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大自然其實充滿危機,為了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更好地活下去,地球上有不少的生物都演化出了一種本領——擬態,它們可以通過偽裝成其他的生物或者物體來獲得不同的好處。
在大自然中,除了動物會擬態之外,也有一些植物能通過偽裝來自我保護,比如說眼鏡蛇草就可以將自己偽裝成危險的眼鏡蛇,這會對其他動物形成強大的威懾,使它們不敢輕易靠近,從而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植物的擬態不只是起到威懾其他動物的作用,有些時候它們還會通過偽裝來吸引其他的動物,比如說角蜂眉蘭的花朵就長得很像雌性角蜂,這會吸引真正的雄性角蜂前來給自己授粉。
為了逃避來自動物的威脅,有的植物甚至直接把自己偽裝成石頭,比如說生石花的偽裝,即使是我們人類,如果不仔細察看的話都很容易被它們欺騙。
大自然的奇妙令我們驚嘆,同時也讓我們產生疑惑:植物又不會思考,為什麼植物能通過偽裝來自我保護,它們怎麼知道長成這樣就能保護自己?
其實答案就在植物的DNA裡,簡單地講,DNA就像是一本記錄著植物遺傳信息的手冊,這本手冊分成若干頁,每一頁就是一個基因,而每一個字符就是一個鹼基。在植物物演化的過程中,它們的DNA代代相傳,每一個植物的個體在未來會長成什麼樣子,必須嚴格遵守DNA這本手冊的相關設定。
那麼DNA是怎麼傳遞的呢?當然是複製,問題也就是出在這裡,DNA的複製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複製加粘貼」,下面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
DNA是一種具有雙鏈結構的高分子聚合物,當它開始複製時,這個雙鏈結構首先會在DNA解旋酶的作用下解開,於是它們就變得不完整了,但這只是暫時的,接下來這兩條被解開的鏈,會各自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來組合鹼基,並最終形成兩個新的DNA(如下圖所示)。
這個過程看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是因為植物的DNA裡所包含的鹼基對數量,通常都是幾十億甚至是上千億個。在如此大的工作量面前,DNA複製的過程就難免會出現一點錯誤,當這樣的情形發生時,DNA上攜帶的遺傳信息就出現了改變,這會造成植物個體的性狀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基因突變」。
在植物漫長的演化史中,基因突變可以說是常態,這導致了植物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不停地出現變化,但並不是隨便哪種基因突變後的物種都可以生存下去的,事實上,它們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自然選擇。
我們拿眼鏡蛇草來舉例說明,在很久很久以前,眼鏡蛇草並不是現在的樣子,它們可能經常遭到動物的啃食。但在某個時期,這些眼鏡蛇草中的某一棵通過基因突變,長出了有一點點像眼鏡蛇的樣子,那些動物看著它就有點心虛,為了安全起見,只有對它採取避而遠之的態度,轉而去啃食其他的個體。
這棵眼鏡蛇草就得以生存,並在隨後的繁衍過程中將自己的這個突變的基因遺傳下去,它的後代也都有一點點像眼鏡蛇,接下來的代代相傳的過程中,由於基因突變的存在,它的這些「子子孫孫」又會出現不同的變化,在這之中有某些個體就可能長得越來越像眼鏡蛇。
與此同時,動物終歸是需要食物的,當其他的草被吃完以後,這些動物又會怎麼辦呢?沒辦法,還是得吃,因為不吃會餓肚子呀。在一大堆眼鏡蛇草裡,它們會很聰明地挑選那些長得不太像眼鏡蛇的眼鏡蛇草,而那些長得特別像眼鏡蛇的,它們是說什麼都不敢去吃的,於是這些倖存的個體又開始下一輪的繁衍……
就這樣,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眼鏡蛇草就漸漸演化成了現在的樣子,它憑藉著巧妙的偽裝,成功地在嚴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了下來。我們可以看到,眼鏡蛇草這種植物確實不會思考,它並不知道什麼是偽裝,更不知道長成這樣就能保護自己,而它們之所以長成這樣,其實是因為只有長成這樣的個體才可以更好地適應環境(其他的都已經被淘汰了)。
其他植物或者動物的偽裝也是類似的道理,簡單地說就是,它們的祖先在過去的時間裡不斷地因為基因突變而產生大量的變化,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自然選擇下的「倖存者」,只有這樣它們才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這也就是進化論中所講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