食者發現,同時也讓獵物很難察覺自己,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 中國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南古所 楊定華 攝中新網南京5月8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該所王博研究員、史恭樂副研究員與中國農業大學劉星月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從一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類奇特的昆蟲幼蟲擬態苔蘚植物。
  • 這種一億年前遠古昆蟲竟然也會欺騙術
    琥珀化石證實這種行為特徵與身體適應性密切相關,廣泛存在於1.45-0.66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昆蟲物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昆蟲具有獨特的偽裝能力,一些昆蟲會偽裝成掠食者,一些昆蟲則會擬態成其它物種,昆蟲的偽裝能力在它們的進化歷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考古學家發現一種最古老的昆蟲,會巧妙地攜帶雜物來隱藏自己,現今一些幼蟲也採用這種聰明的方法。
  • 你拍攝過草蛉麼,草蛉是一種什麼樣的昆蟲
    蚜獅,草蛉的幼蟲草蛉(脈翅目/草蛉科),身體細長,複眼有金屬光澤。觸角細長,翅膀透明。很是漂亮。草蛉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草蛉卵的安放很有特點,卵通過絲狀長柄與草葉等物體連結,這樣可以避免成為其它昆蟲的食物(一直未能拍攝到草蛉卵的照片,借網絡圖片一用,見諒)。如下圖
  • 【蟲研捷報】白堊紀緬甸琥珀中首次發現脈翅目草蛉科
    草蛉科是脈翅目中繼蟻蛉科的第二大類群,目前世界上已知80屬1200餘種,包括4個亞科:Limaiinae、Apochrysinae、Chrysopinae、Nothochrysinae,其中Limaiinae為中生代的滅絕亞科。草蛉幼蟲因具有捕食蚜蟲、蟎類等的習性,因而可用於生物防治。此外,一些草蛉幼蟲還具有背負雜物進行偽裝的習性。
  • 揭示蛉類幼蟲的「偽裝行為」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2日發布消息稱,通過中、意、美三國科研人員對緬甸琥珀中蛉類幼蟲的合作研究,揭示了蛉類幼蟲的偽裝、掘穴行為以及相關捕食行為的演化歷史。  研究團隊共描述了緬甸琥珀中蛉類幼蟲11新屬11新種,這些新類群都屬於脈翅目蟻蛉亞目。
  • 科學網—琥珀揭示蛉類幼蟲偽裝行為演化史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等琥珀揭示蛉類幼蟲偽裝行為演化史   蛉類幼蟲復原圖 楊定華繪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近日,中、意、美三國科研人員對緬甸琥珀中的蛉類幼蟲進行了合作研究,揭示了蛉類幼蟲的偽裝、掘穴行為以及相關捕食行為的演化歷史。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覆物行為(主動利用環境中的各種材料遮蓋軀體)是昆蟲偽裝術中最奇特、最複雜的一類。該行為的化石證據極其稀少,因此學術界對該行為的早期演化了解甚少。
  • 討厭~人家才不是葉子長毛啦,人家是草蛉的卵
    ▲草蛉的卵草蛉一般會把卵產在蚜蟲比較多的地方,以保證幼蟲孵化後就能夠得到充足的食料,但是也不排除有些不走尋常路的粗心媽媽把卵產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比如玻璃窗、汽車後視鏡、洗衣機、水管、欄杆等等這些詭異的地方。
  • 緬甸琥珀揭示蛉類幼蟲的「偽裝行為」演化史
    蛉類幼蟲復原圖。 楊定華 繪製 中新網南京8月22日電 (楊顏慈)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2日發布消息稱,通過中、意、美三國科研人員對緬甸琥珀中蛉類幼蟲的合作研究,揭示了蛉類幼蟲的偽裝、掘穴行為以及相關捕食行為的演化歷史。
  • 【中國新聞網】緬甸琥珀揭示蛉類幼蟲的「偽裝行為」演化史
    圖為緬甸琥珀中各類蛉類幼蟲。南古所 供圖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8月22日發布消息稱,通過中、意、美三國科研人員對緬甸琥珀中蛉類幼蟲的合作研究,揭示了蛉類幼蟲的偽裝、掘穴行為以及相關捕食行為的演化歷史。  研究成果當天在線發表於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
  • 昆蟲的「偽裝」藝術
    只要您稍微留心,就能發現有趣的自然現象——這一期,就來說說在強大的天敵面前,昆蟲為了生存,如何通過神奇的藝術天賦,迷惑敵人,死裡逃生。毛毛蟲是蝴蝶和蛾子的幼蟲,通過變態發育實現「華麗轉身」,成為美麗的蝴蝶(或飛蛾)。然而,在幼蟲階段,毛毛蟲相對弱小,只能通過偽裝自己躲避敵人的捕食。柑橘鳳蝶的幼蟲就練就一身製作假象的本領。其幼蟲全身光滑,沒有毒毛。
  • 文雅而溫良的「食客」——草蛉,一隻成蟲一生可食4000隻蚜蟲
    草蛉草蛉屬脈翅目草蛉科,為捕食性昆蟲。其種類較多,我們常見的草蛉有中華草蛉、大草蛉、麗草蛉和葉色草蛉等。草蛉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它的一生經過卵、幼蟲、蛹(和繭)、成蟲四個發育階段。草蛉論其草蛉的食性,除捕食多種軟體昆蟲和蟎類動物性食物外,還取食非肉食性的食物,如昆蟲排出的蜜露、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和少量的花粉等,但主要以捕食昆蟲和昆蟲幼蟲、卵為主。草蛉和它的幼蟲都是捕食性的有益小動物。
  • 揭秘小車開出神秘花真相:花開蟲現 原是草蛉寶寶
    陳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小「仙人球」如果用指甲輕輕觸碰,便會微微挪動。這時,一陣風吹過,有幾個「仙人球」果然笨拙地挪了腳步,其中一個沒站牢,被風一吹飄到地上,就再也找不到了。  蟲現  草蛉寶寶 其實像沙和尚?  這些小蟲子究竟是何方神聖,和這些花朵到底什麼關係?
  • 十大偽裝樹枝苔蘚的動物:撒旦葉尾守宮似枯葉
    事實上,它們偽裝的本領更多是用來捕捉獵物,而不是防禦掠食者。   枯葉蛺蝶展開雙翅時,你會看到漂亮的有金屬光澤的藍色、黑色和黃色圖案;而當它收起翅膀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枯葉蛺蝶」這個名字是多麼恰如其分。
  • 你熟悉喜愛的美麗昆蟲,小時候卻都是「奇葩」存在
    不過,待到稚蟲出水之日,就是空中女神變身之時。草蛉是脈翅目草蛉科的昆蟲。草蛉的幼蟲名為蚜獅,不僅相貌醜陋,還極其「兇殘」,完全沒有繼承父母優雅的脾性。蚜獅寶寶雖然長得醜,卻十分聰明,它們還懂得背負垃圾作為偽裝,讓「人」真假難辨。
  • 蟲兒們》:昆蟲界裡令人驚嘆的偽裝大師
    蟲兒們》仿佛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讓我們看到了昆蟲們不可多得的另一面——昆蟲界裡的偽裝大師,它們用惟妙惟肖的演技展現了精湛的偽裝術,不留神仔細看,肯定看不出來它們到底在哪兒!,毛毛蟲(斑冬夜蛾幼蟲)紅色和綠色相織,恰好和魁蒿花的紅綠色相交,形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畫,這大概是偽裝的最高境界了吧。
  • 從古詩「苔」談苔蘚植物
    圖為某種苔蘚植物的孢蒴,是不是很像米粒?細葉小羽蘚可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孢蒴的,夏、秋季節的細葉小羽蘚只有葉狀體匍匐生長,一片翠綠,被稱為苔蘚王國的小矮人。其實苔蘚植物長得都非常矮小,因為它只有莖和葉、沒有真正的根,需要葉片幫助吸收水分,這也是苔蘚植物往往生活在「白日不到處」的陰暗潮溼環境中的原因。
  • 自然界最會偽裝的4種昆蟲,個個把自己偽裝成蛇,蛇:侵犯我的肖像權
    說到善於偽裝的昆蟲,就要提到赫摩裡奧普雷斯毛蟲。赫摩裡奧普雷斯毛蟲是一種飛蛾的幼蟲,雖然身子短,但是它們卻和蛇及其的相似。它們能夠使身體最前面一部分膨脹起來,並產生爬行動物的鱗片效果,有時它們甚至會對威脅它們的捕食者作出蛇的衝刺猛咬動作。不過它們並沒有真正的毒牙,並不會對方造成傷害。 2、玉帶鳳蝶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