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偽裝色,為什麼老虎卻長成了亮眼的金黃色?

2020-12-03 騰訊網

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談到白化老虎,人類總會不自覺地投以同情之心。

因為醒目的白色,很容易就暴露了它們在位置。

即便作為頂級捕獵者,老虎很少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但雪白的毛色依然讓它們寸步難行。

還未等白化老虎靠近獵物,獵物們早就覺察這團「雪球」,逃之夭夭了。

所以說,白化老虎的野外生存能力是很低的。

孟加拉白虎其實算不上嚴格的「白化」,因為其皮膚還帶有淡黑色的條紋

但當我們在談論老虎的偽裝色時,其實還存在著另一個問題。

難道全身金黃色的普通老虎,在綠色的叢林中就不會顯眼了嗎?

如果想要真正與叢林融為一體,老虎就該演化成黃綠色才對呀!

然而我們卻從未見過原諒色的老虎。

又或者說,我們沒有見過任何皮毛是綠色的哺乳動物。

當然,老虎為什麼不是綠色的,直接原因在於哺乳動物的皮毛只有兩種色素:真黑素(eumelanin,顏色為黑)和褐黑素(Pheomelanin,顏色為棕紅)。

這兩種色素的含量以及比例不同,都會使毛髮呈現不同顏色。

因為沒有綠色素,哺乳動物皮毛自然不可能長成綠色。(樹懶是個例外,它們體錶帶綠是因為各種藻類)

這是我們的生理結構決定的,基本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但是,老虎選擇金黃色的皮毛,也有其演化的適應性。

因為老虎的目標獵物,如鹿、馬、羊等基本上都是「紅色色盲」。

人與人之間的感覺都不一定是共通的,更何況是跨越物種。

亮眼的金黃色,不過是人類眼中的老虎配色罷了。

對於草原上的食草動物來說,它們還真的不易分清老虎毛色與周圍環境的顏色。

儘管毛皮是金黃色的,但老虎依然能悶聲發大財,自然沒必要將綠色往頭上套了。

模擬人眼中的老虎,和鹿眼中的老虎

不但鹿、馬、羊等是色盲,其實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看不見鮮豔的紅橙色的

五光十色的世界,在它們眼裡只有深淺不同的藍色和綠色。

反而不色盲的人類,才是哺乳動物中的叛徒。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我們視網膜上的兩類感光細胞:視杆細胞視錐細胞

視杆細胞與暗視覺有關,它能使我們在昏暗的光線中也能視物,但沒有辨色功能。

視錐細胞則剛好相反,對光線沒那麼敏感,但它卻能幫助我們區分顏色

顏色,是光被視錐細胞接受後產生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而視錐細胞中的視蛋白則能通過探測不同的光線峰值,感知顏色。

人類視錐細胞感光示意圖,不同波長對應著不同顏色

按照吸收光譜範圍的不同,視錐蛋白可以進一步分為長波敏感視蛋白(紅)、中波敏感視蛋白(綠)和短波敏感視蛋白(藍)。

如果進入人眼的是波長較長的650nm的光,那麼大腦就會產生紅色的視覺。

當然,這只是針對單一光譜的分析,而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複合光。

所以我們的視覺系統就會綜合這三類視蛋白接收的信號和比例,最後形成對複雜光譜的感知。

正常人一般都有感受三種波長的視錐蛋白,所以也被稱為「三色視覺」

但絕大多數哺乳類動物,卻缺少了感受長波的視錐蛋白。

於是乎,它們就只能看到藍綠兩種色光,無法分辨紅色。

相對於人類的三色視覺來說,這也被稱為雙色視覺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雙色視覺動物眼裡的世界,與人類紅綠色盲是一樣的。

如果讓人類紅綠色盲,從一片綠色的叢林中找出橙紅色老虎,其實與其他食草動物一樣困難

那麼為什麼人類相對於其他哺乳動物,能進化出「三色視覺」?

這個問題,還需要追溯到約2.25億至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

當時,地球上的霸主仍是像恐龍這樣的爬行動物。

與此同時,最早期的哺乳動物,也是在這個時間節點登上演化舞臺的。

而在這之前,地球上的大部分脊椎動物,都是擁有四種視錐細胞的

也就是說,它們眼中的世界遠比我們現在看到的要更豔麗多彩。

恐龍的色覺就比人類好

但在中生代時期,我們的祖先哺乳類動物卻丟棄了兩種視錐細胞。

主要原因在於,那個時期的哺乳動物只能活在爬行動物支配的恐懼下。

恐龍這類體型龐大的爬行動物,是坐穩了地球統治者的地位。

而體型瘦小的哺乳動物,基本上是競爭不過爬行動物的,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但作為真正的機會主義者,哺乳動物還是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恐龍時代的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劍齒鼠,白天在深洞中睡覺,晚上才四處活動

因為爬行動物屬於冷血動物,在溫度較低的夜間,它們的行動能力是相對較遲緩的。

而利用恐龍的這一弱點,咱們的祖先哺乳動物則選擇了黑夜。

所以說,最早期的哺乳動物,基本上都是夜行性動物,晝伏夜出。

而這也叫作「夜行瓶頸」假說,最早由生理光學與視光學方面的專家戈登·林恩·沃爾斯(Gordon Lynn Walls)提出。

畢竟在恐龍稱霸地球的時候,大白天出門基本就等於直接給恐龍們送便當呀。

夜行的獾,到現在還有一大批哺乳動物是夜行性的

但既然選擇了黑夜,就要接受黑暗的改造了。

在生存的壓力下,哺乳動物在原本視錐細胞的基礎上,演化出了一種全新的視杆細胞,獲得了夜視能力。

前面已經提到過,視杆細胞是沒有辨色功能的。

但卻能幫助在昏暗的環境下,感受微弱的光線。

這一變化讓哺乳動物更加適應夜行的生存方式,視杆細胞在數量上也迅速超過了視錐細胞。

要知道,我們視網膜上的視杆細胞竟佔了95%,數量比視錐細胞多得多。

人類的眼睛擁有1.2億個視杆細胞,600~700萬個視錐細胞

但這還不算完,在同一時期哺乳動物還丟掉了兩種視蛋白,只剩下了兩種視錐細胞,辨色能力被大大地削弱。

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這就是妥妥的色盲。

大約在6500萬年前,在白堊紀-第三紀的物種大絕滅事件中,非鳥恐龍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然而,哺乳動物卻在這場浩劫中倖存了下來,開啟了哺乳動物崛起的新篇章。

圖片來源:Mark Garlick

在短短2000萬年的時間,哺乳動物這幫色盲就稱霸了整個大陸。

而早期哺乳動物,也是在恐龍滅絕後開始紛紛放棄夜生活的。

只是,「夜行的基因」已經深深地刻在了哺乳動物的身上。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仍是「二色視覺」的根本原因。

它們分不清光譜中紅-黃-綠的部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紅綠色盲」。

說到這,就不得不闢謠一下西班牙的鬥牛傳說。

鬥牛士揮舞著鮮豔的紅布,已經成了鬥牛場上最經典的一幕。

但科學已經證明,牛是名副其實的色盲,根本分不清紅色和綠色。

那為什麼鬥牛士手中的紅色旗子還是能激怒公牛呢?

其實引起公牛興奮的,並非旗子的顏色,而是旗子的明亮度以及揮動的幅度和頻率。

相反,想要用紅色來引起人類的注意,則是可行的。

因為哺乳動物家族中,靈長類動物是最幸運的一支了,擁有了更加優越的三色視覺

大約4000~3000萬年前,人類祖先負責編碼紅色視蛋白的基因就發生了複製。

在這之後,複製來的副本還發生了突變,開始對綠色波長的光譜敏感。

再加上原本就擁有的藍色視蛋白,人類終於湊齊了「三色視覺」,能分辨藍、綠、紅三種光譜。

一種解釋認為,這可能與靈長類需要採集果實有關。

因為水果成熟一般都是紅色的。

而三色視覺,則能輔助靈長類在森林環境中搜尋成熟的果實。

對果實的顏色敏感,是有利於生存的,所以這一性狀也得以保留。

但是,關於靈長類的三色視覺,還有著許多未解之謎。

因為並非所有靈長類都擁有三色視覺。

例如絕大多數的新大陸猴(new world monkey)都是色盲,只擁有二色視覺。

我們到現在還沒能完全說清楚,為什麼這些看上去處於色盲劣勢的猴子能活到今天。

不過,已經有不少證據顯示,色盲其實也存在著一定優勢的。

一種色盲的新大陸後,皇絨猴

例如,與能夠識別更多顏色的猴子相比,色盲的個體其實更善於發現偽裝的昆蟲

有研究人員就曾研究過哥斯大黎加的兩群捲尾猴。

結果發現,色盲捲尾猴每小時捕抓到的昆蟲,竟是有三色視覺捲尾猴的4倍。

要知道在捲尾猴的群體中,經過偽裝的昆蟲其實佔了食譜的1/4。

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色盲其實並非一無是處。

恰恰相反,色盲可能正是因為某種優勢才被保留下來的。

事實上,人類的三色視覺也並非十拿九穩。

到現今的人類中,大約還有8%是屬於二色視覺的,而這部分人也被稱為「紅綠色盲」。

曾經就看到一個問題,是這樣描述的「為什麼人類還保留著色盲基因?

一般認為,一種隱性遺傳疾病,發病率大於5%,那就表明這種性狀具有一定的遺傳優勢。

而科學家也已經發現,人類色盲擁有更強的夜視能力,以及某區間更高的色彩敏感度

相傳在一二戰時期,色盲者就專門被僱傭來識破迷彩偽裝,又或是專門在夜晚偵查。

色盲更容易找出圖中的狙擊手

其實在現代社會,色盲並不能算是一種缺陷,它不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

只是他們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有些不一樣罷了。

色盲是個相對概念。

如果硬要對比,在人類中其實還存在著極其罕見的四色視覺,擁有著四種視錐細胞。

澳大利亞四色視覺畫家Antico的畫作與景物照片對比

那麼與這部分「超視者」對比,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是不是也屬於色盲呢?

*參考資料

李志強,何舜平.脊椎動物視蛋白基因分子進化的研究進展[J].水生生物學報.2009.11

陳萌萌,於黎,靳偉,張鑫,張亞平.哺乳動物視錐蛋白基因進化研究進展[J].中國科學.2010.11

Gerald H. Jacobs.Evolution of colour vision in mammals[J].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2009

The nocturnal bottleneck and the evolution of activity patterns in mammals[J].Proc Biol Sci.2013

Alison K.Surridge,Daniel Osorio,Nicholas I.Mundy.Evolution and selection of trichromatic vision in primates[J] .Trends in Ecology&Evolution.2003

George. M. Stratton. The Color Red, and the Anger of Cattle. Psychological Review.1923

Colour blindness not all it seems.BBC.2005

Amanda D. Melin, Linda M. Fedigan, Chihiro Hiramatsu, Courtney L. Sendall, Shoji Kawamura.Effects of colour vision phenotype on insect capture by a free-ranging population of white-faced capuchins, Cebus capucinus[J].Animal Behaviour.2007

David Robson.The women with superhuman vision. September.BBC.2014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美洲有一種可變色的蜘蛛,切換金色和白色,卻不能隨意切換偽裝色
    在動物世界中,偽裝技能對於動物來說是非常重要,通過偽裝可以更好躲避天敵,或者更好地狩獵,所以很多生物都會偽裝成周圍環境相一致。而在蜘蛛中,就有一種蜘蛛會根據周圍的環境,切換偽裝色,主要切換為金黃色和白色,且只能切換為這兩種顏色的——秋麒麟蟹蛛。
  • 說好的偽裝色!常年生活在草叢中,為何卻找不到綠色的哺乳動物?
    自然界中,動物身體顏色有個很大的作用就是偽裝。顏色和周圍的環境越貼合,就越有利於動物的生存。不過,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大部分的哺乳動物都是棕色、灰色等,即使在綠色的草原上,也並沒有綠色的哺乳動物。相比較很多昆蟲依靠綠色的外表隱藏在環境中,哺乳動物確實顯得有些另類。
  • 植物能通過偽裝來自我保護,它們怎麼知道長成這樣就能保護自己?
    美麗的大自然其實充滿危機,為了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更好地活下去,地球上有不少的生物都演化出了一種本領——擬態,它們可以通過偽裝成其他的生物或者物體來獲得不同的好處。在大自然中,除了動物會擬態之外,也有一些植物能通過偽裝來自我保護,比如說眼鏡蛇草就可以將自己偽裝成危險的眼鏡蛇,這會對其他動物形成強大的威懾,使它們不敢輕易靠近,從而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 蜘蛛完美的偽裝,和白色花朵融為一體,輕易獵殺蜜蜂!
    在動物世界中,完美的偽裝,可以讓猛獸避免浪費過多能力,更容易狩獵到獵物,對於弱者動物,則能更好躲避天敵,所以偽裝在動物中是一種很強的技能。都知道蜘蛛大多數是靠織網狩獵昆蟲的,也有很多種類蜘蛛是不織網的,例如這種蜘蛛就善於偽裝——秋麒麟蟹蛛,躲在花朵上,靜候來採蜜的昆蟲。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這也是蜜蜂每天的工作,所以蜜蜂每天都是飛在美麗的花朵上,不停地採蜜,只是有時美麗的花朵上也藏著殺機,也會一些獵食者偽裝在花朵上,等待蜜蜂自動送上門。
  • 「老虎」挖礦木馬偽裝「火爆新聞」傳播 騰訊安全率先查殺
    騰訊安全御見威脅情報中心近日監測發現一款通過社會工程騙術傳播的「老虎」挖礦木馬。攻擊者將木馬程序偽裝成「火爆新聞」、「色情內容」、「隱私資料」、「詐騙技巧」等虛假文件名,通過社交網絡發送到目標電腦,得手後植入大灰狼遠控木馬等惡意程序,竊取大量用戶個人隱私信息,中毒電腦更可能遭到遠程控制。目前,該木馬已感染超5000臺電腦。
  • 較真丨金黃色烏龜是得了白化病,為什麼這麼說?
    較真要點 1新聞中提到的烏龜實際上是一種罕見的鱉,因為得了白化病,所以看起來是金黃色。 查證者:蘇澄宇 丨動物科學科普作者 最近,有國外媒體報導印度漁民發現一隻金黃色烏龜
  • 有一種水果,外觀像是辣椒,金黃色果肉,味道香甜,你猜是什麼?
    有一種水果,外觀像是辣椒,金黃色果肉,味道香甜,你猜是什麼?在我國獨有的一種水果,它看起來長得像辣椒一樣,因為它的外形長得也是非常的像辣椒。但是這種水果的味道確實很甜的價位也是很親民的,很容易接受的,那麼它的現在價格是大概一斤在10元錢左右。
  • 國內外學者帶你了解動植物的偽裝和「警戒色」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變色龍為什麼要變色?小編猜想可能你也和我一樣被這個問題困擾多年
  • 貓咪為什麼不怕老虎?知道真相後,那還真是大開眼界
    貓咪和老虎都是貓科動物,不同的是,貓咪是寵物,老虎是森林之王。這兩種動物一般不會同時出現,當然動物園裡除外。 大家都知道,老虎是大型貓科動物,它們喜歡獨居,行動也不喜歡被限制。在叢林裡,所有的動物看到它都會躲遠一點。因為,所有的動物都知道,老虎是食肉動物,而且它的捕殺能力強悍。
  • 貝母演化出偽裝色能否躲過人類濫採
    張田勘據《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作為我國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會演化出與環境巖石相同或相似的新的色彩偽裝自己,從而躲避人類的採挖活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生物演化的基本規則,梭砂貝母也不例外。
  • 為什麼白頭葉猴幼仔都是金黃色
    為什麼白頭葉猴幼仔都是金黃色 白頭葉猴生下來非常漂亮,全身的毛髮是金黃色的,這是因為受到基因因素的影響,也是自然選擇適應環境的效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仔會進行多次換毛。20天左右,開始長出一些冠毛,2個月之後,背部長出一些黑毛,頭頂、頰的周圍、腹部、四肢、尾巴的下半截等,很多部位開始呈現出白色,並且逐漸與成體的毛色趨於一致。
  • 大熊貓並非一色純白:做人不可太單純,偽裝自己更利於生存
    其實按照正常狀態來說,大熊貓應是黑白兩色。它異常嬌憨可愛,這得力於其黑白相間的外形,顯得很是呆萌,一時間捕獲老少粉絲無數,大受歡迎。熊貓看上去頗為溫順,但也並非那麼好惹,它有時也是比較兇狠的,如果把它惹急了,它就會張牙舞爪的,一副兇相,甚至連老虎都得對其退讓三分。
  • 印度發現罕見通體金黃色「金鱉」後,又發現罕見黑虎
    但是如果出現了一些顏色單一的烏龜,如通體金黃色的金龜、金鱉,大家是否會感到很詫異呢?看起來好像很不可思議,但確實是存在的。這些印度箱鱉主要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斯裡蘭卡、孟加拉國、緬甸等地區,所以很多朋友其實都沒見過正常的印度箱鱉,更別說金黃色的印度箱鱉了。
  • 金黃色羽毛的5種鸚鵡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鸚鵡中有哪些品種的羽毛是金黃色的,剛開始接觸鸚鵡的新手,喜歡綠色、藍色、白色、黃色之類的,慢慢的接觸懂得多了,喜歡一些稀有的顏色,比如紫色、粉色,比較少見的顏色,那麼什麼鸚鵡品種的羽毛是金黃色的呢?其實基本上國內常見飼養品種都有黃色、白色羽毛的鸚鵡,因為大多數鸚鵡有黃化、白化這樣的變異。所以還是比較常見的,那麼下面盤點有黃色羽毛的中小型鸚鵡,如果有遺漏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交流。
  • 獅虎獸的身體真的會一直長,長成遠古巨獸的模樣嗎?
    導讀:獅虎獸的身體真的會一直長,長成遠古巨獸的模樣嗎?前段時間突然看到一個新聞,說是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野生動物園裡面,有一頭叫阿波羅的白獅虎獸已經長大了,它的體型超過了其父母雙方的任何一個,體重達到了320千克,恍如已經滅絕的劍齒虎。
  • 偽裝、有毒、食腐:雨林中的蝴蝶很美,但並不是都溫柔
    小編是數不清了,但是小編可以給大家介紹下常見的幾種蝴蝶~紅腋斑粉蝶紅腋斑粉蝶屬粉蝶科鱗翅目,它的翅膀以黑色為主,翅面有白色的條斑,後翅略有黃斑,再加上基部紅斑色及一點橙斑而得名,翅反面斑紋與正面對應。金裳鳳蝶雨林中還有一種金光閃爍、貴氣逼人的蝴蝶——金裳鳳蝶,它的前翅為黑色,後翅是金黃色和黑色。交融的斑紋在陽光照射下金光燦燦,顯得十分的華貴美麗。金裳鳳蝶十分的稀少,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
  • 2020年流行發色參考,助你矯正暗沉肌膚,減齡又顯白!
    而這其中發色也是無敵重要滴,就拿六六我來說吧,最近我又嘗試了個新發色,是亞麻棕色,還蠻好看的!個人認為對我個人的氣質改變還是蠻大的~所以呀不得不說選對一個發色就跟選對一件單品那樣,令人驚喜。所以,今天六六就給小仙女們分享一下2020年最流行的發色參考,款款超時髦,還能助你矯正暗沉肌膚,減齡又顯白!感興趣的話就接著往下看看吧,這個秋天讓我們一起浪起來吧~1、蜜糖橘棕色提前給你們說好,這顏色不用漂!!!!暖皮的姐妹趕緊給我看過來!
  • 「老虎鬚」:不愛「紅妝」愛黑臉
    常見於熱帶雨林中的草本植物「老虎鬚」,便天生頂著這樣一張「生人勿近」的大臉,用暗黑系的外表來偽裝自己,從而達到虛張聲勢的目的。  到訪海南中部的低山溝谷密林下或溪邊沼澤地,或許能與它不期而遇。  與老虎「撞了臉」的「老虎鬚」,算得上是個例外,它天生不愛「紅妝」,甚至總是一副兇神惡煞的模樣,成為五彩斑斕的「花花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之所以看起來有些「兇」,只因它顏色晦暗,呈紫黑色,再加上一根根幾十釐米長的細絲狀小苞片從花序上垂落,遠遠望過去頗像一張齜牙咧嘴的老虎面孔,「老虎鬚」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怎麼辦?糖尿病增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風險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似乎更加容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Science Advance》雜誌上。研究者們報告說,金黃色葡萄球菌(一種經常對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在富含葡萄糖的糖尿病患者體內會旺盛生長,進而激活某些最具毒性的功能。此外,胰島素的缺乏會阻止免疫系統對感染作出反應。
  • 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現狀_金黃色_葡萄球菌_現狀_醫脈通
    金黃色葡萄球菌無芽胞、鞭毛,大多數無莢膜。革蘭染色陽性,衰老或死亡後可轉為陰性。       1.2培養特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37℃,最適生長pH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