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熊貓有沒可能會自行遷徙到鄰國去?專家:絕無可能!

2020-12-03 撿史官

以目前的情況來說,熊貓並不會遷徙到國外。

一、首先熊貓沒有向外遷徙的必要。

一般來說動物大遷徙的一個條件就是當前所生活的環境已經不再適宜生存,必須找一個新的環境繼續生存繁衍。影響到原本生存狀態的因素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也可能來自於外界影響的原因。

就比如說種群數量突然變大,當前生存的環境已經無法再提供足夠的食物還有生存空間。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就比如一些外來的生物入侵打破了原本的生態平衡或人類的一些活動,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正常生存狀態,為了更好的生存才會遷徙。

一直以來,我國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落實了很多地政策,比如劃定了大量地純生態的自然保護區給它們居住。而對於熊貓這種國家特級保護動物,個別時候我們還會人為地幫助它們度過一些困難,比如在食物特別匱乏的時候進行適量的人工投食,儘可能的滿足野生熊貓所生存的基本條件。

由於大熊貓目前數量比較稀少,所以大熊貓在目前我國所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內是完全屬於一種「地廣人稀」、「物產豐富」的狀態,目前所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內熊貓也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因此它們根本不需要再開發新的地盤。

一般而言,熊貓一胎只生養一個,一隻母熊貓兩年才會生養一次,由於熊貓的幼崽在剛生出來的時候特別的小特別的弱,所以死亡率也特別的高。正是因此,熊貓雖然在野外生存能力比較強,但是幼崽成活率並不是很高。

以目前熊貓種群擴張的速度來說,在短時間內熊貓還不至於為地皮還有資源而發愁。

二、而且熊貓受到天然的地理屏障影響,根本不可能遷徙到國外。

現在我國的野生大熊貓主要是生活在陝西、四川和甘肅這三個省份的部分地區,雖然大多都是以山地為主,但畢竟這些地方的氣候還相對適宜。

如果熊貓想要遷徙到國外的話,只有向北走,還有向西走。

因為熊貓無論是向東還是向南,都還在我國的國境之內。我國南方地區的雨量比較豐富,溼度也比較大,夏天也比較熱,毒蛇之類的動物也比較多,不太適合熊貓生存。

向東的話大多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人口密度比較高,到處都是城市和農村,適合熊貓能夠生存活動的地方非常少,因此熊貓向南遷徙的可能性也並不是很大。

即便遷徙,也是在自家的後院轉悠,根本沒有出國。出於對熊貓保護的政策,就算它們向東遷徙了那麼一兩隻,人們也會將他們送回生態保護區。

熊貓也不可能向北遷徙,因為越向北氣候也就越冷,而且也沒有適合熊貓生活的山林地區。

——熊貓雖然和北極熊都是屬於熊,但二者在體質上還是有著本質差別的,熊貓的抗凍性還是有限的,雖然在夏季的時候現在的蒙古還有俄羅斯地區也相對溫暖,但是等到冬季來臨的時候熊貓根本無法適應高緯度寒冷的氣候和環境。

就算他們夏季會短暫性地向北靠攏,但等到冬季來臨之時還會向南遷徙。高緯度地區大多都是荒漠和草原地帶,這些地方根本無法提供滿足熊貓所需求的食物和生存環境。

熊貓本身是一種比較懶的動物,他們自然沒必要放著自己好好的老家不待著,反而跑到生存條件比較惡劣的北方地區。

同時熊貓向西逃也沒有什麼路線可走,往西走的話就是現在的青藏高原和新疆。

熊貓雖然說在古代的時候也是一種猛獸,甚至相傳在上古時期熊貓還是蚩尤的坐騎,但經過數千年的去進化,熊貓已經失去了一些野性,習慣了素食主義,本身也變得相對懶惰起來。

想要從西面出來的話必須要翻山越嶺,或者穿越新疆的沙漠地區。青藏高原地區的山脈起伏也比較大,可能下面是青草悠悠,上面都是皚皚白雪。對於有著專業裝備的登山者來說,想要翻越一些山頭都是有非常有挑戰的。

對於整體圓圓潤潤而且還比較肥胖的熊貓來說,能夠爬上去都不錯了,更不要說翻山越嶺地向外走。更何況青藏高原上面氧氣稀薄,大量運動也會消耗大量的氧氣,他們自身根本承受不了。

穿越新疆沙漠更不要說了,不藉助現代化交通,就算是駱駝想要穿越沙漠還要丟半條命。熊貓又沒有像駱駝一樣能夠提前在身體內儲存水和食物,也不可能在沙塵暴下面不迷路,所以熊貓想要穿越沙漠只能是「送人頭」。

三、再說,動物的行為和人類的行為還是存在一些區別的,人類可能會因為利益或者說理想要到一些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工作和生活。

但熊貓作為一種「沒追求」的動物,一般來說沒有這麼高的思想覺悟,它們在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生活得非常自然,根本沒必要到達一個新的區域。

就如前文所說,向東南地區人類太多,向北方還有西部地區自然環境又太過於苛刻。在它們沒有遇到種族威脅之前,沒必要去挑戰自己的生存能力。

如果熊貓向外遷徙的話有更適合生存的環境,它們還有可能遷徙。

不過結合目前的情況來說,自然保護區才是它們最適合生存的地方。

——比如說熊貓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但並不是所有的竹子都吃。僅僅是熊貓保護區的竹子品種量達到了200多種,而它們真正吃的也就32種。而在這32種竹子裡面,熊貓的主要食物是冷箭竹和缺苞竹,只有在這兩種竹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才會吃其他竹子。

除了現在的自然保護區之外,其他地方這兩種竹子的量並不是很充足,外遷之後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除非改變它們的食物結構。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熊貓的體質也不適合向外遷徙。

正如前文所述,雖然古代的時候熊貓特別的兇猛,但這是因為古代的時候熊貓是吃肉的,現在熊貓已經改吃素了。學過生物的朋友都知道,單位質量的植物和肉所含的能量相差很多,能量轉化率也差了好大一截。熊貓的胃也並不是很大,僅是靠吃竹子所攢的能量根本無法支撐它們翻山越嶺。

熊貓可能一兩頓不吃就餓得腿腳發軟了。

綜合來說,熊貓不會遷移。

相關焦點

  • 野生大熊貓增至1864隻,會不會遷徙鄰國,成非中國獨有物種?
    而這隻大熊貓我國又拍攝到它了,如今根據專家推測,這隻白色大熊貓已經長大了,預計已經有3歲左右,並且生活得非常的好,在拍攝的畫面之中給我們也可以看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似乎在雪地漫步,身體壯實,毛色光亮。而這次的拍攝區域是在我國保護區海拔2000米左右的區域,當然在過去的兩年之中,也僅拍攝到2次,首次是在臥龍保護區發現的,所以白色大熊貓的畫面非常珍貴。
  • 野生大熊貓可能自己遷徙到國外,成為其他國家的動物嗎?為什麼?
    大熊貓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的「國寶」,「我國獨有」這個因素非常的重要。眾所周知,動物與植物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動物可以自由的行動,而植物只能待在原地。那麼,大熊貓有沒有可能自己遷徙到鄰國去,打破「我國獨有」的分布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野生大熊貓溺亡引質疑 專家回應不對大熊貓強化保護原因
    野生大熊貓溺亡引質疑 專家回應不對大熊貓強化保護原因  成都黑水河自然保護區大熊貓溺亡一事發生後,不少網友質疑,為何不能對大熊貓強化保護?相關專家表示,最好的大熊貓保護方式,就要讓它回歸自然、適應自然。 一、大熊貓真正的家在野外  「大熊貓真正的家在野外。」
  • 現在居然還有野生的大熊貓?在野外的大熊貓應該叫「食蟻獸」?
    現在居然還有野生的大熊貓?在野外的大熊貓應該叫「食蟻獸」?   大熊貓絕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寫進法律的,一點商量的餘地沒有。不過,大熊貓絕對是個珍惜物種,現在想看大熊貓只能到動物園裡掏門票看了。那麼,還有真的野生大熊貓嗎?
  • 貴陽發現一中華秋沙鴨,系鳥中「大熊貓」,可能遷徙時「掉隊了」
    1月4日,貴州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員冉景丞告訴新京報記者,中華秋沙鴨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數量稀少,被稱之為鳥中「大熊貓」。根據以往記載,中華秋沙鴨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一帶,冬天會成群結隊飛往南方過冬。冉景丞猜測,「這隻中華秋沙鴨可能是遷徙時在這裡掉隊了。」一隻中華秋沙鴨出現在貴陽南明河。
  • 沒想到吧~我們的國寶大熊貓竟然有兩種!
    最近,央視新聞報導了一則關於大熊貓的趣聞引發熱議。網友們這才知道,我們中國的大熊貓竟然有兩種,原來不止四川有大熊貓,陝西也有,而且長得還不大一樣,一個更像熊,一個則更像貓。因為全球圈養大熊貓548隻,其中87%在四川;野生大熊貓數量1864隻,四川也佔了總數的74%(數據來源: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  但事實上,除了我們四川,陝西秦嶺也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全世界唯一一隻棕色大熊貓「七仔」就生活在陝西。
  • 大熊貓不冬眠,那它們怎麼過冬的?
    而大熊貓選擇的過冬方式和大雁一樣,遷徙,只是它們的遷徙不是從北至南,而是垂直遷徙。大熊貓移動位置之後,不同位置的信號接受塔會接受到信號,繼而知道大熊貓的位置。 根據大熊貓在活動區的之間的海拔變化,就可以知道它們的垂直遷徙時間,還能確定它們冬天和夏天的棲息地範圍。
  • 禁令之下仍有人捕販野生鳥?專家:遷徙候鳥或攜帶傳染性病毒
    專家表示,遷徙的候鳥來源於世界各地,存在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可能,捕獲流入市場後將帶來不少隱患。在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大石廟鎮秋窩村的一處玉米地,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邢世傑一邊喊,一邊向前衝去。循聲望去,只見一張高約4米、長約20米的捕鳥網,正靜靜地佇立在不遠處的玉米地裡,在逆光下現出灰白色。記者走近,眼前的景象慘不忍睹:捕鳥網上懸掛著已經慘死的二十多隻小鳥,部分已風化成「乾屍」,另有兩隻小鳥正在掙扎逃命。天氣轉冷,候鳥開始翩翩南飛。
  • 韓國藝人帶濃妝又摸又抱大熊貓寶寶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回應
    11月5日晚間,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方微信消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要求韓國愛寶樂園動物園立即停止非專業人士與大熊貓幼崽接觸行為:11月5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就韓國愛寶樂園動物園違反大熊貓保護專業要求,組織演藝相關人員親密接觸大熊貓幼崽並製作娛樂節目一事,正式去函該動物園,要求其立即停止此類行為,停止播放、傳播相關內容的視頻。
  • 全國1864隻野生大熊貓 七成多分布在四川(圖)
    同樣變化的還有棲息地面積,「三調」結果顯示,四川有大熊貓棲息地面積177萬多公頃,佔全國總量的76.98%。而截至2013年10月,已經超過202萬公頃,在全國佔比也突破了78%。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認為,這是我省持續推動大熊貓保護區建立、建設和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的結果。  目前我國共圈養大熊貓375隻,位於四川境內的圈養大熊貓有321隻,佔總量的85.6%。
  • 野生大熊貓進村吃「霸王餐」 農民被咬傷終獲賠52萬
    王朝暉:有些村民拿著木棍、扁擔,有的把家裡狼狗牽上,就在這追大熊貓,從村子西頭半山坡上追到村子裡面,關全志正好在他們茶園裡面,大熊貓正好被追的特別累的時候,正好跟關全志就在非常窄小的小路給碰到了,大熊貓沒退路就只能往前走,一口把關全志腿給咬了。
  • 叢林「千裡眼」 唐家河野外巡護員六次邂逅野生大熊貓
    臺方專家黃美秀知道馬文虎有豐富的野外工作經驗,專門為他留下了一臺攝像機,請他將野外調查期間發現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拍下來。  唐家河「寵兒」  野外邂逅大熊貓6次  就在這一年的7月,馬文虎和同事在唐家河海拔3500米的麻山觀察記錄扭角羚時,從望遠鏡裡眺望到了一團圓圓的黑白色物體。
  • 甘肅白水江保護區探秘野生大熊貓:它們並不是「吃素的」
    新華社 資料圖新華社蘭州12月1日電,提起大熊貓,人們總會想起動物園裡人工飼養的可愛萌寶。最近,記者到甘肅省南部的原始森林裡「扎荒」5天4夜,那裡經常有野生大熊貓出沒。甘肅是我國有野生大熊貓分布的三個省份之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目前野生大熊貓數量最多的保護區,正在建設中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分為四大片區,其中一個就是白水江片區。
  • 專家說大熊貓不會因為主食箭竹開花而滅絕
    新華網8月19日電(記者馮昌勇)大熊貓專家張和民今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大熊貓的主食箭竹還會開花,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但大熊貓不會因此而滅絕。  提起竹子開花,不少老百姓還記得1974年和1983年前後發生的兩次箭竹大面積開花枯死事件,這兩次天災奪走了250隻野生大熊貓的生命,給熊貓的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
  • 野生環境下,大熊貓與老虎有相遇機會嗎?老虎能否把大熊貓吃掉?
    現存的野生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肅、陝西三地的高山之上,平均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由於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所以它們在竹林的密度最大。>現存的老虎一共有6個不同的亞種,其中在我國有分布的就有4種: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
  • 宜賓市屏山縣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大熊貓的「菜籃子」
    日前,記者從宜賓市屏山縣獲悉,該縣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保護中心自進入9月以來,紮實開展一年一度的「秋季護筍」專項行動,確保野生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安全過冬。據了解,老君山位於屏山縣龍華古鎮鏡內,約有原始森林1萬公頃,是四川保持最好的、川南唯一的亞熱帶原始林區。
  • 匈牙利現更古老化石,大熊貓起源歐洲?專家稱表述不嚴謹
    大熊貓便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獨有」的物種。不過,據《新科學家》報導,2012年,科學家在西班牙曾發現距今1160萬年前大熊貓直系祖先的牙齒化石,暗示大熊貓的祖先起源於歐洲,而後遷徙至亞洲。因此,此次在匈牙利的發現再次成為「熊貓歐洲起源論」的佐證。
  • 野生大熊貓的天敵不是老虎和獅子,到底是什麼動物能讓它害怕?
    既然連老虎獅子都不怕的野生大熊貓,那它的天敵自然是比獅子和老虎更加厲害的動物了,能讓咱們的國寶聽之色變的動物大概就是狼了。狼在人類的眼中是兇殘的,而且狼主要是群居的動物,如果野生大熊貓不小心遇見狼了,走為上策啊。
  • 陝西拍到野生大熊貓哺乳視頻 熊貓寶寶吃奶萌萌噠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哺乳畫面  秦嶺箭竹林中的雪地上,野生大熊貓幼崽緊跟媽媽左右,撒嬌、求乳,最終在媽媽懷中吮吸……4月4日,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廳了解到,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首次拍攝到大熊貓哺乳的珍貴視頻資料。
  • 百科動物園攜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推出「野生大熊貓奇遇記」直播...
    海拔2500米至3500米、空氣稀薄、雲霧繚繞的茂密竹林裡,生活著一群野生大熊貓!10月27日是國際熊貓日,百度百科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聯合推出《百科動物園》第三季之「野生大熊貓奇遇記」直播節目,當天我們去了四川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秘野生大熊貓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