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的「詭計多端」:蘭花螳螂偽裝誘惑昆蟲

2020-11-22 中國青年網

加州地松鼠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6日消息,神奇的錯覺、狡猾的詭計,以及華麗的偽裝——讓我們走近動物世界中最優秀的「騙子」。

  加州地松鼠

  這種可愛的嚙齒類動物面臨著巨大的生存難題。加州地松鼠主要分布在地表巖石較多的區域,也經常出沒於草地和開闊林地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西部和俄勒岡州西部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由於棲息地十分開闊,它們很容易受到掠食者的襲擊。

  響尾蛇是加州地松鼠最主要的天敵之一,它們依靠嗅覺捕獵,一旦鎖定氣味軌跡,它們的獵物就幾乎沒有逃生的可能。不過,加州地松鼠發展出一種獨特的方法,將它們的天敵騙得團團轉。它們將響尾蛇蛻下的蛇皮拿來摩擦身體,從而掩蓋自身的氣味。科學家認為,這種習得行為可能是加州地松鼠個體之間傳授的結果。對任何有「洞察力」的加州地松鼠而言,蛇皮絕對是防禦響尾蛇最有效的「香水」。

  斑馬

斑馬的條紋或許能製造出視錯覺

  「為什麼斑馬具有條紋?」這可能是演化生物學中最古老的問題之一,從查爾斯·達爾文和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開始,科學家就一直爭論不已。目前的研究顯示,斑馬的這些條紋具有某種「動作偽裝」的功能,可以使它們免受天敵的威脅。

  但是,斑馬的黑白條紋看起來那麼明顯,真的能起到偽裝作用嗎?這就得說到魔術中最吸引眼球,也最令人不可思議的部分了,那就是「視錯覺」。黑色和白色對比強烈,當二者結合在一起時就會產生奇特的效果,迷惑許多動物的視覺。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馬丁·豪(Martin How)博士一直在研究頂級掠食者——如獵豹、獅子——如何觀察獵物。他說:「我對動物視覺進行了好幾年的研究,並開始對斑馬條紋如何影響其主要掠食者的視覺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希望了解斑馬條紋是否是通過「車輪錯覺」來迷惑掠食者的。

  當大腦接收到一個快速運動的物體——如車輪——視覺信號的時候,會努力處理該物體的運動模式,並進行簡化和解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大腦有時會被完全欺騙,我們會看到車輪往錯誤的方向運動。這也是我們看到高速行駛的汽車車輪,或者飛機的螺旋槳旋轉時,偶爾會看到輪轂朝著與運動方向相反方向緩慢轉動的原因。

  馬丁·豪的研究顯示,當斑馬開始以整個群體移動時,它們的條紋會產生一種被稱為「運動眩暈」(motion dazzle)的錯覺。例如,當掠食者面對一大片黑白條紋快速經過時,會以為斑馬群向左運動,而實際上它們是向右跑去。

  在分秒必爭的捕獵過程中,這種「運動眩暈」會產生足以讓斑馬有時間逃生的錯覺,這也堪稱是地球上最令人目眩的視錯覺之一。

  墨魚

墨魚具有地球上最為精細的皮膚

  墨魚具有一些狡猾的防禦策略,從視覺效果上非常令人震撼。它們沒有堅固的外殼,也沒有盔甲一般的骨板,但卻有一件如假包換的「隱形鬥篷」。在墨魚體表的最上層具有許多含有色素的細胞——色素體(chromatophores),通過色素體顏色的變化,它們可以完全融入到周圍環境中。當墨魚在差異微弱的環境背景中移動時,它們的大腦會控制肌肉活動,拉伸各個相關的色素體,從而改變體色或圖案,比如一個點轉瞬之間就能變成圓圈。

  幾百萬個色素體同時發揮作用,可以使墨魚生成高度吻合周圍環境的體色和圖案。除此之外,墨魚還能夠改變身體的形狀和紋理,這使它們看起來就像消失了一樣。

  最不可思議的是,變色能力超強的墨魚實際上竟然是色盲。那麼,如果無法看到自己要模擬的顏色,墨魚是如何做到這般精確的變色呢?近期的研究顯示:墨魚表皮細胞中含有視蛋白,這種蛋白質通常出現在動物眼睛的視網膜中。因此,由於具有能探測到光線的分子,墨魚的表皮本身就能「看」到顏色,從而使其成為地球上最美麗而且最「聰明」的皮膚。

  非洲獅

一隻名為Mmamoriri的雌性非洲獅,外表與雄獅相差無幾

  如果一隻獅子看起來像雄獅,在其他同類的感知中也是一隻雄獅,那你可能會認為它就是一隻雄獅——然而情況有時並非如此。在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生活著一群與眾不同的雌性非洲獅,它們長著鬃毛,喉嚨能發出跟雄獅相同的吼聲,足以迷惑它們的競爭對手。

  這群雌獅中有一隻名為Mmamoriri,無論是行為舉止,還是外形和吼聲,它都像極了雄獅,然而它的的確確屬於相反的性別。科學家認為,Mmamoriri與其他4隻長有鬃毛的雌獅一樣,都是由於某個基因突變導致荷爾蒙的失調,從而具有更像雄獅的外形特徵。

  在獅群中,雄獅負責保護領地,抵禦其他雄性的競爭對手。科學家推測,由於Mmamoriri能夠模仿雄獅,因此其他雄獅如果想接管獅群,在看到Mmamoriri之後都會三思而行。如果Mmamoriri的獅群因為「雄性」比例的增加——從其他獅群感知的角度——而擴張領地的話,那它們存活的概率也會增加,這種既新穎又極具欺騙性的策略可能會變得更加流行。

  蘭花螳螂

一隻名為Mmamoriri的雌性非洲獅,外表與雄獅相差無幾

  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不僅生活著大量有翅膀的昆蟲,還有許多無脊椎掠食者對這些空中的獵物虎視眈眈。為了躲避掠食者,許多昆蟲演化得異常輕盈,速度奇快,非常難以捕捉。儘管經常能逃脫掠食者的捕殺,但這些昆蟲卻無法抵擋鮮豔花朵的誘惑,它們會飛越漫長的距離,尋覓花粉和蜜露。

  蘭花螳螂將自己整個身體轉變為既充滿美感,又極具欺騙性的偽裝。它們完美模擬了蘭花的形態,同時結合了銳利的視覺和忍者般的出擊速度,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為致命的伏擊獵手。不過,這種對花的模擬遠比看上去的更加複雜。一隻成長中的螳螂需要每隔幾天就進食一次,因此它需要不時有昆蟲直接落到捕殺範圍之內,而植物的花朵可以等待更久。

  博物學家在維多利亞時代發現這種奇特物種時,就猜測還有一些特別的因素在起作用,因為這些螳螂看起來比它們模擬的花朵受歡迎得多。現在科學家發現,蘭花螳螂所具有的魅力來自於它們對「攻擊性擬態」(aggressive mimicry)的精通。昆蟲會被色彩更加明亮的花瓣吸引,而蘭花螳螂不僅能完美模擬花瓣的形態,還具有比植物花瓣更加明亮的色彩。一旦昆蟲被蘭花螳螂的偽裝迷惑,靠近致命的美麗「花瓣」時,就毫無逃生的可能。(任天)

相關焦點

  • 最漂亮搶眼的螳螂,偽裝成一朵蘭花,誘惑昆蟲自動送上門!
    在昆蟲動物世界中,螳螂也是一種強大的肉食性昆蟲,現在世界上已知的螳螂種類中大約2000多種,而在那麼多螳螂中,蘭花螳螂是被認為是最漂亮搶眼的螳螂之一,有著非常完美的偽裝技術,可以偽裝成一朵蘭花,猶如真的蘭花一樣,吸引誘惑昆蟲自動送上門!
  • 昆蟲皇后: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是一種昆蟲,它的美,超出了人的想像力,恐怕連造物主自己也未層想像到蘭花螳螂的優雅芳容。有幸遇到蘭花螳螂,親自觀賞這種優雅的精靈的人必定是幸福的,無福相遇而可以坐在電腦前閱讀此文,觀賞圖片者無疑也是十分幸運的。據有限的資料記載,蘭花螳螂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 蘭花螳螂 Orchid mantis
    蘭花螳螂 是花螳螂屬的一種,居住在馬來西亞熱帶雨林和印度尼西亞。因型態似蘭花而得名,身體的顏色有粉紅色也有白色,能在蘭花等花上進行擬態以方便進行補食獵物,是世界上進化得最完美的生物。中文名:蘭花螳螂英文名:Orchid mantis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綱: 昆蟲綱 Insecta目: 螳螂目 Mantodea科: 花螳螂科 Hymenopodidae
  • 蘭花?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是一種昆蟲,它的美,超出了人的想像力,恐怕連造物主自己也未層想像到蘭花螳螂的優雅芳容。
  • 昆蟲裡的「蘭花仙子」—擬態大師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學名:Hymenopus coronatus)蘭花螳螂是昆蟲綱、螳螂目、花螳科、花螳屬的動物,主要生活在熱帶雨林中。因為有著仙女一般的外表,而深受大家喜愛,而且在之前大火的遊戲動森中也有蘭花螳螂哦!
  • 能夠偽裝成花的大師是什麼昆蟲?
    如果說有什麼昆蟲像花朵。那我們就不得不提,昆蟲界的最妖嬈的殺手~螳螂。我們生活中所見的螳螂可能是這樣。普通的螳螂只知道他的武功很厲害,它食譜上的獵物不但包括各種昆蟲,甚至包括蛇類和一些小型的鳥類。它的獵殺能力,毋庸置疑是昆蟲界中的翹楚!但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都沒有見到螳螂中,真正集美貌與殺手的冷酷與於一身的花美男(美少女)!
  • 昆蟲「獵手」蘭花螳螂引關注 粉白相間形似蘭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6日報導,一種名為蘭花螳螂(Orchid Mantis)的昆蟲近日引起人們的關注。蘭花螳螂生長在東南亞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中,顏色粉白相間,因外貌形似蘭花而得名。這種漂亮的昆蟲有著最完美的偽裝,可以進行擬態以便捕食獵物。一段視頻顯示,當一隻毫無防備的蚱蜢悠然自得地享受「休閒時刻」時,隱藏在一旁的蘭花螳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致命攻擊,蚱蜢就落入了這個聰明的捕食者的「魔掌」。據悉,蘭花螳螂非常罕見,雌性幼蟲價格昂貴,一隻可以賣到40英鎊(約合人民幣349元)。
  • 昆蟲欣賞:最美擬態+最美偽裝+世界上最漂亮的昆蟲!(蘭花螳螂)
    小小的蘭花螳螂,粉紅的色彩,淡雅不豔俗,和蘭花的氣質很搭。綠色的映襯下,蘭花螳螂美得不可方物。 最美昆蟲也不為過。猶抱琵琶半遮面,雖然美麗,但對於其他昆蟲來說,卻是最美殺手。蘭花螳螂隱藏在蘭花中,最完美的擬態和保護色,一個字:美蘭花螳螂三角形的頭部,長長的觸鬚,反覆古裝戲臺上的名角。近距離看蘭花螳螂,同樣是美,只能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天生的配色大師。蘭花螳螂作為昆蟲的一種,沒有了一般昆蟲給人的緊張感,仿佛是一件藝術品靜靜的等著你欣賞。蘭花螳螂,模擬猴哥的經典動作也是俏皮的很。
  • 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原標題: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我有話說  這是一種枯葉螳螂,學名為Deroplatys trigonodera,在森林地面上如同一片枯黃的樹葉。
  • 悠長假期蘭花螳螂介紹 蘭花螳螂昆蟲圖鑑
    悠長假期遊戲中的蘭花螳螂的品質如何呢?蘭花螳螂又能賣多少的價格呢?相信很多玩家對於蘭花螳螂的具體情況還不是特別了解。今天小編就帶來了蘭花螳螂的介紹和昆蟲圖鑑,快來看看吧。
  • 世界上最「開放」的螳螂,擁有極具欺騙性的偽裝,同類也不放過?
    螳螂一般給人的印象,都是通體綠色,但是有一種螳螂,被成為世界上最「開放」的螳螂,擁有極具欺騙性的偽裝。究竟是什麼螳螂,能有如此大的本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因為蘭花螳螂會用身體鮮豔的顏色,來引誘獵物上當,從而達到捕食的目的,而且它能與環境融為一體,就算天敵在附近,可能也很難察覺到蘭花螳螂的存在。
  • 昆蟲界的五位偽裝高手—偽裝,我們是專業的
    變色龍一說到動物的偽裝,大家首先會想到的是「變色龍」。其實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善於偽裝的高手。昆蟲作為地球上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的一類動物,出於躲避天敵,捕食獵物的需要,昆蟲們也是各顯神通地偽裝自己。
  • 粉色螳螂高清照片外型酷似蘭花 粉色螳螂是什麼品種?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生活在東南亞地區的雌性蘭花螳螂外形頗似色彩鮮豔的蘭花,像一朵蘭花一樣吸引著獵物。它的腿部頗似花瓣,體色呈現黃色或者白粉色,然而雄性螳螂卻存在著一定差異,雄性的身體僅是雌性的一半,體色呈綠褐色。
  • 動物界的「慣騙」,哪個成功騙到你了?
    動物界有不少「偽裝大師」,通過改變身上的顏色或條紋,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誘捕獵物或躲避天敵。竹節蟲,看上去與枯樹枝別無二致。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動物界有不少「偽裝大師」,通過改變身上的顏色或條紋,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誘捕獵物或躲避天敵。
  • 獵物推動了蘭花螳螂的演化 Scientific Reports 論文推薦
    蘭花可謂是美麗的「騙子」,花樣繁多的欺騙性傳粉模式讓昆蟲「心甘情願」地為其傳宗接代。蘭花螳螂似乎參透了其中的奧秘。 螳螂本就是自然界中的偽裝大師和伏擊高手,而蘭花螳螂算是「登峰造極」。它們不再暗中隱藏以被動地守株待兔,而是用花瓣似的身體吸引昆蟲自投羅網,再給以致命一擊。
  • 描寫文:蘭花螳螂 (Formal Description)
    蘭花螳螂(Hymenopus coronatus)是一種非凡的生物。對付任何對手,螳螂是一個致命的獵人,是偽裝大師,昆蟲學家需要用一個紙板箱並且小心翼翼,才能對付它。它的四個前腿,頭部和胸部覆蓋著精緻的結構,類似於五顏六色的花瓣。從外觀上看,它看上去無非是被美麗的彩繪風扇所覆蓋的螳螂。
  • 神奇的動物偽裝
    動物的偽裝技術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動物界有很多的偽裝大師,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利用偽裝來隱藏自己是它們的生存手段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豆丁海馬不僅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海馬,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馬之一。
  • 色誘獵物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再次出現蘭花螳螂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粉紅色蘭花螳螂優雅地趴在鵝掌柴的綠葉上,攝人心魄的美讓圍觀拍照的人群發出陣陣驚嘆聲。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這裡看見了被譽為「昆蟲皇后」的蘭花螳螂。
  • 大自然偽裝物種:蘭花螳螂與植物融為一體(圖)
    一隻正在等待獵物的蘭花螳螂非常有效的偽裝」斑點蛾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諾丁漢大學27歲的生物攝影老師阿歷克斯•海德(Alex Hyde)通過在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的雨林,以及他在英國德比郡(Derbyshire)的房屋及花園等地拍攝到了大量變色龍生物的「驚奇」照片,這些近距離拍攝的照片揭示了大自然偽裝物種的神秘世界。
  • 蘭花螳螂,是同類中最為漂亮和最具觀賞的種類
    公螳螂與母螳螂有著較為極端的兩種體型,成年公螳螂的體型只有2.5釐米,而母螳螂的體型則是公螳螂的兩倍。所以在體型上,公螳螂比母螳螂明顯要矮小許多。它們的外觀也各有不同,隨著不斷的生長,它們的身上會演化出與花瓣的相似的顏色和構造。蘭花螳螂能根據所在花朵顏色的深淺,調整自身的身體顏色,從而達到最完美的偽裝。因此,蘭花螳螂成為了螳螂科目中最為漂亮和最具觀賞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