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現代型空棘魚——雲南孔骨魚復原圖Brian Choo繪
作為肉鰭魚類的一支,空棘魚與陸生脊椎動物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在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等人,在雲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地層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空棘魚化石——雲南孔骨魚。
朱敏等人發現的這種空棘魚,在學界被稱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此前,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出自距今約3.9億年的中泥盆世晚期地層中。而此次發現的雲南孔骨魚生活在距今約4.1億年前,從而將此類化石記錄推前了約1700萬年。
4月10日,英國雜誌《自然—通訊》報導了朱敏等人的這一最新發現。
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
空棘魚類出現於泥盆紀,三疊紀時一度相當繁盛,但至今僅有2種:非洲拉蒂邁魚和印尼拉蒂邁魚。
1938年,第一條現生空棘魚——非洲拉蒂邁魚,在非洲海岸被捕獲後,人們在這種「活化石」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空棘魚類自泥盆紀經歷了一次快速輻射演化後,其演化幾乎停滯了下來。在此後幾億年的歷史時期內,其身體形態並沒有太大改變。
這種演化停滯,使「活化石」拉蒂邁魚與其幾億年前的祖先在解剖特徵上十分相似。
也正是由於這一現象,該空棘魚化石被稱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
那麼,這些早期的空棘魚是何時出現的,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呈現出演化的保守性的呢?
由於化石記錄的不完整,學術界對空棘魚類更早的演化歷史知之甚少,對這些問題很難給出相對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