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攝過草蛉麼,草蛉是一種什麼樣的昆蟲

2021-01-07 閒人小攝
蚜獅,草蛉的幼蟲

草蛉(脈翅目/草蛉科),身體細長,複眼有金屬光澤。觸角細長,翅膀透明。很是漂亮。草蛉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草蛉卵的安放很有特點,卵通過絲狀長柄與草葉等物體連結,這樣可以避免成為其它昆蟲的食物(一直未能拍攝到草蛉卵的照片,借網絡圖片一用,見諒)。如下圖

草蛉卵

草蛉的幼蟲和成蟲捕食能力很強,主要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蝨,紅蜘蛛等多種小昆蟲。也喜歡捕食諸如:棉蛉蟲,地老虎,多種蛾子等昆蟲的卵。下面展示下本人所拍攝到的草蛉的幼蟲和成蟲的圖片,看看草蛉是啥模樣。

草蛉的幼蟲,統稱為:蚜獅。蚜獅沒有翅膀,爬行快速,善於偽裝。喜歡將一些小葉片小雜物和捕食後獵物的軀殼,通過吐絲粘附在背上,並利用體背兩側的許多突瘤和剌狀毛束穩定做偽裝物。幼蟲身體隱藏於偽裝下方,很是安全。

善於偽裝的蚜獅

蚜獅有一對鉗狀彎管口器(如上圖紅箭頭指示),捕食時先用口器夾住獵物,注入可以溶解獵物身體組織的毒液,待溶解後吸食液體。

蚜獅還可以通過身體上的臭腺分泌臭液唬退天敵。但草蛉成蟲身上不具有臭腺。草蛉種類雖多,但國內的草蛉(網查)只有十來種。下面看看本人拍攝到的三種草蛉。

1,草蛉,類似這種草蛉見過多次,是常見的一種。體綠色,複眼具銅色光澤,觸角細長。

2,紅痣草蛉,只見過(拍攝過)一回。體長約:25-30mm。頭部橙色,前胸背板及腹背紅色。翅膀透明,翅痣紅色。紅痣草蛉由此而得名。

3,日本草蛉。只遇過(拍攝)一次。這隻草蛉的名字還是從灣灣的「自然攝影中心」中查對到的。不知是什麼原因,網查竟然沒有這隻草蛉的信息。不知這隻草蛉是不是還有其它的名字。

(原創圖文,分享實拍感受,謝謝您的觀看支持與鼓勵)尊重原創,請勿搬運抄襲!

相關焦點

  • 白堊紀昆蟲會「偽裝術」!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2018-05-03 08:30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瓢蟲、草蛉、螽斯不見蹤影 "秋蟲唧唧"就此遠離?
    按老底子的說法,幾場雨下過,秋天就該到了,而那些秋蟲如蟋蟀、蟈蟈們發出的蟲鳴,也將漸漸取代聒噪的蟬聲,成為初秋夜裡大自然新的「主旋律」。  但是今年秋天,似有一點不一樣。杭州資深昆蟲攝影愛好者沈可說,往年這個時間點,各種各樣的秋蟲都已經出來了,9月初也是他拍攝昆蟲的大好時節。但今年,這些蟲子似乎有點「姍姍來遲」,不但遲遲聽不到蟋蟀蟈蟈的叫聲,瓢蟲、草蛉等常見昆蟲也少了不少。
  • 討厭~人家才不是葉子長毛啦,人家是草蛉的卵
    雖然相機像素有點渣渣,大家應該還是可人家才不是東西上長的「毛」,人家是草蛉卵草蛉的卵非常好認,它那標誌性的形態相信你見過一遍絕對不會忘記。如果你有幸見到這些小傢伙,用手輕輕撫摸一下它的卵,你一定可以感受到那根看似柔弱的絲柄實則彈性十足。
  • 白堊紀昆蟲就會"偽裝術" 這種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本報訊(記者 毛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記者昨天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文雅而溫良的「食客」——草蛉,一隻成蟲一生可食4000隻蚜蟲
    草蛉草蛉屬脈翅目草蛉科,為捕食性昆蟲。其種類較多,我們常見的草蛉有中華草蛉、大草蛉、麗草蛉和葉色草蛉等。草蛉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它的一生經過卵、幼蟲、蛹(和繭)、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大草蛉喜歡捕食農作物和各種果樹上的棉蚜、桃蚜、麥蚜、柳蚜等,麗草蛉喜歡捕食菜好等,中華草蛉喜歡捕食棉蚜等。草蛉的幼蟲,除喜歡捕食好蟲外,還捕食棉鈴蟲和其它害蟲的卵。這些都是危害農作物的害蟲喲。
  • 揭秘小車開出神秘花真相:花開蟲現 原是草蛉寶寶
    為了不影響花兒綻放,陳先生這幾天幾乎沒挪過車,時不時就在車邊蹲著看,功夫不負有心人,昨日上午,花終於開了。  海都記者看到,盛開的白花仿若美麗的鬱金香,雖然花骨朵只有1毫米長,但23朵齊開的氣勢一點都不遜色。奇怪的是,在花莖基部的小車漆面上,15團仙人球般的灰色物體聚集在一起,看上去渾身是刺,面目有點猙獰。  「你看,它們還會動呢!」
  • 【蟲研捷報】白堊紀緬甸琥珀中首次發現脈翅目草蛉科
    草蛉科是脈翅目中繼蟻蛉科的第二大類群,目前世界上已知80屬1200餘種,包括4個亞科:Limaiinae、Apochrysinae、Chrysopinae、Nothochrysinae,其中Limaiinae為中生代的滅絕亞科。草蛉幼蟲因具有捕食蚜蟲、蟎類等的習性,因而可用於生物防治。此外,一些草蛉幼蟲還具有背負雜物進行偽裝的習性。
  • 農村莊稼地裡常見的一種蟲子,怎麼這麼好看?你見過嗎?
    草蛉蟲又名草蜻蛉,幼蟲叫蚜蝨。草蛉是一種捕食性昆蟲,可能在木頭、玻璃、鋁合金窗戶等任何地方產卵。我國常見的有大草蛉、麗草蛉(小草蛉)、中華草蛉、葉色草蛉、亞非草蛉等。
  • 完全變態昆蟲寶寶大記錄
    大部分昆蟲的一生都是從卵開始,孵化幼蟲,幼蟲化蛹,蛹變成蟲,才算結束生長發育,而形態上更要經過多次的變化。如大家最熟悉的、從千姿百態的肉蟲變為長出五顏六色翅膀的美麗的蝴蝶,就是從卵孵化成幼蟲,再從幼蟲轉變為蛹,最後才變為成蟲。昆蟲這種普遍的從幼期狀態變為成蟲狀態的變化過程稱為變態。
  • 這些昆蟲小英雄你都認得嗎?
    目前已知的昆蟲已多達百萬餘種,幾乎遍布整個地球,但自然界中還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昆蟲在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 1992-7 昆蟲 七星瓢蟲、半黃赤蜻、大草蛉、中華大刀螳這四種昆蟲都是我國著名的捕食性天敵昆蟲
  • 你熟悉喜愛的美麗昆蟲,小時候卻都是「奇葩」存在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都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有些昆蟲也深諳此理,小時候醜陋的外形、奇異的生存方式,簡直就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跟親爹媽沒有半分相像。
  • 這四種昆蟲都是我國著名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大家認識一下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萬種以上的昆蟲,七星瓢蟲、半黃赤蜻、大草蛉、中華大刀螳這四種昆蟲都是我國著名的捕食性天敵昆蟲。1992年6月28日,正值第19屆國際昆蟲學大會在北京召開之際,郵電部發行了《昆蟲》特種郵票,全套4枚。(4-1)為「七星瓢蟲」。描繪了「七星瓢蟲」的形象。
  • 植保學院劉星月教授從緬甸琥珀中揭示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本網訊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憑藉這類擬態,昆蟲可以藏匿在植物中,避免被捕食者發現,同時也讓獵物很難察覺自己,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 這種一億年前遠古昆蟲竟然也會欺騙術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昆蟲具有獨特的偽裝能力,一些昆蟲會偽裝成掠食者,一些昆蟲則會擬態成其它物種,昆蟲的偽裝能力在它們的進化歷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考古學家發現一種最古老的昆蟲,會巧妙地攜帶雜物來隱藏自己,現今一些幼蟲也採用這種聰明的方法。
  • 昆蟲生態攝影作品展昨日在羊臺山森林公園展出 展期有14天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生命的音符》(草蛉卵)。據了解,這些作品是由廣東省昆蟲攝影協會七位年過花甲的昆蟲攝影師耗時多日拍攝而成。&nbsp&nbsp&nbsp&nbsp在展覽現場,記者看到了60幅各種各樣的大自然中的「彩色民族」生棲圖,其中有箭環蝶、斑帛菱蠟蟬、虻、豹尺蛾、眼斑螳、龍眼雞、草蛉等昆蟲,它們形態各異的模樣在攝影師的鏡頭之下完美呈現出來,讓人感受到自然生態的魅力。
  • 昆蟲為什麼小時候那麼醜?
    圖/文 林繼偉繼續回答昆蟲課堂上同學們(小學五年級)用紙條提出的問題。親愛的同學:你的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因為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提不出來,我就壓根兒沒想到還有這樣一個問題存在,這也逼得林老師我要思考。不過在回答問題前,我要吐槽一下,你的問題中有兩個「為什麼」,是病句,去掉任何一個,句子都成立,也能表達你的意思。
  • 中國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該結果是首次在化石昆蟲中發現擬態苔蘚的行為,為重建遠古昆蟲和植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新證據。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 昆蟲世界-蝴蝶與蛾如何分得清
    在過去的23年中,從《動物圖冊》上叫出各種蟲子的名字開始,到觀察、採集家鄉的蝴蝶和螞蚱,再到嘗試認真地製作昆蟲標本……直到現在,我也算是半個昆蟲領域的研究人員了,想必在未來,我也會一直與昆蟲打交道。所以我很高興,能夠通過撰文的方式,把我對於昆蟲的喜愛與各位分享。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昆蟲會「偽裝」成苔蘚—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南京5月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