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貓可能自己遷徙到國外,成為其他國家的動物嗎?為什麼?

2021-01-13 科學獵奇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大熊貓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的「國寶」,「我國獨有」這個因素非常的重要。眾所周知,動物與植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動物可以自由的行動,而植物只能待在原地。那麼,大熊貓有沒有可能自己遷徙到鄰國去,打破「我國獨有」的分布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曾經的大熊貓並非是我國獨有的物種

從大熊貓如今的分布看,它不僅是我國獨有的動物,而且野生種群僅在四川、陝西、甘肅等地的山林中有分布。但是,你可能沒有想到,曾經的大熊貓並非偏安一隅,它們除了在我國許多地方有分布外,甚至還「出過國」。

大熊貓的演化是從一種原始的擬熊類開始的,在距今 約800萬年前的雲南地區,大熊貓直系最原始的祖先出現了,它是一種體型僅與現存的狐狸差不多的一種動物,科學家通過對其牙齒化石的研究發現,它原本是一種雜食偏肉食的動物,它就是始熊貓。

隨著時間的推移,始熊貓開始的遷徙,一部分從我國遷徙到了歐洲的一些地區,形成了一個新的旁支葛氏郊熊貓,它們分布在歐洲的潮溼森林中,不過,這個旁支的好景不長,在距今約500萬年前就滅絕了。剩下的始熊貓的主枝則繼續在我國演化著,在距今約300萬年前,演化成為了小種大熊貓。

從小種大熊貓的牙齒磨損程度看,此時的小種大熊貓已經開始吃竹子,此時它的體型比始熊貓要大一些,這證明開始吃竹子的食性,確實一定程度上幫助它們穩定了食物來源。不過,從它們的體型只是比始熊貓大一點可以看出,食物雖然穩定了,但是食物營養級的變化並沒有使小種大熊貓的體型有太大的變化。從小種大熊貓的化石分布看,它們的主要分布地還是局限於南方地區,比如廣西、四川、雲南、廣東、陝西等地。

隨著食物的穩定,再加上竹林的環境中確實競爭者,所以小種大熊貓的體型越來越大,到了距今約100萬年前,小種大熊貓演化成為了巴氏大熊貓,這是從熊貓出現至今,體型最大的存在。此時的它們牙齒磨碎更加的厲害,這代表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主要以竹子為食的生活。

從巴氏大熊貓的化石分布看,它們曾經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有分布,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西南地區、華南地區,甚至是西北地區都有它們的足跡。甚至在越南、緬甸與我們接壤的地方也發現了它們活動的痕跡。而且從小種大熊貓開始,它們的遷移路線就已經開始趨向於亞熱帶的環境,並且從後期的巴氏大熊貓的化石分布看,它們基本已經適應了亞熱帶竹林的生活。

但是,在更新世晚期,我國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在第四紀冰川的影響下,許多動物紛紛滅絕,其中就包括原本在北方地區分布的巴氏大熊貓。而南方地區的大熊貓也受環境影響,數量和棲息範圍開始縮減,與之而來的也是食物的匱乏和體型的變小。最終,現代大熊貓形成。

因此,從大熊貓的整個演化史看,它們在巴氏大熊貓時期,並不是我國獨有的動物,它們的數量增加,甚至遷徙到了越南、緬甸等地。不過,受第四紀冰川的影響,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和國外一些地區的大熊貓紛紛滅絕,大熊貓最終偏安一隅,在竹林深處,過著主要以竹子為食的生活(99%的食物是竹子)。

現在的大熊貓有沒有可能遷徙到國外?

上面我們說過,歷史上大熊貓確實遷徙到國外過,而且有兩次,一次是始熊貓,一次是巴氏大熊貓,不過,現代野生大熊貓從未離開過我國,這就是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的原因。而且從大熊貓的現狀看,它們是沒有可能再次遷徙到國外去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第一,食性

現在的大熊貓雖然是雜食性動物,但是竹子佔比已經達到了99%,這也就意味著大熊貓的主要食物是高纖維,低熱量的食物。正是因為食物的特殊性,大熊貓的生活節奏變成了吃睡結合,而且各佔一半的狀態。這是因為竹子的熱量較低,如果運動較多,顯然不滿足大熊貓身體對熱量的需求,其次,大熊貓的消化道依然保留著食肉動物的特徵,那就是腸道較短,這就造成了食物的吸收能力比較差,因此它幾乎每隔2-3個小時就得從睡夢狀態切換到進食狀態。

這種食性,讓大熊貓失去了遠足的能力,更不用說翻山越嶺的去到鄰國生存了。我們可以腦補一個畫面,那就是大熊貓背著一大捆竹子慢悠悠地向鄰國進發,剛下山就發現竹子吃光了,於是它又回去了。

第二,挑食

雖然大熊貓是吃竹子,但是它主要吃的竹子是箭竹,而箭竹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上且溫暖潮溼的環境中,在我國箭竹的主要分布區恰恰就是如今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所以,從食物上看,大熊貓對食物的選擇相對的單一。如果遷徙的話,必須要保證自己在遷徙的路線上有足夠的食物補給。所以,這一項也限制了大熊貓的自然遷徙。

第三,動物遷徙的目的

對於自然界中的動物來說,它們的遷徙大都是被迫的,有的是因為環境的變化,比如燕子會南飛,東非大草原上的動物每年的旱季需要進行大遷徙,有的是因為密度大,比如曾經的巴氏大熊貓之所以能夠遍布全國,甚至「出國」,是因為大熊貓的密度得到了歷史極值。

而目前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在1600頭左右,它們有著足夠的生存空間,在鮮有食肉動物出現且食物充足的原生環境裡,大熊貓對遷徙沒有任何的想法。

總結

雖然歷史上大熊貓的祖先們曾經踏出過我國,但是現存的野生大熊貓數量較少,而且符合大熊貓的生存環境的地區較多,使得大熊貓在野生環境下都能夠「安居樂業」,再加上大熊貓如今食性的特殊化,已經讓它們無法完成大的遷徙了。所以,現在的大熊貓是沒有可能自主地遷徙到國外生活的。

相關焦點

  • 野生大熊貓有沒可能會自行遷徙到鄰國去?專家:絕無可能!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熊貓並不會遷徙到國外。一、首先熊貓沒有向外遷徙的必要。一般來說動物大遷徙的一個條件就是當前所生活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宜生存,必須找一個新的環境繼續生存繁衍。影響到原本生存狀態的因素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也可能來自於外界影響的原因。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國寶」?它與其他珍稀動物的區別在哪?
    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有「國寶」級動物,比如澳大利亞的樹袋熊、美國的白頭海雕、日本的朱䴉(諷刺的是在日本已經滅絕)等等,而我國的「國寶」就是大熊貓了。那麼,各個國家都有種類眾多的動物,為什麼這些動物會成為「國寶」呢?下面我們就淺談一下大熊貓的「國寶」之路。
  • 野生大熊貓增至1864隻,會不會遷徙鄰國,成非中國獨有物種?
    當然,我國野生大熊貓在保護的情況之下,數量是越來越多了,截至2021年1月,中國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在,這完全是在我國保護之下,數量增多的,但是增多了,不少人也在擔心一個問題。野生大熊貓會不會遷徙到鄰國,成非中國獨有物種了?
  • 大熊貓怎麼成為國寶的?為什麼比它更珍稀的動物,卻非國寶待遇?
    那呆萌的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這點估計連小朋友都知道了!當然按大熊貓的繁衍德行,想達到像豬一樣的規模,很明顯也是不現實的,但萬一以後技術成熟了,複製粘貼下就一隻大熊貓,它還會成為珍稀動物嗎?準確的說大熊貓成為國寶也就是這半個多世紀的事情,一直以來大熊貓都是默默無聞,其地位遠不如龍、鳳和麒麟這些傳說中的動物!儘管大熊貓在四川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一直到1869年才被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爾芒·大衛介紹給西方世界!
  • 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根據以往記載,中華秋沙鴨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一帶,冬天會成群結隊飛往南方過冬。冉景丞猜測,「這隻中華秋沙鴨可能是遷徙時在這裡掉隊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出現在貴陽南明河。
  • 把自己玩成保護動物的動物——大熊貓
    說起大熊貓,不用說我們,想必全世界都知道這種體色為黑白兩色,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也是我們的中國的國寶。可是大家知道嗎?大熊貓之前可是瀕危物種之一。
  • 比大熊貓還少的九種國寶級野生動物,斑鱉僅一隻,遠東豹瀕臨滅絕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我們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典範,更在很時候代表了我國的形象,經常被其他國家租借出國展覽,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在我國精心的呵護下,如今大熊貓已經擺脫了瀕臨滅絕的命運,隨著更多的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大熊貓在野外生存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 野生環境下,大熊貓與老虎有相遇機會嗎?老虎能否把大熊貓吃掉?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而老虎現在也是瀕危動物,比「國寶」大熊貓的保護級別還要高(大熊貓已經於2016年由瀕危(EN)調整為易危(VU)),因此,如果兩種動物野外相遇,人都不知道該幫誰。開個玩笑哈,我們言歸正傳,在野外,如果老虎遇到大熊貓會不吃把大熊貓吃掉呢?我認為大概率是不會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地理老師雷亞鳴:非洲野生動物為什麼要遷徙?
    上課講非洲的時候,很多同學對非洲的風光無限嚮往,也有很多同學提出一個問題:非洲的野生動物為什麼要遷徙?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王國,烈日常年覆蓋在這片廣闊的草原上,豐富的植物資源讓這裡成為動物們完美的居住地。
  • 地理老師雷亞鳴:非洲野生動物為什麼要遷徙?
    >上課講非洲的時候,很多同學對非洲的風光無限嚮往,也有很多同學提出一個問題:非洲的野生動物為什麼要遷徙,烈日常年覆蓋在這片廣闊的草原上,豐富的植物資源讓這裡成為動物們完美的居住地。「作息時間」基本如下:每年12月到次年5月,草食性動物散布在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大草原上,充足的雨水為它們提供著充足的食物.
  • 為什麼國內大熊貓髒兮兮,日本的卻光鮮亮麗,原來是日本人不懂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溫飽問題已經成了過去式,現在一般吃飯都要思考,到底要吃什麼,這也讓很多人有了一些額外的時間來思考別的事情,追求別的樂趣,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養寵物,都覺得寵物可愛,養著也有精神寄託,但是你知道中國有一種萌上天的動物,讓全世界都羨慕,而且非常自豪的動物嗎?她就是過保大熊貓。大熊貓擁有非常兇悍的體型,利爪獠牙,但卻異常的溫順,而且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顏值都是非常高,圓滾滾的很可愛,我國跟其他國家社交的過程中,可能就會送出那麼幾隻大熊貓,畢竟這種神奇的生物只有我國才有。
  • 現在的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
    因為現在的大熊貓儼然一副「素食主義者」的姿態,為了能夠有足夠的竹子吃,它們在野生環境下,甚至把「家」搬到了高山的竹林深處。但是,從1988年開始,大熊貓就成為了我國的「國寶」,享受「國寶級」的待遇,按理說,給大熊貓頓頓吃肉條件是完全允許的。但是,為什麼已經是「國寶」的大熊貓依然很少吃肉呢?
  • 揭秘世界各國的國獸,中國是大熊貓,而這個國家卻是狼
    ,而這個國家卻是狼  說到國獸可能不了解的人有點疑惑,聽說過國旗、國歌以及國花,但是國獸又是個啥?其實國獸與國旗、國歌的意義是差不多的,它們都是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徵。就比如中國的國獸就是大熊貓,當然我們習慣的稱它為國寶,那麼你知道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國獸是什麼嗎?這個國家的國獸竟然是狼。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
  • 什麼是遷徙物種,為什麼要保護它們?《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遷徙物種」是指野生動物任何物種或其次級分類的全部種群或該種群在地理上彼此獨立的任何部分,它們中相當大的部分周期性地可預見地穿越一個或多個國家管轄的邊界。遷徙物種的保護往往需要各國合作,因此聯合國建立了《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onvention on Migratory Species,簡稱CMS公約)。《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於1979年6月23日籤訂於德國波恩,故又名波恩公約(Bonn Convention)、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其目標在於保護陸地、海洋和空中的遷徙物種的活動空間範圍。
  • 良好生態環境讓野生動物頻現 魯山縣沙河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紅汛 通訊員 馬松昭 李盈宏12月17日,記者從魯山縣林業部門獲悉,林業工作人員巡查時,在該縣沙河上遊發現了10多隻世界瀕危珍禽,號稱「鳥中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黑鸛是世界瀕危珍禽,與大熊貓、東北虎同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全世界僅存2000多隻,中國約有1000隻,已被列為瀕危物種,其珍稀程度不亞於大熊貓,因此被稱為「鳥中熊貓」。黑鸛天生好潔也被視為「鳥中皇后」,它們體態優美、高雅端莊、體色鮮明,活動敏捷,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成鳥的體長為1-1.2米,體重2-3千克;嘴長而粗壯,頭、頸、腳均甚長,嘴和腳紅色。
  • 麻雀竟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你知道原因嗎
    麻雀竟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你知道原因嗎 今日頭條 | 2020-06-19 14:32:27 還記得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沒有那麼多的娛樂項目。對於我們而言,快樂的源泉主要來自於大自然,比如說抓麻雀、抓昆蟲以及捕魚等。
  • 大熊貓只允許租借,各國都租到了大熊貓,為什麼印度一直沒機會?
    我國規定大熊貓只允許租借,日本、美國、英國、韓國等國都等得到了租賃合同,為什麼印度一直沒有機會?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是我國的國寶。關於大熊貓的事情你知道哪些?國外的大熊貓都是租借來的,而且租借費用不低自1982年以來,我國明確宣布大熊貓不會再送給任何一個國家,而是以租賃形式「借用」其他國家的動物園,其他國家必須向我國繳納租金。熊貓作為中國獨有的物種,繁殖量很少可憐,目前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匱乏,其他國家都極度渴望擁有大熊貓。
  • 為什麼大熊貓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媒給出解釋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大熊貓為什麼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7日報導對此解答,全文摘編如下:上周三,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兼動物行為學專家阿萊婭·鮑伊收到了通過電子郵件發來的採訪請求,讓她著實愣了一會兒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 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喜歡來重慶「打卡」?
    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喜歡來重慶「打卡」?重慶已經成為一座野生動物經常「到訪」的城市 除了紅嘴鷗以外還有哪些珍惜的野生動物你有機會看到?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華秋沙鴨便已成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