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為躲過採挖,這種美麗植物正「拋棄」亮綠色,越長越土

2020-12-07 南方周末

你或許聽說過,為了逃避由象牙而起的獵殺,部分非洲象的象牙正在退化;因為漁民有「捕大魚、放小魚」的習慣,大西洋鱈魚的體型正在縮小。其實不止動物,看似沉默的植物也在因人類活動而悄然改變進化軌跡。

百合科貝母屬、生長在我國西南高山流石灘上的梭砂貝母,是傳統藥材「川貝」的重要來源。正常情況下,梭砂貝母體色呈綠色,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一些梭砂貝母群體學會了「偽裝技能」,體色與所處的巖石環境融為一體。經過研究,他們判斷梭砂貝母進化出偽裝本領,很可能是為躲避日益泛濫的人類採挖。

左邊的AB圖為採挖壓力小時,顏色正常的綠色梭砂貝母。右邊的CD圖為採挖壓力大時,偽裝的暗色梭砂貝母。 (論文插圖/圖)

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副研究員牛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一場「小心翼翼」的實驗。

在對不同的貝母群體進行觀測時,通常科研人員會拉一根繩子,在山上框出一塊正方形的樣方,但在做該貝母研究時,研究人員很低調,只是四個角上插了幾根筷子以示樣方,「就怕標記太顯眼,吸引採挖的人」。

多年高強度採挖後,梭砂貝母保護依然幾乎處於空白狀態。牛洋認為,不能把人類行為推動的物種篩選和自然選擇都視為「優勝劣汰」,因為自然選擇得出的結果是生態平衡,而人類選擇則會造成生態失衡——在短時間內選擇強度太大,物種往往來不及「進化」,就已經局部滅絕。

梭砂貝母的偽裝術

牛洋表示,目前尚不能完全排除貝母偽裝是由於動物取食帶來的選擇壓力,但從人類採挖角度來解釋更說得通。因為人類採挖的主要是梭砂貝母的鱗莖,而鱗莖富含生物鹼,帶有毒性,一般不被動物作為食物。

為進一步驗證貝母偽裝與採挖的相關性,研究者利用專為人類色覺設計的CIELAB色覺模型,計算了貝母體色與巖石背景的匹配程度,發現在貝母鱗莖採挖強度大的地方,貝母與巖石背景更相融。

考慮到採挖壓力可能在較長時期內有變化,研究者還評估了偽裝程度與採挖難度的關係。結果表明,鱗莖埋藏越淺、越容易採集的群體,其偽裝越好;採挖較難的地方,貝母一般還是保持綠色狀態。

這些生存策略並不是梭砂貝母主動「思考」出來的,而是在採挖難度小、強度大的地區,偽裝的基因適者生存,更易在群體中流傳下去。「假設同一個群體內,綠色的個體更容易被人挖走,而偽裝的個體和綠色的個體之間基因是可以交流的,漸漸地整個群體的偽裝水平都會趨近。」牛洋稱。

在高原流石灘上生長的另一種植物——雪兔子,因為長得像武俠故事中常常出現的「雪蓮」,且被認為具有藥效而被大肆採摘。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密蘇裡植物園的研究者在國際期刊PNAS發表論文,發現因較高個體的雪兔子被採摘得更多,綿頭雪兔子「在過去100年間,植株高度呈負趨勢」,也就是越變越矮了。

綿頭雪兔子 (彭德力/圖)

此外研究者觀察到,在西藏一些人們輕易不敢進入的「聖地」生長的雪兔子,因為少有破壞,植株高度會比在大肆採挖區域生長的綿頭雪兔子高9釐米。

其實在人們熟悉的農田中,也有類似的植物偽裝案例——為了躲避被當做野草割掉的命運,稻田裡的稗子不斷進化,與水稻秧苗長得越來越像。這種現象被稱為「瓦維諾夫擬態」。

除了用統計學的方法,研究者還試圖證實貝母的偽裝對躲避人類採挖有一定效果。他們編寫了一款名為「找貝母」的網路遊戲(點擊進入遊戲http://www.plant.sensoryecology.com/),玩家首先被告知需要尋找的貝母長什麼樣,接著選擇當人類(三色視覺)還是犛牛(二色視覺),在最短時間內從依次出現的每幅圖片中找到目標。一年多時間裡,全球的五百多名玩家參與了這項實驗。結果表明,偽裝更好的貝母的確更難被找到。並且,擁有三色視覺的人類搜尋目標的速度要比二色視覺的動物更快。

小心翼翼的實驗

要驗證貝母偽裝的有效性,為什麼不做實地實驗而採用線上遊戲的方式?牛洋其實頗為無奈:「當地人本來不知道這裡有貝母,如果跟著我們去做實驗發現了,把它採掘了,相當於我們變相鼓勵他幹這個事情。所以沒辦法找人去做這個實驗。」

採挖貝母太過猖獗,以至於正常科研都受到影響。牛洋常常發現上次研究中觀測的貝母群體,到下次研究時就消失了。

在研究貝母偽裝與人類採挖的相關性後,牛洋還想繼續了解貝母的偽裝會不會對物種繁衍造成影響。因為貝母的主要傳粉者——熊蜂,一般靠視覺和氣味找到植物,貝母偽裝程度提高,會不會讓熊蜂更難發現它,導致貝母傳粉變得困難?「這實驗需要長期觀測,可我們容易到達的地方貝母群體越來越少,很難進行這樣的觀測研究。」

研究團隊通過走訪四川當地藥商了解到,一公斤可以入藥的乾燥鱗莖,意味著超過三千株貝母被採挖。這種高度破壞性的採挖發生得十分分散,當地人在放牧途中碰到一株梭砂貝母就可能把它採挖掉,而且挖貝母、蟲草是當地人生計的重要補充,相關監管長期處於缺位狀態。

梭砂貝母的偽裝技巧進化得再高超,恐怕也很難擋得住「有心人」的犀利目光。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包含梭砂貝母在內的貝母屬所有種已經被列為二級保護植物。事實上,川貝最典型的來源是川貝母,而非梭砂貝母,只不過川貝母資源越挖越少,梭砂貝母的需求也就水漲船高。

「我們不希望梭砂貝母重蹈川貝母的覆轍。」牛洋表示。

南方周末記者 楊凱奇

相關焦點

  • 居家自製酸性土,讓植物越長越旺
    導語:土壤,植物生長的根系之所在,根系所在即是根本所在。用合適的土壤種植出的植物健壯又旺盛,養護也會減少很多的繁瑣的步驟,更不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選對適合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這種野生植物,若長在您家老樹上,請別採挖,它太珍貴了
    每天都能讓人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清新空氣,這些眾多的植物中,有些是非常珍貴的,但因其價值被發現後,遭到了人為的瘋狂採挖,致使現在想要找一點來使用都很難,這種野生植物就是槲蕨。槲蕨這種植物,在農村很多人都有見過,但是對槲蕨這個名稱知道的人卻不多,因為民間大部分都稱它為爬巖姜或是崖薑,它是附生草本,多數附於老樹上,石頭上而生存,人們都感嘆其根系那強大的附著力,因為它的根系很細,所要承受的重力卻超過了幾十倍之多,根系上長著一個個棕赤色似生薑的塊根,因此才有爬巖姜的叫法,它的塊根上會長出兩種葉子,一種是矮小似枯萎的雄葉片,另一種是個頭
  • 這7種花丟土裡就能活,越澆水長得越瘋狂!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7種喜水的花,越澆水長得越瘋狂! 1、銅錢草 半土半水養著的銅錢草是長得最好的,養護環境要通風、溫暖、陽光充足,一段根莖挖回來,埋在土裡,天天澆水,很快就能長滿一大盆。 2、碰碰香
  • 冬天水培銅錢草葉子越長越小怎麼辦?半水半土養得枝葉稠密油綠
    然而,因為到了寒冬,氣候的變化,家中養殖了銅錢草的花友就發現,在家的銅錢草葉子越長越小,即使是及時地追加了肥料和延長了光照的時間,依舊不見絲毫轉好的跡象。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其實,銅錢草之所以在低溫的影響下越長越差,則是因為單純的水,無法鎖住熱量,給予其根部最貼心的呵護,所以,我們只要改變固有的"水生環境"就可以了。具體的該怎麼操作,歡迎對此感興趣的花友,接著往下了解!
  • 這6種花「沾土就活」,越養越有成就感
    這6種花「沾土就活」,越養越有成就感 好多人喜歡養花,但是多數人都養不好花,上花市看到漂亮的花,買回來以後在家中養養就出問題,養養就死掉,其實並不是說您不會養花,是因為您不了解花的習性,買到那些難養的花了,有六種花他們是比較好養的,沾土就能夠成活,對於養花新手來說是比較不錯的選擇,你養他們的話,越養越有成就感,絕對不會把它們養死。
  • 多肉植物為什麼越長越小
    多肉作為盆栽植物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因為它們有的呆萌,有的妖嬈,還有的仙氣飄飄。可是由於多肉生長習性不同,造成很多肉友養不好,剛買來的時候狀態飽滿,顏色靚麗,可是到了自己手上不但不長還越來越小出現僵苗的問題,到底僵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盆栽愛之蔓,學會這幾個技巧,越長越茂盛!
    愛之蔓,又叫心蔓、吊金錢、蠟花,對生的心形葉片,有的品種上面會有粉色的斑塊,懸垂的蔓性枝條,看起來非常的美麗優雅。植株很容易養護,是一種讓人養的比較有成就感的多肉盆栽,每天都能看到明顯的生長跡象。盆栽愛之蔓,基本屬於懶人的植物。
  • 藍雪花的養殖小竅門,記住這幾點,越長越旺盛
    藍雪花,是白花丹科下的一種植物,這種植物比較喜歡溫暖的環境,也比較耐熱,所以藍雪花怎麼養,光照是關鍵,保持充足的陽光普照能夠讓它更健康的生長,關於藍雪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下面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 金字招牌 越擦越亮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浦西外灘一江之隔,原本是一片灘涂,是1990年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浦東後,在上海浦東設立的中國唯一以金融貿易功能為特點的國家級開發區
  • 家裡養一盆壽命長的植物,養得越久越值錢,可以當成傳家寶
    一盆植物一養就是幾十年,這一點還是比較難做到的,很多植物的壽命並沒有那麼長,誰又能保證這麼長時間它本身不會出現問題。如果在家中養一盆壽命長的植物會是什麼體驗,有一種植物越養越美,價值也越來越高,養個幾十年,等你的孩子長大,就可以當成傳家寶傳下去。
  • 盆栽植物該如何預防積水爛根?用上「防堵塞」,花根越長越旺盛
    導語:養花,很多的時候植物的死亡源於根部腐爛,而造成植物爛根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澆水過多、積肥的不當操作外,更重要的是土壤的透水透氣性有問題,導致大部分的水分和養分都只能堆積在土壤中,無法趁早排洩乾淨。所以,想要避免植物爛根,澆水過多的時候能夠儘早地將多餘的水分瀝出、追肥過多的時候可大水衝灌衝洗乾淨多餘的肥料等等,我們就在篩選土壤的時候,需要添加上大顆粒的營養土,混合搭配提升培養土的疏鬆透氣性。
  • 為了不被人類吃,這種中草藥被逼進化偽裝技能,人類的力量太強了
    作為植物,梭砂貝母不可能像動物一樣逃跑來躲避被人類食用的命運,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們必須找到其他方法來求生。最近,來自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植物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這種植物在漫長的歲月裡,已經演化出了新的顏色,嘗試通過偽裝來躲過人類的眼睛。
  • 家裡養盆大葉子花,高端又大氣,葉子越長越大、越長越精神!
    小編既喜歡晶瑩剔透的玉露,小巧玲瓏的各種多肉,也喜歡形態各異的珍奇花卉,霸氣的玉麒麟也別有一番韻味····最近小編又沉迷於「大葉子花」的「盛世美顏」中無法自拔,今天給大家推薦幾種漂亮大氣的「大葉子花」,家裡養上一盆,高端時尚,葉子越長越大、越長越精神,看著就舒心!琴葉榕琴葉榕又叫琴葉橡皮樹,是理想的室內觀葉植物。
  • 植物化身「變色龍」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在動物研究之外,科學家們發現的不少證據顯示,植物也可能利用各種偽裝策略來防禦天敵。植物偽裝為「騙」誰?可能是應對食草動物的防禦策略;也可能是對人類採挖行為的強烈反應「我們對生物色彩在防禦功能方面的認識幾乎都來自動物,被寫入教科書的經典概念如偽裝、警戒、擬態等,幾乎都以動物為案例。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令人著迷的概念並不是動物的專利。」
  • 植物化身「變色龍」 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在動物研究之外,科學家們發現的不少證據顯示,植物也可能利用各種偽裝策略來防禦天敵。植物偽裝為「騙」誰?可能是應對食草動物的防禦策略;也可能是對人類採挖行為的強烈反應「我們對生物色彩在防禦功能方面的認識幾乎都來自動物,被寫入教科書的經典概念如偽裝、警戒、擬態等,幾乎都以動物為案例。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令人著迷的概念並不是動物的專利。」
  • 大雪天也能開花,這種「玫瑰」,不怕凍,越冷越要養!
    大雪天也能開花,這種「玫瑰」,不怕凍,越冷越要養!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到了,也意味著2020年進度完成99.999%。今天的推文既不是聖誕樹,也不是聖誕老人,而是最近幾年冬季大熱的網紅盆栽聖誕玫瑰。大家可千萬別被它土土的名字給欺騙了,自古毛茛無醜花,作為花毛茛科的植物,一點都沒有給這個科長丟臉。
  • 燈泡瓦數越大光線越亮嗎
    選擇燈泡都會考慮瓦數,燈泡瓦數越大光線越亮嗎今日就由PChouse為你一一解答。  不一定,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1、在不同種燈泡中,由於做功效率不一樣,比如LED節能燈效率遠高於白熾燈,6w的LED燈可能比25w白熾燈更亮。  2、供電電壓與燈泡額定電壓一致時,燈泡的功率越大燈泡才越亮。  3、如果供電電壓不一致時,燈泡的實在功率就不等於燈泡的標稱功率了。
  • 熱帶雨林的奇幻植物,西雙版納裡越嚼越甜的果子,不是科幻
    這種被人們稱為「巨人」的大樹如鶴立雞群一樣,把巨大的樹冠高舉於一般僅有三四十米高的熱帶雨林冠層上,似乎在向人們宣稱:我就是版納熱帶雨林的活見證I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雨林中的植物更是千奇百怪。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不僅有「害羞"的草、想「吻天"的樹,還有能"吃蟲"的花,會「變味"的果,會"蓄水"的藤。
  • 研究發現:人類採挖活動影響「川貝」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偽裝色彩...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昆明1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作為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在某些群體中呈現比較「正常」的綠色,而在另一些群體中則與背景融為一體,非常隱蔽。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這一偽裝色彩進化,與人類採挖活動息息相關。
  • 民間一幾乎從未掉過身價的植物,珍貴而稀有,為何無人採挖?
    ,信息的不對稱讓商品出現了明顯的利差,於是很多人加入了捕獲野生獵物,採挖野生植物的行列,在很短的時間內讓一些稀有物種出現了價格高漲的現象。在這些本就稀有的物種中,有一種植物的品種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以至於該植物的價格越來越高,據說品質最高的一斤可達500元,即便如此,依然還是難尋覓到上等質量的野貨,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