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000年到46億年,揭秘地球年齡測定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2021-01-15 地球科普

地球年齡到底有多老? 這一問題曾長期困擾著人類。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起源於盤古開天闢地時,而「天地開闢,至魯哀公獲麟之歲(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不知道20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得出這一數字的,但是能上升到百萬年的級別著實讓人有些驚訝。

太空地球衛星圖

文藝復興後的歐洲人對地球年齡測定更是充滿熱忱。

17世紀,英國烏舍爾主教按《聖經》記載推算後認為地球是上帝於公元前4004年創建的,距今約6000年。

同時期,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對地球年齡也進行了研究,當時已有研究認為地球初期是個炙熱的大鐵球,於是牛頓找人製作了一個直徑約2.54釐米(1英寸)的小鐵球,發現這個小鐵球從紅熱狀態冷卻到室溫要至少一個小時,他把這個數據換算成地球的大小後得出的結論是5萬年。

地球形成初期想像圖

18世紀中葉英國著名科學家開爾文通過自己對溫度的研究,認為可通過從地球內核傳導到表層的方式來測定地球年齡,最終他得出的結論是約9800萬年。後來一位美國科學家指出,地球內部壓力非常大,散熱效率會不同,他修正後的結果是2400萬年。開爾文知道自己之前的計算誤差非常大,所以對此也沒有反對。

地球結構

1854年,德國科學家赫爾姆霍茨根據對太陽能量的估算,認為地球年齡不會超過2500萬年,同時期的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也認為地球從早期熾熱狀態要冷卻到現在的狀態需要2000萬至4000萬年。

來自愛爾蘭的地理學家約翰·喬利提出通過測量海水含鹽量的方法來測量地球年齡,他假定地球誕生時海水都是淡水,隨後河流不斷把鹽分帶進海裡,日積月累海水變成了鹽水。他估算了全球所有河流的輸鹽量,然後再與現在海洋中的總鹽量進行了對比,最後得出地球年齡是約9000萬年。

河流入海口

19世紀後半葉,喬治·達爾文(著名生物學家查理·達爾文的兒子)試圖通過地月自轉速度變化來估算地球年齡,他假定月球是地球形成初期自轉速度非常快的時候被甩出去的,此後兩者的引力相互作用導致自轉減速,最終達到了現在這個相對較慢的自轉速度,根據這個理論他計算出來的地球年齡是5000萬—6000萬年。

上述早期探索得出的這些地球年齡數據五花八門,大小不一,它們要麼缺少科學依據,要麼雖然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卻經不起嚴謹的科學推敲。地球年齡到底有多古老?依然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科學的確切答案。

三氧化鈾粉末

時間來到19世紀末期的1896年,有一天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正在用鈾礦粉做實驗,他無意間將一部分鈾粉末放在避光包裝的膠片旁,結果他驚訝地發現這些膠片全被曝光了,他斷定應該是鈾粉末放射出一種穿透力很強的射線,這些射線使膠片感光。在接下來的研究中他證明了鈾元素可以發生自然衰變。這一發現揭開了人類放射性元素研究的歷史,為接下來地球年齡的科學測定打開了大門。

古人常用鈾的化合物為瓷器著色,但鈾元素一直到1789年才由克拉普羅特發現。

自然界中鈾元素存在三種同位素:鈾-238(含量99.28%)、鈾-235(含量0.71%)、鈾-234(含量0.006%),其中鈾-235是自然界中至今唯一能夠發生可控裂變的同位素,主要用做核反應中的核燃料或用於製造核武器。

顯微鏡下的含鈾礦物

鈾元素可以發生自然衰變,其過程分為兩套獨立體系,一套體系從鈾-238開始經過14次連續衰變成為能穩定存在的鉛-206,鈾-234就是鈾-238衰變過程中的一個過渡產物;另一套體系從鈾-235開始經過11次連續衰變成為能穩定存在的鉛-207。

鈾-238的半衰期為44.7億年,1克鈾-238每隔44.7億年就會有0.5克衰變成鉛-206,再過44.7億年剩下的0.5克又會有一半衰變成鉛-206。鈾-235的半衰期為7.04億年,原理類似。鈾-234是鈾-238衰變鏈條中的一環,它的半衰期為24.5萬年。這種衰變過程是時刻持續進行的,衰變速率恆定。

鈾-238衰變示意圖

由於自然界巖石中的鉛-206及鉛-207隻能由放射性成因產生,因此理論上只要選出一塊含鈾的巖石,測出其中對應的鈾和鉛的含量比例,就可以通過計算得出該巖石或礦物形成的年齡。

可能一些小夥伴會問這樣測出的年齡精度有多高?事實上科學家們為了提高測年精度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在測年對象上選擇了鋯石,這種礦物外形類似鑽石,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各類巖石中,結構穩定,硬度大,封閉溫度高達900℃,不宜被後期破壞,鈾等放射性元素含量高,非放射性成因的鉛含量極低,是測年的理想選擇。

鋯石

其次對鈾-238和鈾-235兩套衰變體系均進行年齡測定,最後兩套年齡組合形成一條諧和線以檢測年齡的可靠性。目前鈾-鉛測年法是準確度最高的一種測年方式,可測定距今100萬到45億年前的物體,固定精確度大約是測定範圍的0.1%-1%。

鈾-鉛測年法提出後,一些科學家對部分巖石樣品進行了測年嘗試,測出了從幾百萬年至數億年不等的年齡數據,證明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鋯石

但在著手測定地球年齡時卻出現了一個新問題,測定地球年齡需要極其古老的巖石,其古老程度要幾乎與地球一樣,可是由於後期地質活動的破壞,真正古老的巖石物質分布極少,很難找到,偌大的地球去哪兒尋找它們呢?這一問題再次給地球測年工作帶來了困擾。

1946年,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哈裡森·布朗發明了一種統計火成巖裡鉛同位素的新方法,然後把它交給克萊爾·彼得森作為畢業論文項目,並告訴他用這種新方法去測量地球年齡將會很容易。接下來的日子裡這位年輕人每天都在實驗室埋頭苦幹,仔細選擇那些被認為是古老巖石的樣品年齡,但依然受困於巖石樣品問題。

宇宙碎塊墜入地球想像圖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靈光一閃,直接繞開了地球巖石,把注意力放到了外來的隕石上面了。許多隕石都是太陽系形成初期保留下來的,因此多少都保留著原始的內部化學結構,只要測定了這些隕石的年代,也就基本測定了地球的年齡。後來證明他的這一設想是正確的。

早期的實驗過程中,他發現測量巖石中的鉛元素含量時總是受到空氣裡鉛的汙染,於是他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菌實驗室,並對布朗提供的測量方法進行了部分改進。萬事俱備,接下來便開始搜集可用於測試的隕石樣品,但這同樣是一件艱難的工作。

隕石

1953年的春天,克萊爾·彼得森終於搜集到了可用於最後測試的隕石樣品,並將其送到伊利諾州的阿岡尼國家實驗室,用新型的儀器對樣品進行了測試。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報,不久之後在威斯康星州的一次會議上,彼得森正式宣布地球的確切年齡為45.5±0.7億年,這一數值沿用至今。此時距離他接手這項工作已經過去了整整7年。

有意思的是在實驗過程中他還發現了空氣中嚴重的鉛汙染問題並對其進行研究,這一發現最後直接促使各國政府建立了對汽車工業汙染控制的標準,這已是後話。

月球

目前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太陽系中的行星體大體上是在同一時間形成的,隕石多是小行星破裂的碎塊,地球化學的研究進一步證明所有隕石與地球是大體同一時間形成的。不同方法對各類隕石的測定顯示,其年齡值主要落在45.4億-45.7億年之間。月球表面上最古老的巖石年齡測定為45.2億-46.0億年,粉塵的年齡也達46億年,因此45.5億年成為了科學界公認的地球年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球有46億年的年齡?地球還能存在多久?
    呦呦在之前分享的地球46億年間經歷了如寒武紀、侏羅紀等10多個地質年代的文章裡,提到了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大家對地球為什麼是46億年的年齡提出了疑惑。今天呦呦給大家講講科學家們是怎麼知道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壽命了。隨著DNA技術的發展,人類終於發現自己的祖先起源於非洲的智人。智人在10多萬年前走出非洲,隨後擴散並佔領了全世界。
  • 地球年齡約46億年,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它真的準確嗎?
    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起源於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具體為「天地開闢,至魯哀公獲麟之歲,凡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換算到今天,就是地球年齡大約是326萬9000年。17世紀英國的一位教主根據聖經的記載推算後,認為地球是公元前4004年由上帝創建的,換算到今天,也就是地球年齡大約是6000年。
  • 46億年的地球年齡是怎樣算出來的?
    今天,人們幾乎都已經知道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但這46億年的時間年齡是如何得出的?卻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哲人和科學家的努力,才最終得出了這樣一個科學的答案。很久以前的人們就開始思考:地球從哪兒來,它存在多久了?中國古人將盤古開天闢地作為世界的發端。
  • 地球的年齡已經有46億年我們是如何知道的?
    幾乎從小學開始就知道地球的年齡大約就是45.5億歲,也知道大概是放射性測定獲得了地球的準確年齡,但這個放射性測定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兩眼一抹黑.....下面一起來圍觀下!曾經有很多科學家或者有興趣人士都曾打算測定過地球的年齡,但苦於沒有比較合適的模型和技術手段,因此地球的年齡基本是靠猜的,比如1650年一位叫詹姆斯·厄舍主教經過對《聖經》的研究後認為地球年齡約為4004年!後來還有一位埃德蒙·哈雷的科學家認為海洋中鹽分增加率可以作為地球年齡測定標誌,據他測算地球年齡約8900萬年....這比詹姆斯·厄舍靠譜多了,畢竟還是有些道理的!
  • 地球的年齡多大,澳大利亞最古老的石頭證明,它的年齡有46億歲
    有句古話說得好,叫做「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然萬物都有自己生命與年齡,人類如此,地球也是如此。地球的年齡究竟有多大?科學家們能否給出一個靠譜的答案?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地球真實年齡是多少?地核僅出現10億年,為何地球卻46億歲?
    科學界內地球的年齡已經超過46億年,馬上要進入中年階段,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國際小組進行一個實驗,發現地球的年齡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衰老,它的內核年齡可能僅僅只有10億年的時間,這刷新了大家對地球的認識,難道地球的年齡將要被徹底改寫了嗎?它的真實年齡又是多大呢?
  • 完整講述地球46億年的演進歷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
    隨著少兒科普圖書成為近年來出版界關注的焦點,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面向少兒讀者推出了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這套叢書從日本引進,是一套兼具科學與美學的大型地球百科全書,完整講述了地球46億年的演進歷程。
  • 太陽已經有46億歲了,科學家是怎麼知道恆星年齡的?
    而且科學家還告訴我們,目前太陽已經有46億歲了,準確點說,太陽的年齡已經有45.7億歲了。很是了得,現在科學家已經把太陽的年齡精確到了千萬年了。問題來了,科學家是怎麼知道恆星年齡的呢?太陽和地球那地球的年齡是多少呢?這個問題咱們交給地質學家就可以了。地質學家有很多辦法來測定地球的年齡。
  • 地球年齡的100種測定方法,學到就是賺到
    ,並得出了地球年齡至少有3億年的觀點。根據對碼頭附近水面高度的長期測量結果,梅利特估算出了24億年的地球年齡,這在當時是遠超科學家預期的,同時期的科學家普遍認為地球年齡最多百萬年。他假設,地球形成時,是一個高溫熔融狀態的球體,用熱力學的方法可以計算出地球冷卻至現狀所需的時間,由於巖石熔化溫度、比熱容、熱導率等因素的不確定性,結果給出了地球年齡為2000萬年至4億年的範圍。
  • 地球的內核年齡是46億年嗎?科學家給出答案,它年輕了10億歲
    宇宙如此之大,但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條件限制,我們發現只有地球擁有著生命,而我們所居住的這顆星球,它的年齡高達46億年。然而在最近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年齡也許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而它的內核真實年齡也許比46億年還少。
  • 憑什麼說地球已有46億年壽命,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昨天我們有篇文章寫道「有神秘力量庇護地球長達46億年,只為保證人類順利繁衍」。這個引發了小夥伴們的熱烈評論,其中也有不少小夥伴反問:憑什麼說地球已有46億年歷史了?這個說法科學嗎?我們今天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 宇宙138億年的年齡是怎麼知道的呢?
    地球年齡是如何測定的?地球誕生前,我們人類肯定是不存在的,那我們是怎麼知道地球大約誕生於46億年以前呢?那麼地球的年齡是怎麼測定的?地球年齡的測定也和考古學家測定出土文物的年代類似,但是測定地球的年齡是用鈾同位素來測定。
  • 地球的年齡是如何測定的?還能存在多久?
    但是測定的過程並不順利,由於鉛汙染的問題,帕特森在多次測量中都會存在鉛含量測不準。最後無奈之下,帕特森一手搭建了自己的實驗室,在實驗裡面,人從頭到腳都要全部包裹著,就連購買的化學試劑純度都不相信,堅持親自再次蒸餾提純。至於實驗的結果,當然還是不夠準確,因為鋯石還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但至少得出:地球的年齡在40億年以上。隕石的發現:更精確的測量。
  • 地球年齡被改寫?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
    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或許很多人都想問,地球到底多大了呢?其實這要從地球的起源開始說起了,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大約在46億年前,地球就已經孕育而生了,因此年齡應該從那個時候開始算起。正是因為人類無法參與整個地球生長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只能推斷和判斷。
  • 科學家怎樣推算地球存在46億年之久?這個數值被證實了麼
    科學家怎樣推算地球存在46億年之久?這個數值被證實了麼現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地球的年齡已經46億歲了,這樣古老的一個星球繁衍過很多的生命,從最初的海洋生物,到大型的恐龍,到現在的智人,地球的強者在不停的變化,環境也在不停的改變,那麼科學家是怎樣推算地球存在46億年之久?這個數值被證實了麼?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說一下。
  • 地球的年齡到底有多大?
    當「地球年齡是6000年」成為笑談之後,地質學家和物理學家對地球的年齡發生了爭執。萊伊爾的現實主義均變論對C.達爾文的影響很大。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中,C.達爾文提出,生物的進化是極其緩慢的,地球的年齡極其古老。他眺望著維爾德山谷進行估算,如果海水以每個世紀一英寸的速度侵蝕巖層,那麼,維爾德山谷的形成至少需要3億年時間。
  • 宇宙、太陽系以及地球的年齡是多少?這些又是如何測定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科學家們說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而宇宙有100億到200億年的歷史。在6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了他們認為是大爆炸殘留物的背景輻射,而這是真的嗎?如果這是我們建立大爆炸理論基礎的證據,那麼,宇宙的歷史是否可能比100億年到200億年還要長,即使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依據?另外,為什麼我們如此確定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
  • 地球46億年的滄海桑田,人類文明不過是一瞬間!
    但在繁華的背後多少人都在迷茫中度日。又有多少人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我們為什麼存在?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在距今約46億年前隨著銀河系中一片巨大的分子雲的坍縮,太陽系形成原始地球也隨之誕生。45億年前與火星相似的忒伊亞行星與地球相撞,月球形成,並徹底改變了原始地球的環境。38億年前那太陽系後期重轟炸時期結束,還原性大氣應運而生。這8億年的動蕩,讓地球獲得了新生。
  • 地球年齡45億年,是如何測出來的?
    根據開爾文的計算,地球應該形成於2000萬至4億年前。不過,開爾文大幅低估了地球的年齡。因為他沒有考慮到地球內部的另一大熱量來源——放射性熱量。根據目前的估計,在地球內部的熱量來源中,放射性熱量和原始熱量各站一半。另外,地球內部還存在熱對流的現象,這也能夠讓地球溫度的下降速度遠低於開爾文的預估。
  • 這些年我們是如何計算地球年齡的
    開爾文最終計算結果是9800萬年,考慮到估算帶來的誤差,他提出地球的年齡大致在2000萬年到4億年之間。通過不斷精確參數,開爾文在之後的幾十年中不斷地修訂自己的計算結果,在1897年,他最終確定地球的年齡應該是24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