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現更古老化石,大熊貓起源歐洲?專家稱表述不嚴謹

2020-12-03 澎湃新聞

近日,加拿大和法國科學家聯合在《地球生物》期刊(Geobios)上發表文章稱,他們在匈牙利發現了一組很可能是現代大熊貓祖先近親的牙齒化石。

經測算,這組牙齒化石形成於10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比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在雲南祿豐發現的800萬年前的始熊貓化石還要早。

《新科學家》學術期刊的官網10月27日報導稱,這次發現佐證了大熊貓起源於歐洲,而非亞洲。

此言一出,引發眾多網友爭論。有人表示不接受該結論,也有人認為爭論起源並無意義。

《新科學家》學術期刊官網報導截圖

「如果此次研究真實,那也只能說這是目前為止已經發現最早的熊貓化石,不能說它就是大熊貓的祖先,也並不意味著大熊貓就起源於歐洲。」10月31日,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主任、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方盛國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

「對於公眾來講,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是科學研究應該是理性的:只要一天我們沒有找到比他更早的化石,那只能暫且認為他們是最早的。我們只能與時俱進,慢慢完善。」方盛國表示。

「更像是表親」

據《新科學家》報導,這組牙齒化石是在匈牙利的魯多巴尼奧鎮(Rudabanya)發現的。

研究人員對比了牙齒化石與其他熊類的形狀、結構以及磨損情況,發現這種類似大熊貓的熊也喜歡外表堅硬的植物,並將食物撕成條狀而非嚼碎,進而磨損掉一些牙釉質。

最終,科研團隊判定,這組牙齒化石屬於熊貓。

由於這組牙齒化石屬於一種從未發現過的熊貓,科研團隊隨後將其命名為Miomaci panonnicum。

「Miomaci並不像現代大熊貓的直系祖先,更像是它們祖先的表親,它們的血統很可能在中新世中期便分開了。」法國普瓦捷大學的研究人員路易·德·博尼斯稱。

有更古老的化石

19世紀,國外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大熊貓,在世界範圍內引發轟動。但至今,全球能在野外存活的大熊貓只生活在中國的四川、甘肅和陝西。大熊貓便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獨有」的物種。

不過,據《新科學家》報導,2012年,科學家在西班牙曾發現距今1160萬年前大熊貓直系祖先的牙齒化石,暗示大熊貓的祖先起源於歐洲,而後遷徙至亞洲。因此,此次在匈牙利的發現再次成為「熊貓歐洲起源論」的佐證。

然而,對於「熊貓歐洲起源論」,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主任、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方盛國則堅定認為,「大熊貓起源於……」如此的表述從科學角度來看是不嚴謹、不合適的。

「除非把地球上所有地方的化石都覆蓋到,進行比較,才會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判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很多地方地質條件不適合保存化石,也許更早的信息無法被記錄下來。所以如果此次研究真實,那也只能說這是目前為止已經發現最早的熊貓化石,不能說它就是大熊貓的祖先。假如以後又在其他地方發現年代更久遠的化石,那就不對了。」

「中新世晚期在歐洲和中國發現類似動物的化石,這一點非常有趣,這意味著這兩個區域間有大量生物遷徙。」加拿大古人類學家大衛·貝根說。

「大熊貓的直系祖先很可能就來自於亞洲,但是它們與歐洲更古老的種類也有聯繫,後者是它們滅絕的旁支。」 法國科學家胡安·阿貝拉分析稱。

「大家都喜歡大熊貓,所以才爭」

方盛國認為,大家都喜歡大熊貓,所以才會去爭,都希望它是在自己國家起源的,在科研方面也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做研究。

據他介紹,大熊貓在歐洲300多萬年以前曾有分布。1萬多年以前,越南、緬甸、寮國、泰國也有野外大熊貓,只不過隨著氣候變化、人類活動,野外大熊貓都完全消失。也就是說,大熊貓從前並不是中國獨有的。

對於此次國外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方盛國表示尚未詳細關注。不過,據他介紹,在此之前,一般認為大熊貓最早出現的時間是800萬年前,是生活在中國雲南祿豐的始熊貓。歐洲從前有一個熊貓的分支(葛氏郊熊貓),但是300多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

據方盛國介紹,距今800萬年到300萬年期間,始熊貓是比較普遍的,那個時候它們還是吃肉的,只有狐狸大小;距今240萬年,時值第四紀大冰川期,氣候急劇變化變得寒冷,大部分的熊貓都死去了,最後存活下來的是早期的小種大熊貓。為了適應環境,它們變成了開始吃竹子的熊貓,體型也比以前更大;距今70-50萬年前,小種大熊貓才進化形成巴氏亞種大熊貓。隨後,經過氣候變化,大熊貓逐漸進化成現在的樣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專家:「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據新華社3月3日報導,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 4800萬年前的蟒蛇化石出土,科學家:是在歐洲進化的,起源不清楚
    最古老的蟒蛇化石出土:科學家在德國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蟒蛇物種,蟒蛇化石顯示距離現在至少已有4800萬年,同時期人類祖先都還不知道在哪裡呢!蟒蛇的遺骸是在一個十分古老的湖泊旁發現的,雖然,這裡早在1970年前後的時候因為礦物開採而變成廢棄之地。
  • 《大熊貓的起源》: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歷史
    …… 關於大熊貓的「不一樣」的書 《大熊貓的起源》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是「巫山人」、「藍田人」、「和縣人」等重要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者,曾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科學獎,自然科學一、三等獎以及裴文中科學獎。而第二作者魏光飈是重慶三峽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
  • 一億年前琥珀現最完整古鳥 8件珍貴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
    關於這次在琥珀中的新發現,邢立達稱,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完整的鳥類琥珀標本:「雖然曾發現過比這次更古老更完整的鳥類化石,但是在琥珀中這麼完整的,這是第一次。」「這次發現的琥珀相當大,珀體長約7釐米。」(記者楊雪 受訪者供圖)相關新聞:8件珍貴遼寧古生物化石從歐洲萬裡歸鄉8塊極為珍貴的距今1.25億年—1.6億年的恐龍和鳥化石輾轉自歐洲回到故鄉遼寧,正式落戶遼寧古生物博物館。1月13日,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地質古生物學界多位院士、專家和有關部門人員嘉賓共同為回歸化石揭幕。
  • 幾萬前劍齒象化石驚現馬金一山洞,專家推斷還有大熊貓化石?
    馬金鎮洪村文化禮堂內,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古生物化石專家金幸生博士,省自然博物館安全保障部主任張江龍和縣文物所所長陸蘇軍在討論時說道。時間退回到1979年,村民在洪村「石彎洞」附近勞作時發現化石。1982年,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該化石被驗證為犀牛化石。1983年,「石彎洞」更名為「犀牛洞」。
  • 科學家或已發現地球最古老細菌化石
    科研人員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它們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最古老的化石並且可能是細菌的遺骸。從地質學角度講,這些細菌繁榮於地球誕生後不久。若果真如此,這些化石將證明地球生命的起源比我們認為的要早。然而,許多業內專家卻對這項新研究表示懷疑或完全不相信。
  • 中外科學家在雲南發現最古老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化石記錄
    中新社昆明6月11日電 雲南大學11日發布消息:由該校及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布裡斯託大學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雲南省東部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丹尼多毛蟲的化石記錄,這是目前已知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
  • 雲南大學古生物團隊發現最古老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化石記錄
    對早期多毛類動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環節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熱點之一。北京時間2020年6月11日17:00,Nature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中國雲南省東部富含軟軀體化石保存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距今約5.14億年前。
  • 60萬年前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被發現 比猛獁象古老
    但奇怪的是,這種疑似古生物牙齒化石的石頭,上面竟然有五六排牙齒,且排列有序,不知是什麼動物的化石。  李先生稱,他發現這些化石的時間是在兩年前,地點在魚化鄉一個名叫「觀音洞」的溶洞內。因洞內冬暖夏涼且陽光充足,如今,這個洞穴已被當地人開發利用,在這裡開設了一個「休閒山莊」。「我找過專家鑑定,但沒人知道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只能確定這是某種動物牙齒的化石。」
  • 我國學者發現直立人兒童化石 有助解讀人類演化
    眾所周知,古人類化石稀少珍貴,而古人類的幼年化石標本更是「比稀少還多一分稀少,比珍貴還多一分珍貴」,是探秘現代人獨特的生長模式及生活史特徵起源問題的關鍵證據。與人類化石相伴的哺乳動物化石非常豐富,初步鑑定有腫骨大角鹿、李氏野豬、中國鬣狗、梅氏犀、葛氏斑鹿等中國中更新世時期常見的代表性種類,同時還有大熊貓、貘、梅氏犀、竹鼠等華南更新世常見種類,欒川孫家洞動物群反映了南北氣候地理過渡區的森林生態環境。
  • 發現最古老完整硬骨魚類化石
    同期配發的美國芝加哥大學邁克·科茲(Michael Coates)教授的評述文章稱:朱敏等為解開圍繞有頜類分化和硬骨魚類起源的重重謎團「提供了一條活靈活現的古魚」。「至關緊要的是,這條魚代表著人類遙遠祖先的一個分支,它不但罕見地被完整保存下來,而且出人意料的古老。
  • 在重慶,出土過這麼多遠古哺乳動物化石
    04-20 09:32:52 來源:巴渝民宿微信公眾號 重慶,素有「建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之稱,這片8.2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38個區縣中就有24個區縣發現恐龍化石近70餘處。
  • 北美出土最古老靈長目祖先化石
    (圖片來源: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在北美發現的一種德氏猴化石顯示,該物種生活在距今約5600萬年前,這是迄今已知的靈長目最古老祖先,為研究靈長目起源提供了新線索。
  • 科學家找到的古老化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證據
    3,770,000,000年前生命的起源早已引起爭議,往往因為研究人員試圖了解數億年前發生的事。最近加拿大哈德森灣東岸Nuvvuagittuq表殼巖帶的石英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化石,他們認為這些化石有37.7億年歷史。
  • 西藏札達盆地發現最古老的豹類化石
    Jack Tseng,現於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曉鳴、李強副研究員、劉娟博士及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Graham Slater博士、美國洛杉磯瀝青湖博物館Gary Takeuchi、甘肅省博物館頡光普研究員等人合作發表的題為「喜馬拉雅地區出土的已知最古老的大貓化石並揭示豹類的起源」的研究論文。
  • 人類起源自非洲還是哪?長沙網友吵炸了...
    當中,更有不少人討論起人來的起源。這時候,可謂人人都是考古學家網友「lz」的評論,引起了湖南地質專家的關注...童潛明湖南省地質研究所原總工程師、湖湘地理地質地理顧問:「人類起源於何處?「這一問題已經成為人類學界最重要的問題。目前對人類的起源有兩個含意:一個是「古人類」的起源,另一個是「現代人」的起源。
  • 人類的起源是哪裡?分幾個階段?最早的歐洲人之謎
    600萬到700萬年前的非洲這一觀點,但他們是何時進入歐洲的呢?西班牙北部的Sierra de Atapuerca地區是一處久負盛名的早期人類遺骸的寶庫,考古人員在此曾有多次重大發現,而此次發現的化石是迄今為止在該地區發現的最為古老的
  • 為何說地球生命起源外星?科學家稱隕石現生物痕跡
    隕石裡現微生物痕跡  理察·胡佛博士是美國航空航天局馬歇爾飛行中心的宇宙生物學家。他主要負責研究小行星在撞擊地球之後所引起的一系列變化。目前為止,他已經在這一崗位上工作超過了10年之久。在這10年裡,他走訪了全球各種發現隕石的偏遠地區,試圖尋找早期地球的一些真相。
  • 南京古生物所等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跡化石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湖北宜昌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系燈影組(5.51—5.41億年前)地層中發現的一系列足跡化石,為破解具有附肢的兩側對稱動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 四川古藺現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 距今60萬年(圖)
    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近日,在瀘州市古藺縣魚化鄉發現的有6、7排牙齒的化石,網友稱之為「怪獸的牙齒」,目前已被專家鑑定為東方劍齒象的牙齒。這意味著,中國古生物中的「華南動物群」歷史,有了更加權威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