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嘴相思鳥:人們心中的「愛情鳥」
北宋 趙昌 《四喜圖》
于非闇 《桐葉秋聲》
紅嘴相思鳥
相思鳥有兩種,一種是紅嘴相思鳥,另一種是銀耳相思鳥,均為我國著名的觀賞籠鳥。其中紅嘴相思鳥還有「愛情鳥」之名,它不僅是古代婚慶活動的饋贈禮物,也是歷代花鳥畫家喜歡描繪的對象。 文、圖/鍾葵
現實中的「比翼鳥」就是紅嘴相思鳥
幾乎每一種鳥都有學名和別名,而有些鳥的別名,正好是其他鳥的學名。如繡眼的別名是相思鳥,但真正的相思鳥卻不是繡眼,而是雀形目鶲科畫眉亞科相思鳥屬的兩種鳥,一種是紅嘴相思鳥,另一種是銀耳相思鳥。兩種相思鳥被冠以「紅嘴」和「銀耳」的名稱,顯而易見是以嘴巴和耳朵的特徵把它們區別開來。這兩種鳥外形相似,體長都在15釐米左右,背羽為橄欖色,胸脯為橙黃色,翼羽紅黃相間,尾巴像一把小剪刀。銀耳相思鳥生有黑色羽冠和銀色耳斑,嘴巴為黃色或橙黃色,故又名黃嘴玉。紅嘴相思鳥的羽色更豔麗,嘴巴赤紅,像抹上了一點嫣紅的唇膏,故又名紅嘴玉、紅嘴綠觀音、五彩相思鳥、紅嘴鳥等。
紅嘴相思鳥和銀耳相思鳥在中國均有分布,留居在長江流域以及江南廣大地區,棲息於海拔900~3000米間的山地,常成群活動於常綠闊葉林、竹林或灌木叢中。由於它們活潑好動,羽衣華麗,鳴聲清晰動聽,自古以來便深受人們喜愛,是馳名國內外的觀賞籠鳥。不過,它們雖能歌善舞,但與其他畫眉亞科歌鳥相比,其鳴囀顯得單調,也不善模仿,所以養鳥者多重其羽色。
相比之下,紅嘴相思鳥更受到人們的青睞。這不僅是因為它的羽色比銀耳相思鳥豔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紅嘴相思鳥是眾多小鳥之中最有名的「愛情鳥」。白居易有詩曰:「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詩句中的「比翼鳥」是什麼鳥?因《山海經》、《爾雅》、《博物志》等古書都提到有一種飛止飲啄都不相分離的「比翼鳥」,歷來注釋者都認為白居易是引用了《山海經》的典故。不過,也有人認為《山海經》所說的「比翼鳥」只是傳說中的鳥類,現實中的「比翼鳥」應該是紅嘴相思鳥。
在「五大愛情之鳥」中高居榜首
「相思鳥」這個名稱,由來已久。自古以來,有關「相思鳥」的傳說故事很多,人們之所以把它命名為「相思鳥」,是因為這種鳥類喜歡成對活動。尤其是紅嘴相思鳥,雌雄總是成雙成對、恩恩愛愛,像小夫妻一樣。每到繁殖季節,便似乎顯得有些羞怯,悄悄地隱藏在僻靜處,彼此形影不離,依偎在一起,互相梳理羽毛,作種種親暱動作,猶如熱戀中的情人。據說,當雄鳥與雌鳥婚配之後,紅嘴相思鳥便終生相伴,如果一隻死去,另一隻也會不鳴不舞,鬱鬱寡歡,甚至拒絕飲食,最後以身殉情。雖然這種事情通常發生在籠養之內,在野外甚為少見,但人們認為它是患相思病而死,於是稱之為「相思鳥」,認為它們是鳥類中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典型代表。
其實,世界上被稱為「愛情鳥」的鳥類有不少,除了紅嘴相思鳥外,還有鴛鴦、天鵝、鸚鵡、冠鶴、大雁、杜鵑、知更鳥、喜鵲等等。其中鴛鴦是水禽,天鵝、大雁、冠鶴都是體形較大的鳥類。較小的鳥類之中,鸚鵡、杜鵑、知更鳥、喜鵲雖然也是「一夫一妻」制,但在「愛情鳥」的知名度方面,遠不如紅嘴相思鳥。甚至在中國廣為人知的「匹鳥」鴛鴦,也比不上紅嘴相思鳥。去年,浙江省評選「浙江五大愛情之鳥」,結果紅嘴相思鳥的人氣遠超鴛鴦,高居榜首。
紅嘴相思鳥作為鳥類中「愛情鳥」的代表,不僅在中國被認同,在東南亞乃至西方國家也一樣。西方人稱之為「乃丁格」(情鳥),在東南亞各國,紅嘴相思鳥是珍貴的結婚饋贈禮品,象徵著愛情忠貞,恩愛到老,永不分離。在中國,人們常將關著一對紅嘴相思鳥的鳥籠掛在新婚夫婦的新房裡。人們認為,在婚禮儀式上如果紅嘴相思鳥張口鳴叫,就是大吉大利,意味著一對新人恩恩愛愛,白頭偕老,早生貴子。 是珍貴的結婚禮品 也是藝術家的寵兒
羽毛豔麗、寓意吉祥的紅嘴相思鳥,是養鳥者的至愛,是珍貴的結婚禮品,也是歷代藝術家的寵兒。在中國傳統花鳥畫中,經常可以看到紅嘴相思鳥的倩影。如北宋著名花鳥畫家趙昌的《四喜圖》,描繪的是初春時節冬雪消融、樹木欣欣向榮、禽鳥棲息於枝頭地上的景象。圖中以梅花、山茶花、竹子等植物作為背景,襯託出4隻體形碩大的喜鵲,它們與體形較小的畫眉、相思鳥等互相顧盼,有的蹲踞枝頭,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俯首覓食,生動活潑的景象,仿佛宣示著春天的來臨。明代畫家邊文進的《三友百禽》圖軸中,也有三隻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紅嘴相思鳥。
近現代畫家也喜歡以紅嘴相思鳥為題材進行創作,表達出各自的主題。如于非闇「擬趙昌筆」創作的《桐葉秋聲》立軸,畫中一枝梧桐從右上角伸向左下角,分割畫面,首尾部分樹葉稠密,簇簇桐花夾雜其間;中段枝丫光禿,一隻紅嘴相思鳥站立於枝上,下方葉叢之中,另一隻紅嘴相思鳥俯身覓食。桐葉的葉緣變色枯萎,顯露出秋意正濃,而紅嘴、綠羽、紅爪、黑尾的相思鳥,則格外引人注目。作者題識曰:「梧桐葉上秋先到,索索蕭蕭向樹鳴。為報西風莫吹卻,夜深留(去)取聽秋聲。」有研究者認為,于非闇這幅《桐葉秋聲》中相思鳥的形象,即來源於趙昌的《四喜圖》,色彩更鮮豔、動勢更強烈、形象更生動。
鳥類之中有相思鳥,植物中也有「相思樹」,它就是相思子。相思子的紅豆三月生發,其色鮮紅,其質堅硬,長久不壞,可用於長寄相思。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的這首《相思》詩,自古以來不知被多少青年男女抄誦,用以寄託相思之情。而在中國花鳥畫中,樹與鳥歷來是最佳搭配,為了更強烈地表達「相思」這一主題,一些畫家便把相思鳥和相思子畫在一起,使人一看就明白其意蘊。如海派花鳥畫大師江寒汀曾繪有《百鳥百卉圖冊》,堪稱鴻篇巨製。其中一幅就是相思鳥和紅豆樹的組合。畫面上一枝相思子從下面伸向左上方,與右下方的山石各佔一角。枝上一隻紅嘴相思鳥頭向右方,張嘴鳴叫,似乎在呼喚遠方的情人。而枝上的莢果也成熟裂開了,露出鮮紅的籽粒。這幅畫用筆簡練,構圖巧妙,相思鳥和紅豆,色彩鮮豔和諧,形象生動活潑,把「相思」的主題表達得淋漓盡致。
(責編:羅娟、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