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孔骨魚化石「現身」 肉鰭魚類起源中國說再獲驗證(圖)-科教臺...

2021-01-17 央視網科教

最早的現代型空棘魚——雲南孔骨魚復原圖Brian Choo繪

  作為肉鰭魚類的一支,空棘魚與陸生脊椎動物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在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等人,在雲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地層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空棘魚化石——雲南孔骨魚。

  朱敏等人發現的這種空棘魚,在學界被稱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此前,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出自距今約3.9億年的中泥盆世晚期地層中。而此次發現的雲南孔骨魚生活在距今約4.1億年前,從而將此類化石記錄推前了約1700萬年。

  4月10日,英國雜誌《自然—通訊》報導了朱敏等人的這一最新發現。

  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

  空棘魚類出現於泥盆紀,三疊紀時一度相當繁盛,但至今僅有2種:非洲拉蒂邁魚和印尼拉蒂邁魚。

  1938年,第一條現生空棘魚——非洲拉蒂邁魚,在非洲海岸被捕獲後,人們在這種「活化石」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空棘魚類自泥盆紀經歷了一次快速輻射演化後,其演化幾乎停滯了下來。在此後幾億年的歷史時期內,其身體形態並沒有太大改變。

  這種演化停滯,使「活化石」拉蒂邁魚與其幾億年前的祖先在解剖特徵上十分相似。

  也正是由於這一現象,該空棘魚化石被稱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

  那麼,這些早期的空棘魚是何時出現的,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呈現出演化的保守性的呢?

  由於化石記錄的不完整,學術界對空棘魚類更早的演化歷史知之甚少,對這些問題很難給出相對明確的答案。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雲南孔骨魚化石:肉鰭魚類起源中國說再獲驗證
    繪 ■本報記者 洪蔚 作為肉鰭魚類的一支,空棘魚與陸生脊椎動物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在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一段不解的中國之緣 「中國南方古地理區域一直被認為是肉鰭魚類的起源中心,」朱敏說,「近十餘年來,我們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珍貴化石。」
  • 科學網—肉鰭魚類起源中國說再獲驗證
    雲南孔骨魚化石「現身」 1938年,第一條現生空棘魚——非洲拉蒂邁魚,在非洲海岸被捕獲後,人們在這種「活化石」身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空棘魚類自泥盆紀經歷了一次快速輻射演化後,其演化幾乎停滯了下來。在此後幾億年的歷史時期內,其身體形態並沒有太大改變。 這種演化停滯,使「活化石」拉蒂邁魚與其幾億年前的祖先在解剖特徵上十分相似。
  • 中國是肉鰭魚類起源中心
    本報訊(記者童曙泉)大約3.6億年前,從肉鰭魚類中進化出了第一個陸生脊椎動物,最終衍生出人類。5月4日出版的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發表論文指出,發現於我國雲南曲靖的「晨曉彌曼魚」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為原始的肉鰭魚類。這意味著,我國是肉鰭魚類起源中心。  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美國肯恩大學於小波教授等共同完成。
  • 雲南發現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
    他們報導了最早的空棘魚頭顱化石,這一發現將「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記錄前推了約1700萬年,為研究空棘魚類的早期快速分化以及隨後的演化停滯現象提供了更為準確的參照時間,進一步支持了肉鰭魚類起源於中國南方古地理區域的假說。作為現生肉鰭魚類的兩支代表,空棘魚類和肺魚類與陸生脊椎動物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在四足動物起源研究中扮演著著關鍵的角色。
  • 雲南曲靖志留紀古魚研究獲新發現
    屬名意指其鱗片類似於古波斯步兵手持的柳條編織而成的矩形盾牌,種名則獻給雲南曲靖志留紀剖面的命名人、中國地質學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先生(1887-1936)。  硬骨魚類是有頜脊椎動物的主幹,分為肉鰭魚類和輻鰭魚類兩大支系。
  • 中國科學家有望揭開肉鰭魚類演化之謎—新聞—科學網
    圖3 泥盆紀硬骨魚類各大類群腦腔對比示意圖(盧靜供圖)。 這是一群神秘的魚類,它們的全部演化歷史都局限在泥盆紀的六千萬年中,目前已知的爪齒魚類僅有六個屬,而且化石大都很破碎,多數情況下,只有巖層中散落的長而彎曲,頗類似猛禽利爪形狀的可怕牙齒標誌著這些掠食者的存在。直到20世紀下半葉在澳大利亞發現了比較完整的爪齒魚化石,才讓我們對這類魚的全貌有所了解。
  • 四足魚類從何而來?揭開「肉鰭魚」的神秘面紗
    活化石拉蒂邁魚:在我們中國古動物館,有一件很重要的展品叫做拉蒂邁魚,這個標本保存在福馬林的大魚缸中,保存了它的原始狀態。這個標本是一個現生標本,所以也被稱為活化石。直到1938年,漁民們在馬達加斯加島附近的葛摩群島捕捉到的一條怪魚,令古生物學家很快就發現,這條怪魚和化石標本上的肉鰭魚幾乎一模一樣,而後來在印度洋的東岸印度尼西亞附近也發現了它的蹤跡。最早見到拉蒂邁魚的一個博物館的保管員,她的名字叫拉蒂邁,所以,魚的名字也就根據她的名字命名。
  • 彌曼魚再研究為解開輻鰭魚類起源之謎提供新證據
    追溯脊椎動物水域徵服者的崛起之路——彌曼魚再研究為解開輻鰭魚類起源之謎提供新證據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6藉助高精度CT掃描技術,他們對4.1億前的晨曉彌曼魚腦顱結構進行了重新研究,揭示了彌曼魚內顱具有典型的輻鰭魚類特徵,如側顱管與噴水管,為解開輻鰭魚類起源謎團提供了最新證據。該研究還發現「整列層」結構不但見於肉鰭魚類,也存在於某些早期輻鰭魚類,修訂了「整列層」是肉鰭魚類特有結構的傳統假說。硬骨魚類是脊椎動物演化的主幹。硬骨魚類分兩大支系,即肉鰭魚類和輻鰭魚類。
  • 魚類起源與演化
    脊椎動物動物起源 生物學家們利用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來推測分析提出了許多不同脊椎動物起源的假說。(1)環節動物說——脊椎動物和環形動物有很多相似點:都是兩側對稱和分節的,都有分節的排洩器官和發達的體腔,都是密閉式的循環系統,環節動物的腹神經管和脊椎動物的背神經管位置相同,心臟和血流的方向相同。
  • 廣西肺魚化石新種揭示早泥盆世中國-澳大利亞密切古地理聯繫
    廣西肺魚化石新種揭示早泥盆世中國-澳大利亞密切古地理聯繫 2015-04-23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這些原始肺魚的頭後骨骼仍然與其他早期肉鰭魚類差不多,但牙齒和頭骨已經向典型肺魚類的形態特化。
  • 我科學家證明晨曉彌曼魚屬輻鰭魚類-光明日報-光明網
    盧靜介紹,但與肉鰭魚類眾多「明星物種」相比,輻鰭魚類在這一階段化石非常少。「過去,我們發現的最早期的輻鰭魚類是距今3.9億至3.8億年前的鱈鱗魚化石,它們曾廣泛分布在歐美大陸。但是這種魚已經擁有了輻鰭魚類的絕大多數典型特徵,跟輻鰭魚類與肉鰭魚類的最近的共同祖先相比,它們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一段缺口。」
  • 4.1億年前水中掠食者 揭示肉鰭魚類早期演化格局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6年6月3日,美國《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課題組盧靜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藉助高精度CT掃描技術,他們對4.1億年前的掠食魚類箐門齒魚的精細腦腔結構進行詳細研究,揭示了箐門齒魚兼具肉鰭魚類幹群和冠群鑲嵌特徵,開始解開肉鰭魚類早期演化階段的層層謎團。硬骨魚類是脊椎動物演化的主幹,下分肉鰭魚類和輻鰭魚類兩大支系,它們競逐地球水域的統治權。今天,水中的肉鰭魚類僅剩肺魚和空棘魚,在繁榮多樣的輻鰭魚類陰影中苟延殘喘。
  • 遠古魚類是怎樣演化成四足動物的?
    在苦苦尋找了數十年後,這件希望螈的完整化石,終於為我們揭開了手指起源的關鍵一環。  在許多人的認識中,水中的魚和陸地上多姿多彩的鳥獸爬蟲有著巨大的差異。19世紀初,法國生物學家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萊最早注意到生活在尼羅河中的一種魚,與人類以及其他陸地動物的身體結構擁有一系列共同點。
  • 上百年學術之爭落定(圖)
    如今,魚類的兩對鼻孔仍然是進出水的通道,不能用來呼吸,而人類的鼻孔卻發生了巨大變化,竟然漸漸形成了一個呼吸通道。但學術界對人類鼻孔的起源,一直爭論不休。  近日,中國科學家朱敏和瑞典科學家佩爾?阿爾貝裡發現,在雲南境內的一種肯氏魚化石表明了人類鼻孔進化的過程,結束了學術界關於鼻孔的爭論。  人類有了內鼻孔才能靠肺呼吸,但它的起源一直被學術界爭論激烈。
  • 發現最古老完整硬骨魚類化石
    它為脊椎動物進化的一個重大分歧事件(輻鰭魚類與肉鰭魚類的分化)提供了一個新的確鑿無疑的最近時間校正點,將會掀起新一輪的在志留紀地層中的野外考察熱潮。」 有頜類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綱的起源與早期分化在脊椎動物演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直到上世紀末,這些演化環節的化石記錄依然十分稀少。肉鰭魚類與輻鰭魚類之間,以及硬骨魚類與其它有頜類之間均存在著巨大的形態學鴻溝。
  • 曲靖魚化石為中國志留紀生物地層研究提供新證據—新聞—科學網
    曲靖地區關底組Ⅱ段崇家灣段中的魚類微體化石(趙文金供圖) 近日,《古脊椎動物學報》與《地學前緣》分別在線發表了早期脊椎動物研究團隊趙文金研究員等完成的兩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在雲南曲靖地區的志留系關底組中發現了大量魚化石,相關研究為中國志留紀生物地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古魚類學證據。
  • 斷層掃描技術助力魚化石研究
    圖:利用斷層掃描技術復原的琥珀昆蟲:4200萬年前捻翅目昆蟲Mengea tertiara其實就是Micro—CT ok.... 該說化石了。 生活離不開魚,化石生物類群,魚類更是分量十足,魚化石可以說是很多化石愛好者的最愛。今天洪河兄來講一種看起來和現代魚類差不多的魚化石,新疆三疊紀的阜康魚。
  • 古生物學家:人類的「魚祖先」可能起源於雲南曲靖
    距今約4.2億年,大量保存完整的遠古魚類化石……中國古生物學家歷經十年大規模的野外採集和研究,提出雲南曲靖可能是人類魚形祖先的起源地。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分院、雲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15日在曲靖為新設立的自然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