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2020-11-29 觀察者網

據新華社3月3日報導,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挑戰「非洲起源說」--許昌人可能是中國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直接祖先

「許昌人上承周口店北京猿人,下連中國北方早期現代人,終結了中國北方現代人來自非洲的假說。」論文第一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佔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關於現代人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非洲起源說」,一種是「多地區起源說」,兩種觀點對峙多年,但以「非洲起源說」佔上風。

2005年至2016年,李佔揚領導的考古隊對靈井許昌人遺址進行了連續12年的考古發掘,發現45件距今12.5萬年至10.5萬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兩年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組建聯合研究小組,對許昌人頭骨化石開展研究。

圖1. 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許昌人1號(右側)和2號(左側)頭骨化石(吳秀傑供圖)

圖2. 許昌1號頭骨化石碎片及頭骨化石的3D虛擬復原(吳秀傑供圖)

儘管頭骨化石出土時已經破裂成碎片,但其中1號年輕男性頭骨和2號成年人頭骨保存相對完整。

低矮的頭骨穹隆、扁平的腦顱、最大顱寬的位置靠下、短小並向內側傾斜的乳突,研究發現:許昌人具有周口店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中國北方古老人類的原始及共同特徵。

同時,許昌人還呈現向早期現代人過渡的重要特徵,如腦容量增大、頭骨變薄、眉脊較為纖細、頭骨結構呈現纖細化等。1號頭骨的顱容量約為1800毫升,2號頭骨雖然小於1號,但也位於晚更新世人類的變異範圍平均值之上。

「但科學家沒有發現許昌人與非洲古人類之間的相似性。」李佔揚說。

圖3. 許昌2號頭骨化石碎片及頭骨化石的3D虛擬復原(吳秀傑供圖)

圖4. 許昌人頭骨頂面觀及其與直立人、早期現代人對比(吳秀傑供圖)

「三位一體」的新人種--許昌人可能是當地人和歐洲古人類的後代

「研究表明,許昌人頭骨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三位一體』的混合特徵,可能是中國北方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結果。」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說。

「許昌人可能是人類進化中出現的一個新人種。」李佔揚說。不過,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成功地對許昌人頭骨化石進行DNA分析。

尼安德特人是以德國尼安德特地區命名的古人類,生活在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繁盛期為距今13萬年至3萬年,其頭骨具有與世界上其他人種完全不同的兩個獨特性狀--枕骨上有結構性凹窩、顳骨內耳迷路模式,許昌人頭骨上具有與其相似的特徵。

「這種情況,是尼安德特人活動區域以外第一次集中發現,暗示了兩個人群之間基因交流的可能性。」吳秀傑說,「許昌人混合型體質特徵,可能是東西方兩大人群基因交流或雜交的結果。」

謎團--中國境內古人類在何種情況下向歐洲遷移?

「靈井遺址出土的古人類材料,堪稱古人類學領域的偉大發現。」論文作者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埃裡克·特林庫斯說,「該項研究成果將極大改變世界現代人類起源研究的格局。」

關於在何種情況下許昌人和尼安德特人進行了基因交流,李佔揚推斷:許昌人之前,東亞大陸極度寒冷,許昌人先輩向氣候溫和的歐洲遷移,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雜交。距今12.8萬年至7.4萬年間,氣候轉暖,這批古人類重返家園。李佔揚說,這種遷移可能因氣候波動進行過多次。

靈井遺址是我國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2007年和2014年兩次發現人類頭骨化石,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遺址已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標題:專家認為:「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新華社記者桂娟、曹凱)

相關焦點

  • 「許昌人」挑戰人類起源說—新聞—科學網
    他還有可能就是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直接祖先。」 此外,「許昌人」頭骨穹隆低矮,腦顱中矢狀面扁平,最大顱寬的位置靠下,有短小並向內側傾斜的乳突。吳秀傑表示,這些特徵是東亞本地古老型人類比如周口店直立人、和縣直立人等也具有的特徵。因此,她認為從更新世中、晚期,東亞古老型人類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連續演化模式。
  • 「許昌人」否定了北方中國人起源於非洲?
    科學家普遍認為,島上資源匱乏,弗洛勒斯人的直立人祖先到達這裡後,為了適應生活,後代身體逐漸趨於變小。人們曾用託爾金小說中對矮人的稱呼,把他們叫做「霍比特人」。目前僅在一個島上發現有弗洛勒斯人,還未發現其參與現代人類基因形成的痕跡。
  • 中國發現特殊古老型人類:非直立人也非早期現代人
    距今10.5-12.5萬年,中國境內生存著一群體質特徵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類——許昌人,其頭骨呈現出更新世晚期人類、東亞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歐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徵。他們不是早期現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們是一種新的古老型人類,目前還無法將其歸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類群之中。
  • 人類雜交史: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到底有沒有後代
    文章提出,大約在10萬年前,該女性的祖先——一小群從歐洲遷徙到亞洲的尼安德特人,遇到了一波最早離開非洲的智人。這些早期現代人的身份仍是一個謎團,但我們已在以色列的斯虎爾(Skhul)和卡夫扎(Qafzeh)洞穴發現了大約10萬年前的晚期智人遺骸。與之類似的,還有發現在中國南部洞穴中的早期人類牙齒化石,這些遺蹟都可以代表早期人類離開非洲的旅程。但這些種群究竟是否有後代遺留至今,目前仍未可知。
  • 原始人類的恐龍級研究,尼安德特人溯源
    大約十年前,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布,也基於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而現在的一項新研究正在幫助人們鎖定這種DNA對人類身體的影響。這項研究由馬克斯·普朗克人類學進化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的J. Gray Camp領導,其使用了來自歐洲生物庫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itiative(簡稱HipSci)的幹細胞。
  • 現代非洲人和歐洲人的尼安德特人血統可能比以前想像的要多
    該結果還表明,非洲基因組包含尼安德特人序列,部分原因是當今歐洲人的祖先的反向遷移(back-migration)。歐洲和亞洲人口向非洲的反向遷移(綠色) 圖片:WIKI普林斯頓大學的第一作者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說:「我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為人類歷史和全球多樣化人群的尼安德特人血統提供了重要的新見解。
  • 古老的尼安德特人是何時滅絕的?科學家對此還存在分歧
    研究人員在直布羅陀的一個古老沙丘中發現了一系列腳印化石,直布羅陀位於英國伊比利亞半島西南端。他們認為其中一個腳印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留下的。如果他們是對的,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目前只知道另一個尼安德特人足跡遺址,是來自羅馬尼亞的距今6.2萬年的腳印。
  • 尼安德特人的復仇:和現代人祖先春風幾度,給我們留下無盡禍根
    一種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智人,也就是現今人類本身;一種是丹尼索瓦人,這個種群是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這群人也是從原始尼人中分化出來了,在數萬年的生存鬥爭中,打敗種種對手,佔據東北亞地區;最後一種就是尼安德特人,這個種群的祖先可以追溯至60萬年前的海德堡人,據說他們也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當時他們主要統治亞洲西部、非洲北部以及整個歐洲地區。
  • 陝西發現一遺址,距今1.5萬到10萬年間:推翻中國人非洲起源說?
    從考古學角度來說,作出中國人起源於非洲的結論,有一個關鍵點:至今沒有發現5萬~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中國人的本土起源。 眾所周知,元謀人、北京人等表明,中國大地上早有猿人存在,那麼為何沒有5萬~10萬年前的猿人?
  • 科普:一些尼安德特人可能與現代人類共存數千年
    新華網東京9月25日電 一項最新考古研究結果顯示,尼安德特人存活的時間可能比原先認為的要長,其中一些成員可能與現代人類共同生存長達數千年之久。    尼安德特人是著名的原始人類,據認為從幾十萬年前就開始生活在歐洲大陸和亞洲一些地區,並於距今約3萬年前滅絕。
  • 亞洲人為什麼會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還比歐洲人的比例高?
    亞洲人帶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東亞人身體內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佔比甚至高於歐洲人。智人祖先走出非洲後,一直在跋涉,他們在歐洲大陸與尼安德特人的融合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然後帶到了亞洲,大洋洲。尼安德特人也沒有把外來的智人驅逐出他們的領地,兩個種族和平共處了幾千年,雜居生活帶來了兩個種族的混合後代。兩個種族在中東和歐洲的幾次相遇經歷都記錄在後代的基因裡,除了非洲人外,現代歐亞大陸人口的基因裡攜帶著1.5%到2.1%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東亞人更高一點兒,尼安德特人基因佔比是2.3%到2.6%。
  • 尼安德特人古老DNA提取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德國科學家首次從直布羅陀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出了古老的DNA。新研究證實,在福布斯採石場發現的頭骨化石屬於一名男性,研究人員也將這一化石與來自直布羅陀以外的尼安德特人的化石進行了比較。
  • 人類演化研究成果再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4年以來,吳秀傑研究員等對許昌人頭骨化石開展了修復、拼接、復原和研究工作。許昌人頭骨化石出土時已經破裂成45塊碎片。研究顯示,許昌人顱骨既具有東亞古人類低矮的腦穹隆、扁平的顱中矢狀面、最大顱寬的位置靠下的古老特徵,同時又兼具歐亞大陸西部尼安德特人一樣的枕骨(枕圓枕上凹/項部形態)和內耳迷路(半規管)形態,呈現出演化上的區域連續性和區域間種群交流的動態變化。此外,許昌人超大的腦量(1800 cc)和纖細化的腦顱結構,又體現出中更新世人類生物學特徵演化的一般趨勢。
  • 人類起源,又有新說法
    這比已知的可能最古老的前人類查德沙赫人還古老,很可能推翻「人與黑猩猩的分化發生在非洲」的定論。  再如,6月7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兩篇研究報告稱,在北非摩洛哥發現的5具智人化石距今已有約30萬年歷史,比此前出土的最古老智人化石還要早至少10萬年。  這些發現不僅將人類起源的時間大大提前,也使古人類學界普遍認可的「人類約20萬年前起源於東非」的學說遭受挑戰。
  • 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智人
    從13萬年前開始,他們就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大約三萬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在外貌上的差異並不大,相對明顯的區別在於尼安德特人具有粗獷的眉弓和突出的後腦勺。根據復原圖來看,即使在今天,一個尼安德特人如果按照當今的打扮走在倫敦大街上也不會讓人覺得很突兀,頂多會覺得這可能是個比較土氣或者不時尚的人。
  •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否交配過?
    智人並不是出現在尼安德特人之後,我們與尼安德特人之間在時間域上至少存在約3萬年的交集,關於現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是否有性接觸並產生後代的問題一直是人類學界爭議不決的問題
  • 尼安德特人幾十萬年就消失了,現代文明會走向「終結」嗎?
    在2017年的時候,美國《科學》雜誌稱「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表明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 「許昌人」早於山頂洞人 破解非洲起源說(圖)
    一個經拼貼復原後幾乎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許昌人」,將為我國古人類進化研究提供重要線索,它是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古人類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的重要一環,並有望打破人類「非洲起源說」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