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昆蟲會「偽裝」成苔蘚—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新華社南京5月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這一發現,為解開遠古生物間的生態關係,又增添了新的重要線索。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數量繁多的昆蟲演化出各種不同的偽裝技術,這些偽裝術,學名稱為擬態。憑藉對植物的擬態,昆蟲可以藏匿在環境中,避免被捕食者發現,同時也讓獵物很難察覺自己。

此次發現的昆蟲新物種被命名為黃氏擬苔草蛉,屬於脈翅目草蛉總科。從形態上看,化石中的擬苔草蛉幼蟲與已知的所有草蛉總科幼蟲都不同:它們的背部長有8對又扁又寬的葉片狀結構,外形非常類似苔蘚的植物體。此外,它們的頭部能夠完全縮在背部的「葉片」下方,只在前端伸出一對長長的觸角和一對鉗子一般的大顎,分別用來探測和捕食獵物。這種擬苔草蛉幼蟲,在個體大小、葉片形狀排列、葉的褶皺和紋路上,都與苔蘚極為相似。研究人員推測,通過偽裝苔蘚,昆蟲可以躲避捕食者,同時也迷惑獵物,提高捕食成功率。

「苔蘚植物是最早的陸地植物之一,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為昆蟲提供了食物和庇護場所。我們的研究首次在化石中直接看到了昆蟲偽裝苔蘚的行為,這為重建遠古昆蟲和植物的生態關係提供了新證據。」此次研究參與者、南古所研究員王博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的《當代生物學》上。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白堊紀昆蟲會「偽裝術」!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2018-05-03 08:30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白堊紀昆蟲就會"偽裝術" 這種擬苔草蛉幼蟲會變身苔蘚
    本報訊(記者 毛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記者昨天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我國科學家發現1.65億年前擬態地衣的昆蟲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課題組項目研究員魏鑫麗與首都師範大學王永傑團隊聯合在eLife上發表研究論文Lichen mimesis in mid-Mesozoic lacewings,發現了1.65億年前最古老的擬態地衣的昆蟲、揭示了最早的昆蟲擬態地衣的自我保護機制。
  • 這種一億年前遠古昆蟲竟然也會欺騙術
    琥珀化石證實這種行為特徵與身體適應性密切相關,廣泛存在於1.45-0.66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昆蟲物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昆蟲具有獨特的偽裝能力,一些昆蟲會偽裝成掠食者,一些昆蟲則會擬態成其它物種,昆蟲的偽裝能力在它們的進化歷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考古學家發現一種最古老的昆蟲,會巧妙地攜帶雜物來隱藏自己,現今一些幼蟲也採用這種聰明的方法。
  • 研究發現1.65億年前擬態地衣的昆蟲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課題組項目研究員魏鑫麗與首都師範大學王永傑團隊聯合在eLife上發表研究論文Lichen mimesis in mid-Mesozoic lacewings,發現了1.65億年前最古老的擬態地衣的昆蟲、揭示了最早的昆蟲擬態地衣的自我保護機制。
  • 微生物所等發現1.65億年前擬態地衣的昆蟲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課題組項目研究員魏鑫麗與首都師範大學王永傑團隊聯合在eLife上發表研究論文Lichen mimesis in mid-Mesozoic lacewings,發現了1.65億年前最古老的擬態地衣的昆蟲、揭示了最早的昆蟲擬態地衣的自我保護機制。
  • 科學家首次發現昆蟲礦物盔甲—新聞—科學網
    Carlson    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領域研究員李鴻傑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合作,在一種中美洲切葉蟻的外骨骼上發現了首個昆蟲生物礦物盔甲。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生物礦物骨骼的演化從距今5.5億年前就開始了,許多動物的骨骼和牙齒都有含鈣的礦物質,螃蟹和龍蝦等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和其他身體部位也有礦化的成分。
  • 一億年前「三叉戟」揭示昆蟲長口器起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科研人員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的長口器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子刊《科學進展》。 據了解,中生蠍蛉廣泛分布於我國侏羅紀燕遼生物群、白堊紀熱河生物群和緬甸琥珀生物群。在中生蠍蛉總科中,阿紐蠍蛉科是已知第一個具長口器的長翅目昆蟲,其口器結構被認為是與跳蚤同源。
  • 中國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南古所 楊定華 攝中新網南京5月8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8日發布消息,該所王博研究員、史恭樂副研究員與中國農業大學劉星月教授研究團隊合作,從一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一類奇特的昆蟲幼蟲擬態苔蘚植物。
  • 苔蘚:偉大的「拓荒者」—新聞—科學網
    也許是經歷過環境極為惡劣的年代,苔蘚植物的生命力可以超出人們的想像,可以在寒冷和缺水的高環境壓力下存活。2014年,英國南極調查局和雷丁大學的科學家對南極永凍層採集到的一部分苔蘚泥炭核樣本進行了解凍,就在一個多月後,這些苔蘚居然奇蹟般的復甦,開始發芽、生長。最關鍵的是,科學家測定發現,這些苔蘚已經沉睡了1500多年!
  • 月球環形山記錄8億年前「流星雨」—新聞—科學網
    數億年前一場流星雨降臨在地球和月球上。
  • 新知|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1億年前食毛類昆蟲...
    這時,一大滴樹脂滴落,幾隻小蟲連著羽毛被裹入其中……滄海桑田,億年之後,樹脂變成了琥珀,而小蟲和羽毛依舊留在琥珀中,從外觀上和千萬年前並沒有太大區別。2016年,這一顆來自緬甸的琥珀和另一顆琥珀被送往中國,一段被埋沒了億年的遠古昆蟲即將被科學家揭曉。  含有昆蟲的琥珀被人們成為「蟲珀」,特別是來自緬甸白堊系地層的琥珀,因為質地透亮、雜質少,近些年成為古昆蟲學研究的重點。
  • 豆娘化石揭示億年前昆蟲求偶行為—新聞—科學網
    ,但化石記錄極為罕見,這是因為昆蟲(包括其他動物)行為保存為化石的機率極低。」 日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博士研究生鄭大燃,王博等於緬甸琥珀中發現了3枚具求偶行為的雄性豆娘(昆蟲綱,蜻蜓目,統稱蟌)化石,相關成果於3月20日在線發表在英國Nature出版集團Scientific Reports上,該研究將蜻蜓的求偶行為追溯到1億年前的恐龍時代。
  • 植保學院劉星月教授從緬甸琥珀中揭示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本網訊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憑藉這類擬態,昆蟲可以藏匿在植物中,避免被捕食者發現,同時也讓獵物很難察覺自己,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
    原標題: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光芒」青蜂化石身體表面結構色變化前後的對比圖 受訪者供圖此前有學者曾在距今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印痕化石中,發現過與顏色有關的昆蟲納米結構,但一億年前的昆蟲是否已經演化出結構色一直成謎。
  • 蝨子1億年前就有了?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蝨子1億年前就有了?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9-12-13 12:59 來源:澎湃新聞
  • 能夠偽裝成花的大師是什麼昆蟲?
    如果說有什麼昆蟲像花朵。那我們就不得不提,昆蟲界的最妖嬈的殺手~螳螂。我們生活中所見的螳螂可能是這樣。普通的螳螂只知道他的武功很厲害,它食譜上的獵物不但包括各種昆蟲,甚至包括蛇類和一些小型的鳥類。它的獵殺能力,毋庸置疑是昆蟲界中的翹楚!但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見到螳螂中,真正集美貌與殺手的冷酷與於一身的花美男(美少女)!
  • 科學網—苔蘚:偉大的「拓荒者」
    也許是經歷過環境極為惡劣的年代,苔蘚植物的生命力可以超出人們的想像,可以在寒冷和缺水的高環境壓力下存活。2014年,英國南極調查局和雷丁大學的科學家對南極永凍層採集到的一部分苔蘚泥炭核樣本進行了解凍,就在一個多月後,這些苔蘚居然奇蹟般的復甦,開始發芽、生長。最關鍵的是,科學家測定發現,這些苔蘚已經沉睡了1500多年!
  • 昆蟲巧妙偽裝成枯葉難辨認
    昆蟲巧妙偽裝成枯葉難辨認   一些昆蟲精通偽裝術,能夠與環境融為一體,讓人難辨真偽。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3日就刊登了一組照片,展示了「紡織娘」在枯葉裡行走時,能惟妙惟肖地偽裝成一片極其普通的枯葉,「枯葉」上還有蟲蛀的洞。
  • 最不可思議的動物偽裝:你絕對看不出來-角葉尾守宮,壁虎,撒旦,偽裝...
    角葉尾守宮(學名:Uroplatus phantasticus)是平尾虎屬的成員之一,具有非凡的偽裝能力。平尾虎屬的種類又被稱為葉尾守宮,含有14個物種,包括能偽裝成苔蘚的地衣葉尾守宮。這些壁虎只分布於馬達加斯加,並且只在夜間才出來捕獵。它們的偽裝能力超強,堪稱達爾文自然選擇理論的最佳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