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幾千年,但是,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即史前史,卻非常漫長。人類的起源是史前史首要的重大課題。人類是由一種古猿演變而成的。人類從古猿分化出來,大約經歷了1000萬年的時間。1000萬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猿類;500萬年前,有了原始人類的留世遺存。在古人類的考古史上,1000萬年和500萬年這兩個基本分界之間的時期,人類始祖與猿分離,向原始人類演進。然而,這只是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推論,有關這一演進過程的實物證據十分罕見。上個世紀,在非洲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距今約400萬年到100萬年,已經清楚地顯示了向人類進化的趨勢,它已能直立行走。
發現的最早人類是「東非能人」。它是肯亞考古學和古人類學家路易斯 · 利基在東非坦尚尼亞的奧杜瓦峽谷發現的。「東非能人」的體質形態比南方古猿顯得進步,能兩足直立行走,並能製作石器工具,因此被判定為最早的人類。路易斯 · 利基出生於英國傳教士家庭,從小就到非洲的肯亞,在奈洛比附近一個非洲人部落長大。1931年他在坦尚尼亞北部的奧杜瓦峽谷發現了古人類骨架,當時斷定為非洲最早的人類。1959年,他的夫人瑪麗 · 利基在奧杜瓦峽谷又發現了舉世聞名的「津吉人」的頭蓋骨,它的年代距今約175萬年。這一發現不僅使利基夫婦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而且推進了人類起源的研究。
1978年,瑪麗 · 利基在坦尚尼亞的臘妥利發現了距今約380萬年到359萬年的原始人腳印。利基夫婦的次子理察 · 利基,1972年發現了距今約180萬年的直立人骨架;以後又發現了距今約160萬年的直立人骨架和頭蓋骨。1994年,理察的妻子米芙 · 利基在距今410萬年的遺址中找到了原始人的遺蹟。利基家族為證明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科學假說,付出了兩代人的努力。2002年,一支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中非國家查德發現了距今700萬年左右的迄今最早的人類頭骨化石,被命名為「圖邁人」。根據專家的研究,「圖邁人」明顯地表現出原始人類和現代人類的雙重特徵:它的腦殼仍然像猿類,不過臉形短,牙齒尤其是犬齒比較小,類似現代人的牙齒。
由此,專家們推論,它或許就是人類的直接祖先。眾所周知,中國境內發現的直立人雖然時間晚於非洲,但是科學界對於中國古人類是否起源於非洲,頗有爭議。中國古人類學家吳汝康院士和吳新智院士,20世紀90年代在《人類學學報》發表一系列論文,探討這一問題。他們認為,目前國際學術界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大約距今700萬年以前的非洲,開始出現了人的系統和猿的系統的分離;大約在距今250萬年前,在非洲誕生了最早的人類——「能人」;大約在距今200萬年前,出現了直立人,它的化石在非洲和亞洲都有發現。在中國的大地上,至今還沒有發現「能人」的化石;所發現的最早人類屬於直立人,即通常所說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及和縣人等。
當然,至今還有不少疑問,例如,一般認為元謀人的年代約為距今170萬年,但也有人認為它的年代距今不會超過73萬年。可以確定的是,大約距今20萬年前,出現了「智人」。與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同屬於早期智人的,是中國的大荔人、金牛山人、丁村人、許家窯人以及馬壩人等。與歐洲的克魯馬努人同屬於晚期智人的,是中國的柳江人、資陽人和山頂洞人等。晚期智人即通常所說的「現代人類」。此前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大都滅絕,只有晚期智人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現代人類的三大人種:歐羅巴人種,尼格羅人種,蒙古人種。關於「現代人類」的產生,國際人類學界有兩個學派、兩種理論,即「多區起源論」和「單一起源論」。
多區起源論認為,地球上各地區的現代人類是從各地區的早期智人進化而來的,當然也不否認,在各自的進化過程中存在著不同地區的人類基因交流。單一起源論是近年來呼聲很高的一種理論,它主要依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主張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稱為現代人類起源的「夏娃理論」。簡言之,目前地球上各個人種都是20萬年前某一非洲女性祖先的後代,這個非洲女性祖先就被稱為「夏娃」。這種理論認為,「夏娃」的後代離開非洲,擴散到歐洲和亞洲等地,取代了當地原有的早期智人;而歐洲和亞洲的早期智人並非現代人類的祖先,它們與現代人類之間沒有什麼關係。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全球合作夥伴,2001年在美國《科學》雜誌上,披露他們對12000條染色體的研究成果,在東亞人身上發現了79000年前非洲人特有的遺傳標記。這一課題的負責人金力認為,這是目前支持「東亞人非洲起源說」的最有力的證據,它進一步表明來源於非洲的人群完全取代了原來居住在亞洲的古人類。他們推論,東亞人的祖先大約是在6萬年前從非洲到達東南亞一帶,然後向北遷移至中國。對於上述理論,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1988年美國《新聞周刊》把「夏娃理論」作為封面,引起轟動,成為該年度最暢銷的一期。
1993年,「夏娃理論」作為最新研究成果,在日本專門舉行了國際學術討論會。但是,它也遭到西方一些學者的非議。他們指出,現代中國人和大洋洲人乃至歐洲人,都分別類似於本地區的古人類,而並不類似於非洲古人類。更重要的是,在地球的每個地區,都已經找到這個地區現代人類與該地區古人類之間的聯繫。「夏娃理論」在中國也遭到古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質疑。最有代表性的是吳新智院士,他指出:在中國大地上,從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現代人類,眾多的出土化石表明,存在明顯的連續進化,東亞的蒙古人種是從當地的古人類發展而來的,並非來自非洲。
例如,蒙古人種在頭骨形態上,從直立人到現代人都存在著矢狀脊和印加骨,都表現出上面部低矮,鼻區扁塌,上頜顴突等性狀;在牙齒形態上,都具有鏟形門齒與雙鏟形門齒,以及上頜門齒中斷溝與下頜臼齒轉向紋,還有第三臼齒先天缺失等特徵。此外,從中國的舊石器文化(與直立人及智人相對應)的發展過程來看,也存在著明顯的前後連續性,根本沒有出現過文化中斷,根本不存在外來文化大規模取代當地原有文化的跡象。因此說非洲人取代了中國大地上的早期智人,成為中國人的祖先的推論是難以成立的。2002年,中國科學家對柳江人年代進行重新測定,結果表明,柳江人生活在距今約7萬~13萬年之間,而不是原先所認知的3萬年。
這意味著,具有解剖學上現代人特徵的柳江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比人類學家原先所認知的更早地生活在華南地區。同時表明,中國現代人類的起源不晚於非洲和西亞,這就顯然不支持中國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說法。上述美國《科學》雜誌於2001年5月刊登的由中國和外國科學家共同撰寫的論文宣稱,通過基因研究得出結論,東亞人的祖先不是四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而是來源於非洲的現代人,他們於3.5萬~8.9萬年前,從非洲遷移到東亞地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認為,用基因研究結果推測人類進化過程,無論如何是間接的,而來自化石的證據是直接的。
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測定,直接證明了在7萬~13萬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已經在華南地區生活了,不可能是在這之後才從非洲遷移而來。在中國境內,幾十個地點發現的包括直立人以及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構成了一條完整的中國古人類進化鏈,證明中國古人類體質特徵發展的連續性。可以說,中國人的主體部分是東亞大陸的土著居民。2007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名列榜首的「許昌人」頭蓋骨化石距今約8~10萬年,專家們的研究表明,「許昌人」與「北京人」的信息含量有很大的一致性,而且出土的石器、骨器都是本土文化,少見外來因素。2008年1月24日上海《東方早報》在報導這一新聞時,用了「『許昌人』早於山頂洞人,破『非洲起源說』」的標題,是很有眼光的。「人類起源非洲說」日益面臨「多區起源論」的挑戰。科學的真相究竟如何,人們仍將拭目以待。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