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人(河套人)撼動人類單一地區起源說
2003年12月,在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召開的「紀念河套人發現80周年學術座談
會」上曾爆出兩條新聞。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
一是與會專家學者提出鑑於古人類以當時化石發現地命名的慣例,要糾正中文文獻將「 ordos」(「鄂爾多斯」的英譯)誤譯成「河套」,與國際人類學考古界至今仍稱河套人」為「鄂爾多斯人」相接軌,應將「河套人」正名為「鄂爾多斯人」。二是根據最新研究成果證實,鄂爾多斯人(河套人)生存的年代,是距今7萬-14萬年前,而不是以往說的3.5萬年前。相對而言,這兩條新聞中的第二條尚未引起新聞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條新聞才是爆炸性的。
要說清楚為什麼,還得從當今世界上對現代人起源何方的爭端說起,現代人起源是人類起源問題的延伸,人類考古學認為人類起源是通過直立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個階段的進化,形成了現代人的生理結構和發達的大腦,並相應與考古學上稱為舊石器時代的早、中、晚3個時期相對應。而大量的考古成果表明,人類的發源地只能是非洲和亞洲。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
自20世紀20年代起,英國人類學家先後在東非發現並確認了300萬~400萬年前的南猿阿法種是人類的近祖,隨後又發現了4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類。據此,在20世紀70年代,西方一些學者提出了人類誕生於非洲,擴散到世界各地的「單一地區起源說」。但是,早在1910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區,就發現了距今1000~800萬年間被認為是人類遠祖的臘瑪古猿化石。
1980年,我國古人類學家吳汝康在雲南祿車發現了距今800萬年的臘瑪古猿頭蓋骨化石,比非洲古猿更「靠近」人類。此外,在我國還發現了200萬年前的巫山人、170萬年前的元謀人、15萬年前的藍人、50萬年前的北京人等古人類化石。這一系列重大發現,對人類非洲起源論無疑產生了猛烈的衝擊,在亞洲的地平線上,露出了早期人類的曙光。
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德國人類學家魏敦瑞就曾指出,50萬年前的北京人的些骨骼和牙齒特徵與現代中國華北人之間存在著演化上的連續性,前者是後者的直接祖先。這種古人類和現代人類之間存在著的體質特徵連續分布的客觀現象,顯然對人類起源非洲的單一地區起源說提出了挑戰。1978年,中國擊人類學者吳新智、張銀運在進步深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
為與人類單一地區起源說相對立的多地區起源說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的重要依據是發現了800萬年前的祿豐古猿、200萬年前的巫山人、115萬年前的藍田人,而50萬年前北京人以下的還有30萬年前的安徽和縣人和南京湯山人;屬於早期智人的有20萬~10萬年間的遼寧金牛人、陝西大荔人、山四丁村人等;屬於晚期智人的有4萬~1萬年間的北京山頂洞人、雲南麗江人、四川資陽人等。這其中也包括在早期被發現的35萬年前的鄂爾多斯人(河套人),這是一個幾乎完整的中國人類進化體系。
不過仍然存在著兩個缺失的關鍵:一是沒有發現年代更早(300萬-400萬年前)作為人類近祖的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這個連結如果不能填補。那麼就為人類單一地區起源說中的非洲直立猿人走向亞洲敞開了一扇大門;另一個缺失的連結是沒有找到10萬~5萬年間的晚期智人化石,而這一時期正是人類單一地區起源說推斷非洲智人走向世界取代各地早期智人的關鍵時段,這個連結若不能填補,難以肯定在此以前中國大陸上的古人類就一定是我們的祖先。這表明中國古人類學的研究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卻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
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的薩拉烏素河流域不僅是世界級早期人類一鄂爾多斯人(河套人)的遺址,而且,因具有世界上極其罕見的地質剖面,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研究環境就是研究人類活動舞臺的真實背景,所以人類歷史就成為地質史中最新的篇章,可是地質方面的價值卻往往被人忽視。
擔任「薩拉烏素河地區的第四紀地質」研究的中國科學院蘭州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員董光榮,在1979-19%0年進行實地考察時,從原生地層中發現了4件古人類化石和203塊石器、骨器工具,伴隨出土的還有一些動物化石,還發現了古人類用火的遺蹟。顯然,這又是一次對鄂爾多斯人(河套人)的重大發現。到20世紀90年代末,通過多種現代先進的科學方法測定,證明新發現的4件古人類化石的原生地層地質年代為7萬~14萬年,由此引出了本文開頭所述的爆炸性新聞。
鄂爾多斯人(河套人)生存年代重新確定為7萬~14萬年,證明了中國人類進化史中在10萬~5萬年間確有晩期智人存在,這個缺環得以連結,使北京人——鄂爾多斯人(河套人)—山頂洞人這個中國古人類進化三部曲得以完美組合,至少從人類進化年代史上證明在中國土地上發現的大量不同時期的古人類,就是中國人的祖先,從而打碎了蒙在人類單一地區起源說外面的第一道堅冰。20世紀20年代鄂爾多斯人(河套人)的發現,為世界開啟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人類考古的大門,如今,它又以獨一無二的科學價值,撼動了人類單一地區起源學說,再次引起國際人類考古界的震動。
對於中國學者提出的「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的最終成立,至今只缺少生活在300萬~400萬年前的中國直立猿人化石物證。既然我們已經發現了生活在800萬年前和200萬年前的直立猿人化石,那麼成功的希望之火就不會熄滅。其實,非洲起源論和亞洲起源論爭論的實質,並不是要爭奪人類發源地的「專利權」,而在於要搞清楚存在著體質特徵、遺傳基因、文化形態等顯著差別的現代人類,作為一個單一的物種,究竟是否由一個源頭分化而成。這關係到解開全世界人類生命起源的奧秘。
選自《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
作者:武家政
關於《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
由東勝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以存史資政、團結育人、懷古頌今、明志礪心為目的,突出「親歷、親見、親聞」的特色,充分尊重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感情,以鄂爾多斯城市核心區東勝區為基礎,適當輻射相關周邊地區,原則上,分門別類編排,意圖整體協調,次序不分先後,努力實現文史性、學術性、可讀性、美觀性的統一。
《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共分五卷,即《東勝史話》《文學史存》《高原風情》《勝州筆談》和《議政建言》,全書二百餘萬字,圖片六百多張,印製三千套。此書具有思路寬、資料廣、內容實、創意新的大文史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