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剛開始的幼蟲假裝鳥屎。
圖:柑橘鳳蝶幼蟲長大有變為綠色,長出眼斑,模仿蛇的樣子。
在熱帶美洲,很多毛毛蟲因為身體上的斑點很像「眼睛」,有些偽裝成蛇的樣子,這樣會嚇退一些鳥類獵食者。其中,天蛾科昆蟲Hemeroplanes triptolemus的幼蟲——赫摩裡奧普雷斯毛毛蟲的偽裝本領明顯技高一籌。
它的幼蟲以夾竹桃科植物的葉子為食,在遭遇威脅時,能擴張身體的前部,使自己看起來像一條蛇。雖然身體很短小,但是捕食者或多或少會被嚇到。他逃生的機會就增多了一些。
圖:外形酷似蛇的赫摩裡奧普雷斯毛毛蟲(圖片來源公眾「六維自然」)
烏桕大蠶蛾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蛾類,它還有個很帥氣的名字「皇蛾」——就像是蛾中皇帝一樣威風凌凌。
烏桕大蠶蛾的翅膀上有酷炫的花紋,尤其是前翅尖端的花紋很像眼鏡蛇頭,用以恫嚇天敵,所以在廣東話中叫做「蛇頭蛾」。
巨大的翅展,以及翅膀上製作出來的假的蛇頭,讓天敵看了心驚膽戰,自然不敢輕易發動攻擊。
以下這種天蛾幼蟲,看似表面光滑圓潤,又沒有絨毛,體態豐滿,對於鳥類來說雖然美味,但是卻不容易獲得。
天蛾幼蟲長著兇猛的「假眼」——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上去,「假眼」都讓天敵瑟瑟發抖。
不僅天蛾科,鳳蝶科,科學家在哥斯大黎加調查發現了大約20多種具有「假眼」的毛毛蟲。
夜蛾科、蜆蝶科、弄蝶科、舟蛾科的幼蟲也具有「假眼」的特徵。食蟲鳥突然面對這些近在咫尺的獵物的眼睛,似乎與生俱來會選擇逃離。
圖:哥斯大黎加發現的一些有著「假眼」的蝴蝶和蛾子的毛毛蟲。
(圖片來源PNAS)
圖為被啄傷翅膀的白帶黛眼蝶
鬼臉天蛾是一種讓人毛骨悚然的蛾子——身體背部的斑紋酷似骷髏,活脫脫的像一張鬼臉,恐怖而猙獰。
鬼臉天蛾的外觀或許給予了著名導演喬納森·戴米靈感,他的經典作品《沉默的羔羊》的海報中,鬼臉天蛾遮住了女主角的嘴,平添了幾分詭異和驚悚,十分符合電影主題。
圖;鬼臉天蛾身上的鬼臉圖案被用作設計電影海報
(圖片來源喜歡鱗粉的刺兒微博)
鬼臉天蛾白天躲在與自身體色相近的枯木上休息,直到夜晚才出來活動。它不但能模仿鬼臉,還能偷吃蜂蜜。
它們可以發出聲音,迷惑蜜蜂,從而偷偷潛入蜂房,享受甜美的蜂蜜。膽大妄為的,甚至乾脆搶佔了蜜蜂的蜂巢。——這種行為的原因至今沒有明確的科學解釋。
雖然蜘蛛不屬於昆蟲,但蟹蛛科的三突花蛛也能夠像有些蛾類一樣變幻出鬼臉。它們的腹部背面有不同的斑點,這些斑點看上去就像人臉——有些種類的變異非常像宮崎駿《千與千尋》裡面的無臉男。
三突花蛛是一種不織網的蜘蛛,喜歡在草叢或花瓣上守株待捕食昆蟲。它的體色會跟隨環境的而變化。其食譜廣泛,棉田裡的各種昆蟲卵、棉鈴蟲以及玉米螟都是他們的最愛。
圖:三突花蛛的不同變異個體腹部展示的斑紋形態酷似鬼臉。
(圖片來源網絡goo.gl)
圖:無臉男也非常與三突花蛛腹部的團相似
(圖片來源網絡)
在紅花雞蛋花的花瓣上發現的三突花蛛腹部背面有2~3對黑色斑點,退化或暗淡一些後,剩餘的斑點就像人臉圖案,大自然界真實無所不有,令人驚奇。灰蝶科的很多成員尾巴上長出了尾突,加上後面翅膀的末端裝飾了小圓斑紋,看上去就像一雙雙眼睛,在尾突的配合下,蝴蝶的尾部看上去也像個頭部。
灰蝶停歇在花朵上吸食花蜜時,尾突交互移動,吸引天敵的注意力,迷惑鳥類誤認為是頭部觸角。讓敵人們忽略其真正的頭部,巧妙地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
圖:灰蝶尾部變化出假的觸鬚和眼斑,模擬頭部,迷惑天敵。
鞘翅目象甲科的一種甲蟲——中國癩象行動比較緩慢,其裝死本領十分高潮。它一般一年繁殖一次,或者兩年一代。
成年的中國癩象可躲藏在地洞或者樹洞中度過冬天,來年後進行交配繁殖下一代。幼蟲孵化後喜歡鑽入土裡咬食樹根。
中國癩象的成蟲遇到棕背伯勞或螳螂天敵後會翻過身體,六腳朝天,一動不動裝死。危險過後,再翻過身體繼續若無其事地在樹葉上爬行。
動畫片中,螳螂是一種手握兩把彎刀一樣的武士。
武術片中人們模仿螳螂創造了螳螂拳。園丁伯伯也非常喜歡螳螂,因為可以幫助他們消滅很多害蟲。
鋒利的彎刀幫助螳螂戰勝了各種敵人,甚至小型蜥蜴、老鼠和會飛的蜂鳥都不是它的對手。
大部分螳螂行動遲緩,卻擁有保護色來擬態周邊的物體。比如,生活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蘭花螳螂,它們身材嬌小,婀娜多姿,全身粉紅色或者白色,躲在綠色的葉片上仿佛一朵漂亮的花。通過假裝為花朵,不但能躲避天敵,還能悄無聲息地捕食飛蛾和蝴蝶。不愧為「造假大師」。
圖:看不見我,看不見我,蘭花螳螂與蘭花花瓣融為一起
(圖片來源isopoda.net)
仙湖植物園的蝶谷幽蘭蝴蝶展館裡的兩隻超大型的蝴蝶拼圖,由成千上百隻蝴蝶、蛾子標本組成,其中就有文中提到的烏桕大蠶蛾。
如果您對蝴蝶感興趣,不妨前往觀摩哦,還能進一步挖掘蝴蝶的藝術天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