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雲南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

雲南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

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學報告》報導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發現的迄今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魚。證據顯示,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體長可達1.2米,在食物鏈中佔據較高位置。這一發現挑戰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動物的傳統看法,同時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氧氣含量變化與脊椎動物演化之間的關係。

朱敏團隊是在我國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瀟湘動物群中發現了鈍齒宏頜魚的兩塊下頜骨和一塊上頜骨標本。它為脊椎動物的早期演化及古環境演化的熱點議題提供了關鍵性證據。

鈍齒宏頜魚的下頜長十多釐米,按其它完整保存的早期硬骨魚身體比例計算,其體長應超過1米,最大的可能達到了1.2米左右,遠遠超過了之前發現的所有志留紀脊椎動物,這就否定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以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動物的論斷。古植物學研究也表明,至志留紀晚期,陸地維管植物已相當繁榮。這些發現都支持了古灰燼證據所顯示的氧氣含量變化模型,即古生代氧氣含量增高事件發生在約4.2億年前的志留紀晚期。

頜骨特徵表明,鈍齒宏頜魚是一種典型的硬骨魚。下頜骨由兩列骨骼組成,內外頜骨上生長著牙齒。外側的牙齒可能用來捕捉並緊緊抓住獵物,內側的大型鈍齒則用於壓碎其硬殼。

傳統觀點認為,志留紀的水域為無脊椎動物所統治。而瀟湘動物群的證據顯示,最遲在志留紀晚期,當時的雲南已存在魚群。有頜脊椎動物已經分化出許多類群,佔據了多個生態位,有些體型已經相當碩大,「魚類時代」也許可以前推到志留紀。

上圖 鈍齒宏頜魚生態復原圖:在志留紀晚期的海洋中, 1米長的大魚正在捕食無頜的甲冑魚。下圖 鈍齒宏頜魚下頜化石:一完整下頜的側面觀、舌面觀和頂面觀。(李大慶)

相關焦點

  • 中國發現4.23億年前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鈍齒宏頜魚
    中國發現4.23億年前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鈍齒宏頜魚 2014-06-12 21:00:47蘇柏恩/繪圖    新發現的鈍齒宏頜魚的下頜骨、上頜骨化石標本。  現有的證據顯示,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體長可達1.2米,在食物鏈中佔據較高的位置,可能是脊椎動物家族中最早的頂級掠食者。這是繼夢幻鬼魚、初始全頜魚之後,朱敏團隊在志留紀瀟湘動物群的又一重要發現。
  • 雲南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鈍齒宏頜魚(圖)
    原標題:雲南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 證據顯示,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體長可達1.2米,在食物鏈中佔據較高位置。這一發現挑戰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動物的傳統看法,同時促使研究者重新思考氧氣含量變化與脊椎動物演化之間的關係。   朱敏團隊是在我國雲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瀟湘動物群中發現了鈍齒宏頜魚的兩塊下頜骨和一塊上頜骨標本。它為脊椎動物的早期演化及古環境演化的熱點議題提供了關鍵性證據。
  • 雲南曲靖發現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學報告》上報導了目前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魚。現有的證據顯示,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體長可達1.2米,在食物鏈中佔據較高的位置。
  • 中國發現4.23億年前魚類物種 為頂級食肉動物
    經過近8年持續不斷的野外考察與發掘,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團隊在雲南曲靖市麒麟區瀟湘動物群,發現目前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的硬骨魚。現有的證據顯示,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體長可達1.2米,在食物鏈中佔據較高的位置,可能是脊椎動物家族中最早的頂級掠食者。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學報告》上,報導了目前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的硬骨魚。  鈍齒宏頜魚雖然目前只發現了兩塊下頜骨和一塊上頜骨標本,但對其展開的詳細研究卻為脊椎動物的早期演化及古環境演化的熱點議題提供了關鍵性證據。頜骨特徵表明,鈍齒宏頜魚是一種典型的硬骨魚。
  • 科學家在雲南瀟湘動物群中發現志留紀最大脊椎動物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  吳晶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在我國雲南曲靖地區志留紀瀟湘動物群中,發現了距今4.23億年的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一種被命名為鈍齒宏頜魚的硬骨魚這種魚體長可達1.2米,這一發現挑戰了學術界關於早泥盆世埃姆斯期(4.08億年前至3.93億年前)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動物的傳統觀點。 12日出版的英國著名期刊《自然-科學報告》報導了這一發現。據介紹,經過近八年持續不斷的野外考察與發掘,朱敏團隊已在瀟湘動物群中取得了若干轟動性的科學發現,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夢幻鬼魚等。
  • 志留紀晚期 雲南已進入「魚群時代」
    原標題:志留紀晚期 雲南已進入「魚群時代」   曲靖麒麟區瀟湘動物群中,已有若干轟動性發現如初始全頜魚、夢幻鬼魚等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對雲南曲靖地區志留紀瀟湘動物群研究又取得了新進展——4.23億年前的鈍齒宏頜魚體長可達1.2米,在食物鏈中佔據較高的位置,是目前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
  • 【光明日報】我國發現志留紀1.2米「巨」魚
    鈍齒宏頜魚生態復原圖:一米長的大魚正在捕食無頜的甲冑魚。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在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學報告》上報導,他們在雲南曲靖地區志留紀瀟湘動物群新發現了一種硬骨魚化石——鈍齒宏頜魚,這是目前為止志留紀最大的脊椎動物,推測其體長可達1.2米。
  • 科學家發現4.2億年前新種魚化石 鱗片似鎧甲
    新華社昆明3月10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科院科學家在雲南曲靖市發現了一種4.2億年前身披奇特鱗片的古魚——丁氏甲鱗魚化石,證明早在志留紀(4.44-4.19億年前)地球就已經進入了「魚類時代」。相關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 中國志留紀古魚新發現揭秘脊椎動物頜演化之路
    >長吻麒麟魚(Qilinyu rostrate),填充了硬骨魚式的全頜與盾皮魚式的原頜兩種狀態之間的形態學鴻溝,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全頜盾皮魚類與硬骨魚類的上頜骨、前上頜骨及齒骨與原頜盾皮魚類的頜部骨板是同源的理論,將人類的頜骨向前一直追溯到最原始的有頜脊椎動物——原頜盾皮魚類中。
  • 5億多年前遠古小魚或為脊椎動物祖先
    該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卡龍說:「我們首次可以說,這種魚真的接近據19世紀一項現代生物研究得出的假想(脊椎動物)祖先。」這種遠古魚類生活在距今4.93億年到5.43億年間,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期間。這是生物進化史上的「宇宙大爆炸」,大部分複雜生物譜系在此期間誕生。大約5.41億年前,寒武紀海底的泥沙可能將這種魚類掩埋起來,從而保存了諸多內部結構。
  • 雲南發現4.23億年前古魚 長相怪異為人類遠祖
    本報訊 (記者許琦敏)一條4.23億年前的古魚,讓人臉上最重要的骨骼———頜骨,第一次擁有了完整的演化路線圖。今天凌晨,美國 《科學》雜誌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的這一發現,並配發評論稱,這一關鍵突破「掃除了我們在脊椎動物頜演化認識上一個大的盲區」。
  • 人類的「魚祖先」起源於曲靖?距今已有4億年
    瀟湘脊椎動物群生態復原圖(Brian Choo繪)認定4億多年前人類魚形祖先起源地在曲靖,源自2007年瀟湘脊椎動物群的驚人發現。瀟湘脊椎動物群是一批生活在志留紀(約4.2億年前)的遠古魚類,它們是「從魚到人」演化過程中更古老的環節。
  • 雲南曲靖志留紀古魚研究獲新發現
    他們描述了一種4.2億年前身披奇特鱗片的古魚——丁氏甲鱗魚,為探索有頜脊椎動物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實證。作為志留紀瀟湘脊椎動物群的新成員,甲鱗魚進一步支持雲南曲靖是有頜脊椎動物的早期分化中心,表明早在志留紀(4.44-4.19億年前)地球就已經進入了「魚類時代」。
  • 志留紀有頜魚類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朱幼安、盧靜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他們對一種志留紀有頜魚類——闊背志留魚(Silurolepis platydorsalis)的最新研究,證明這件標本在之前的描述中也被前後顛倒了,過去隸屬胴甲魚類的闊背志留魚實為我國特有的志留紀全頜盾皮魚,對追溯有頜脊椎動物的最早期演化有重要意義。
  • 古脊椎所等古老魚類化石研究揭開有頜脊椎動物演化史
    9月25日,英國《自然》雜誌在線報導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研究員領導的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在早期脊椎動物演化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朱敏等人在中國雲南省古老的志留紀地層中發現了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魚,並將其命名為初始全頜魚(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
  • 中國科學家發現4.23億年前長吻麒麟魚:揭秘人類頜骨起源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團隊發現了一種4.23億年前的魚類化石——長吻麒麟魚,將人類的頜骨起源追溯到最原始的有頜脊椎動物——原頜盾皮魚類中。相關論文刊登在2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翼、鰭與面孔如何發育演化」是《科學》雜誌2005年公布的125個最具挑戰的科學問題之一。
  • 早期魚類億年苦寒無人問,一朝出世四海平
    ,我們之前說了志留紀主要是海蠍子的時代,在這些裝甲巨蟲的威壓之下,魚類縱然已經有了屁眼眾生的優勢,卻始終難以將優勢轉化為勝勢,那天下無雙的感覺運動能力,那天下無雙的感覺運動能力,海蠍的陰壁之下苟活而,不過是徒然地用於在海蠍的陰蹋之下苟活而已,真正的和平絕不會來自卑躬屈膝的祈求,真正的和採絕不會來自卑躬屈膝的祈求,4.2億多年前那是一個看起來一如往常的時代,然而在那年的雲南曲靖一片富饒而與世隔絕的淺海
  • 大量無可爭議的化石證據表明,曲靖是4億年前人類遠祖的發祥地
    我國幾代科學工作者先後於曲靖的魚化石眾多發現,將曲靖從中國西南的「化石天堂」變成全球獨一無二的「古魚王國」,特別是幾項「世界級」的重大發現,填補了證據鏈上的長期空白,無疑是這條項鍊上的幾顆璀璨明珠。大量無可爭議的化石證據表明,曲靖是4億年前人類遠祖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