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古老完整硬骨魚類化石

2020-12-07 科學網

鬼魚復原圖(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Brian Choo繪)加化石small

 

3月2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Article形式發表了一篇題為「最古老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揭示原始有頜類的特徵組合」的文章。這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朱敏研究員所帶領的早期脊椎動物課題組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他們的研究為探索有頜類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最完整的化石資料。新發現的古魚將有頜脊椎動物幾大類群的特徵匯於一身,大大填充了它們之間的形態學鴻溝,第一次近乎完整地呈現了有頜脊椎動物祖先可能具有的特徵組合。

 

同期配發的美國芝加哥大學邁克·科茲(Michael Coates)教授的評述文章稱:朱敏等為解開圍繞有頜類分化和硬骨魚類起源的重重謎團「提供了一條活靈活現的古魚」。「至關緊要的是,這條魚代表著人類遙遠祖先的一個分支,它不但罕見地被完整保存下來,而且出人意料的古老。它為脊椎動物進化的一個重大分歧事件(輻鰭魚類與肉鰭魚類的分化)提供了一個新的確鑿無疑的最近時間校正點,將會掀起新一輪的在志留紀地層中的野外考察熱潮。」

 

有頜類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綱的起源與早期分化在脊椎動物演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直到上世紀末,這些演化環節的化石記錄依然十分稀少。肉鰭魚類與輻鰭魚類之間,以及硬骨魚類與其它有頜類之間均存在著巨大的形態學鴻溝。過去十年,有頜類的早期分化、硬骨魚類的起源與早期分化逐漸成為國際演化生物學界關注的重點,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學》等雜誌上屢有報導。但由於早期化石保存的不完整,多數早泥盆世魚類都是由零散材料拼合到一起進行研究,特徵的解釋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會直接影響到對演化格局的重建。尤其是當恢復出來的古魚完全不同於過去任何見過的魚類,學術界就會有一定的疑慮和保留。要徹底澄清這些疑慮,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在4億多年前的地層中尋找出一條完整的古魚。為此,朱敏等在雲南曲靖、昭通等地組織了多次發掘,2007年春,課題組成員趙文金博士帶隊測制曲靖志留系剖面過程中,發現了幾處具有魚類大化石的地點。隨即,朱敏帶隊對這些地點及周邊做了更細緻的考察,在重點層位組織了定點發掘,發現了大量的盾皮魚類化石,同時發現了一件完整的硬骨魚下頜標本。2008年4-5月,朱敏再次帶隊對發現下頜標本的層位進行了新一輪的發掘,此次課題組除了發現大量分散保存的硬骨魚腦顱和上、下頜標本外,還出人意料地發現了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魚標本。朱敏等對這些硬骨魚類標本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並將其命名為夢幻鬼魚(Guiyu oneiros)。屬名來源於漢字「鬼」和「魚」,種名則取夢中的、幻想的之意,喻其是一條來自夢裡、擁有原始有頜脊椎動物夢幻特徵組合的古魚。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硬骨魚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也是志留紀唯一完整保存的有頜類,將最古老的近乎完整的硬骨魚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8百萬年。

 

夢幻鬼魚匯集了有頜類的眾多原始特徵。這些特徵過去分別出現在有頜類的不同類群中,並被認為是某個類群的衍生特徵。夢幻鬼魚所呈現的特徵組合證明,某些類群的衍生特徵其實只是有頜類的原始特徵。這些認識的改變,最終將對有頜類譜系關係的解釋產生深遠影響。鬼魚的內顱與肉鰭魚類尤其是斑鱗魚很相似;膜質骨上的脊狀紋飾則更接近於輻鰭魚類;背鰭及肩帶又具有與盾皮魚類、棘魚類以及軟骨魚類相似的棘刺。1999年,朱敏等通過零散骨片材料對斑鱗魚進行了復原,推測斑鱗魚的背鰭及肩帶具有與盾皮魚類、棘魚類以及軟骨魚類相似的棘刺。斑鱗魚出人意料的特徵組合需要完整的標本來加以檢驗。夢幻鬼魚完整標本的發現證實了之前對斑鱗魚的復原是正確的,明確了原始肉鰭魚類的頭後骨骼仍然保留著與原始有頜類相似的肩帶和背鰭棘刺。系統發育分析表明,夢幻鬼魚位於肉鰭魚類的基幹位置。它的出現指示了輻鰭魚類與肉鰭魚類最早的分化時間不晚於4.19億年前。

 

夢幻鬼魚的發現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更加詳細的硬骨魚類起源與早期演化圖譜。作為最古老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類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鬼魚的發現進一步填充了硬骨魚類和其他有頜類之間的形態學鴻溝,也解開了原始肉鰭魚類頭後骨骼鑲嵌演化的謎團。

 

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 (來源: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自然》(Nature),doi:10.1038/nature07855,Min Zhu,Qingming Qu)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發現最「老」完整硬骨魚(圖)
    「夢幻鬼魚」化石及其復原圖。  本報北京3月25日電(記者趙永新)我國科學家發現的一條「夢幻鬼魚」引起了國際同仁的關注: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硬骨魚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為人們勾勒出一幅更加詳細的硬骨魚類起源與早期演化圖譜,進一步填充了硬骨魚類和其他有頜類之間的形態學鴻溝。
  • 發現飛魚類最古老化石
    本報訊(記者陸琦)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小組及其合作者在貴州省發現一種距今約2.4億年的史前飛魚類化石
  • 科學家發現古老夢幻鬼魚 代表人類祖先分支(圖)
    「夢幻鬼魚」化石及其復原圖。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提供  我科學家發現最「老」完整硬骨魚  將相關記錄前推約800萬年  我國科學家發現的一條「夢幻鬼魚」引起了國際同仁的關注: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硬骨魚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為人們勾勒出一幅更加詳細的硬骨魚類起源與早期演化圖譜,進一步填充了硬骨魚類和其他有頜類之間的形態學鴻溝
  • 甘肅發現世界罕見二疊紀完整弓鮫類軟骨魚化石
    新華網蘭州6月27日電 (記者王豔明)中國科學家一項重要古動物化石科考成果,日前經瑞典皇家科學院主辦的《動物學報》刊登後,正式公布於眾,研究表明,9年前在甘肅肅北發現的東生甘肅鯊化石是世界罕見的完整弓鮫類軟骨魚化石。
  • 科學家發現硬骨魚類新的祖先類型 - SOHU新聞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李斌)繼1999年發現迄今已知最早的硬骨魚類化石之後,我國科學家最近又取得新突破:不僅發現了硬骨魚類新的祖先類型——無孔魚,而且提出了中國南方是肉鰭魚類起源中心的假說。
  • 古老的硬骨魚揭示了鯊魚的進化之路
    近日,由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蒙古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發現了一塊距今4.1億年的具有硬骨頭骨的魚類化石,這一新物種是鯊魚和硬骨動物的古老表親。 這可能表明,鯊魚的祖先首先進化出了硬骨,然後又丟失了這一特徵,而非在超過4億年的時間裡一直保持著最初的軟骨狀態。
  • 我國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飛魚化石 魚類飛行秘密有望揭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浙江自然博物館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在貴州省發現了一種距今約2億4千萬年的史前飛魚類化石:精美烏沙魚。該發現代表了飛魚類最原始最古老的化石記錄,為研究史前飛魚的生殖方式和水上滑翔起源提供了新的證據。
  •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討論中的化石材料是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具有一個頭骨和鱗片的早泥盆世魚類,距今約4.15億年。   早在1992年,一篇較短的科學論文便提到了這具化石,並基於鱗片和頭骨與來自新西伯利亞群島的硬骨魚Dialipina的相似性,將其劃歸為Dialipina屬的一種硬骨魚。
  • Nature:中國發現最古老真獸類哺乳動物化石
    英國《自然》雜誌8月25日發表中美科學家的研究文章,介紹了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最古老的「曾祖母」——中華侏羅獸。中華侏羅獸化石2009年發現於中國遼寧建昌縣玲瓏塔地區,地質年代距今1.6億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真獸類(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記錄。此前這一紀錄為中國遼寧省凌源市發現的攀援始祖獸保持,其地質年代距今約1.25億年。
  • 古脊椎所等古老魚類化石研究揭開有頜脊椎動物演化史
    朱敏等人在中國雲南省古老的志留紀地層中發現了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魚,並將其命名為初始全頜魚(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這條魚雖然在其他方面都保持著盾皮魚綱(最原始的有頜脊椎動物)的身體形態,但卻已經演化出硬骨魚綱(亦稱硬骨脊椎動物,包括陸生脊椎動物和仍生活在水中的硬骨魚類)的典型頜部結構或面部特徵,是古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介於這兩大類群之間的「缺失環節」,它在古生物學上的重要意義,類似於始祖鳥、遊走鯨和南方古猿等耳熟能詳的「過渡化石」。
  • 地球上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可能被發現了!
    據消息稱,地球上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被發現了!這塊200萬年前的頭骨碎片與非洲「人類搖籃」中另外兩種已經滅絕的人類的化石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人類最早的起源之一!據了解,該頭骨碎片是在南非一個古老的洞穴裡發現的,在這裡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證據,證明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三個親戚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生活在一起的真相。
  • 雲南昭通發現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圖)
    人民網>>文史>>考古博物 雲南昭通發現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圖) 「四足魚」化石發現於雲南省昭通早泥盆世地層中,距今約4.09億年。
  • 發現北極發現最古老化石
    新朋友請按藍字關注☝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俯瞰格陵蘭島科學家在北極格陵蘭發現最古老化石但是,這塊最古老的化石沒有像恐龍化石那樣的常規外形,而是沉積物形成的石頭。九月《自然》雜誌登載的該研究報告描述,這是一塊從格陵蘭島發現的疊層石(stromatolite),其中的礦物質結構是微生物留下的痕跡。疊層石是微生物在淺海地區分層生長形成的沉積物。化石疊層石是地球生命的最早證據之一。
  • 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利茲魚
    疑難利茲魚 又稱利茲魚,是一種已經滅絕巨大的厚莖魚目魚類,生活在1億6500萬至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類
  • 南非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據消息稱,地球上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被發現了!這塊200萬年前的頭骨碎片與非洲「人類搖籃」中另外兩種已經滅絕的人類的化石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人類最早的起源之一!據了解,該頭骨碎片是在南非一個古老的洞穴裡發現的,在這裡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證據,證明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三個親戚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生活在一起的真相。
  • 西藏札達盆地發現最古老的豹類化石
    Jack Tseng,現於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曉鳴、李強副研究員、劉娟博士及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Graham Slater博士、美國洛杉磯瀝青湖博物館Gary Takeuchi、甘肅省博物館頡光普研究員等人合作發表的題為「喜馬拉雅地區出土的已知最古老的大貓化石並揭示豹類的起源」的研究論文。
  • 這要問問魚 能追溯到硬骨魚類和全頜魚
    我們今天稱為魚的東西,其實已經包括兩個大相逕庭的類群了:大部分常見的魚屬於「硬骨魚類」,鯊魚之類的則屬於「軟骨魚類」。我們人類和硬骨魚的關係,要比和軟骨魚更近;真要分的話,應該是我們和硬骨魚一起組成一家,軟骨魚單立一家才對,而不是我們跳出來丟下它倆合稱為魚。而盾皮魚就更麻煩了,它們和我們的距離,比軟骨魚還要遠一步呢。更糟糕的是,盾皮魚在泥盆紀結束的時候滅絕了。
  • 鯊魚祖先曾是硬骨魚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約翰·梅瑟(John Maisey)認為,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鯊魚的骨骼主要由軟骨構成,而「軟骨是一種奇特的組織」,無法留下化石。幾百年來,科學家僅能憑猜測認為,鯊魚的一些祖先可能是硬骨魚。但現在,通過用CT掃描儀深入觀察一種古老的魚類——多裡阿鯊(Doliodus problematicus)的唯一化石,梅瑟和同事發現了鯊魚演化史中缺失的這一環。
  •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義大利發現最古老蜥腳類四足長頸食草恐龍 原標題:   近日,義大利古生物學家克裡斯蒂亞諾·達爾索薩在距羅馬40公裡的普萊內斯蒂尼山的一處石牆中挖掘出3塊恐龍化石,這一發現驚動了拉齊奧和南埃特魯裡亞文物保護局。
  • 最古老生物琥珀化石
    它們是現在人類能親眼看到的存在於地球上的最古老生物,其中包括:兩億年前的蟎蟲、一億年前的蝸牛等。黃金小蟲子  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