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地處岷山東北麓,地形複雜,崇山峻岭之中流淌著清澈溪流。唐家河是大熊貓、綠尾虹雉、川金絲猴等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在前不久的監測中,還發現了雪鶉的身姿,它正揚起雙翅起飛。
雪鶉是雉科、鶉族、雪鶉屬的高山鳥類,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分布於喜馬拉雅山簏、中國西南部、阿富汗東部、印度阿薩姆邦,在海拔高度為3000-5500米之間的高山地區生活,自然生存環境惡劣。
01紅嘴紅腳,身披棕色斑紋羽毛,善於偽裝隱身,蹲在巖石間連同伴也難看清彼此
與綠尾虹雉、白腹錦雞等美麗的鳥類相比,雪鶉就是一隻「醜小雞」,沒有漂亮的羽毛,也沒有豐美的體態。
它們的羽毛顏色,一點也不豔麗,背上披著棕色斑紋的羽毛,間雜著黑色橫斑;飛羽是黑褐色的,尾羽也是單調的黑白相間。而它們的胸腹部的羽毛顏色有一些不同,慄色中帶有白斑。
以人類的審美觀來看,雪鶉顏值普通,裝扮低調。但對雪鶉來說,正是低調到容易讓人忽略的外表,更有利於生存。
與生存環境一致的體色,給了它們很好的偽裝保護作用,當它們在巖石叢中活動時,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人們難以看清它。如果離得遠一點,連同伴都看不清彼此,正因如此,能有效避免天敵的追捕。
也許是覺得羽毛的顏色太單調太暗沉了,所以雪鶉細尖的鳥喙是紅色的,雙腳也具有光澤的珊瑚紅色。
02靠叫聲聯絡同伴,遇到敵害就滑翔逃跑
有句話說得好,顏值不夠,氣質來湊。雪鶉雖然長相普通,卻是罕見的珍禽,吸引了許多觀鳥愛好者,為了拍到它們的照片,翻山越嶺。只有在天氣好的時候,仔細觀察才能見到雪鶉。
但高山上經常有霧氣瀰漫,加上它的偽裝色,所以雪鶉與同伴之間,距離遠一點就看不清彼此了。它們習慣通過叫聲來辨認同伴,傳遞信息。
叫聲尖細而短促,但也十分清晰。據研究人員觀察,雪鶉雄鳥的叫聲是連續的,在鳴叫的過程中,會加快,還會提升音調。而雌鳥的叫聲相對低沉。
擅長行走和滑翔,在陡峭的山地可以快速飛奔,但平時悠閒行走時,身體搖搖擺擺的,笨拙可愛。
它們並不太怕人,當有人來到跟前,才受驚起飛逃跑,發出急速而尖細的叫聲,從這個山坡滑翔到另一個山坡,不會高飛,也不會遠飛。
03邊走邊啄食植物,經常吃沙礫,是為了促進消化
雪鶉活躍在高山灌叢、高山草甸、裸巖地帶,氣候條件惡劣,冬季漫長,常有暴風雪天氣,哪怕是夏季6月,也可能會下大雪。這時候,一身不起眼的羽毛,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暖作用,讓雪鶉不怕暴風雪。
哪怕環境再惡劣,也有生物頑強生存。雪鶉進化出能夠適應環境的本能,形成了季節性垂直遷徙的習慣。
它們冬季從高山向下遷到灌叢中過冬,春天來臨就又向上遷到草甸和裸巖地帶。
通常,在春季與秋季,雪鶉棲息於雪線以上的裸巖山地,晚上住在巖石縫裡。這裡只有少數植被從石縫裡長出,貧瘠、荒涼,植被覆蓋率低,但好在天敵較少,有利於繁衍生息。
夏季,雪鶉一般在高山草甸上活動,雨量充沛,植物生長茂盛,幼鳥們不愁沒有好吃的。
雪鶉經常邊走邊覓食,啄食高山蒿草、羊茅、早熟禾、風毛菊等40多種植物,還會啄食一些沙礫,為了促進消化。
到了冬季,它們會遷徙到草甸之下的高山灌叢帶,在山地陽坡活動。這裡氣候乾燥,比較溫暖,是越冬的好地方。
暴風雪的天氣裡,積雪比較厚,雪鶉身姿輕盈,雙腳強健,可以輕鬆行走。在積雪的山崖上覓食,一塊塊積雪被它們扒下來,然後啄食積雪下的植物根莖。
結語
雪鶉的生存哲學是越低調越長命,體色與高山巖石相近,學會「隱身」,不讓別人發現自己的存在,進而保護自己。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西南山地、四川動物、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