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世界上第一張白色大熊貓照片現世。它是由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一臺自動相機於野外拍攝的。這隻大熊貓全身均為純白色,眼睛通紅,體格壯碩,性別未知,存活時長為一至兩年。
大熊貓之所以「白化」,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其體內無法合成黑色素,外形因此呈現出白色。
其實按照正常狀態來說,大熊貓應是黑白兩色。它異常嬌憨可愛,這得力於其黑白相間的外形,顯得很是呆萌,一時間捕獲老少粉絲無數,大受歡迎。
熊貓看上去頗為溫順,但也並非那麼好惹,它有時也是比較兇狠的,如果把它惹急了,它就會張牙舞爪的,一副兇相,甚至連老虎都得對其退讓三分。
據說大熊貓的黑耳朵頗有警戒意味,就是向其他動物顯示自己的兇猛。有研究者說,大熊貓黑白相間的色系是為了偽裝自己。因為大熊貓尋找食物非常不容易,往往需要穿越叢林,跋涉雪山,為了更好地隱藏自己,防止其他動物的侵襲,它逐漸進化成了黑白相間的保護色。
現在我們看到大熊貓總是在津津有味地吃著嫩竹,其實它們的祖先是吃肉的,其牙齒異常鋒利,甚至能咬碎人的骨頭。想不到看似溫馴的大熊貓,竟也有兇殘的一面,這不由會對人有所啟發。
做人不可太單純,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需要懂得偽裝自己,以防止侵害,更好地生存下去。說到偽裝的技術,我們不妨向動物們學習。
一旦遭遇外界攻擊,烏龜會本能地將頭和四足全都縮進殼裡去,它靜靜地裝死幾分鐘,等危險消失了,才會慢慢露出頭來。
兔子的偽裝技巧更是高超,當它意識到自己已被鷹發現時,並沒有驚慌,只見它快跑幾步,順勢在地上打個滾,而後假裝死去。老鷹俯衝下來,剛想抓兔子時,兔子卻猛地跳起來狠抓鷹的胸部,鷹慘叫幾聲,倉皇地飛躍逃離。
而狼能把自己偽裝成「披著羊皮的狼」,當它夾住尾巴的時候,又極類似於一條狗,能迷惑人對其放鬆警惕,足見其偽裝技藝。
無論是在動物世界,或是人性叢林,處事都不可過於單純,為了防止被人騙被人欺,要懂得適時偽裝自己。
危情險境面前,比如被人劫持等,可以裝作衰弱得不堪一擊,以使敵人受蒙痺,而後再伺機反擊,以暗擊明,就極容易獲勝。
商業經營中,且不可赤裸裸地暴露自己,而應隱藏起真實的目的,適時發布一些虛假信息,以便迷惑對手,避開攻擊,從而順利達到自己的目的。
人如果不懂得偽裝自己,總是一副「呆萌」模樣,就容易吃虧受氣,傷害自己。唯有學會動物們的偽裝之道,才能使自己生存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