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 / 孫小美
流石灘上生存環境惡劣:高寒、暴曬、強風、土壤貧瘠、天氣驟變。常常風雨來臨時頓時進入冬季,而陽光照射時紫外線又極強。為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繁殖,流石灘上的植物們都進化出另類奇葩的生存技能。
高山強烈的紫外線對植物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再加上強風等因素的影響,這裡的植物都比較矮小,許多植物還形成了墊狀結構。這類植物的莖極度縮短,葉片緊密地聚生在一起,使每個個體都緊密聚集,形成半球形。
這樣的結構能使大家「抱團取暖」,更好地適應高寒強風和暴曬乾旱的惡劣環境;另外,這種生存策略也可以在其周圍富集水分及土壤營養物質,改良小環境,為其他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微環境,成為自給自足的珍貴「苗床」。
為了禦寒,許多流石灘植物也像人類一樣穿起了「毛衣」:它們的葉片和苞片上都布滿了濃密的絨毛,並緊密地圍繞在花序邊。比如水母雪兔子的毛大衣,既可以為花朵保暖,又可以防水和反射瞬間極強輻射,還能吸引傳粉昆蟲過來禦寒授粉,簡直就是完美的發明,讓我再次驚嘆植物的智慧。而扭連錢毛毛的葉片和苞片更是上下緊密覆蓋,像一個個貝殼般把花朵包裹其間,製造出溫暖舒適的「溫室」。
還有一些植物,為了防止本就稀少的葉片被流石灘上的動物們吃掉,它們學會運用擬態,將自己的葉片偽裝成石頭的樣子。比如囊距紫堇、半荷包紫堇的葉片,長得肥厚灰白,乍一看跟邊上的礫石几乎混為一體,完全分不出來。這種擬態,保護著它們順利生長開花。
高山流石灘,或許像外星球一般荒涼奇異,但聰明的植物們世世代代生存演化,逐漸探索出了擬態、色誘蟲媒、穿「毛衣」、「抱團取暖」等種種妙招。這就是流石灘的生存法則,流石灘的魅力。
藏文科普專區更多內容
已在「知識就是力量」微博
「藏文小科普」話題建立專區
感興趣的小夥伴
也可以移步關注哦
《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