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陸琦)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小組及其合作者在貴州省發現一種距今約2.4億年的史前飛魚類化石:精美烏沙魚。該發現代表了飛魚類最原始最古老的化石記錄,為研究史前飛魚的生殖方式和水上滑翔起源提供了新的證據。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報》上。
在動物王國中,會飛的脊椎動物不少,但在長達4億多年的硬骨魚類進化歷史中,水上滑翔機制只出現過兩次,分別出現在2億多年前的胸鰭魚科和現代的飛魚科。因為現代飛魚類化石稀少,目前尚不清楚飛魚類如何形成這種水上滑翔能力,但是滅絕的飛魚物種化石或許能讓我們了解這些飛魚類生物是如何進化出滑翔能力的。
根據精美烏沙魚以及其他史前飛魚化石的研究,徐光輝等提出了「頭部特化——尾下葉加長——胸鰭變大——鱗片退化」的史前飛魚演化序列。研究還發現,史前飛魚的生殖方式與現代飛魚不同,是體內受精。也就是說,史前飛魚類生下來就是小魚,和人類、鯨魚和卵胎生真骨魚類似。
《中國科學報》 (2015-01-15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