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最古老疣齒魚屬雲南暴魚「王者歸來」

2020-11-23 科學網

 

雲南暴魚(上)與其他羅平魚類(下)體形比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本報訊(記者丁佳)日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光輝在雲南羅平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相關論文刊登於PeerJ。

經歷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之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一個成熟的食物網的建立,包括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三級消費者(大型肉食動物)。雲南羅平保存有豐富的中三疊世魚化石,但過去一直未發現大型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羅平生物群的生活環境水體較淺,海洋生態系統尚未全面恢復。

「雲南暴魚的發現改變了這一認識,結合近年來大型肉食海生爬行動物的發現,進一步表明一個成熟而複雜的食物網在中三疊世早期已經建立起來。」徐光輝說。

疣齒魚科是三疊紀體形最大的一類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過去以疣齒魚屬為代表,生活在歐洲和華南中、晚三疊世海洋環境,體長可達65釐米。新發現的雲南暴魚是疣齒魚的近親,目前只在雲南羅平發現,代表了疣齒魚科最古老的屬種。

與疣齒魚相比,雲南暴魚的上頜口緣牙齒更為強壯有力,顯示出更強的捕食能力。應用高精度斷層掃描技術,科研人員發現雲南暴魚與疣齒魚相似,其下頜內側和翼骨上都具有粗壯的牙齒,可以碾壓獵物的外殼。他們推測雲南暴魚可以捕食羅平生物群中其他的小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雙殼類等。

通過對雲南暴魚以及其他相關魚類的詳細研究,徐光輝首次將疣齒魚科納入分支系統學研究中,重構了早期新鰭魚類分支進化樹。研究結果對於了解早期新鰭魚類各主要類群系統發育關係、輻射演化和生態適應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peerj.com/articles/10229

《中國科學報》 (2020-10-27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雲南暴魚」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圖2 雲南暴魚(上)與其他羅平魚類(下)體型比較10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 PeerJ 報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命名為雲南暴魚。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
  • 雲南發現暴魚化石,見證三疊紀海洋生物復甦
    央視新聞10月21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團隊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命名為雲南暴魚。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
  • 【震驚】曲靖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 化石,居然長這樣……
    「雲南暴魚」正型標本。徐光輝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2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徐光輝研究員最新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
  • 暴魚!又是個什麼魚?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近日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
  •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展示他的最新古生物研究成果——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鏈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項古生物演化領域重要成果論文,已在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
  •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 →"翻頁
  • ...雲南暴魚」、「華龍一號」、寄生蟲化石、肝臟祖細胞、鐵定甲蟲
    科技話題:土壤微生物、「雲南暴魚」、「華龍一號」、寄生蟲化石、肝臟祖細胞、鐵定甲蟲 2020-10-3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話題】今日科技話題:土壤微生物、「雲南暴魚」、「華龍一號...
    ——新華網 2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雲南暴魚」 ▲雲南暴魚(上)與其他羅平魚類(下)體型比較。
  • 國內首座體育綜合訓練風洞正式啟用;羅平生物群首次發現食肉雲南暴...
    國內首座體育綜合訓練風洞正式啟用;羅平生物群首次發現食肉雲南暴魚丨科技早新聞 2020-10-26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植被研究印證雲南「最古老的河」是元江
    中新網昆明12月1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植物多樣性研究組朱華研究員等在分析元江、怒江、金沙江等深切乾熱河谷的植物區系組成及起源與演化時有驚人發現,研究結果支持元江為雲南最古老的一條河。
  • 科學家發現測定地球古老地層年齡有效「標尺」—新聞—科學網
    究竟哪種巖石磁參數捕捉火山灰最靈敏、有效? 2013年起,顏茂都及其合作者多次赴雲南劍川和曲靖考察。 在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研究人員發現了距今3500多萬年前的始新世河流與湖泊成因的沉積地層,其中含有厚度多達3米的灰白色厚層火山凝灰巖。在劍川縣的雙河煤礦附近發育的同期河湖相沉積地層中,也含有多層火山巖。
  • 【中國新聞網】植被研究印證雲南「最古老的河」是元江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提供  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植物多樣性研究組朱華研究員等在分析元江、怒江、金沙江等深切乾熱河谷的植物區系組成及起源與演化時有驚人發現,研究結果支持元江為雲南最古老的一條河。
  • 科學家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記者從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研究所江林華研究員團隊獲悉,由其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探測到134億光年外星系GN-z11的光譜,證實了該星係為人類迄今發現最遙遠天體。團隊同時還捕捉到來自該星系持續數分鐘的爆發信號,疑似與星系中一個伽馬射線暴有關。
  • 指環王《王者歸來》最精彩的一段,拷問人性的貪婪,背景音樂醉人
    從第一部的《護戒使者》到第二部的《雙塔奇兵》再到第三部的《王者歸來》,每一部的構思與構圖,故事情節都是層層遞進,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每一鏡頭都會吸引你想看一下個鏡頭,每一個結尾都會留下懸念,令人充滿期待。
  • 溪坑石斑魚,王者歸來
    這裡所說的「節斑」即溪坑石斑魚,學名光唇魚,棲息於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頜發達之角質層鏟食石塊上的苔蘚及藻類,每年6—8月在淺水急流中產卵,被山區農民譽為「山溪小精靈」。一    走進錢塘水系烏溪江最上遊的住龍鎮住溪村,農家樂的主人何花向我推薦當地的一道名菜——紫蘇梅乾菜煮魚。
  • 雲南昭通發現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圖)
    人民網>>文史>>考古博物 雲南昭通發現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圖) 2012年10月25日14: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條最古老的
  • 發現最古老完整硬骨魚類化石
    《自然》雜誌以Article形式發表了一篇題為「最古老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揭示原始有頜類的特徵組合」的文章。 同期配發的美國芝加哥大學邁克·科茲(Michael Coates)教授的評述文章稱:朱敏等為解開圍繞有頜類分化和硬骨魚類起源的重重謎團「提供了一條活靈活現的古魚」。「至關緊要的是,這條魚代表著人類遙遠祖先的一個分支,它不但罕見地被完整保存下來,而且出人意料的古老。
  • 科普|世界上最古老的魚,腔棘魚
    腔棘魚是一種很古老的魚種,最早可追溯到4億年以前,曾經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腔棘魚於1938年被重新發現,當時一艘拖網漁船捕獲到一條樣子奇特的魚。只見它約兩米左右、泛著青光,魚鱗像鎧甲一樣布滿全身,尖尖的魚頭顯得異常堅硬,體粗重而多黏液,鰭呈肢狀,長相十分駭人。腔棘魚又稱「空棘魚」,由於脊柱中空而得名。
  • 距地134億光年,最古老的伽馬射線暴被發現,爆發瞬間極度震撼
    據報導,近日,來自北京大學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在距離地球134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個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伽馬射線暴,同時,這個星系也是目前探知的最遙遠的一個天體,它的發現對於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恆星系統的演化,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什麼是伽馬射線暴?
  • 古生物學家:人類的「魚祖先」可能起源於雲南曲靖
    距今約4.2億年,大量保存完整的遠古魚類化石……中國古生物學家歷經十年大規模的野外採集和研究,提出雲南曲靖可能是人類魚形祖先的起源地。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分院、雲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15日在曲靖為新設立的自然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