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測定地球古老地層年齡有效「標尺」—新聞—科學網

2021-01-10 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首次全面系統從巖石磁學角度對比研究了雲南始新世地層中的火山巖、火山凝灰巖和沉積巖。發現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可作為捕捉雲南地區火山灰的有效指標。相關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固體地球》上,

火山噴發是地球上的重大地質災害之一。一些火山噴發出的火山灰高達幾十公裡,直抵平流層,可影響天氣變化,火山灰形成的降塵也會給當地民眾造成極大的生活困難。

「但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之一,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顏茂都研究員告訴記者。

火山灰由火山噴發的微小碎屑顆粒組成,顆粒極細的火山灰顆粒可小於125 微米,與細顆粒碎屑沉積物形態特徵相近。因此,僅有小部分由大量火山灰固結形成的火山凝灰巖可在野外觀察中識別出,而大部分沉積地層中所含的火山灰難以憑肉眼直接鑑定。

已有研究表明,由於缺乏火山巖的放射性同位素年代限定,近年來青藏高原內外許多新生代地層的年代出現了爭議,很大阻礙了青藏高原構造和古氣候演化的認識。而識別地層中的火山灰來定年是解決當前爭議的當務之急。

那麼,如何捕捉古老地層中的火山灰信號?

過去,科學家將野外採集的疑似火山灰樣品帶回實驗室,並試圖通過火山玻璃進行識別。火山玻璃作為火山噴發出的碎屑產物之一,是一種迅速冷卻尚未結晶的玻璃質固體顆粒。然而,火山玻璃的提取和鑑定實驗耗時長且價格昂貴,並不適合廣泛推廣。

顏茂都介紹,火山噴發物質含有大量磁性礦物,它們常以填隙物或包裹體的形式存在於火山灰中,不易被環境破壞,與普通碎屑沉積巖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可以考慮利用快捷便宜的巖石磁學方法去識別火山灰。」

究竟哪種巖石磁參數捕捉火山灰最靈敏、有效?

2013年起,顏茂都及其合作者多次赴雲南劍川和曲靖考察。

在雲南省曲靖市霑益縣,研究人員發現了距今3500多萬年前的始新世河流與湖泊成因的沉積地層,其中含有厚度多達3米的灰白色厚層火山凝灰巖。在劍川縣的雙河煤礦附近發育的同期河湖相沉積地層中,也含有多層火山巖。經過詳細的調研、討論和採樣,研究人員決定通過構建「火山巖—火山凝灰巖—沉積巖」的對比序列,尋找可以識別地層中火山灰的最靈敏和有效的巖石磁學參數。

「針對這三類樣品,我們從磁性礦物的種類、含量和粒徑三個方面開展了系統的巖石磁學參數對比研究,結合巖相學、地球化學等方法,探究了火山灰區別於沉積巖最顯著的巖石磁學特徵。」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讀博士研究生申苗苗說。

研究發現,在相關大量磁學參數中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顯示火山巖和火山凝灰巖含大量的超細磁性礦物,而大多數沉積巖則缺乏這一特徵。

這意味著,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可以作為捕捉雲南地區火山灰的有效指標。同時,該指標所需樣品前處理簡單、測試快速,相比於利用火山玻璃的鑑別方法,大大提高了實驗室識別火山灰的效率。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為雲南地區甚至其他地區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的火山灰年代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巖石磁學支撐,對深入認識青藏高原東南緣的構造和印度季風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29/2019JB017946

劍川盆地中性火山巖顯微照片,不透明磁性礦物屬金屬礦物,在顯微鏡單偏光下呈黑色,在反射光下呈亮灰色

 

劍川盆地風化狀火山巖(粗面巖)

 

在雲南曲靖考察始新世巨厚火山凝灰巖

 

科研人員在雲南劍川盆地火山巖考察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地球的年齡—新聞—科學網
    4000攝氏度,再結合從古老礦坑(數公裡深)測出的地熱梯度(dT/dy)大約每公裡25度,以及實驗室測出的巖石熱擴散率κ = 1mm2s-1和一定的不確定度,開爾文爵士估計地球的年齡大約是2400萬年到4億年。
  • 我科學家發現 捕捉古老地層火山灰新方法
    【來源:科技日報】捕捉到古老地層中的火山灰信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過構建「火山巖—火山凝灰巖—沉積巖」的對比序列,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發現,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可作為捕捉雲南地區火山灰的有效指標。
  • 中國科學家發現鑑定古老地層火山灰新方法 助力破解地層年代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對雲南古老地層的最新研究發現,通過構建「火山巖—火山凝灰巖—沉積巖」對比序列,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可作為捕捉火山灰的有效指標,幫助破解地層年代。這一重要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獲專業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固體地球》發表。論文通訊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顏茂都研究員表示,火山噴發是地球上的重大地質災害之一,但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之一,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
  • 中國科學家發現鑑定古老地層火山灰新視角 助力破解地層年代
    青藏高原所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新生代環境團隊對雲南古老地層的最新研究發現,通過構建「火山巖—火山凝灰巖—沉積巖」對比序列,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可作為捕捉火山灰的有效指標,幫助破解地層年代。
  • 科學網—巖石磁學識別火山灰以診斷地層「年齡」
    、火山凝灰巖和沉積巖,他們發現低溫頻率磁化率參數可作為捕捉雲南地區火山灰的有效指標。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固體地球》。 「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地質歷史時期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之一,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顏茂都告訴《中國科學報》。
  • 古老光線確定宇宙年齡—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新的科學測量表明,宇宙的年齡可能比之前估計的約138億年要小數億年。 現在,一個由國際天體物理學家組成的團隊發表的一系列論文表明,宇宙大約有138億年的歷史。科學家利用智利的阿塔卡馬宇宙學望遠鏡(ACT)的發現與普朗克衛星測量的同樣古老光的數據相吻合。
  • 利用元素的衰變放射性測定天體(地球)的年齡
    元素的放射性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管風吹雨打、不管海枯石爛它的放射性的變化的速率是不變的,這個定義叫做「半衰期」,這是一個時間的標尺「碳12」的一個同位素,它是不穩定的,它可以通過放射性的衰變變成「氮14」,在這個衰變過程裡面它的半衰期大約是5700年,因此去測量不同的物體裡面所包含的放射性元素,它的母體和子體就是測量時間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物質,年齡比太陽還大20億歲
    科學家表示,新技術使他們能夠識別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比太陽的年齡還大20億年。據法新社當地時間1月13日報導,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Field Museum)的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的論文稱,從1969年墜落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默奇森(Murchison)的隕石中,發現了形成於50億至70億年前的星塵,這些直徑僅2—30微米的顆粒是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
  • 地球的年齡是如何測定的?還能存在多久?
    首先最致命的原因就是,大概是人們還不知道地球內部的放射性物質衰變,也會帶來大量的能量。因為放射熱產能直到20世紀初才被人發現。同時,開爾文對與地球的內部結構也不了解,這才導致了他的錯誤答案。帕特森:鋯石的U-Pb同位素定年。19世紀末期,貝克勒爾發現鈾礦的放射性,之後居裡夫夫又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和釙。隨著科學家對放射性元素的深入了解。
  • 地球年齡的100種測定方法,學到就是賺到
    ,並得出了地球年齡至少有3億年的觀點。,由此形成的沉積物不斷累積,由均變論的假設,每年沉積物厚度變化相同,英國地理學家約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估測了恆河每年衝刷到孟加拉灣的沉積物的質量,這些沉積物每年足夠使得沉積地層上升230微米,以及孟加拉灣沉積地層的厚度(22千米),由此估算了地層形成的時間在9600萬年,這便給出了地球年齡的下確界。
  • 捕捉火山灰——巖石磁學鑑定古老地層火山灰新視角
    火山噴發是地球上的重大地質災害之一。一些火山噴發出的火山灰高達幾十公裡,直抵平流層,可影響天氣變化,火山灰形成的降塵也會給當地民眾造成極大的生活困難。但在地質歷史時期,火山灰是「診斷」地球古老地層絕對年齡的最佳材料,而地層的絕對年齡又是破譯地球系統演化的關鍵密碼。
  • 宇宙、太陽系以及地球的年齡是多少?這些又是如何測定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科學家們說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而宇宙有100億到200億年的歷史。在6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了他們認為是大爆炸殘留物的背景輻射,而這是真的嗎?如果這是我們建立大爆炸理論基礎的證據,那麼,宇宙的歷史是否可能比100億年到200億年還要長,即使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依據?另外,為什麼我們如此確定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
  • 地層的年齡 有孔蟲悄悄告訴你
    這種古老的單細胞動物,在海中出生、死亡,留下遺骨,也給人類留下了解開自然謎題的線索。本報「決心」號隨船記者為您揭開有孔蟲的神秘世界。  我們在哪?這幾乎是大洋鑽探船「決心」號上的「每日一問」。  正在中國南海進行的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 368航次,已經在第二個站位工作了十餘天。鑽管下到了海底800米處,收穫了幾十米的硬石巖芯。
  • 從6000年到46億年,揭秘地球年齡測定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地球形成初期想像圖18世紀中葉英國著名科學家開爾文通過自己對溫度的研究,認為可通過從地球內核傳導到表層的方式來測定地球年齡,最終他得出的結論是約9800萬年。這一發現揭開了人類放射性元素研究的歷史,為接下來地球年齡的科學測定打開了大門。古人常用鈾的化合物為瓷器著色,但鈾元素一直到1789年才由克拉普羅特發現。
  • 為什麼科學家能知道巖石的年齡
    相對地質年代學主要依靠地層、巖石、古生物和古地磁等研究手段。地球磁場改變的順序也可以用在測定相對地質年代上。相對地質年代學無法得知巖石的精確年齡,因而有著不可忽視的局限性。而且,地層和生物化石的方法主要針對沉積巖,可另兩大類巖石——火成巖和變質巖大多不是以地層形式產出,要確定它們的相對新老便顯得困難多了。一直到20世紀初,當相對地質年代學走到了這樣的瓶頸期時,物理學的大突破為地質學帶來了新的曙光——絕對地質年代學誕生了。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re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比地球稍大一點的世界,它圍繞著一顆距地球約31秒差距的明亮恆星旋轉。這是TESS發現的第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
  • 天文學家發現古老的恆星 或比宇宙年齡大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恆星HD 140283的年齡為144.6億歲,比最新測定的宇宙年齡還要大,如果最終確認,意味著宇宙比它看起來還要老。據悉,恆星HD 140283距離地球190光年,位於天秤座方向,其視星等7.223,幾乎完全……  【科技訊】11月19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古老恆星HD 140283的年齡為144.6億歲,比最新測定的宇宙年齡還要大,如果最終確認,意味著宇宙比它看起來還要老。
  • 地球年齡有多大(下)
    方舟子留美學者,生物化學博士smfang@yahoo.com  放射性現象的發現不僅推翻了此前物理學家對地球年齡的低估,而且讓準確測定地球年齡成為可能。放射性現象的發現純屬意外。早在1911年霍姆斯還是一名本科生時,就開始用鈾-鉛法測定巖石的年齡,並測出最古老巖石的年齡是16億年。此後,隨著對放射性現象、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的深入,霍姆斯一直在改進其測量結果。但是直到進入20年代,霍姆斯的工作才逐漸受到重視。此時,地質學家已發現地層的沉積速度並不是恆定的,因此想根據現在地質變化的速率來精確地算出地球的年齡是不可能的,只能藉助放射性方法。
  • 距今50~70億年,比太陽年齡還要早,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物質
    據《自然天文學》1月27日消息:一科學團隊幾周前宣稱,在一枚名叫「好奇瑪麗(Courie Marie)」隕石中發現了不可思議的古老物質,同位素法測得其年齡約在50億至70億年之間。相比之下,我們太陽系才約46億年歷史,因而這枚隕石物質年齡,比太陽系自身還長久。
  • 恆星年齡測定科學家有了全新發展,測定恆星年齡誤差僅為3%—5%
    當今的宇宙科學已經十分的成熟,我們的科學技術在不斷的前進,雖然目前科學家對於宇宙的研究,依舊有很問題出現,可是我們解決宇宙謎團的速度,確實在不斷的加快。現在宇宙研究主要通過天空望遠鏡來進行,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手段,所以太空望遠鏡的功能在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