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 | 偽裝的藝術!擬態動物的生存之道

2021-01-09 騰訊網

桃花源基金會

在大自然這場大戲中,主角可不止人類一家。

我們想做一個新專題,以此來記錄自然界中「愛加戲」的其他主角們......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卻仍然賣力演出的小可愛,也期待被你看見哦!

偽裝流大師——尺蠖

視頻中這個身體細長,一曲形似拱橋,一伸直如枯枝的動物名為尺蠖(chǐ huò),俗稱"弓腰蟲"或"吊死鬼"。

全世界有13000多種。它生長在棗樹上叫"棗尺蠖",生長於桑樹上則叫「桑尺蠖」,而在湖北,常見的尺蠖為茶尺蠖。

尺蠖爬到葉子邊緣,

像一個疑問

支起兩隻嫩黃的短足

向野外蕩去

向空茫的宇宙尋找棲處

風聽見了 讓樹枝靠近它

伸出樹葉的手 接它過來

——馬丁松

道具流玩家——石蠶

石蠶,它黃褐色的皮膚融於沙石之間,若不注意,很難在一片石塊種發現它。

石蠶有個俗稱,叫做「收破爛的」,撿到什麼就用它嘴吐出的粘絲黏起來,築成它活動的房子,名為小鞘。石蠶背著它的小房子緩慢的行走,像一個笨拙的水手。

雖為「收破爛的」,卻只願棲息於清淨無汙染的池塘或溪流,因此有了水質質檢員的稱呼。石蠶的出現也是對太陽坪保護基地工作的肯定。

他們是一對潛水艇,

一會兒上升,

一會兒下降,

一會兒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

——法布爾

這最後一個嘛!白衣如雪,形似蜘蛛,有小夥伴知道這種昆蟲的名字嗎?留言告訴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動物管理局》變裝大佬擬態章魚的前世今生!地表最強偽裝大師!
    擬態章魚與被模仿者對比擬態章魚可以說是自然界中偽裝能力最強的動物,在它面前變色龍也要甘拜下風。擬態章魚變色它能通過變色以及肢體變形,偽裝成任何它想偽裝的生物。結合偽裝技巧,一條擬態章魚片刻間就能從一個平滑的沙海底或巖石的暗礁下「消失」。善於模仿的擬態章魚將它的身體形狀和色度改變成其他動物的模樣。與背景完美融合當擬態章魚下潛到海底時,它似乎至少會模擬兩種不可忽視的傢伙。
  • 你不知道的動物偽裝術:擬態
    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生物們為了繁衍下去可謂各顯神通,今天我們在聊聊動物的「易容術」——擬態。擬態(Mimicry)是指一個物種在演化中獲得與另一物種相似的特徵來混淆其他生物的現象。擬態是如此有效和普遍,以至於從昆蟲、魚類、兩棲類到植物都有這樣的現象。
  • 科普徵文:變裝大佬擬態章魚,可以模仿多種海洋生物,被稱為超級偽裝大師
    變換中的擬態章魚 圖片來源搜狐順景發提到自然界的「偽裝高手」,恐怕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變色龍,但是在自然界的這些可以偽裝的動物中
  • 動物界的偽裝大師,前兩個只是基礎版,最後一個是偽裝界最強動物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大自然的神奇我們不可想像,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自然界的生物們由於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生存關係,它們都練就了一副強大的生存技能。在這個狩獵場上沒有絕對的王者,稍不注意就會丟失性命,動物們為了在這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中存活下來,它們用環境偽裝自己,改變自己身上的條紋和顏色與環境融為一體,或為了狩獵或為了保命,各種手段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動物界的偽裝大師是如何用它們的偽裝技能騙過天敵的眼睛,而狩獵者又是如何利用環境偽裝自己一步一步靠近獵物的。
  • 自然界頂級偽裝高手——擬態章魚
    擬態章魚是自然界頂級的偽裝高手,體表含有一種分布這一種含有生物色素的細胞,不僅可以根據環境任意改變體表顏色和形狀而且還讓皮膚的結構和周圍的環境相仿。擬態章魚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這種章魚可以任意改變顏色和形狀,可模擬多種環境和其他海洋生物,比如:比目魚和海蛇等。
  • 偽裝的最高境界不是保護色,而是擬態,這種昆蟲表現得淋漓盡致
    由於絕大多數自然生物缺乏人類的智慧和複雜的社會關係,它們要想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就需要相應的能力。許多野生動物具有能夠發揮偽裝效果的「保護色」,使得天敵或者獵物很難在自然環境中發現自己。除了保護色之外,還存在一種更加高級的偽裝技能,那就是擬態。
  • 昆蟲的「偽裝」藝術
    由於植物多樣性豐富,也成為各種動物舒適的家園。只要您稍微留心,就能發現有趣的自然現象——這一期,就來說說在強大的天敵面前,昆蟲為了生存,如何通過神奇的藝術天賦,迷惑敵人,死裡逃生。毛毛蟲是蝴蝶和蛾子的幼蟲,通過變態發育實現「華麗轉身」,成為美麗的蝴蝶(或飛蛾)。然而,在幼蟲階段,毛毛蟲相對弱小,只能通過偽裝自己躲避敵人的捕食。
  • 盤點野生動物的防禦生存之道
    竹節蟲---深度偽裝者眾所周知,偽裝是動物保護自己免受掠食者侵害的一種的方式,但也許動物界中沒有哪個動物能像竹節蟲一樣擅長偽裝了。這種昆蟲遍布世界各地,共有3000多種,它們的棍棒狀外觀使它們可以很好地躲避潛在的掠食者。根據野生動物聯盟的研究,它們通常為綠色或棕色,通常棲息在體型類似的小樹枝上進行偽裝。
  • 神奇的動物偽裝
    在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自然法則。大自然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許多動物為了生存進化出了許多奇特的技能。動物的偽裝技術就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動物界有很多的偽裝大師,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利用偽裝來隱藏自己是它們的生存手段之一。
  • 擬態章魚
    這些都是它它柔軟的身體可以任意改變形狀、顏色和行動方式,還能藉助貝殼偽裝成貝殼類動物呢! 很多海洋動物都喜歡吃貝殼類動物,那麼擬態章魚為什麼還要偽裝成貝殼呢?下面我就來解釋一下:擬態章魚喜歡吃魚蝦和螃蟹等動物,它偽裝成的貝殼會吸引來很多它喜歡吃的動物,同時一些不喜歡吃貝殼的動物,也會放鬆警惕,讓它有可乘之機。
  • 動物的「保護色」是為了更好的生存,那為什麼沒有綠色的兔子?
    要想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除了有強悍的實力外,「偽裝」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動物的「偽裝」手段中,比較高級的被稱為「擬態」,擬態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種-貝氏擬態和繆勒擬態。簡單地說,擬態就是一個物種模擬環境或者是其他動物所具有的形態,從而得到好處。
  • 用眼神嚇人退敵的蝴蝶,小時擬態毒蛇,成蝶卻擬態毒蛇天敵貓頭鷹
    在大自然中,鷹類從空中飛撲而下的捕殺,是很多小型動物難於躲避的,所以鷹的眼睛是非常銳利具有殺氣的,而在蝴蝶種類中,就有一種貓頭鷹蝶,在翅膀上的圖案就像一對貓頭鷹的眼睛,非常有殺氣,通過擬態貓頭鷹的眼睛嚇退獵食者,這是貓頭鷹蝶一種防禦方式。
  • 水中變色龍——擬態章魚,可以像變色龍一樣改變自身顏色
    為了隱藏自己的行跡,提高自身的生存概率,許多動物都掌握了變色的絕技,比如眾所周知的變色龍,就是玩轉變色技能的絕世高手。
  • 動物科普:百變昆蟲——擬態
    看,在它兩個後翅的中央有兩個大圓點——眼斑,十分醒目,就好象貓頭鷹兩隻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樣,另其它動物逃之夭夭。  竹節蟲算得上著名的偽裝大師,當它棲息在樹枝或竹枝時,活像一支枯枝或枯竹,很難分辨。有些竹節蟲受驚後落在地上,還能裝死不動。竹節蟲行動遲緩,白天靜伏在樹枝上,晚上出來活動,取葉充飢。
  • 動物偽裝技巧多厲害?看看枯葉蝶和葉蟲,最後一個有人甚至找不到
    自然界中動物們的生存方式千奇百怪,在躲避天敵上,每個動物也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能。動物「偽裝術」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自我保護方式,生物學中把它叫做擬態現象。這種在形態、顏色或者行為上模仿環境或另一個物種的方式,動物們似乎運用得樂此不疲。
  • 來看看這些會擬態的昆蟲
    引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地球萬物都在達爾文的生存法則下相互競爭,他們個個「身懷絕技」,為的就是在生存的競爭中奪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枯葉蛺蝶善於飛行,多以腐爛的水果、樹液和動物糞便為食。當它們遇上天敵的追捕時,枯葉蛺蝶可以迅速停下,因其外形酷似一片枯葉,只要它們靜止不動,天敵就很難辨別它們。「行走」的葉片——葉片葉(xiu)葉俗稱葉子蟲,屬於目,葉科。
  • 奇特亞馬遜鳥類偽裝成有毒毛蟲躲避天敵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獵奇新聞網站「odditycentral.com」3月3日報導,生活在亞馬遜叢林中的鳥類——菸灰悲雀(Cinereous Mourner)的幼鳥並不依賴成鳥保護,而有自己的生存策略——偽裝成顏色鮮亮的有毒毛蟲。
  • 貝母演化出偽裝色能否躲過人類濫採
    張田勘據《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作為我國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會演化出與環境巖石相同或相似的新的色彩偽裝自己,從而躲避人類的採挖活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生物演化的基本規則,梭砂貝母也不例外。
  • 偽裝樹葉最厲害的昆蟲,一片會行走樹葉,也曾被當為是春藥原料!
    在動物世界中,很多動物都具有一種擬態行為本領,這種擬態就是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模擬環境中的其它物體,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昆蟲在食物鏈中作為比較弱小的群體,這種擬態行為在昆蟲中很常見,例如很多昆蟲都會擬態偽裝成樹葉,躲避獵食者,但要論偽裝樹葉最厲害的昆蟲,必然屬於——葉蟲。
  • 盤點大自然的偽裝高手;枯葉蝶、蜂蘭、石生花及眼鏡蛇瓶子草
    擬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徵上模擬另一種生物,從而使一方或雙方受益的生態適應現象。是動物在自然界長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為。擬態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騙者。如尺蠖之極似樹枝,鳳蝶幼蟲之極似鳥糞等。一,枯葉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