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動物館裡尋找記憶中的「黃河象」

2021-01-15 手機鳳凰網

去動物園看活生生的動物,想必您已去過不止一次。那千百萬年之前的古動物,您瞧過嗎?動物園對面,就有中國古動物館。

中國古動物館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博物館,1995年12月對公眾開放。館內按照古動物的演化序列劃分為兩館(古脊椎動物館和樹華古人類館)四個展廳(古魚形動物和古兩棲動物展廳、古爬行動物和古鳥類展廳、古哺乳動物展廳、古人類與舊石器展廳)。

這裡陳列著自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至距今1萬年前的地層中產出的史前各門類古生物化石和舊石器標本及模型,包括無頜類和有頜類魚形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和古人類化石及舊石器等,全面展現了史前動物和古人類的自然遺存及其生命演化的宏偉歷程。僅恐龍就有20多種:有身長22米的龐然巨物馬門溪龍,也有一米來長、火雞般大小的小型恐龍;有溫文爾雅、行動遲緩的食草動物,也有兇猛殘暴、長著尖齒利爪的肉食動物。

還記得小學課文《黃河象》嗎?課本中所描繪的古黃河象的整體骨架化石就陳列在這裡。現在將鏡頭推向250萬年前的甘肅省合水縣,有一頭大約有 60歲左右年邁的大象到河邊喝水,不小心滑到了河裡被泥沙掩埋,經過幾百萬年後,它變成了化石,並被人們發現,取名為「黃河劍齒象」,因發現於黃河流域而俗稱「黃河象」。黃河象是世界上保存化石最完整的大象,也是亞洲所發現的大象化石中最大的,身高3.81米,骨架總長4.52米。它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象化石中保存最完整的,全身骨骼只有垂下來的尾巴沒有找到。據科學家分析,可能它在陷進泥沙時尾巴露在外邊,因此腐爛掉了,沒有保存為化石。

中國古動物館的館外是2004年建成的古生物廣場,那裡有三組栩栩如生的恐龍模型:身上背滿劍板的多棘 沱江(攻略) 龍,微微昂起頭似乎在向人們傾訴著什麼;張牙舞爪的將軍廟單脊龍,露出尖利的牙齒好像正要去撲一個弱小的動物;兩個正在破殼而出的原角龍寶寶正張開迷離的雙眼看著這陌生的世界。在彎曲的古生物甬道上,一個個精美的古生物刻繪把遊人帶回到遙遠的史前時代。

2004年8月起,中國古動物館專門邀請研究所的研究生擔任特邀輔導員。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都有古生物學、古人類學的碩士或博士研究生來到中國古動物館,結合他們自己親身經歷的研究工作,為廣大觀眾系統闡述生物進化的知識。中國古動物館還組織了「霸王龍來了」的科普活動, 加拿大(度假) 政府贈送的霸王龍巨型骨架模型經過十多年的館藏,首次屹立在博物館的恐龍展池供觀眾參觀。

此外,中國古動物館還將電腦多媒體系統引入館內,製作出《恐龍拼圖》、《神奇的古生物世界》等介紹恐龍和其他古生物演化知識的寓教於樂的多媒體觸摸顯示系統。觀眾可以親手操作,了解科學知識,從而將科學性、互動性和娛樂性融為一體。無數個千古之謎,您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溫馨提示】

地 址: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42號( 北京動物園(攻略) 向西300米路南)

門票價格:成人20元;1.2米以上兒童、學生、老人、軍人10元;殘疾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3D電影每人10元。

開放時間:古動物館: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閉館)。3D電影:周六、周日及節假日:每日共八場,具體時間以館內廣播為準,最後一場播放時間為15:30。

景區電話:88369280 88369210

乘車線路:27、714、716、732、708、808、814、902、962、347、360、 362、601、電車105、107、111、運通104、105、106(動物園或白石橋站下車);或地鐵西直門站下,沿西直門外大街向西乘車至白石橋站,向東步行200米路南。

自駕線路:西直門橋沿西直門外大街行駛2.1公裡,從首都體育館南路/ 中關村(攻略) 出口離開;行駛40米,直行進入西直門外大街, 沿西直門外大街行駛490米,稍向左轉行駛30米,沿西直門外大街行駛140米,從三裡河路/甘家口出口離開行駛80米,直行進入西直門外大街, 沿西直門外大街行駛140米,到達終點。

相關焦點

  • 【溯源甘肅】黃河象:塵封45年的絕版記憶
    【溯源甘肅】黃河象:塵封45年的絕版記憶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的小學語文第十冊課本裡,有一篇《黃河象》的課文令許多人記憶猶新,課文介紹:「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裡,陳列著一具大象的骨架,這就是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
  • 甘肅黃河古象—劍齒象化石讓我們了解幾百萬年前的中國大地
    黃河古象屬長鼻目真象科劍齒象屬,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一種大象。經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發掘、整理和研究,科學家根據它的形態特徵和發現地點給它取名為「黃河劍齒象」。因其挖掘出土於甘肅馬蓮河畔,馬蓮河又屬於黃河流域,故又取名「黃河古象」。古象化石身高4米,體長8米,門齒長3.04米,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其年代距今約200-250萬年。1973年出土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板橋鄉,黃河古象化石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
  • 黃河辭典第十二期|黃河「巨無霸」劍齒象的消失之謎
    在數百萬年前的黃河流域,生長了一群「巨無霸」——劍齒象。本期《黃河辭典》帶大家來了解「黃河象」的秘密。這次在合水縣發現的各部分骨骼,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它對全面、準確地了解劍齒象的體質形態和其他理論性問題的探討,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資料,同時為第三紀未到第四紀初的地層分析和隴東地區的古地理環境、古氣候條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據。
  • 考古人講述黃河象發現全過程—新聞—科學網
    1973年,黃河象的發現,成為轟動一時的事件,這也是20世紀中國古生物學的重大發現之一。
  • 黃河象,這可能是整條街上最大的頭
    5月31日晚,博士有話說主題脫口秀「再見黃河象」與觀眾們見面,本期活動由高源主持,請來了北京自然博物館王寶鵬博士、劉迪博士以及國家動物博物館張勁碩博士為大家介紹歷史悠久的象家族,以及全新的古哺乳動物展覽。
  • 春天姐姐講故事|奇妙的博物館故事【6】:黃河象
    第六期黃河象歡迎收聽這一期的博物館奇妙故事,今天我們請到嘉賓的是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劉宗老師,劉宗老師要給我們介紹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看大象,但是現在聽說基本只有非洲象和亞洲象了,那以前有多少種大象呢?劉宗老師介紹說,其實大象在演化過程中有過上百種,但是現在只有亞洲和非洲兩個地區有大象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 石家莊滹沱河沙場現160萬年前古菱齒象化石(圖)
    古菱齒象生活在距今約160萬年前,比猛獁象還早  近日,省城藏石愛好者孫建發,在滹沱河無意中發現兩塊石頭,經專家鑑定為古菱齒象的牙齒和腿骨化石。據介紹,古菱齒象的牙齒化石出土較少,有一定收藏價值。
  • 課本上的「黃河象」,其實活到了商代,這件國寶級文物就是證據
    在我們所學的課本中記載著古代時期一種劍尺象獸類的動物,名叫「黃河象」。根據史書中的記載,黃河象長得十分的高大,比現如今野生大象還要高出數倍,據說體長能達到8米,嘴上的象牙有幾米長,就仿佛兩把長劍一般,因為兩個長象牙,黃河象也被人稱為「劍齒象。」
  • 【臨夏地質公園】佔據6項世界之最——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全景 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分別埋藏於和政地區四種巖性不同的地層中,佔據了六項世界之最,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和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 幾萬前劍齒象化石驚現馬金一山洞,專家推斷還有大熊貓化石?
    1982年,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該化石被驗證為犀牛化石。1983年,「石彎洞」更名為「犀牛洞」。2013年夏天,村民汪傳亮在犀牛洞乘涼時發現周邊有些與眾不同的石頭,觀其外觀像犀牛角,拿到村裡,大家也普遍認為這是犀牛角。直到最近,邀請了省裡的相關專家來對這些化石做鑑定。
  • 浙江神秘洞穴發現劍齒象化石 專家說還會有寶貝
    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該化石被驗證為犀牛化石。此是開化縣發現的第一處完整的古化石遺址,為研究縣史提供了很好的資料。經現場勘查和文物標本比對,這次在洪村鑑定的一些動物骨頭,有一種是劍齒象的牙齒,還有一種是中國犀的牙齒。
  • 蚌埠市博物館新增一具大型古菱齒象骨
    據中安在線—蚌埠新聞網報導,1月18日上午,細心的市民走進蚌埠市博物館發現,巨大中庭內,多了一具象類骨架。而且這具骨架較之旁邊兩具,「身材」要魁梧得多,十分引人注目。記者在一樓中庭看到,這具新增設的象類骨架,看上去要比其他兩具骨架要大得多,儘管明知它只是復原品,但仍能感到一股蠻荒時代的氣息撲面而來。
  • 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博物館1樓—地球夢,黃州君看黃河象有點瘮人
    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博物館獲中國地質博物館黃岡分館金字招牌。黃岡大別山地質博物館共3層,3層樓功能區域布置圖。黃岡大別山地質博物館1層功能區域布置圖,分別有地球夢 黃河象 化石面面觀 恢弘的變遷 地心律動 造山運動 全球造山帶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等。
  • 黃河出現珍稀動物海豬群(圖)
    新華社訊位於黃河入海口地區的山東省利津縣刁口港的漁民連日來不斷在近海發現海豬群的身影,這些珍稀水生動物不時地竄出海面,相互追逐,如同海洋館裡的海豚正在演出。據刁口港管理站觀察,今年海豬比去年提前20多天到來,數量也有所增加。
  • 探訪蘭州「黃河象」私人博物館 活態傳承古生物化石
    中新網甘肅新聞4月18日電 (記者 魏建軍 李亞龍)「如果我要是不收藏,這東西早被賣去了藥材公司,就看不到今天這個『黃河象』了。」62歲的甘肅臨夏州廣河縣男子田志雲從小鍾情「龍骨」,中年事業有成時,他自掏腰包陸續搜藏了數百件流失的古生物化石。  記者近日探訪了這個位於蘭州市西固區的私人博物館。
  • 朱文杰:黃河—中國的一條龍脈(散文)
    黃河,成為中國的一條龍脈!在它的周身,奔流著中華民族沸騰的熱血。 黃河從陝西流過,裹挾著黃土泥沙博大雄渾的豪氣和以濁而化的金氣。唐代詩人劉禹錫《浪淘沙》中有:「九曲黃河萬裡沙」。演繹出水與土濃得難以化解的史詩般壯闊美麗的頌歌。記錄著黃河塑造華夏民族性格和血脈的印記,是熔鑄黃河魂魄,體現黃河精神最核心的華彩所在。
  • 信陽一工地發現淮河古菱齒象化石 距今20萬年
    息縣文物部門接到情況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勘察做好現場保護,並及時向信陽市文物部門報告,將標本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鑑定,為更新世晚期淮河古菱齒象化石。古菱齒象一般被認為是現代非洲象的祖先,是生活在距今1萬—20萬年的晚期更新世的大型哺乳動物,其主要活動區域是在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由於這類象的臼齒磨蝕到一定程度後,齒板的中央就會擴大呈菱形,因此而得名。
  • 蘭州六旬男子鍾情「龍骨」 收藏3000萬年前「黃河象」
    蘭州六旬男子鍾情「龍骨」 收藏3000萬年前「黃河象」 2019-04-16 11:12: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泱波 攝「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最後一道彎也在古老的黃海邊留下了永恆的身影。沿著黃海邊茅草叢生的防護堤穿行,車在一片嶄新的花崗巖海濱護欄前停了下來。我們從海灣廣場的階梯上拾級而下,一座新建的大橋上的燙金字映入眼帘:古黃河橋。過橋後,在漂亮的公園入口,一座石碑上刻著鮮紅的大字:古黃河入海口。一一二八年至一八五五年。
  • 黃河出現珍稀動物海豬群 曾被稱為渤海河神
    黃河出現珍稀動物海豬群 曾被稱為渤海河神  《長城在線》 2007-4-30 10:33:19  (記者劉寶森)位於黃河入海口地區的山東省利津縣刁口港的漁民連日來不斷在近海發現海豬群的身影,這些珍稀水生動物不時地竄出海面,相互追逐,如同海洋館裡的海豚正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