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金融業開放成為重要一環。
從「沿邊金改」到「開放門戶」,再到探索「前沿」……「十三五」以來,南寧市始終把金融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一步一個腳印著力打造金融開放新高地,服務和輻射帶動全區經濟發展,千方百計做大做強金融業,金融支撐和服務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金融在全區的首位度逐步提升,一個以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核心區為主體的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初具規模,為首府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越來越多的源頭活水。
金融開放邁出新步伐走進位於五象新區的中國—東協金融城,林立的高樓大廈熠熠生輝。中銀香港東南亞業務營運中心、太平保險東協保險服務中心、深交所廣西服務基地等147家金融機構陸續落戶,累計入駐各類企業超4000家,一個金融開放、活力迸發的金融集聚區正在加快形成。
升級打造中國—東協金融城,金融機構競相集聚、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的良好態勢有目共睹,成為我市加快推進中國—東協金融經貿合作和金融開放的重要支撐和主要載體。作為廣西首府,南寧市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東鄰粵港澳,南臨北部灣,西接中南半島,是中國距離東協國家最近的省會城市,發展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
「十三五」以來,特別是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南寧市承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的累積優勢,一個以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核心區為主體的區域金融中心初具規模,金融首位度凸顯,對經濟發展支撐力不斷增強。
一個個躍動的數字彰顯出金融開放的勃勃生機:「十三五」期間,對比全國、全區,南寧市金融業保持較高增長態勢。2019年金融業增加值為2015年的1.5倍,跨境人民幣結算量是2015年的2.8倍。2019年南寧市金融業增加值、人民幣貸款餘額、企業上市(掛牌)總數、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分別佔到全區的36%、47%、39%、61%和42%。特別是今年前三季度,疫情之下我市金融業實現了逆勢上揚,拉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個百分點。
金融組織體系不斷完善。2016年以來新增銀行機構7家、保險機構9家,三大政策性銀行全部入駐南寧,目前全市共有4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47家保險機構、26家證券分公司。
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東協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廣西建設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南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首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十三五」以來,多個國家戰略疊加覆蓋南寧,把南寧推到了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歷史新高度。
乘著政策落地的東風,南寧市將區位優勢、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從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支撐;(下轉2版) (上接1版)狠抓招商引資,強化要素集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深化金融開放;強化金融支持,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等多方面打出「組合拳」,努力擦亮中國—東協金融城這張廣西金融開放的名片,成為我國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試驗田和最前沿。
如今,一家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爭先入駐,彰顯出中國—東協金融城建設發展的「含金量」: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企業入駐了10家,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入駐了62家,金融創新聯合實驗室、深圳證券交易所廣西服務基地、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廣西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和開放平臺落地。
金融創新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十三五」以來,南寧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越區內沿邊各市,躍居全區第一,助力人民幣成為廣西面向東協的第一大結算貨幣。2019年,南寧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663.11億元,同比增長224.34%;南寧片區形成金融創新事項達70項,金融創新指數在第四批的19個自貿試驗片區中排名第2位,「中國—東協跨境金融改革創新」入選「2019—2020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十佳案例」。
擁抱多層次資本市場「十三五」以來,南寧市積極擁抱多層次資本市場,全面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能力,讓更多金融「活水」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數據見證了改變:2019年,南寧市資本市場直接融資813.27億元,同比增長50.79%,佔全區比重達到61%;南寧市創投基金新增投資7個項目共計8994.5萬元,累計完成項目投資1.7億元,在全區率先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市屬國有企業主體評級實現AAA等級零的突破;創新品種債券共發行24隻共計142億元,創新品種佔比17.6%,債券數量和規模分別是2015年的5.5倍和5.66倍。
站在新起點邁出新步伐,南寧市對金融總量、金融集聚區、直接融資規模、金融開放水平等設定了一系列強金融的目標,定好「時間表」、繪好「路線圖」、畫好「施工圖」,為「十四五」金融開放開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強金融作為『六強』重點工作之一,是南寧市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的重要一環。」市金融辦主任曾肄業表示,力爭到2025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比2018年翻一番,突破1000億元;中國—東協金融城入駐各類金融機構、金融企業300家以上;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力爭突破1200億元;上市(掛牌)企業總數突破70家;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力爭達到1000億元,為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加快打造引領全區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