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魚、追尋恐龍,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見證38億年生命歷史

2020-08-17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這是一場舉辦地點特別對的新書發布會。8月17日下午,中國古動物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探秘古魚王國》《追尋中國恐龍》在此舉辦新書發布會。

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是中國古動物館建館以來寫給孩子們的第一套少兒科普繪本,本次出版2冊——《探秘古魚王國》與《追尋中國恐龍》。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張平介紹,本系列將中國獨有的史前動物按照從魚到人的演化順序編排、梳理,帶領小讀者見證38億年的生命歷史,幫助孩子構建涵蓋生物、地理、歷史的全面知識體系。

這套繪本依託收藏國內寶貴化石的中國古動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一流專家,從中國獨有的古魚、海生爬行動物、恐龍、古鳥、史前哺乳動物的演化歷程入手,在每個類別中精心挑選了15~18 種最有代表性的動物,以館長與5 名性格各異的小夥伴(其中還有一隻闖禍精小貓)的冒險經歷為線索,將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介紹生命演化中跨世紀的大事件,為青少年讀者展示一個又一個波瀾壯闊的生命故事。

在發布會上,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張平及社教部主任葛旭首先帶領4名兒童參觀了中國古動物館一層的重要展品,展示了書中提到的拉蒂邁魚、馬門溪龍等重要角色。各大平臺的數十萬在線觀眾也跟隨兩位作者「雲遊」中國古動物館。出版方介紹,在這兩本新書中,也設計了以王原館長為原型的館長爸爸和4名小朋友的時空穿越之旅,而兩本書的故事開頭,也是參觀中國古動物館的珍貴展品。

《探秘古魚王國》作者張平表示,中國古生物相關資源得天獨厚,整個脊椎動物大家庭共同的遠祖海口魚就是在中國領域發現的,古魚這本書中介紹了在脊椎動物演化歷程中開天闢地的大事件,比如下頜的出現、從肉鰭到四足的變化等。

《追尋中國恐龍》作者葛旭表示,創作中國恐龍主題的童書是她的心願,中國兒童長期接觸到的恐龍形象主要來自於外國出版物和動畫,其實中國也是恐龍大國,有必要將中國曾經生活過的數十種代表性恐龍和它們所處的生物群常識,通過故事的形式告訴小朋友。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介紹,之所以大力支持古動物館創作科普繪本,是因為他認為在各種科普活動中,書籍的作用無可替代。中國古動物館早在1998 年就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創辦了「小達爾文俱樂部」,組織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這次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系列的出版,是對館內科普活動的極好補充。

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系列後續將有4個分冊陸續出版。(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探秘中國古動物館:那些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
    …… 2013年,國內外紛紛報導了一項重大古生物新發現: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雲南曲靖4億多年前的志留紀地層中發現了一塊保存完好的古魚化石,這種魚被命名為「初始全頜魚」。它的名字來源於它有一套完整的上下頜骨,又因為它的頜骨結構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因此被稱為「初始」。
  • 「周末贈書」會說話的國寶化石——中國古動物館送給孩子們的首部繪本出版
    暢銷熱賣、裝幀精美的暢銷書親們免費拿去《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 這套繪製精美、知識紮實的科學繪本依託收藏國內寶貴化石的中國古動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一流專家,從中國獨有的古魚、海生爬行動物、恐龍、古鳥、史前哺乳動物的演化歷程入手,在每個類別中精心挑選了15—18
  • 真實恐龍和《侏羅紀世界》一樣嗎?聽中國古動物館館長講化石的故事
    上了計程車只要告訴司機「門口有倆大恐龍」,就行了,那是中國古動物館的記憶坐標。「如果需要用一個詞形容生命,那一定是『演化』二字。因為地球生命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水生到陸生,芸芸眾生,林林總總,經歷了約40億年的漫長演化過程。」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說。
  • 講座|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化石背後的故事
    近日,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博士做客廣州學而優書店,圍繞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年度視覺獎的獲獎圖書《聽化石的故事》,帶領我們走近中國古動物館最具代表性的化石標本,揭秘數億年的化石背後的生物演化歷史,以及關於這些化石不為人知的故事。以下講座內容摘編自現場錄音整理稿,經主辦方和王原本人校核並授權發布。
  • 手機百度「復活」中國古動物館五隻恐龍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手機百度與中國古動物館達成合作,利用AR技術和圖像搜索技術「復活」5隻恐龍。小朋友們在參觀中國古動物館時,用手機百度圖像搜索直接拍攝相關恐龍的介紹圖片,就可以將5隻「AR恐龍」召喚到自己的手機上。
  • 在中國古動物館走過奇妙的進化之旅,聽科技教師培訓碰撞教育理念
    遊覽過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之後,8月30日,2020&34;全國營活動將雲遊科普場館系列最後一個場館定在了中國古動物館。主持人鄭洋和中國古動物館講解員顧霞帶領營員們追隨時間的腳步,一起感受脊椎動物上億年的演化過程。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的,中國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博物館。
  • 今天兒童節!手機百度與中國古動物館合作用AR「復活」五隻恐龍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日訊(記者 高興貴)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手機百度與中國古動物館達成合作,利用AR技術和圖像搜索技術「復活」了5隻恐龍。小朋友們在參觀中國古動物館時用手機百度圖像搜索功能直接拍攝相關恐龍的介紹圖片,就可以將5隻「AR恐龍」召喚到自己的手機上。
  •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揭秘真實的恐龍世界
    電影裡的恐龍世界和真實的恐龍世界是否一樣?恐龍真的已經滅絕了嗎?新華網特邀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為您揭秘真實的恐龍世界。當然,電影裡也有一些恐龍形象是學者們比較認可的,例如三角龍、腕龍等,這確實是現實中幾億年前的恐龍形象。新華網:您認為,「恐龍滅絕」這一說法是否準確?恐龍真的滅絕了嗎?王原:「恐龍滅絕」這一說法並不完全準確,現在很多專家認為,恐龍沒有滅絕,天上飛的鳥類是它們未亡的後代。「恐龍滅絕」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持有的觀點,而且還有一些確鑿的證據佐證。
  • 中國古動物館裡尋找記憶中的「黃河象」
    那千百萬年之前的古動物,您瞧過嗎?動物園對面,就有中國古動物館。中國古動物館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博物館,1995年12月對公眾開放。館內按照古動物的演化序列劃分為兩館(古脊椎動物館和樹華古人類館)四個展廳(古魚形動物和古兩棲動物展廳、古爬行動物和古鳥類展廳、古哺乳動物展廳、古人類與舊石器展廳)。
  •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是如何煉成的
    圖/《生命的進化》「化石講一個探究精神,從神秘感引入,激發好奇心,再用化石作為證據研究,這就是科學的精神」——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在一個透明的櫥窗裡,密密麻麻地擺放著上百塊湘西王冠蟲(三葉蟲的一種)的化石,雖然名字裡有蟲,但它們看上去並不駭人,圓滾滾的甚至有些可愛。
  • 我們是如何從魚變成人的?90載化石研究探索5億年生命演化奧秘
    90年後,為紀念古脊椎所走過的歷程,科學家們從研究所收藏的24萬件標本中精心挑選出90件,舉辦「90周年紀念展(1929—2019)」特展,在中國古動物館展出。90件珍貴標本,講述著中國古生物學9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史,帶領公眾感受5億多年來脊椎動物演化的偉大與神奇。
  • 5400萬年前遠古道森兔頭骨化石亮相中國古動物館
    2011年春節——玉兔呈祥 嘉瑞豐年國際在線消息:據新華社電,2月5日農曆兔年初三,中國古動物館特別推出「大展宏『兔』——兔年特展」。距今約5400萬年的遠古道森兔完整頭骨化石首次與公眾見面。據工作人員介紹,展覽主要從兔形類的起源和演化、兔形類發展的頂峰時期,以及兔形類的衰退時期幾個方面對兔形類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全面展示,展品中包括首次與公眾見面的道森兔頭骨化石。 2007年,中國科學家在內蒙古二連盆地發現了保存較好的兔形目標本,將其命名為「道森兔」,道森兔的年代可以追溯至5400萬年前。
  • 回到消逝的動物王國|古動物博物館遊學
    🦕非生命/再生命說到史前巨獸,小朋友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恐龍吧~恐龍的形象在虛構的影視作品中反覆出現,那麼曾經存在於這個地球上的恐龍到底長什麼樣呢?《史前公園》是一部特殊的3D虛擬紀錄片,採用了常見於Discovery頻道上的生物紀錄片手法,描述生物探險家奈吉重返恐龍尚未滅絕的年代,去捕捉即將絕種的恐龍群回到現代飼養於「史前公園」當中。
  • 2020中國古動物館元旦開放時間(開館時間+閉館時間)
    慶元旦,迎新年!中國古動物館2020年01月01日(星期三)正常開館。歡迎大家前來參觀!  中國古動物館元旦開館時間:上午9:00開館  中國古動物館元旦閉館時間:16:00停止售票,16:30閉館。
  • 復原5億多年來脊椎動物「從魚到人」的演化歷程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為羊城讀者講「化石的故事」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 通訊員孫瀟瀟報導恐龍有沒有滅絕?馬的「臉」為什麼那麼長?誰是中國第一龍?……12月23日,一場生動有趣的圖書分享活動在廣州學而優書店進行。中國古動物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原,為羊城讀者精彩講述了「化石的故事」,復原5億多年來脊椎動物「從魚到人」的演化歷程。
  • 古似鳥龍:恐龍家族中的「飛人博爾特」
    「每天一隻中國龍」之古似鳥龍 像鳥的恐龍,一定都會飛嗎? 你們肯定認識很多很多恐龍吧?但是,你們知道恐龍家族中最能跑的是什麼龍嗎? 中國不但是世界上的恐龍發現大國,還是世界恐龍研究的大國。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國已經研究命名的恐龍有322種,數量居世界首位。
  • 中國古動物館舉行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特展
    今天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紀念日,中科院中國古動物館和《環球科學》雜誌在北京聯袂舉辦了主題為「你了解達爾文嗎?」特展以紀念這位偉大的進化論奠基人。特展設在中國古動物館一層展廳,步入其中,巨幅的環球航海圖首先映入眼帘,這便是英國「貝格爾號」考察艦航行的路線圖,青年時代的達爾文曾以博物學家的身份搭乘該艦進行了為期5年的環球科學考察。這次考察,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決定一生事業的大事」。今天,科學工作者把這次偉大的航行以「科學地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圖上不僅在標註了航線,還將沿線各地與達爾文有關的動植物和建築物形象地描繪出來。
  • 講述化石裡的中國故事
    【讀書者說】    陳列在中國古動物館展廳裡的化石,並不僅僅是珍貴的科學證據,而且往往蘊含著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等所著的科普新作《聽化石的故事》,便是要通過這些化石中的精品,講出關於脊椎動物演化歷程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