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遠祖起源河南澠池!盤點早期人類起源和演化研究重成果

2021-01-09 網易

2017-08-21 10:10:13 來源: 神奇的探索之路

舉報

  1985年至1994年間,中外科學家在澠池縣南村鄉任村村上河組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特徵的曙猿化石(澠池上河曙猿),屬始新世晚期(沙拉木倫期)任村上河動物群,距今4500萬年左右。

  

  ▲澠池上河曙猿化石

  由於中外科學家在澠池縣南村鄉任村村上河組發現的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之多在中國尚屬首次,因此,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已經成為中始新世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化石點之一,也是國際公認的人類遠祖起源地之一。

  ——倪喜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

  

  ▲曙猿復原圖(繪製者:倪喜軍)

  在曙猿化石發現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發現於非洲的非法尤姆,距今3500萬年,因此,古人類學界曾認為,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

  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的發現,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同時也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了1000萬年。

  

  ▲澠池上河曙猿在動物進化史中所處梯級示意圖

  ▌中國早期人類的起源和演化是與現代人起源、農業起源和國家文明的起源並列的重大考古學問題。

  但是由於早期階段考古材料(古人類化石、舊石器等)的稀缺,相關方面的研究進展較為緩慢。早在1998年初,國家科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的「九五」攀登項目「早期人類起源及環境背景的研究」全面正式啟動,該項目試圖在我國境內尋找和發現早於200萬年的早期人類化石或文化遺物。如果成功,那將是對佔統治地位的非洲起源說的重大衝擊,有可能使人們對人類起源的認識產生另一次飛躍。

  預期這項研究將取得以下成果:(1)獲得一批珍貴的古猿和人類化石標本,為闡明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起源與演化過程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同時澄清許多目前有爭議的有關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重大理論問題;(2)發表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系列專著,它包括古人類化石缺環的研究、早期舊石器文化的研究、人類近親古猿化石和靈長類化石研究、與人類起源有關的陸相地層學、古脊椎動物學、古植物學、微體古生物學、古環境地理學、年代地層學等方面的研究專著。

  本文匯總了此項研究的部分成果以饗讀者。

  

華南早更新世龍骨洞遺址舊石器研究取得進展

  2017年1月,《中國科學:地球科學》(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浩、李超榮和南非金山大學KathleenKuman關於湖北龍骨洞遺址石製品的最新研究進展(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60(3),452-462(2017);10.1007/s11430-016-0181-1)。結果表明,龍骨洞遺址是一處含古人類化石和石製品、地層關係明確的華南早更新世洞穴遺址。石製品反映的技術特徵類似於非洲的奧杜威技術,為我們探討早期人類的遷徙、擴散提供了新的證據。

  湖北建始龍骨洞遺址發現於上世紀70年代,由於巨猿和「南方古猿」牙齒化石的發現而引起學術界極大關注。在1998年國家組織的「九五」攀登專項「早期人類起源及環境背景的研究」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鄂西-秦巴團隊對該遺址進行了再次發掘,發現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並新發現3顆人類牙齒化石和石製品。對牙齒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其屬於早期人屬,南非金山大學ClarkeRJ認為可能更接近於能人。古地磁測年(~214萬年)和哺乳動物群對比結果顯示,該遺址的年代可能為早更新世早期。因此,對該遺址中出土石製品的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

  

  ▲龍骨洞遺址發現的古人類牙齒化石(劉武供圖)

  

  ▲龍骨洞遺址發掘出土的石片(李浩供圖)

  

  ▲龍骨洞遺址發掘出土的石核和石片(李浩供圖)

  石製品分析顯示,龍骨洞古人類採集洞穴附近基巖的燧石結核為主要原料,掌握簡單的石核剝片方法,除錘擊法外,也見砸擊法的使用。石核消減序列短,缺少定型化的工具加工,可能以獲取刃緣鋒利的石片為最終剝片目的。這些特徵類似於非洲的奧杜威技術體系。

  據介紹,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人屬成員年代大約為280萬年,化石發現於東非衣索比亞阿法地區的Ledi-Geraru遺址。之後,東非和南部非洲地區存在多處年代早於200萬年的古人類遺址,如衣索比亞距今約230萬年的Hadar遺址、馬拉威距今約240萬年的Uraha遺址等。對於早期人類何時走出非洲,遷徙到歐亞大陸地區,目前最早的證據來自於西亞喬治亞的Dmanisi遺址,年代距今約185萬年。在歐洲,最早的人類活動證據發現於義大利距今約160-130萬年的PirroNord遺址和西班牙距今約140萬年的BarrancoLeón遺址。兩處遺址的年代均晚於西亞的Dmanisi遺址。在歐亞大陸東端,早期人類出現的時間也相對較早,跨越的緯度範圍較大。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桑吉蘭地區發現的直立人化石,是目前古人類在該區域活動的最南界,氬-氬法測年結果為距今約166萬年。而中國北方泥河灣盆地的馬圈溝遺址是目前早期人類活動的北界,古地磁年代也為距今約166萬年。

  華南長江流域龍骨洞遺址作為一處古人類化石和石製品共存的遺址,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考古學信息。同時,也為我們探討早期人類的遷徙、擴散提供了新的證據。結合人類牙齒化石的研究,我們傾向於認為最早遷徙到東亞的古人類可能是掌握奧杜威技術的能人。他們較為廣泛的分布和活動範圍,表明了最早佔據歐亞大陸的古人類已經具備成功的適應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發現毫米級人類遠祖至親
    Nature雜誌以亮點論文並封面論文形式發表早期生命研究重要成果
  • 中國科學家發現5.35億年前毫米級微型人類遠祖至親
    新華社西安1月31日電(記者 許祖華)英國《自然》(Nature)雜誌當地時間30日以封面亮點文章的形式,網上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韓健、舒德幹和劍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關於早期生命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陝西寒武紀最早期的微型後口動物》。該成果發現了5.35億年前最古老的原始後口動物——冠狀皺囊動物。
  • 一「石」一乾坤——走進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
    守正:「從魚到人」的演化主線 在本世紀初的近15年裡,古脊椎所研究員朱敏帶著中國早期脊椎動物研究課題組,為有頜類動物的起源與早期演化、硬骨魚綱動物的起源與早期演化、四足動物的起源這三個重要研究方向找到了極為關鍵的化石證據。
  • 人類的起源與演化
    人類的起源與演化  撰文/吳新智  在上個世紀前半葉,人們認為最早的人類是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北京猿人的年代是根據伴隨他的動物化石來定的,這些化石當時被推斷為距今50萬年,所以北京猿人的年代就被定為50萬年以前。在此以前,最早的人類化石有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還有亞洲的爪哇猿人。
  • 早期陸生維管植物起源和演化研究獲進展
    由於早期根的形態和生態學信息記錄極度缺乏,已報導的化石資料非常少,所以這項地球上最古老的根系統的研究引起了審稿人高度關注,該項成果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上。審稿人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對早期維管植物起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全球變化效應的建模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維管植物是指具有木質部和韌皮部的植物。
  • 人類演化研究成果再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成果解讀:長期以來,古人類學界對在中國境內發現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過渡階段古人類成員的演化地位一直存在爭議。爭論的焦點是:他們是由本地的古人類連續進化而來?還是外來人群的成功入侵者?以及在現代人出現與演化過程中的作用。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兩件古人類頭骨化石——許昌人,為探討這一階段中國古人類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 「許昌人」挑戰人類起源說—新聞—科學網
    ▲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許昌人」1號和2號頭骨化石。吳秀傑供圖 2007年12月17日是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許昌靈井遺址發掘的最後停工日期。整整三年,考古隊發掘出了幾千件石製品和動物化石,唯獨沒有人類化石。
  • 澠池現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 竟是人類遠祖起源地
    「人類遠祖起源地」!曙猿化石發現之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發現於北非法尤姆,距今約3500萬年,由此古人類學界曾認為,人類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的發現,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澠池——垣曲盆地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人類遠祖起源地。澠池上河曙猿化石意義如此重大,為何一直默默無聞?
  • 人類遠祖可追溯到5.35億年前皺囊動物,只有1毫米大小
    1月30日,全球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等單位關於寒武紀大爆發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人類遠祖可追溯到5.35億年前的皺囊動物,這個只有1毫米大小、卻有著一張大嘴的橢圓形動物,是目前發現的最早、最小的人類祖先。
  • 地球生命、人類和文明的起源、發展演化過程
    從古至今科學家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研究,但是還沒有公認的結論。、真核細胞出現、魚類出現、中生代恐龍統治地球、人類起源。46億年,但是大概在100億年前宇宙的演化已經為太陽和地球誕生提供了物質條件。再次,地球大氣層的特殊化學構成為生命演化提供了物質基礎。早期大氣層有碳、氫和氧幾種元素,生命元素具備了。
  • 雲南發現4.23億年前古魚 長相怪異為人類遠祖
    本報訊 (記者許琦敏)一條4.23億年前的古魚,讓人臉上最重要的骨骼———頜骨,第一次擁有了完整的演化路線圖。今天凌晨,美國 《科學》雜誌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的這一發現,並配發評論稱,這一關鍵突破「掃除了我們在脊椎動物頜演化認識上一個大的盲區」。
  • 人類的起源及歷史
    高溫的地球在旋轉過程中使其中的物質發生分異,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為地核,較輕的物質構成地幔和地殼,逐漸出現了圈層結構。這個過程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大約在38億年前出現原始地殼,這個時間與多數月球表面的巖石年齡一致。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後元素的演化。
  • 史話:人類誕生於非洲?鄂爾多斯人(河金人)撼動人類單一地區起源說
    二是根據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鄂爾多斯人(河套人)生存的年代,是距今7萬-14萬年前,而不是以往說的3.5萬年前。相對而言,這兩條新聞中的第二條尚未引起新聞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條新聞才是爆炸性的。要說清楚為什麼,還得從當今世界上對現代人起源何方的爭端說起,現代人起源是人類起源問題的延伸,人類考古學認為人類起源是通過直立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個階段的進化,形成了現代人的生理結構和發達的大腦,並相應與考古學上稱為舊石器時代的早、中、晚3個時期相對應。而大量的考古成果表明,人類的發源地只能是非洲和亞洲。
  • 「百獸之王」起源於河南澠池,首張古中華虎復原圖公布
    1987年,海默在其論文《虎的發展史》中認為,這是關於早期虎的歷史最完整、最重要的化石,其年代為更新世末期或上新世早期。學者赫林頓在其研究的論文《虎的亞種與保護》中也說:「虎的起源中心可能是中國中東部偏南,出於現代華南虎亞種的分布範圍之內,從那裡開始,虎的分布逐漸向北(東北虎亞種)、東(印支虎亞種)、南(各島嶼亞種)擴散。
  • 西北大學科研團隊在陝西發現「微型人類遠祖至親」
    中新網西安1月31日電 (記者 田進)中國西北大學31日披露,該校地質學系研究員韓健等在陝西南部寬川鋪生物群中微型動物化石的研究中這種成體僅1毫米的微型動物,被認為代表著顯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類遠祖至親。據介紹,該發現將對人類早期祖先的認知,由距今5.2億年前推至5.35億年前,接近顯生宙起點,其體積也由「釐米級」推至「毫米級」。
  • 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研究獲重要突破
    生命是怎樣產生的,人類是怎樣降臨世上的?這個千古疑謎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可信的答案。中國科學家意外發現,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國數千年的歷史記載中,居然隱藏著一條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的清晰可辨的線索和大量證據。然而,華夏先民,勤於筆耕,記錄下了無數諸如天雨粟、雨魚、雨蛙、雨各種動物乃至人類,以及地生、石生、木生、水生各種動物等等神奇自然事件,正是這些忠實的記錄,為我們破解宇宙最大的奧秘——生命起源之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沒有這些記錄,生命起源、人類起源的奧秘就永遠不可能被揭開。本書不但從歷史和現代文獻中輯錄出大量精彩絕倫的生命及人類創生的歷史事件,而且推導出了生命創生的切實可信的具體機制。
  • 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難題被破解
    本報訊 2月2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青年教師劉建妮等人在早期動物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國發現具有「節肢」的早寒武世葉足動物》。科研人員通過從雲南澄江化石庫中發現的節肢動物始祖——「仙掌滇蟲」(Diania cactiformis),首次揭示了原口動物亞界中最令學術界困惑的起源謎團,即節肢動物門的起源與早期演化難題。 節肢動物門是現生動物中分異最大、屬種數量最多的一個動物門,所擁有的物種數比地球上其餘30多個動物門的物種數總和的4倍還要多。其主要包括昆蟲類、蛛形類、甲殼類和已經絕滅了的三葉蟲類。
  • 人類起源亞洲?6年前中國發現5500萬年前的猴子,真相正在接近
    人類到底起源於哪裡呢?過去,許多科學家們都堅信,人類起源於非洲。然而,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非洲起源論」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我們不禁要問,人類起源之謎難道真的無法解開了嗎?6年前,世界頂尖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展示了中科院倪喜軍等人的研究成果,一具發現於中國湖北荊州市5500萬年前的靈長類動物化石。這一發現將人類祖先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這種被發現的古猴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阿喀琉斯基猴體型嬌小,身長不足10釐米,體重不過30克。然而,倪喜軍研究結果卻顯示,這或許是與人類遠祖最為相近的靈長類動物。
  • 【新華網】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
    揭示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義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  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侏羅紀滑翔哺乳形類動物的新發現;華南寒武系底部有口無肛的微型後口動物;中國許昌發現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地質微生物記錄海洋和陸地的極端環境事件;1.3億年前早期鳥類化石揭示尾骨與尾羽獨立演化
  • 人類的起源在哪裡
    黃慰文說:「這一階段在中國有很多考古發現,為『亞洲是人類演化的巨大舞臺』這種預見提供了豐富證據,特別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現和研究。」從「亞洲中心」到「非洲中心」進入50年代,考古學者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尋找到了不同階段的古人類文化遺存,雖然化石材料不多,但中國古人類的一些特徵仍然在這些標本上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