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的英譯為「Neon Lamp」,直譯為氖燈。氖(Ne)在元素周期表中屬於稀有氣體元素(零族元素)。而稀有氣體還包含:氦(He),氬(Ar),氪(Kr),氙(Xe),氡(Rn)(天然放射性元素,不參與霓虹燈的製作),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所以過去人們其稱之為「惰性氣體」。1910年,科學家克勞特注意到法國科學家莫爾曾在1895年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莫爾在抽真空的玻璃燈管中充入少量二氧化碳,然後給以高壓,使它放電,結果燈管發出白色的光。克勞特根據莫爾的實驗,在抽真空的玻璃燈管中充入氖、氬、氦等惰性氣體。他發現,充入氖氣,燈管會發出橙紅色的光;充入氖和氬的混合氣體,燈管會發出藍色的光;充入氖和水銀混合氣體,燈管會發出綠色的光;充出氦氣,燈管會發出黃色的光。由此,他獲得霓虹燈的發明專利,從此,世界各地開始廣泛生產霓虹燈。1938年,美國通用公司研究員伊曼發明了節能螢光燈,螢光燈又稱為日光燈。20世紀50年代以後,螢光燈大都採用滷磷酸鈣,俗稱滷粉。1974年,荷蘭飛利浦公司首先研製成功了能發出使人眼敏感的紅、綠、藍三色光的三基色螢光粉(全名為稀土元素三基色螢光粉),其中,紅粉為銪激活的氧化釔,綠粉為鈰、鋱激活的鋁酸鹽,藍粉為低價銪激活的鋁酸鋇鎂,用它們做螢光燈的原料可大大節省能源,這就是高效節能螢光燈的由來。可以說,稀土元素三基色螢光粉的開發與應用是螢光燈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日光燈啟動時,有電流流經燈絲,使燈絲預熱而易於發射電子,所以這種日光燈稱為熱陰極日光燈,又稱預熱式日光燈,燈管的內壁塗有一層螢光粉薄膜,不同配方的螢光粉,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見下表。在元素周期表中,稀土元素是17種元素的統稱,它的得名是因為瑞典科學家在提取稀土元素時應用稀土的化合物。稀土元素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 釤(Sm)、銪( Eu)、釓(Gd)、鋱(Tb)、鏑( 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以及與鑭系的15種化學元素相關的元素釔(Y) 和鈧(Sc)等共17種元素稱為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應用十分廣泛,在軍事、農業、化工、冶金、石油等各行各業及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它,如照明技術應用稀土元素製作全彩發光二極體(LED)。LED照明即是發光二極體照明,是利用LED作為光源製作出來的照明器材。製作LED燈需要使用稀土金屬材料,如鋁砷化鎵、磷化鋁鎵銦添加金屬鋱(Tb)、釓(Gd)和鈰(Ce)中的幾種元素等,由金屬鎵(Ga)和砷(As)、磷(P)、氮(N)、銦(In)的化合物製成的發光二極體,可產生不同的顏色,如下。現在,我們的生活到處都能看到彩色的燈,只要你留意,隨處都能都看到元素的蹤跡。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發光元素(氧化物)和鹽類本身是不發光的,他們是在特定的裝置中通電產生的光。
![]()
藏文科普專區更多內容
已在「知識就是力量」微博
「藏文小科普」話題建立專區
感興趣的小夥伴
也可以移步關注哦
《知識就是力量(漢藏文)》簡介:本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提高藏族群眾科學素質服務,特別是向廣大藏族青少年播種科學種子,啟迪科學智慧,點燃科學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