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配圖:長吻麒麟魚復原圖。 |
本報訊 (記者許琦敏)一條4.23億年前的古魚,讓人臉上最重要的骨骼———頜骨,第一次擁有了完整的演化路線圖。今天凌晨,美國 《科學》雜誌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的這一發現,並配發評論稱,這一關鍵突破「掃除了我們在脊椎動物頜演化認識上一個大的盲區」。「翼、鰭與面孔如何發育演化」是 《科學》 雜誌2005年公布的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之一,最新成果為描繪面孔如何發育演化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這種最新發現的古魚,是一種全頜盾皮魚,名叫「長吻麒麟魚」,來自雲南曲靖志留紀晚期的瀟湘動物群——一個堪稱失落的古魚「王國」。朱敏介紹,這條長約20釐米、形狀古怪的小魚,有著海豚那樣前伸的吻突和隆起的「額頭」,口和鼻孔都位於腹面,大半個軀體包覆著箱形的骨甲。
全頜盾皮魚的首個成員是朱敏團隊2013年命名的初始全頜魚。它們長著無疑為硬骨魚模式的上下頜,身體其他地方卻保持著典型盾皮魚的樣子,明確地顯示硬骨魚類由盾皮魚類直接演化而來,徹底顛覆了此前對魚類時代各大類群間演化關係的傳統認識。
從生物演化來看,早期硬骨魚類是人類的遠祖。換句話說,早期硬骨魚類中的一支,最終走向陸地,並進化成人類。人類的面部骨骼起源,都可以從它們身上找到對應的起源,頜骨也不例外。「過去,我們追尋人類頜骨起源,只能到硬骨魚類為止。全頜魚發現之後,人類頜骨追到了全頜盾皮魚。其他更原始盾皮魚類的頜骨長期以來被認為與人類頜骨沒有關係。」朱敏解釋,使用高精度CT掃描和計算機三維重建技術,他們對麒麟魚化石進行了細緻研究後發現,它具有一副「不完全的全頜」,其頜骨處於全頜魚和其他更原始盾皮魚類之間的過渡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