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然天文學》1月27日消息:一科學團隊幾周前宣稱,在一枚名叫「好奇瑪麗(Courie Marie)」隕石中發現了不可思議的古老物質,同位素法測得其年齡約在50億至70億年之間。相比之下,我們太陽系才約46億年歷史,因而這枚隕石物質年齡,比太陽系自身還長久。
隕石「好奇瑪麗」,圖源:Science Alert
「好奇瑪麗」屬於CV-3型碳質球粒隕石,以世稱「居裡夫人」之名——瑪麗·居裡(Marie Curie)命名,主要成分是俗稱「金剛砂」的碳化矽,化學式:SiC。
在隕石內部,科學家們發現了由富含鈣、鋁、鈦等礦物質鹽構成的難熔包體「CAIs」——一種被認為是前太陽系星雲時期形成的古老固體物質之一。
CAIs晶包顯微結構
「根據我們目前對太陽系形成的了解,這些太陽前晶粒本應(在太陽系形成過程中、後期)無法存留,但令人驚訝的是『好奇瑪麗』中確實找到了它們。」物理學與宇宙化學研究員Olga·Pravdivtseva說:「(業界)普遍認為,CAI是在前太陽系星雲達到1,500K溫度環境下析出的早期固體晶粒,由於特殊條件使得部分被帶離太陽較遠區域,其後開始一段長達數十億年的太空遊蕩而得以保留。」
這段數十億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史詩般旅程,個別成員於半個世紀前在墨西哥上空結束。
1969年2月8日,墨西哥暴發一場有記載以來最大的碳質球粒隕石雨——「阿連德(Allende)」。降落後不久,人們就從多地收集到數百塊總重量達2噸的「阿連德」碎片。此後一直到今天,仍然有人不斷在該區域尋獲到隕石。「好奇瑪麗」是這場隕石雨中落偏的一枚,掉到了澳大利亞境內。而掉落在墨西哥奇瓦瓦州「阿連德」隕石的幾枚樣品,被送到了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進行研究。
網絡配圖,圖文不關聯
1970年,華盛頓大學科學家首次在「阿連德」隕石中發現了著名的難熔包體(CAIs)。當對富含鈣、鋁的包體進行了高精度U-Pb同位素體系測定時,認為包體形成於45.67億年前。而這個數字,正是當前公認的太陽系最精確年齡。
華盛頓大學研究指出,CAIs有助於我們了解太陽系早期的形成及演化過程。「阿連德」中的CAI晶粒就出現在45.67億年前,其基質比白色包體要晚約6千萬年。
隕石「阿連德」切片一
科學家們進一步對鈣鋁包體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其同位素組成存在異常——氧16同位素過剩,「阿連德」氧16相對地球多出了5%。通常,氧16隻能在恆星核聚變過程中由氦「燃燒」形成。
氧16的過剩,表明前太陽系星雲在凝聚過程中,受到了太陽系外物質的「侵入」,這很可能是超新星爆發的拋射物。
隕石「阿連德」切片二
此次「好奇瑪麗」研究結果與「阿連德」相互印證,研究人員認為它們應該同來自一塊更大的星際碎片,在進入大氣層後發生解體。
「這無疑是地球上最為古老的固體物質!」Olga·Pravdivtseva在文稿中這樣寫道。
研究員加熱了一塊很小的「好奇瑪麗」樣品,實驗出現了具有稀有氣體特徵的物質。「它揭示了碳化矽的存在!「Olga透露,」我們可以通過同位素特徵解開稀有氣體(指 氣態碳化矽)來源之謎。但我們不清楚可能來自其他恆星的碳化矽,是如何與CAIs包體結合在一起的,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化學元素構成問題。」
前太陽系星雲(想像圖),圖源:16素材
「作為太陽系最古老的固體,儘管CAIs已被廣泛研究,但關於它所攜帶的同位素異常特性和起源,它們在原始隕石中類別的歸屬及與其他隕石成分關聯等問題,仍然有待進一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