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被人類吃,這類植物學會了「偽裝」,結果怎樣了?

2020-12-05 星球科普菌

地球孕育出了萬千的物種,生態系統是一個穩定的整體,每一個環節都層層相扣,從低級生物到高級生物,正是這樣嚴密的關係,才保證了食物鏈的完整運作。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類對於飲食和能量的補充越來越挑剔,在自然界中有這樣的一一種植物,恐怕它自己也想不到,明明自己都長在高原的石頭縫中了,卻還是沒能逃脫被人類吃掉的命運。

這種植物叫做梭砂貝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藏和雲南、四川等地區。可能很多人在聽到梭砂貝母的時候感到非常陌生,但是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川貝這味中草藥。其實梭砂貝母就是川貝的重要來源,在中醫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生長在氣候惡劣的高原地區,仍然成為了許多人採摘的對象。作為一種中草藥,他們不能像動物一樣來躲避人類的攻擊,因此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它們只能選擇其他的方法來偽裝自己。

梭砂貝母的進化

就在前段時間,我國的科學家聯合英國的研究團隊發現,梭砂貝母在漫長的自然演變中已經進化出了新的顏色,在陌生環境中,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顏色來躲避人類的採摘。大部分的植物都是綠色的,綠色在草原和森林中,並沒有太多的威脅,但如果在高原上出現了綠色,那就無異為暴露自己的位置。科學家就發現如今的梭砂貝母已經開始改變自己的顏色,逐步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一開始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是梭砂貝母為了躲避草原動物的攻擊,但是經過詳細的研究後,他們發現梭砂貝母上並沒有動物啃食的痕跡。

而且梭砂貝母的體內含有大量的生物鹼,也不適合動物食用,因此科學家猜測這類植物之所以會改變顏色,其實是為了防禦人類。在我國川貝的藥用價值還是非常高的,長期以來都是中醫界關注的對象,科學家曾經獲取了6年來梭砂貝母的採摘量,結果令人大感震驚。

也就是說,人類竟然憑藉著自己的力量改變了梭砂貝母的進化。科學家還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他們收集了數百張的梭砂貝母照片,試圖讓網友找到真正的梭砂貝母,事實證明,它們的偽裝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看到這裡小編也不得不讚嘆,其實人類的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地球環境產生影響,植物已經對人類的行為作出偽裝和反應了,如果我們再繼續對地球環境大肆掠奪的話,地球的生態又能維持多久呢?

相關焦點

  • 為了不被人類吃,中草藥被逼進化偽裝技能,人類的力量太強了
    作為植物,梭砂貝母不可能像動物一樣逃跑來躲避被人類食用的命運,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們必須找到其他方法來求生。最近,來自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植物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這種植物在漫長的歲月裡,已經演化出了新的顏色,嘗試通過偽裝來躲過人類的眼睛。
  • 為了不被人類吃,這種中草藥被逼進化偽裝技能,人類的力量太強了
    作為植物,梭砂貝母不可能像動物一樣逃跑來躲避被人類食用的命運,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們必須找到其他方法來求生。最近,來自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植物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以及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這種植物在漫長的歲月裡,已經演化出了新的顏色,嘗試通過偽裝來躲過人類的眼睛。
  • 為了避免被摘取,中藥植物正在演化出更好的偽裝
    似乎也成為促成這些演化的壓力來源,一種經常被用於中藥的植物已經將偽裝進化的越來越隱秘,為得就是躲避人們的商業採收。(Source: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學研究所博士牛洋(Yang Niu)表示,團隊過去曾研究過其他植物的迷彩形態,就像那些研究結果,團隊起初認為貝母的進化是由食草動物所驅動,然而無論怎麼尋找團隊都找不到這種動物。「然後我們意識到人類可能是原因」。
  • 「生物多樣性百科」種子植物囊距紫堇:植物界的「偽裝高手」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種子植物囊距紫堇。囊距紫堇Corydalis benecincta囊距紫堇,雙子葉植物綱,罌粟目,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生長在我國西南極高山區的流石灘環境中,照片攝於雲南香格裡拉。欣賞囊距紫堇開花時的模樣植物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極大的興趣。經過研究發現,原來囊距紫堇長出灰色的葉片是為了逃避絹蝶屬昆蟲的取食。每年6月初,絹蝶成蟲會將卵產在囊距紫堇植株附近,約半個月後,絹蝶幼蟲孵化出來,就以囊距紫堇肥厚的葉片為食。研究者推測,偽裝的個體更有可能避免被絹蝶成蟲發現,成為絹蝶幼蟲的「盤中餐」。
  • 貝母演化出偽裝色能否躲過人類濫採
    張田勘據《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作為我國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會演化出與環境巖石相同或相似的新的色彩偽裝自己,從而躲避人類的採挖活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生物演化的基本規則,梭砂貝母也不例外。
  • 植物能通過偽裝來自我保護,它們怎麼知道長成這樣就能保護自己?
    美麗的大自然其實充滿危機,為了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更好地活下去,地球上有不少的生物都演化出了一種本領——擬態,它們可以通過偽裝成其他的生物或者物體來獲得不同的好處。在大自然中,除了動物會擬態之外,也有一些植物能通過偽裝來自我保護,比如說眼鏡蛇草就可以將自己偽裝成危險的眼鏡蛇,這會對其他動物形成強大的威懾,使它們不敢輕易靠近,從而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 仙人掌類植物怎樣過冬?
    仙人掌類植物怎樣過冬?仙人掌類及多肉植物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具有宜溫暖、喜陽光、忌水溼、怕寒冷的生態習性。冬季養護的主要是禦寒防凍,掌握好溫度、光照與水分的關係: (1)保暖:按照仙人掌類植物冬季對溫度的要求,大致分為較耐寒與不耐寒兩類,在管理上須區別對待。南方較耐寒種類,一般可露地越冬,不耐寒種類只需短時間的人室養護。北方因溫度偏低,所有仙人掌類及多肉植物均需入室管理。
  • 藏文科普 | 為了生存,流石灘上這些植物有自己的奇招!
    為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繁殖,流石灘上的植物們都進化出另類奇葩的生存技能。高山強烈的紫外線對植物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再加上強風等因素的影響,這裡的植物都比較矮小,許多植物還形成了墊狀結構。這類植物的莖極度縮短,葉片緊密地聚生在一起,使每個個體都緊密聚集,形成半球形。
  • 為什麼有的植物進化出了鋸齒狀葉片?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筆者:三體-小遙面對複雜的大自然,人們總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植物作為整個食物鏈中的重要部分,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扮演著生產者的角色,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通常情況下,一種植物在受到多種資源的支持時,也需要面對多種天敵的威脅,而它們最脆弱的葉子就成了「一線」區域。
  • 研究發現:人類採挖活動影響「川貝」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偽裝色彩...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昆明1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作為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在某些群體中呈現比較「正常」的綠色,而在另一些群體中則與背景融為一體,非常隱蔽。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這一偽裝色彩進化,與人類採挖活動息息相關。
  • 揭示蛉類幼蟲的「偽裝行為」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2日發布消息稱,通過中、意、美三國科研人員對緬甸琥珀中蛉類幼蟲的合作研究,揭示了蛉類幼蟲的偽裝、掘穴行為以及相關捕食行為的演化歷史。  研究團隊共描述了緬甸琥珀中蛉類幼蟲11新屬11新種,這些新類群都屬於脈翅目蟻蛉亞目。
  • 世界上最「辛酸」的鳥,堪稱偽裝大師!
    問:怎樣才能收到有價值有趣味的資訊!答:只需要關注小莉幫忙即可!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小編全力以赴的動力!在許多人的心中,鳥是自由的象徵,它們可以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人們是非常羨慕的。但事實上,有些鳥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自由。
  • 為何人類喜歡吃草食類動物,卻不喜歡吃食肉動物?
    拿人類的食物來說,人類的食物主要組成部分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水,水我們自不必說,它是生命之源,任何生物都離不開它。其它的我們可以通過植物、動物來獲得,當然,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其它的手段來滿足我們的身體需求,比方說營養素、發酵產品等等。
  • 研究發現:人類採挖活動影響「川貝」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偽裝色彩進化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中新網昆明1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作為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在某些群體中呈現比較「正常」的綠色,而在另一些群體中則與背景融為一體,非常隱蔽。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這一偽裝色彩進化,與人類採挖活動息息相關。
  • 這種龜常偽裝成枯葉,能夠久坐不動,還是個「大胃王」
    這種龜常偽裝成枯葉,能夠久坐不動,還是個「大胃王」大自然是神奇的,存在著千千萬萬我們所不認識的神奇生物,這些生物有著自己的生存技巧和本領,為了躲避天敵,有的動物甚至學會了偽裝自己,變色龍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變換自己身體的顏色,還有的動物天生長得就很隱蔽,看不出是一個動物的模樣
  • 一種不能吃的植物,卻改變了人類歷史,讓無數人瘋狂
    植物對人類的意義非凡,人類對植物的主要利用方式有兩種,一個是吃,另一個就是建築業。吃的植物對人類的生存極其重要,從基本的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再到可口的水果,如蘋果樹,桃樹,還有優質的木材,比如楊樹,桉樹等。雖然植物不會說話,但是植物對人類生存的意義,卻非同一般。
  • 中科院專家發現植物偽裝術,同一物種在不同山頭顏色不一
    中科院專家發現植物偽裝術,同一物種在不同山頭顏色不一 澎湃新聞記者 劉霽 通訊員 牛洋 2017-10-11 11:03 來源:澎湃新聞
  • 植物化身「變色龍」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我國傳統藥用植物貝母,被人類利用已超2000年歷史。為逃避人類對其採集,它們將自身色彩融入背景,偽裝起來讓人難以發現——植物化身「變色龍」 是人類「逼」出來的嗎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中,動物進化出了偽裝本領。那麼植物會不會偽裝?什麼情況下會偽裝?
  • 植物化身「變色龍」 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但近年來,隨著色彩測量技術、動物感官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人們重新燃起了對生物色彩這一經典進化生物學話題的熱情。在動物研究之外,科學家們發現的不少證據顯示,植物也可能利用各種偽裝策略來防禦天敵。植物偽裝為「騙」誰?
  • 植物病害檢測儀的具體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打開APP 植物病害檢測儀的具體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tpyn2020 發表於 2021-01-13 14:28:34 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植物病害檢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