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筆者途徑雲南西雙版納,順道前往我國唯一的熱帶雨林保護區遊覽。


在廣袤的雨林地區,寧靜平和的表象之下,同樣隱藏著殘酷的競爭。植物的絞殺現象隨處可見。殺手們往往是一些榕樹,榕樹最高可達30米,其枝幹可向四面無限伸展。支柱根和枝幹交織在一起,形似稠密的叢林,因此被稱之為「獨木成林」。在熱帶雨林裡,具有絞殺功能的榕樹就有二三十種。它們往往選擇一些高大挺拔的寄主做為絞殺對象,從而獲得更廣闊的生態位。而寄主在被絞殺死亡之後,還能為之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絞殺現象是植物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很殘酷的現實,近乎於動物界的弱肉強食。

榕樹的果實堅硬,不易消化。其果實被鳥獸食用後,種子便隨著鳥獸的糞便隨處灑落。當種子撒在空曠的地面時,榕樹可以直挺挺的單獨生長。如果榕樹的種子落在一些高大挺拔的大樹上,或者當它緊挨著其他大樹生長時,它的主幹就會像蟒蛇一樣緊緊地纏繞著大樹生長。榕樹的種子一旦發芽存活,很快就能長出縱橫交錯、殺氣騰騰的氣生根系,逐漸包裹寄主的樹幹並向上和向下蔓延。向下的部分最終深入土地形成強大的主幹,又稱「支柱根」。和寄主爭奪水分和養分,並持續瘋狂生長。向上的枝條則野蠻擴張、漸漸覆蓋寄主的樹冠奪取陽光。獲得充足的陽光和養分後,氣生根日趨粗壯,緊緊勒住樹幹,且漸漸形成網狀。

隨著時間的推移,絞殺植物的氣生根越長越多,越長越茂盛。而被絞殺的寄主植物終因外部絞殺的壓迫和內部養分的貧乏而死亡、枯爛。絞殺植物的主幹部分僅剩氣根圍成一圈。有植物學家形象地將其描述為「豬籠狀的植物體」。


自然界的殘酷現象,其實在人類的歷史中,也經常發生:弱小的民族流亡到強大的族群中苟延殘喘,擇機實現最終的翻盤;弱小的國家蟄伏的強敵環伺的險境中勉力周旋,擇機實現反轉成為地區霸主;小眾的極端宗教勢力以超強的煽動能力、內部控制力、甚至強悍的生殖能力蔓延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而人類個體之間的寄生與絞殺,更是不可贅述。凡此種種,令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