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4.2億年前新種魚化石 鱗片似鎧甲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昆明3月10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科院科學家在雲南曲靖市發現了一種4.2億年前身披奇特鱗片的古魚——丁氏甲鱗魚化石,證明早在志留紀(4.44-4.19億年前)地球就已經進入了「魚類時代」。相關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據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介紹,這條丁氏甲鱗魚約20多公分長,身體覆蓋著厚密、堅硬的菱形鱗片,比如,它的第一背鰭前就覆蓋有約30列較厚且相互關聯的鱗片,如同身穿盔甲的武士。

  「系統發育分析顯示,甲鱗魚屬於肉鰭魚類幹群,有早期硬骨魚的特徵,但它又有肩帶、腰帶、背鰭棘及頭部膜質骨。再加上它奇特而堅硬的鱗列構造,充分表明早期硬骨魚類的形態分異度遠大於之前認知。」朱敏說。

  據介紹,原始的硬骨魚類大多有厚重且連接在一起的鱗片,能起到保護作用,像今天的多鰭魚和雀鱔還保留著類似的厚重鱗片。而隨著魚類的演化,如今常見的魚類鱗片已變得很薄。

  丁氏甲鱗魚的名字(Sparalepis tingi)由朱敏團隊命名,屬名意指其鱗片類似古波斯步兵手持的柳條編織而成的矩形盾牌,種名則是為了紀念雲南曲靖志留紀剖面的命名人、中國地質學奠基人之一的丁文江先生。

  朱敏表示,在4億多年前的志留紀及之後的泥盆紀,雲南曲靖是一片溫暖的赤道海濱,也是許多門類生物、特別是脊椎動物的演化樂園。除了丁氏甲鱗魚外,那裡還居住著鈍齒宏頜魚、長孔盾魚、夢幻鬼魚、雲南魚類、寬背志留魚、初始全頜魚、長吻麒麟魚等瀟湘脊椎動物群成員。

  丁氏甲鱗魚也成為繼夢幻鬼魚之後,第二種較完整保存的志留紀硬骨魚,它的發現為探索有頜脊椎動物的早期分化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實證。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 撒哈拉發現3.8億年前魚化石
    據英國《都市報》5月20日報導,一塊巨型魚化石在撒哈拉被挖掘出來,經證實,這是生活在3.8億年前史前海洋中巨大的濾食性脊椎動物。這種巨型魚被命名為Titanichtys。Titanichtys的頭部和胸部被關節板覆蓋,其他部位被鱗片覆蓋,長達6米,體重超過3噸。它的骨頭很大,曾一度被認為是恐龍頭骨。它只有閉上嘴才能吞咽,鰓部長梳狀結構用來捕捉和過濾食物顆粒,每小時可耗掉2000噸水。
  • 地球上第一顆牙被發現,距今約4億年,它竟然由鱗片形成
    ,距今約4億年,它竟然由鱗片形成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似乎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動物都有牙齒,那麼,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世界上的第一顆牙齒,又是何時出現的呢?科學家通過化石研究認為,最原始的脊椎動物進食,一般是以過濾或者是吸食的方式。那麼,有頜的脊椎動物,又出現於什麼時期呢?研究發現,大約4.25億年之前的志留紀,地球上最早的有頜脊椎動物出現了,它們是古代的魚類,生活在海洋之中。不過,當時的它們也並沒有牙齒,是後來才演化出來的。牙齒是怎麼來的呢?
  • 人類的「魚祖先」起源於曲靖?距今已有4億年
    瀟湘脊椎動物群生態復原圖(Brian Choo繪)認定4億多年前人類魚形祖先起源地在曲靖,源自2007年瀟湘脊椎動物群的驚人發現。瀟湘脊椎動物群是一批生活在志留紀(約4.2億年前)的遠古魚類,它們是「從魚到人」演化過程中更古老的環節。
  • 雲南發現疑似「蒼龍」 專家:2.5億年前鱗木化石(圖)
    倖存下來的鱗木化石  整個化石鑲嵌在風化石裡,裸露部分十分堅硬,光滑的表皮上附著了一塊塊排列規則的黑色鱗片,讓目擊者嘆為觀止,卻又疑竇叢生……本月12日,昭通市鎮雄縣坪上鎮老場村巖腳村民小組在河邊發現一塊異形化石
  • 雲南曲靖志留紀古魚研究獲新發現
    他們描述了一種4.2億年前身披奇特鱗片的古魚——丁氏甲鱗魚,為探索有頜脊椎動物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實證。作為志留紀瀟湘脊椎動物群的新成員,甲鱗魚進一步支持雲南曲靖是有頜脊椎動物的早期分化中心,表明早在志留紀(4.44-4.19億年前)地球就已經進入了「魚類時代」。
  • 美國新發現4.5億年前巨型海蠍化石
    新發現的化石顯示,地球上的第一個大掠食怪物是一個奇怪的大水蟲。幾乎五億年前,遠早於恐龍出沒之前,地球上佔主導地位的大型食肉動物是一種巨型海蠍子。迄今發現的最大和最古老的海蠍化石在美國愛荷華州出土。科學家發現,在愛荷華州所有地方都留下了這些史前新怪物的跡象。
  •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展示他的最新古生物研究成果——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它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鏈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雲南暴魚」的發現和研究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鏈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這項古生物演化領域重要成果論文,已在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PeerJ發表。
  •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 →"翻頁
  •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最早鎧甲化石(圖)
    最早厚齧科囓蟲  本報訊(記者 劉歡)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期對緬甸琥珀內含白堊紀昆蟲進行研究時,首次發現中生代鎧甲化石、最古老筒形隱翅蟲化石及最早囓蟲化石等近期,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及國內外合作者,首次找到了中生代鎧甲化石。  這裡的鎧甲是指一類小型甲蟲,為隱翅蟲科一個較小的亞科,以其體表具有複雜脊狀構造,形如「身披鎧甲」。鎧甲化石十分稀少,之前僅發現於新生代,且均為現生屬種。
  • 巴彥淖爾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珍貴化石!
    2020年9月,巴彥淖爾市地質公園管理局戴瑞明、賈勝等人與中科院古脊椎所開展「巴彥淖爾古生物化石調查」課題過程中,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海力素以南5公裡處寶日漢圖地區的一處石炭系海相沉積巖中發現距今3.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
  • 2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足跡,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
    2億年前的三葉蟲,被殘忍踩死,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自從達爾文進化論提出之後就備受質疑。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曾經人們對於神的信仰。更是因為在後世對達爾文進化論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正在推翻進化論。
  • 加拿大發現長人手的魚化石,存在3.8億年前,可能和人類進化有關
    ——威爾遜估計很多人對魚並不陌生,它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一個物種。如果說人類就是由於進化而來的,你相信嗎?說到人類由什麼進化而來,很多人都能想到是古猿。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一種長了手的魚,它在3.8億年前,從加拿大靠北克省附近的一個海域爬上海岸,這一發現為人類進化提供新的線索。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一些沒參與這一發現的科學家稱,這是自一個世紀之前在拉布雷亞瀝青坑第一次出土化石之後的首次重要化石發現尼日發現2.5億年前的鱷魚化石尼日發現2.5億年前的鱷魚化石  2005年4月,科學家們在尼日的沙漠地帶發現了距今2.5億年的古代
  •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科學家已經知道,這兩種類別是在距今約4.2億年前分道揚鑣的,但兩者最後的一個共同祖先到底是誰卻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如今,從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條小魚化石的腦中發現的秘密可能會提供一些線索。   討論中的化石材料是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具有一個頭骨和鱗片的早泥盆世魚類,距今約4.15億年。
  • 美國發現新型尖嘴海龍骨骼化石,生存於2億年前,形似蜥蜴
    美國阿拉斯加發現一具古生物化石,據《每日郵報》2月5日報導,現已確定該化石為海生爬行動物海龍(thalattosaur),並且是一種以前未被發現的新屬種。科學家在2011年就已在湯加斯國家森林公園發現這具化石,但研究成果近日才在《科學報告》上發表。這也是北美洲唯一一個保存完好的海龍化石。海龍體長約2.7到4米,在三疊紀末期滅絕。科學家將這種新型生物命名為Gunakadeit joseeae,意為阿拉斯加土著特林吉特人傳說中的一種海怪。
  • 美國發現4.5億年前海蠍化石 長1.7米曾統治地球
    新發現的化石顯示,地球上的第一個大掠食怪物是一個奇怪的大水蟲。幾乎五億年前,遠早於恐龍出沒之前,地球上佔主導地位的大型食肉動物是一種巨型海蠍子。迄今發現的最大和最古老的海蠍化石在美國愛荷華州出土。科學家發現,在愛荷華州所有地方都留下了這些史前新怪物的跡象。
  • 科學家發現2.4億年前足跡
    9月17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貴州省安順市經濟開發區么鋪鎮發現了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距今約2.4億年前)的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的證據。地質調查顯示,這批足跡化石組合保存在么鋪鎮紅龍村中三疊統安尼階關嶺組松子坎段的薄至中厚層泥質白雲巖的層面上。該段地層曾產出了著名的羅平生物群——包括豐富的魚化石和海生爬行動物骨骼、節肢動物和棘皮、雙殼、腹足、腕足和菊石等無脊椎動物化石以及植物化石群。足跡點區域屬於瀉湖或淺海沉積。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時間:2019-10-31 10: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化石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這個化石來自 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震驚】曲靖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 化石,居然長這樣……
    「雲南暴魚」正型標本。徐光輝 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2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徐光輝研究員最新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