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利茲魚 又稱利茲魚,是一種已經滅絕巨大的厚莖魚目魚類,生活在1億6500萬至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中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硬骨魚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厚莖魚目 Pachycormiformes
科: 厚莖魚科 Pachycormidae
屬: 利茲魚屬 Leedsichthys
種: 疑難利茲魚 L. problematicus
利茲魚與人類的比例(想像圖)
利茲魚是恐龍時代一種體型巨大的魚類,但它到底能長多大卻一直是個謎。
雖然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幾具利茲魚的化石,但是完整的脊椎骨化石尚未發現,所以古生物學家很難確定它的大小,亞瑟·史密斯·伍德沃德在1889年描述利茲魚的標本,估計它的長度大約是9米。
古生物學家D. M. Martill在1986年拿他剛發現的利茲魚化石與其他厚莖魚類互相比較,不過因為這具樣本相當不尋常,所以利茲魚推斷出來的體型大小範圍相當廣。
最近古生物學家在靠近彼得伯勒惠特西(Whittlesey)所發現更完整的樣本來估計的結果都支持亞瑟史密斯伍德沃德當時所估計的結果9至10米。近來古生物學家使用樹輪年代學來研究利茲魚的骨骸,結果顯示它們要長到這個長度需要花費21至25年。
2013根據標本GLAHM V3363,推測長度11.4-14.9米之間。
英國的NHM P.10156,推測長度16.5米,年齡45歲。
而其他的研究顯示利茲魚以往被認為最大可以長到超過27米是不合理的推論。在一些刊物和大眾文化中更誇張到30米的長度,有時甚至是35米,這是不可能的。
利茲魚的進食與現在最大的魚類鯨鯊及姥鯊一樣,利茲魚的食物來源是浮遊動物,並且用它的嘴與鰓從水中把浮遊動物給過濾出來。
它們可能因覓食會作長距離的旅行,在海洋中尋找因季節原因而聚集的浮遊生物。
保存在倫敦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P.6924樣本顯示,利茲魚遭受上龍亞目的滑齒龍攻擊,可能會成為它們的獵物。
滑齒龍復原圖
滑齒龍,是種大型、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生存於中侏羅紀的卡洛夫階,約1億6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是侏羅紀中到晚期的頂級海洋掠食動物。
四個強壯的鰭狀肢顯示滑齒龍是強壯的遊泳者。所有蛇頸龍類都以四個鰭狀肢作為推進方式。一個使用遊泳機器人的研究,證實這種推進方式並不特別有效率,但它提供很好的加速度,這是個埋伏掠食者值得擁有的特徵。
利茲魚擁有強大有力的尾巴,這顯示利茲魚可以躲避掠食者的捕殺,增加逃脫的機率。
在現存魚類中與利茲魚最接近的是弓鰭魚,雖然這兩種魚類之間的關係仍然距離很遠。
弓鰭魚
Amia calva
利茲魚的化石在英格蘭的卡洛夫階、德國及法國北部、智利的牛津階及法國的啟莫裡階等地發現。
利茲魚的名稱意為「利茲的魚」,因化石收集家艾佛列·尼克森·利茲於1886年在英格蘭彼得伯勒發現它的化石而得名。
利茲在發現它的化石後,以 problematicus 作為利茲魚的種名,這是因為這具化石非常破碎,非常難以辨認及描述它,故稱疑難利茲魚。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