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札達盆地發現最古老的豹類化石

2021-01-16 和訊科技

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的復原圖Julie Selan供圖

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的正形標本(曾志傑供圖)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2013年11月13日,英國《皇家學會報告B:生物科學》在線發表了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曾志傑博士(Z. Jack Tseng,現於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王曉鳴、李強副研究員、劉娟博士及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Graham Slater博士、美國洛杉磯瀝青湖博物館Gary Takeuchi、甘肅省博物館頡光普研究員等人合作發表的題為「喜馬拉雅地區出土的已知最古老的大貓化石並揭示豹類的起源」的研究論文。

  現生的豹類(包括豹屬和雲豹屬)是貓科動物裡最早分支出來的一個類群。過去,在2006年《自然》的報導中,分子生物學家基於對貓科動物的DNA系統發育研究後認為,豹類動物與其它貓科動物的分化時間大約在11百萬年前,豹類支系內的種類直到4百萬年前才進一步分化。此前最早的豹屬動物的記錄出自非洲坦尚尼亞的萊託裡上新世沉積,其地質年代約3.8百萬年前;而在亞洲,此前只有更新世及更晚時期(2.6百萬年以來)的記錄。因而,目前在分子生物學研究與化石證據上,關於貓科動物各支系的分化時間兩者相去甚遠,其中豹類化石記錄更是嚴重缺乏。

  2010年和2012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曉鳴客座研究員和李強副研究員所帶領的國際野外團隊在青藏高原腹地、西藏自治區西部的札達盆地先後發現了7件貓科動物化石。本合作團隊進行了形態學研究,綜合了豹類的形態學特徵和DNA基因的數據,用綜合數據(total evidence)系統發育學的分析方法,證明了札達盆地的貓科化石代表了一個與現生的雪豹互為姊妹群的豹屬新種,該新種被命名為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布氏豹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古老的豹類,它在札達盆地地層中分布的古地磁年齡範圍在5.95~4.10百萬年之間,這一時段也代表了貓科動物的豹類在全世界的最早出現時間,表明豹類動物在晚中新世到上新世就已經在中亞出現。

  本研究表明,豹類支系的種類的最早分化時間並非如之前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提出的上新世晚期,而是更接近於現生貓科動物的最早分化的中新世時期。根據古地理學的分析結果,本合作研究團隊還進一步提出了豹類應起源於中亞,而該支系的多元演化與青藏高原在晚新生代的隆升及其造成的環境變化可能存在密切的聯繫。

  該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項目)、中國科學院、美國科學基金委、美國國家地理等單位的資助。

  (化石網)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西藏發現鬣狗化石 揭秘碎骨者鬣狗起源、滅絕背後
    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盆地發現400多萬年前的佩裡耶上新鬣狗化石圖1 西藏阿里地區的札達盆地,盛產哺乳動物化石。青藏專項課題組在這個盆地中發現了最早的披毛犀、最早的雪豹和最早的北極狐等珍貴化石,提出了第四紀冰期動物「走出西藏」的假說。
  • 古生物化石告訴你青藏高原演化史
    「在藏北的倫坡拉盆地,我們又發現了一種鯰,還沒命名,正在研究。」近日,在中科院物理所咖啡館舉辦的第46期科學沙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鄧濤介紹。他以「演化千萬載,生命逐山高」為題,講述了青藏高原和生物共同演化的故事。
  • 【人民日報】我在青藏高原找化石
    從拉薩到札達,基本上是沿著雅魯藏布江及馬泉河一路西行。開上318國道,只見高原雄偉蒼莽,峽谷間江水急促奔騰,兩岸點綴著金黃的油菜花叢。前往拉孜縣的路程平均海拔約為4000米,比較平穩。眺望前方,綿軟的白雲鑲在藍色幕布上,安靜動人。鄧濤說,行程中,這可能是最好走的一段路。  接下來的行車果真一天比一天艱難。從拉孜前往吉隆,我們要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好幾座山峰。
  • 化石裡的地球故事:1.45億年前第一朵花開
    古生物化石就像一部時光機,讓人類有機會看到地球漫長歲月中的某些瞬間:哦,原來你也來過! 1.45億年前,第一朵花開 以往的化石證據表明,最早的有花植物出現在1.3億年前的早白堊紀,直到遼寧古果的發現,將這個時間向前推進了1500萬年。
  • 西藏首次發現鳥類足跡化石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圖據受訪者2017年12月29日,中美古生物學者宣稱他們在西藏首次發現了鳥類足跡化石,這意味著在白堊紀晚期,發現區的古環境與如今大相逕庭,大量水鳥曾活動在淡水湖泊周遭。喜馬拉雅山脈分布著三疊紀的海相灰巖,20世紀70年代青藏高原第一次綜合科學考察中,古生物學家在此發現了喜馬拉雅魚龍和珠峰中國旋齒鯊的化石。至侏羅-白堊紀時期,我國西藏東南部的部分地區逐漸脫離海洋環境,在昌都盆地形成了與當時四川盆地相似的淡水湖泊,恐龍等動物生活在湖岸邊,如在芒康發現的拉烏拉芒康龍和酋龍等。
  • 中國科學家推翻達爾文猜想:冰河世紀物種起源於西藏?
    從甘肅到西藏,反轉達爾文觀點2000年鄧濤團隊在甘肅臨夏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一個完整的披毛犀頭骨化石,經研究這個化石的年齡為250萬年,要知道冰河世紀是在250萬年左右開始的,500多萬年到250萬年之間全球是一個溫暖的時期,換句話說,披毛犀的起源可能並不在北極!
  • 發現北極發現最古老化石
    新朋友請按藍字關注☝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俯瞰格陵蘭島科學家在北極格陵蘭發現最古老化石但是,這塊最古老的化石沒有像恐龍化石那樣的常規外形,而是沉積物形成的石頭。九月《自然》雜誌登載的該研究報告描述,這是一塊從格陵蘭島發現的疊層石(stromatolite),其中的礦物質結構是微生物留下的痕跡。疊層石是微生物在淺海地區分層生長形成的沉積物。化石疊層石是地球生命的最早證據之一。
  • 研究發現:2000多萬年前西藏岡仁波齊盆地海拔不到3000米
    新華社南京1月11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該所研究人員合作,通過植物化石分析,發現西藏岡仁波齊盆地在2000多萬年前海拔尚不足3000米。這一發現為研究青藏高原南部的隆升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 三水盆地首次發現奇蹄目動物化石
    該物種大約在距今4800萬至5000萬年之間生存,在三水盆地乃至廣東省尚屬首次發現。   前日,記者跟隨地質和古生物專家張顯球一行來到化石新發現的地點考察。   三水盆地再現哺乳類化石   去年9月下旬,在連續的大雨之後,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又前往南海獅山,尋找化石遺蹟。
  • 西藏阿里,濃縮了雪域高原最極致的風光!
    加入我們的隊伍 最美風景永遠在路上 回歸旅行本質 |西藏| |新疆| |川西| |寮國| |泰國| 額濟納| 西藏,有著中國最極致的風光 而阿里,有著西藏最極致的風景
  • 最古老的森林在哪裡?科學家發現遠古森林,刷新紀錄了
    雖然人類有文字的歷史只有短短的幾千年, 但是早在上百萬年之前, 我們就已經發現了人類活動的蹤跡了。 而要說到地球的年齡就更加漫長了, 在人類還沒有出現的時候, 地球上就有了大量的動物以及植物的生存跡象。 在上億年的演化中, 這些動植物變成了堅硬的化石, 化石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記號, 讓我們能夠追尋更早以前的生物蹤跡。
  • 地球上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可能被發現了!
    據消息稱,地球上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被發現了!這塊200萬年前的頭骨碎片與非洲「人類搖籃」中另外兩種已經滅絕的人類的化石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人類最早的起源之一!據了解,該頭骨碎片是在南非一個古老的洞穴裡發現的,在這裡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證據,證明人類已知的最古老的三個親戚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生活在一起的真相。
  • 發現飛魚類最古老化石
    本報訊(記者陸琦)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小組及其合作者在貴州省發現一種距今約2.4億年的史前飛魚類化石
  • 發現最古老完整硬骨魚類化石
    《自然》雜誌以Article形式發表了一篇題為「最古老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揭示原始有頜類的特徵組合」的文章。他們的研究為探索有頜類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最完整的化石資料。新發現的古魚將有頜脊椎動物幾大類群的特徵匯於一身,大大填充了它們之間的形態學鴻溝,第一次近乎完整地呈現了有頜脊椎動物祖先可能具有的特徵組合。
  • 最古老的運動性化石痕跡長啥樣?
    此前,研究人員發現的類似古老化石痕跡來自大約6億年前的埃迪卡拉紀。新發現的古化石所處時期的特徵是雙氧化達到峰值和生物多樣性的激增。管狀體中充滿了在粘土礦物層中發現的黃鐵礦晶體(由生物組織中的細菌轉化而成)。水平層為已經化石化的微生物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月11日出版的論文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和普瓦捷大學等發現了最古老的運動性化石痕跡。在此之前,研究人員發現的遺蹟來自5.7億年前,而這一新證據卻已經有21億年的歷史。
  • 雲南昭通發現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圖)
    人民網>>文史>>考古博物 雲南昭通發現最古老的「四足魚」化石(圖) 2012年10月25日14: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條最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