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林是個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植物王國。這個王國中的每一分子,無論它是一棵參天的大樹還是一片嫩嫩的幼芽,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
2004 年7月,中國科學家深入被譽為「地球之肺」的亞馬孫河雨林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察。這一地區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堪稱世界最大的熱帶植物基因庫。其實,在我國也有一個可以與之相媲美的基因庫——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西雙版納地處北回歸線,在地理位置上屬於亞熱帶的範疇。所以,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沒有到過西雙版納的國際上一些知名植物學家、生態學家,都不知道這裡的獨特地形、地貌,並且認為"中國無熱帶雨林」,在世界熱帶雨林分布圖中,也沒有西雙版納的位置。然而我國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教授,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曾多次到西雙版納考察植物,並於1959年由他帶領奠基、創建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此後,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科學研究,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被證實了, 並找到了大量證據。在諸多證據中,令科學家們最信服的就是高達七八十米的望天樹。這種被人們稱為「巨人」的大樹如鶴立雞群一樣,把巨大的樹冠高舉於一般僅有三四十米高的熱帶雨林冠層上,似乎在向人們宣稱:我就是版納熱帶雨林的活見證I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雨林中的植物更是千奇百怪。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不僅有「害羞"的草、想「吻天"的樹,還有能"吃蟲"的花,會「變味"的果,會"蓄水"的藤。
糧食,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的子實,並且只能由人工栽培獲取。如果有人告訴你喬木產糧,你也許不會相信。然而,熱帶森林裡,確實存在能產糧食的喬木,只是它的糧食並非稻穀、玉米般的子實,而是一種澱粉。這種澱粉長期囤積在樹心之內,盼人收穫。
這種具有自行生產、囤積糧食的喬木,是一種野生野長的棕櫚科植物,學名叫做童棕,樹形和椰樹、檳榔樹一樣,樹幹筆直高大,株高可達20米左右。別看它可以長到20米的高度,處於幼年的童棕的嫩心還可以作為蔬菜食用,美如新鮮甜筍。老樹則年年開花結果,可惜的是果實味澀而麻,不能食用。
童棕在長大變成挺拔的樹幹之後,便會「生產」糧食,囤積於樹心內。它的糧食是非常緊密的海綿體,顏色雪白,就好像平常看見的沙糕。開始產糧以後,童棕樹幹就會漸漸向外膨脹。樹心內囤積的糧食越多,樹幹的膨脹形狀越明顯,漸漸地就有了大腹便便之狀,如待產的孕婦一般。如果人們要取童棕腹內的糧食,只要伐木破殼,將沙糕似的海綿狀樹心取出就可以了。春細後放在清水中浸泡.漂洗、沉澱,便可得到雪白的澱粉。童棕的澱粉可做糕做餅供人食用,同時也可加工成米粒上市。盛產童棕的東南亞一些國家,利用童棕澱粉製作出有名的西米打入了國際市場,使童棕粉成為名副其實的糧食。
有人說妒忌是女人的本能,其實植物也有「妒忌"之心。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有一類非常容易起嫉妒心的樹木,比如它會嫉妒鄰居長得旺盛,然後生氣死去。
這種樹叫檀香,是非常珍貴的喬木。本質原因是檀香的根部缺乏吸收營養的能力,所以為了生存只有吸食與它為鄰的某些樹木的養分供自己消耗。當它們處於幼年時,只要吸附在草木植物飛機草、長春花的根部,就可以滿足它的寄生生活。
當小檀香長大以後,光靠從草本植物根部吸取養分已不能滿足需要,於是又把帶有吸盤的根伸向紫株南洋楹等,以相聯的一些樹木作為寄主,盤剝友鄰的養分。所以只要有檀香生長的地方,那些與之相鄰的樹木,都是一副「面黃肌瘦"的樣子,怎麼也長不旺盛。如果被寄生的樹與檀香抗爭,那麼檀香便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養料而哀怨地死去。
版納的熱帶森林裡,不僅有千姿百態的喬木,還有各種各樣的香花芳草。有些芳草不動不香,稍一揉捻便芳香四溢;有些芳香草鮮時不覺芬芳,幹後香氣濃鬱,沁人心脾。
香茅草,是西雙版納最常見的香草之一。這種草全身都是具有檸檬香氣的揮髮油,經揉捻或加溫煮煎,香味便從葉內溢出。在民間除了將其成片栽培用於提取香茅油外,還植於房前屋後,以鮮葉為配料,製作各種民族風味食品。揉而有香的草本植物,常見的還有一種俗稱水香菜的水生植物。它的莖葉有肉感,揉而有香,煮後有薄荷香味,民間常採幼嫩尖葉煮湯或蘸醬生吃。嚼時清香滿嘴,並有清涼感覺。
除了眾多揉而有香的芳草外,西雙版納的山野裡還有一種會像鮮花般吐露芬芳的小草——「晃母」。 這種小草集中分布在一條溝谷中,進入谷中一股濃烈的糯米香味便會迎面襲來,沁人心脾,會使人產生林中有人在蒸製糯米香飯的錯覺。讓人感到驚奇的是,香氣不是從花朵上散發出來的,因為這種小草無花無蕾,但是它葉片內散發出來的香氣,比許多香花還要濃烈。更特別的是,這種傣語稱「晃母」的綠葉雖有香味飄逸,但不及幹葉濃烈。如果在竹樓上放一枝「晃母」的幹葉,樓上樓下都會充滿糯米的香氣。如果在衣袋裡或書本內放上-一片「晃母」的幹葉,同在一間辦公室內工作的人,也會聞到它的氣息。
世間花朵色澤五彩繽紛,不拘一色,但花的顏色一般比較固定。然而,能自行改變顏色的花朵卻很少見到。在西雙版納的花海中,就有一些一天變幾色或隔日變一色的變色花。
嘉蘭,是一種蔓生草本花卉。嘉蘭花初放之時是一片淡淡的綠色,但過了一夜以後,綠色便被黃色代替。
水生植物王蓮,也是會「變色」的植物。這種花原產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王蓮的花形與荷花一樣,但顏色與荷花不同。開放的時候,花瓣慢慢展開,顏色是乳白色。第二天清晨,花瓣又變為花苞,黃昏時再次展開,色澤從乳白變成深紅色,花莖彎曲垂首,花瓣慢慢凋零,受過粉的花託彎垂入水,藏於清水之內。
神秘果,是一種很不起眼的漿果。這種漿果只有小粒咖啡般大小,果子成熟時呈橙紅色。剝開外面的皮,只有很薄的白果肉,但果核不小。
神秘果與其他水果相比,肉薄,開始咀嚼的時候沒有香甜的味道。但是它的厲害的地方在於可以使酸的東西變得甘甜。當你面對酸檸檬時,只要預先把幾顆成熟的神秘果放在嘴裡咀嚼一會,酸檸檬反而會覺得甜。
這是為什麼呢?
這種神秘果並非版納的特產,而是來自西非熱帶地區,原產地居民常用它來調節食物味道,使隔餐的麵包變得味美可口,讓發酸的棕櫚酒和啤酒變甜。過去,人們只知神秘果會使酸味變甜,但不知其中的奧秘。近幾年來,神秘果改變酸味的秘密已被研究人員發現。原來神秘果含有一種能改變食物滋味的蛋白質一糖蛋白 ,糖蛋白人口以後會使人的味覺發生變化。
人們吃食物時的酸、甜、苦、辣感覺,來自於舌頭上的味蕾感受器。神秘果能使其對酸味失去敏感,同時又能活化對甜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使其對甜味更加敏感。於是酸的食物人口以後,舌頭便不會感到酸,而食物中本來就含有的甜的成分卻被舌頭充分感覺出來,所以酸性食物的滋味從而變得甜美無比。據研究人員試驗,神秘果對舌頭味蕾感受器的麻痺作用,一般只有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後便會失效了。
雖然神秘果的「魔術」只騙得了舌頭,但卻騙不了牙齒和腸胃。吃過神秘果後,舌頭雖然感覺不到酸味,但牙齒和腸胃仍然會受到酸味的刺激,所以酸性食物吃多了,即使舌頭感覺不到,牙齒仍然會酸酥得無法再咀嚼食物。當然,牙齒的一時酸酥也並不可怕,因為西雙版納還有一種可以迅速解除牙齒酸酥的植物一一茄花紫金牛。這種植物的尖葉具有保證牙齒不酸酥和解除牙齒酸酥的本領。食用酸性食物時,如果吃幾顆神秘果,又嚼上幾片茄花紫金牛尖葉,便可收到既使酸性食物變甜,又能保證牙齒不會酸酥的雙重效果了。
話題:你還知道西雙版納的什麼奇特植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