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上方山現多種罕見動植物 物種多樣性出乎意料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上方山發現多種北京罕見動植物

發現的獼猴為北京最大野外種群 斑羚、拐棗等動植物填補生物多樣性空白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動物所分別承擔的《上方山植物和植被資源科學考察報告》、《上方山陸生脊椎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通過專家評審。《報告》提出,在北京房山區的上方山地區,不僅發現了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還發現了該地特有的具有原始性質的暖溫帶、低海拔分布的地帶性植被遺蹟。專家一致認為,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動植物資源豐富又獨特,是中國北方賦存古老植物物種典型地區,具有重要的科學、保護和利用價值。

此次發現填補了生物多樣性監測空白

據了解,上方山植物植被和動物資源科學考察工作是區國有林場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自2016年啟動,歷時2年,首次實現了對上方山地區的植物本底和動植物多樣性的系統調查。科考調查顯示,上方山公園及周邊區域共有維管束植物110科、319屬、652種,保存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級的保護植物。動物資源有脊椎動物14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二級18種,北京市一級保護動物17種,二級保護動物63種。

「這次科考就相當於我們的專家去青山裡摸摸『家底兒』,重點區域劃出來進行重點保護。」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此次科考活動是上方山天然林的首次科考活動,是對北京地區生態環境的一次尋本溯源之考,新發現了很多古老物種。

此外,「上方山發現具有暖溫帶生態原始林的遺地,在北京乃至華北地區都可能是僅存的。」該負責人強調說,世界首都城市有原始林的城市不多。正因為是原始林和天然林,才保障了動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同時,上方山又是一個集自然、歷史、文化、佛教為一體的森林公園,既是京津冀一體化的橋梁和紐帶,又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重要的歷史文化支撐。此次科考活動也從生態方面,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填補了空白。

物種的多樣性出乎科考人員意料

「這次科考的結果是有些出乎我們意料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胡運彪博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在上方山發現的國家級和市級保護動物中,既有像野豬、斑羚、獼猴這種中大型動物,也有像中國林蛙、虎斑頸槽蛇、灰林鴞、紅隼等小型動物。其中,在本地區生存的獼猴為北京地區最大的野外種群。讓胡運彪有點興奮的是,在用紅外相機拍攝的影像資料裡,發現在離人類居住區不遠的地方就有斑羚和野豬活動,他沒想到離城區不遠的上方山竟「住」著這麼多野生動物,而且還能在人們的眼皮子底下「大搖大擺」地活動。

此外,在上方山發現的植物也是多樣性的,例如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小葉中國蕨,北京一級保護植物槭葉鐵線蓮;還有不少北京地區的特有種和稀有種,包括寶鐸草、脫皮榆、房山翠雀、澇峪苔草和拐棗等。「植物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觀賞性上,還有淨化空氣、食用、藥用、做工業原料等價值,尤其是上方山的特有珍稀植物,更值得被愛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於順利說,比如拐棗,在藥業價值上,其種子及果梗入藥,有活血、散瘀、去溼、平喘等功效。「全北京只有上方山有,這裡可以作為繁殖物種的種子庫,從這裡採集種子,建立種源基地」。此外,上方山的澇峪苔草也很有價值,可做草坪地被植物,據說北京很多地區選用它進行人工栽培,作為草坪推廣。

用了17臺紅外相機踏遍每個山頭

在近兩年的科考中,胡運彪博士帶領的團隊用了17臺紅外相機,拍了幾萬份照片和視頻資料。「紅外相機的安放和回收過程並不累,我們把紅外相機固定在一些地方,定期地更換電池和回收數據。」胡運彪介紹說,一般紅外相機會固定在動物痕跡比較多的地方,用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加以掩飾,24小時不關機,無論是白天、黑夜,只要有動物路過就可以感應到並「抓拍」它們的身影。但整理這些影像資料是個很耗費精力的活,每每回收完數據後,胡運彪和他的同事都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甄別有效數據和無效數據。

「我們就是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爬。」於順利副研究員說,在科考過程中,上方山的每個山頭都爬過了。春夏秋冬的上方山,於順利都見過。因為各個植物的生命周期不同,有的是早春植物,春天開花、夏末就凋謝;有的是秋天開花;有的果實在冬天成熟。「一定要在它們最鮮活的時候拍出來,包括葉、花、果每一部分的細節」,這樣才能放在植物圖譜上,讓大家更清晰地認識每株植物。還有的植物分布範圍比較窄,「比如流蘇樹,整座山上也沒有幾棵」,所以每次當於順利翻山越嶺,終於發現這些稀有植物時,就如獲至寶一般。

據介紹,科考結束後,森林公園管理處將有針對性地劃定一些重點保護區域,設置一些科普宣傳的展板以及一些警示標語,更好地保護當地的野生動植物。在此,胡運彪博士特別提出,在調查過程中,他們陸續丟失了7臺紅外相機,幾乎可以斷定是爬野山的人順走了,所以,希望那些喜歡爬野山的「驢友」注意,無論是從保護野生動物角度還是個人人身安全角度出發,「都不要違反相關的規定冒險去爬野山」,因為野山中是否生活著兇猛動物,尚未可知。

上方山發現的部分動植物

動物 植物

獼猴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上方山生存的獼猴為北京地區最大的野外種群。

拐棗

上方山的特有物種,其種子及果梗入藥,有活血、散瘀、去溼、平喘等功效。

中國林蛙

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它的年生活周期可分為水生生活期和陸生生活期兩個不同的階段。

澇峪苔草

澇峪苔草是可做草坪地被植物,北京很多地區選用它進行人工栽培,作為草坪推廣。

野豬

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獠牙」是和家豬最大的區別,野豬是上方山的大型雜食性動物。

房山翠雀

上方山的特有物種,這種植物具有極強的觀賞性。

紅隼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隼科的小型猛禽之一,捕獵前懸停觀察,發現目標後俯衝攻擊。

脫皮榆

在上方山及附近區域有分布,樹形優美,優良綠化樹種。

對話

生物多樣性說明北京生態環境越變越好

對話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於順利、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胡運彪

北青報:你認為植物的多樣性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影響嗎?

於順利:那是一定的。上方山負氧離子濃度為一般空氣中的 8倍,有「天然氧吧」之稱,這不是沒有來由的。植物較高的多樣性更有利於淨化空氣。由於霧霾的成分複雜,不同植物吸收空氣汙染物能力也不一樣,物種交叉,空氣淨化會更強。

北青報:你怎麼看待上方山發現了這麼多野生動物這件事?

胡運彪:我覺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能看出北京的生態環境目前還算不錯吧, 砍伐少了,狩獵少了,有大量動物找到了適合生存的「宜居環境」,受到的人為幹擾也比較少,活得還算安逸。就像我們總在提倡「綠水青山」,如果連動物生存的痕跡都找不到了,綠水青山也就沒意義了。

文/本報記者 劉婧

相關焦點

  • 北京房山上方山現多種罕見動植物 物種多樣性出乎意料-上方山...
    原標題:北京房山上方山現多種罕見動植物種多樣性出乎意料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動物所分別承擔的《上方山植物和植被資源科學考察報告》、《上方山陸生脊椎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通過專家評審。
  • 「北京無喙蘭」首次在密雲區被發現,近年這些罕見物種也相繼現身
    例如,2017年在延慶區首次發現北京無喙蘭;在北京地區消失60年的扇羽陰地蕨活體再次現身;在百花山地區發現了全球第二株野生的、北京特有的極度瀕危物種——百花山葡萄;近40年來未見活體的珍稀植物山西杓蘭又現蹤跡等等。
  • 北京綠色家園建設現盛況:全市野生動物已達500多種
    為了保護好這些寶貴的資源,松山自然保護區建設了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監測站,對森林微氣象監測指標、森林環境監測指標、森林水文監測指標、森林土壤監測指標、生物多樣性監測指標等5大類54項指標實時監測,為生態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在松山,野生動物是真正的『主人』,我們工作人員充其量只能算是人家的『保鏢』。」
  • 回眸歷史看房山,瀏覽精品旅遊線——2020房山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正式...
    2020年8月8日,北京消費季開啟了「炫·彩生活月」活動篇章,房山區同時也推出精品旅遊線路,啟動2020房山文化和旅遊消費季! 房山區文化和旅遊局將區域內精品民宿、景區、非遺文化等文旅元素融合,推出特色主題精品旅遊線路,為市民規劃旅遊出行地圖,提振文旅消費。
  • 韓國發現紅色毒蟹玻璃蝦等多種罕見物種
    北京時間9月2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在韓國最新進行的科學考察中,科學家發現了117種新物種,同時為此前從未在韓國發現的15種物種進行記錄
  • 關注|極危植物「北京無喙蘭」首次現身密雲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隨著北京環境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多種珍稀野生植物相繼出現在京郊山野。近年來,一些罕見或以前未曾發現的物種相繼在本市出現。例如,2017年在延慶區首次發現「北京無喙蘭」,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不久前,在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1100米海拔的叢林裡,再次發現「北京無喙蘭」。這是該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首個記錄。據了解,「北京無喙蘭」植株矮小,只有約20釐米高,而且相貌平平,形如枯枝。
  • 珍稀物種相繼出現 霧靈山保護區首現北京無喙蘭
    霧靈山植物科考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沐先運博士介紹,北京無喙蘭是北京特有的腐生型蘭花,這種植物一直十分「低調」,直到2017年首次在北京延慶被發現,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此次在密雲區霧靈山發現北京無喙蘭,是該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首個記錄。
  • 罕見高山溼地珍貴動植物天堂
    溼地是泰寧的重要旅遊資源,尤其是海拔1600多米峨嵋峰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兩片總面積1500畝的高山溼地及其罕見。這兩片沼澤溼地分別位於峨嵋峰自然保護區海拔約1500米的東海洋及慶雲寺腳下,四面環山,中間為廣闊平坦的山頂凹地,因長期積水,形成了高海拔東海洋沼澤溼地。溼地內有眾多微型水塘,水質清澈,溼地中遍布著密密麻麻的山地沼澤灌草叢、灌叢和草叢。
  • 霧靈山首現北京無喙蘭
    霧靈山植物科考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沐先運博士介紹,北京無喙蘭是北京特有的腐生型蘭花,這種植物一直十分「低調」,直到2017年首次在北京延慶被發現,這一蘭科新物種才為世人所知,被科學界記錄在冊。此次在密雲區霧靈山發現北京無喙蘭,是該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首個記錄。
  • 你知道物種多樣性有多重要嗎?一起來保護物種多樣性吧!
    自然環境持續惡化,絕大部分的物種都滅絕了,即便人類製造出超高智能的機器人卻依舊無法恢復生機勃勃的地球家園。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也別覺得科幻電影和現實距離很遙遠。事實上,在地球46億年的生命演化史上,曾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經過探索實踐,我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較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26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
  • 浙江烏巖嶺頻現珍稀動植物 區域生態保護成效漸顯
    植物新種浙南木犀 浙江省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供圖此間珍稀動植物頻頻現身露相,該保護區管理中心相關科研人員表示,「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表明浙南片區生態保護的成效漸漸顯現。」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浙江省泰順縣西北部,西與福建省的壽寧縣、福安市接壤,北與浙江省的文成縣、景寧縣相鄰。1975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北京溼地生態改善 珍稀瀕危鳥類現身
    北京溼地穩步恢復 成野生動植物「樂園」  生態功能改善,北京溼地生物多樣性正持續增加,多種珍稀瀕危鳥類相繼被發現  黑羽白腹、紅喙紅腿,大型涉禽黑鸛在水邊「優雅」捕食的畫面,往往讓觀鳥愛好者「眼前一亮」。近年來,從「中國黑鸛之鄉」房山,到魚蝦豐美、空氣清新的密雲水庫,黑鸛優美的身影出現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地方。
  • 多樣性「冷點」竟成新物種「熱點」
    像亞馬遜雨林這樣的動植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新物種也會選擇在這裡形成嗎?為了尋找答案,科研人員正在缺氧的高山、炙熱的沙漠,分析新生物在地球上這些看似嚴酷荒涼的地區茁壯成長的可能性。生命在哪兒進化目前,有多種生態假說試圖解釋生物多樣性緯度格局和產生速度。根據進化時間假說,熱帶更古老,因此有更多的時間積累物種,即使在熱帶和溫帶物種多樣化形成速率沒有任何差別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 罕見!中國一新物種又一次被發現,以「北京」命名,被國際關注
    2020年,在北京密雲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1100米海拔的叢林裡,北京林業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無蕊喙的蘭花新物種"北京無喙蘭",這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北京命名、以北京為模式標本產地的蘭科植物。這次發現北京無喙蘭,是這一物種的第三次發現記錄,也是在北京東北部的第一個記錄。
  • 豹貓、豬獾、斑羚頻現松山,北京野生動物已達500多種
    為了保護寶貴的動植物資源,松山自然保護區建設了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監測站,對森林微氣象監測指標、森林環境監測指標、森林水文監測指標、森林土壤監測指標、生物多樣性監測指標等5大類54項指標實時監測,為生態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在松山,野生動物是真正的『主人』,我們工作人員充其量算是它們的『保鏢』。」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離不開公眾的參與
    央廣網北京5月20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都有密切聯繫。再過兩天,5月22日,是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中國到底有多少動植物?
    我們常說中國地大物博,可中國究竟有多少種動植物、微生物呢?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剛剛發布的《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給出了最新答案:122280種,包括54359個動物物種,37793個植物物種,12506個真菌物種以及細菌、病毒等物種。《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是國內最權威的生物物種編目資料。
  • 物種滅絕趨勢仍繼續 生物多樣性莫到失去方恨晚
    動植物相繼滅絕,農作物中只剩下玉米可以存活,整個地球被風沙席捲,人類迎來末日……這是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描述的場景,這一天真的會到來嗎?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情況不容樂觀。上個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發現,過去500年來,人類已經使陸地上野生動植物總量減少了10%,使物種總量減少了14%,絕大多數損失都發生在100年以內。這是科學家在分析了70多個國家的近2.7萬個物種、100多萬條生態多樣性改變記錄後發現的結果。其中14%的物種滅絕只是全球平均水平。
  • 北京周邊5個森林公園,緩解夏日苦悶,你都去過幾個呢?
    一到夏天,中國很多地方都變得熱氣騰騰,太陽當空照,路上的行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即使是帝都北京也不能例外。一到夏天,很多人的心思或許會幻想密密的叢林,習習的涼風,清澈的溪水......所有的可以遠離暑熱的情景紛紛湧上心頭。清涼的地方有很多,青藏高原高處不勝寒,三亞海邊海風清涼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