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高變靚 幾個關鍵節點
「陸家嘴是浦東的標誌之一,以打造『國際一流金融城』為目標,發展歷史上有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推動其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區和主體承載區。」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局長張宇祥介紹。
1990年9月,上海市政府宣布成立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之後開展的陸家嘴國際規劃方案徵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一個地區規划進行國際諮詢。慢慢地,原本一馬平川的陸家嘴「變高」「變靚」了。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金茂大廈等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國家開發銀行、香港滙豐銀行、美國花旗銀行等中外資機構接踵而來,陸家嘴金融城的形態「初長成」。
2015年4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至陸家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陸家嘴片區,陸家嘴金融城成為金融領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試驗田」。2016年8月,陸家嘴金融城揭牌,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正式掛牌成立,在全國首創「業界共治+法定機構」公共治理架構。
對標國際 越開放越美麗
最近,上海公布了「擴大開放100條」,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再度成為落實金融開放政策的「主戰場」。
對標國際,為了增強金融資源的配置核心功能,陸家嘴吸引集聚各類國家級要素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機構落戶,產生了明顯的「虹吸效應」。1999年12月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運營,2016年6月上海保險交易所掛牌成立,2018年3月中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
「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速,中央和上海推出的許多對外開放舉措在陸家嘴率先落地。」張宇祥介紹,比如,今年4月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限制全面放開,可與中資保險經紀機構享有同等經營範圍。註冊於陸家嘴的韋萊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是全球三大保險經紀商之一,成為全國第一家獲準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
如今的陸家嘴金融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集聚了浦東新區80%的監管類金融機構、貢獻了二分之一的商品銷售總額、三分之一的實到外資、約四分之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含證券、期貨、保險、黃金等13家國家級要素市場和功能性金融基礎設施,已成為全國金融機構最集中、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金融服務體系最完善、金融人才最密集的地區。 本報記者 宋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