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類起源問題,目前國際學術界有很多理論,最著名的包括「非洲起源說」及「多地區起源論」,這是長期以來全世界古人類學家爭論的熱點問題。一個經拼貼復原後幾乎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許昌人」,將為我國古人類進化研究提供重要線索,它是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古人類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的重要一環,並有望打破人類「非洲起源說」的觀點。
「許昌人」早於山頂洞人破「非洲起源說」(組圖)
早報記者 程奕
國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昨天在北京宣布,這次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出土於河南許昌靈井遺址,距今8萬~10萬年,考古學家已正式將其命名為「許昌人」。
此次河南許昌靈井遺址發掘開始於2005年6月,而「許昌人」頭骨發現則是在去年年底。
意義:填補中國古人類進化的空白
目前,在這片保存較完好的遺址中發掘出土古人類頂骨和枕骨、顳骨的化石共計16塊,經復原後發現「許昌人」其眉脊較突、前額低平窄小、枕突隆起、骨壁較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靈井考古發掘隊領隊李佔揚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距今8萬至10萬年的完整頭骨可以提供該時期古人類研究大量準確數據,在這以前,這一時間段的數據為空白。現代人類區別於古人類的標誌就包括頭骨變薄、眉脊突出程度減弱等,有了可比照的數據對於研究中國地區古人類進化脈絡將有重要意義。
李佔揚介紹說,比發現完整的頭骨更令人興奮的是,在頭骨內側還附著有類似腦殼內膜的組織。科學家可以藉此來研究舊石器時代祖先的腦部神經。.在此次靈井古人類遺址發掘中,除了古人類頭骨外,還出土石器和牛、馬、鹿、犀等動物骨骼化石約3萬件,其中包含大量古人類行為信息,從目前出土石器判斷,該遺址上活動的古人類並未受到外來猿人活動的影響。「我們希望在該遺址能有更多更新的發現。」李佔揚說。
驗證:人類起源「多地區進化說」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等10餘位專家在研究發掘出土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及同層伴出的石器和動物化石標本後認為:此次出土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層位明確可靠,處於第四紀晚更新世早期地層,距今8萬~10萬年。
在國際學術界關於現代人類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非洲起源說」,即中國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約20萬年前消失,現代中國人都是來自非洲的人類的後代。一是「多地區進化說」。「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就是其中之一。其重要依據是發現了200萬年前的巫山人、115萬年前的藍田人、50萬年前的北京人、10萬至20萬年間的遼寧金牛人、1萬至4萬年間的北京山頂洞人等,幾乎是一個完整的進化體系。但是,這個體系卻存在著關鍵缺失:沒有5萬~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而這一時期正是「非洲起源說」推斷非洲智人走向世界取代各地早期智人的關鍵時段。此次發現距今8萬至10萬年的「許昌人」頭蓋骨,正處在這個非常關鍵的時間段。為此專家表示:這不但是中國考古學和古人類學領域的一次重大發現,而且對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起源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許昌人」的發現「許昌人」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是在許昌市一個叫靈井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的。1965年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國興在位於河南省許昌市西北約15公裡的靈井鎮西側一個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積物中,採集到一批動物化石和打制石器,認為屬「中石器時代」,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視。1992年,靈井遺址被公布為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這處史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去年12月的考古發掘中,本來是準備在12月15日結束,但一直不斷出「東西」,就延長了一天。第二天欲罷不能,又將工期推到了17日,就在這一天,突然發現了頭蓋骨化石。
專家稱,「許昌人」的身份可能有幾種推測,一是從北京猿人一直延續下來的中國人種中的一環,二是從非洲來到亞洲的非洲人,也有可能是兩個人種進行雜交後的「新人類」。我國專家經過多學科研究傾向於第一種說法,不僅是因為頭蓋骨信息含量的一致性,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石器、骨器都是本土文化面貌,少見外來因素影響。當然,研究剛剛開始,「許昌人」的真實面目會逐步浮出水面。
(責任編輯: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