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昭通發現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圖)

2020-11-23 人民網

人民網>>文史>>考古博物

雲南昭通發現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圖)

趙航 曹弘揚

2012年10月25日14: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條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發現於雲南省昭通早泥盆世地層中,距今約4.09億年。中科院研究課題組將其命名為「奇異東生魚」,以紀念中國泥盆脊椎動物的早期研究者、已故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先生。

奇異東生魚生態復原圖 古脊椎所Brian Choo繪製

 

生物進化史上,從魚類到早期兩棲類動物的演化過程一直不為人所知。近期在雲南發現的一條魚類化石,證明了早在4億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尚在水中的時候,下頜和腦部就已出現進化。這種變化對後來魚類上岸並演化成早期兩棲類動物,十分關鍵。

這項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領導完成的研究成果,於近日刊登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魚類最先進化的功能

可能就是適應晝夜節律

這條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發現於雲南省昭通早泥盆世地層中,距今約4.09億年。中科院研究課題組將其命名為「奇異東生魚」,以紀念中國泥盆脊椎動物的早期研究者、已故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先生。

論文的第一作者盧靜博士介紹:「在生物進化史上,從魚類到早期兩棲類動物的演化過程中,經過了基幹四足動物的階段。基幹四足動物中的一支登上陸地,衍生出最早的陸生脊椎動物,並最終演化為人類。不過這一階段化石資料奇缺。」也就是說,從魚類到基幹四足動物的過程中,究竟發生了哪些進化,此前並不清楚。

 

(責任編輯:董倩超、肖靜)

相關焦點

  • 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在昭通早泥盆世地層中被發現
    近期在雲南發現的一條魚類化石,證明了早在4億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尚在水中的時候,下頜和腦部就已出現進化。這種變化對後來魚類上岸並演化成早期兩棲類動物,十分關鍵。  這項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領導完成的研究成果,於近日刊登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雲南日報】昭通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 改寫中華乳齒象起源和...
    【雲南日報】昭通發現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 改寫中華乳齒象起源和遷移史 2015-11-04 雲南日報 陳雲芬 【字體:大 中 小】
  • 和640萬年前有關,中國昭通又有重大發現
    昭通發現600萬年前條紋兔古人類學重大發現,和雲南昭通有關永善科考重大發現,和4億多年前有關昭通等地懸棺人群古DNA測序系古代百越族群後裔……@昭通日報 微信(ID:ztrbwx)曾報導過以上考古發現除此之外
  • 爆炸消息,雲南昭通發現最早中華乳齒象化石,將改寫其起源和遷移史!
    (中華乳齒象頭骨出土狀態,吉學平 攝) 近日(10月27),國際學術刊物《哺乳動物進化(Journal of Mammalian Evolution)》在線發表了中美兩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的題為「中國西南地區最晚中新世發現的最原始的中華乳齒象的頭骨
  • 發現最古老完整硬骨魚類化石
    《自然》雜誌以Article形式發表了一篇題為「最古老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揭示原始有頜類的特徵組合」的文章。他們的研究為探索有頜類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最完整的化石資料。新發現的古魚將有頜脊椎動物幾大類群的特徵匯於一身,大大填充了它們之間的形態學鴻溝,第一次近乎完整地呈現了有頜脊椎動物祖先可能具有的特徵組合。
  • 最古老四足魚現身 將四足動物演化史提前1千萬年
    (記者 劉冕)最古老的「四足魚」現身我國雲南,該化石將四足動物的演化史又提前了一千萬年。昨日,這項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領導完成的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知名學術研究刊物美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迄今最古老的「四足魚」,學名叫做奇異東生魚。
  • 中外科學家在雲南發現最古老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化石記錄
    中新社昆明6月11日電 雲南大學11日發布消息:由該校及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布裡斯託大學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雲南省東部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丹尼多毛蟲的化石記錄,這是目前已知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最早化石記錄。
  •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原標題 [地球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現身」中國]
  • 「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揭曉 雲南昭通中猴化石...
    &nbsp&nbsp&nbsp&nbsp1月4日,記者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日前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美國史密森研究院雜誌和網站發布了該機構評選的「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中國昭通)發現中猴化石顯示古代靈長類也從事長距離遷徙入選。
  • 中國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入選 「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Bournemouth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迄今最長(1.3公裡)的距今1.15-1.3萬年前的現代人腳印化石》2.《Chatham大學研究人員在坦尚尼亞發現距今6000-19000前最大的現代人腳印化石群》3.《沙烏地阿拉伯沙漠古湖泊表面發現12萬年前人類和動物腳印(此前人類穿越阿拉伯腹地的記錄是距今8.5萬年)》4.《(中國昭通)發現的中猴化石顯示古代靈長類也從事長距離遷徙旅行》5.
  • 雲南大學古生物團隊發現最古老的現生環節動物支系的化石記錄
    多毛類動物是環節動物中物種最豐富、進化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類群,身體具有成對帶剛毛的疣足,主要生活在海洋中。對早期多毛類動物的研究一直是揭示環節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熱點之一。北京時間2020年6月11日17:00,Nature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在中國雲南省東部富含軟軀體化石保存的寒武紀地層裡發現了一個新的多毛類動物,距今約5.14億年前。
  • 雲南昭通水塘壩研究成果入選美國史密森研究院「2020年度人類起源...
    圖片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提供 雲南網訊(記者 蔡侯友)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0日上午,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美國史密森研究院雜誌和網站發布了該機構評選的「2020年度世界十大人類起源研究新認知」名單,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和美國賓西法利亞大學Nina G.Jablongski教授共同主持的項目和分別領銜的論文,(中國昭通)發現的中猴化石化石顯示古代靈長類也從事長距離遷徙入選
  • 雲南發現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
    由於化石記錄的不完整,學術界對於空棘魚類更早的演化歷史知之甚少,有關問題尚缺少相對明確的答案。迄今為止,早泥盆世唯一的空棘魚記錄是來自澳大利亞的一件不完整的齒骨化石,2006年被命名為始空棘魚(Eoactinistia)。出乎預料的是,這件如此古老的標本竟然保留了巨大的齒骨感覺孔,這是泥盆紀之後的空棘魚才具有的典型特徵。
  • 發現北極發現最古老化石
    新朋友請按藍字關注☝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俯瞰格陵蘭島科學家在北極格陵蘭發現最古老化石但是,這塊最古老的化石沒有像恐龍化石那樣的常規外形,而是沉積物形成的石頭。九月《自然》雜誌登載的該研究報告描述,這是一塊從格陵蘭島發現的疊層石(stromatolite),其中的礦物質結構是微生物留下的痕跡。疊層石是微生物在淺海地區分層生長形成的沉積物。化石疊層石是地球生命的最早證據之一。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圖為新發現的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多年努力,在雲南昆明發現的一處新的軟軀體化石產地,再現了雲南東部地區5.3億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多達3000多塊古生物化石,或將釋疑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因。
  • 非洲出土最古老人類化石 或刷新人類進化史(圖)
    圖為科學家此次發現的化石。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前,一組研究者們在非洲東部有了重大發現。這段在衣索比亞出土的人類石化骨骼只有幾公分長,它是半截下顎骨和四顆牙齒。這塊化石將預示著人類的存在比至今推斷的更加久遠。   據報導,這塊遠古人類的顎骨距今已有約280萬年的歷史,此前出土的最古老人類化石距今大約240萬年。
  • 西藏札達盆地發現最古老的豹類化石
    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的復原圖Julie Selan供圖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的正形標本(曾志傑供圖)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2013年11月13日,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生物科學》在線發表了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曾志傑博士(Z.
  • 雲南孔骨魚化石「現身」 肉鰭魚類起源中國說再獲驗證(圖)-科教臺...
    最早的現代型空棘魚——雲南孔骨魚復原圖Brian Choo繪  作為肉鰭魚類的一支,空棘魚與陸生脊椎動物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在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等人,在雲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地層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空棘魚化石——雲南孔骨魚。  朱敏等人發現的這種空棘魚,在學界被稱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此前,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出自距今約3.9億年的中泥盆世晚期地層中。
  • 科學網—最古老疣齒魚屬雲南暴魚「王者歸來」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本報訊(記者丁佳)日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光輝在雲南羅平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
  • 雲南發現暴魚化石,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央視新聞10月21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團隊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