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2021-01-17 中國青年網

航拍位於江蘇鹽城濱海縣的古黃河入海口。 泱波 攝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最後一道彎也在古老的黃海邊留下了永恆的身影。

沿著黃海邊茅草叢生的防護堤穿行,車在一片嶄新的花崗巖海濱護欄前停了下來。我們從海灣廣場的階梯上拾級而下,一座新建的大橋上的燙金字映入眼帘:古黃河橋。過橋後,在漂亮的公園入口,一座石碑上刻著鮮紅的大字:古黃河入海口。一一二八年至一八五五年。

這組數字標示的是,727年間,黃河曾從這裡入海。

一座石碑上刻著鮮紅的大字:古黃河入海口。 泱波 攝

古老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見證了幾千年中華民族的誕生、成長以及災難。由於氣候、地勢以及流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黃河多次泛濫、改道。據文獻資料記載,從先秦時期開始,黃河下遊決口泛濫達一千五百九十三次,平均三年兩次決口,重要的改道二十六次。

黃河奪淮的727年,是這片濱海地區的災難史。整個蘇北平原到黃海之濱,成為洪水走廊。

所以,這鮮紅的大字刻下的是一段辛酸的歷史。

江蘇省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濱海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軍告訴我們:1939年,這裡還曾經發生大海嘯,3萬多人被海嘯災難吞沒。

可以想像,在海嘯來臨時,當時處於這片大灘涂上的人們是如何的無能為力。

車從濱海大地駛過,到處看到筆直的人工河道。舟楫往來,一片水鄉寧靜的美好。也使得這條彎彎曲曲的河道成為了廣袤的大灘涂上難得的一條弧線。

荒灘變綠洲,這裡獨特的自然風光令人流連忘返。 泱波 攝

改革開放後,地方政府還全力以赴修築了50多公裡的海堤,徹底告別了海嘯的威脅。

李軍指著河口公園彎彎曲曲的河道說,濱海現在入海水道都是筆直的。唯有這一段水道是彎彎曲曲的。這正好說明這河道是古黃河留下來的。

不彎都不好意思叫黃河。最後一彎到了這裡。儘管黃河改道向北而去,而留下的印記依然是彎彎曲曲的河道。

濱海人現在給這古黃河留下的影子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月亮灣。

月亮灣海邊有個天然的沙灘。在連綿數百公裡的黃海大灘涂上的自然海濱,有這麼個沙灘,也算是黃海之濱的新鮮事。

「我們現在主要是做好環境提升,才有了這片荒灘變綠洲的面貌。」李軍說。

李軍在月亮灣風景區建設規劃圖前介紹說:「我們要在月亮灣建設海濱風情小鎮、沿海百裡風光帶、古黃河森林公園,有古黃河入海口、黃海領海基準點和亞熱帶與溫帶臨海分界線點三個標誌性節點。重點實施35個港城建設項目。」目前,月堤海景公園、靈龍湖生態公園等12個項目已建成,「三縱五橫」路網基本形成;月亮灣溫泉度假酒店、古黃河溼地森林公園等14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濱海港聯檢中心、沙浦寨遺址公園等9個項目,正在完善前期各項手續,即將開工建設,旅遊區形態初步呈現。

站在海堤護欄邊,前方崛起的是一座海港新城。濱海港現代化的身姿成為這古老的黃河口的新背景。(完)

相關焦點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然大港浮出海面
    泱波 攝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然大港浮出海面  中新網南京9月26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然大港浮出海面  中新網記者 陳光明  和長江、珠江不一樣,黃河出海口沒有大港口。原因是黃河經過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入海,往往在出海口形成大片的泥灘。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淮河重新走向海洋
    陳其龍 攝中新網南京9月30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淮河重新走向海洋記者陳光明淮河入海水道,一條筆直的百米寬的河道,從西到東橫貫濱海悄然入海。走進濱海,到處可見標語「淮河門戶 黃河故道」。濱海港所在地自古是淮河的出海口。1228年至1845年,黃河奪淮。這兒曾成了黃河出海口。但黃河北上後,這裡卻成了一片大灘涂。淮河歷經歷史滄桑,已經在蘇北大地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洪澤湖。主要入海水道已經改由運河入長江,借道出海。淮河失去了自己的出海口。國家電投集團協鑫。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
    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中新網南京9月28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記者 陳光明濱海曾經是古黃河口。黃河北去,這裡空餘大片黃海灘涂。由於一望無際的大灘涂阻隔了蘇北沿海的海上通路,1992年以來,濱海縣一直是省級重點幫扶縣,人們期待的是北京的新四軍老幹部和上海、南京的知青何時能回鄉看看。但自從有了濱海港,這裡的人們開始關心:我們離長江口還有多遠。夜幕下的濱海港璀璨奪目。 陳其龍 攝上海是長三角的經濟龍頭。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能源明珠照亮黃海大灘涂
    中新網南京9月27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能源明珠照亮黃海大灘涂  記者 陳光明  長三角作為世界工廠的集中地和中國人口最集中的區域,對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  因此,在靠近長三角龍頭上海的附近地區,形成了多個能源集中地。江蘇省濱海港一建成,捷足先登的就是大型能源產業基地。
  • 天下黃河第一灣,中華龍的發源地,看五個S型大彎道的恢宏氣勢!
    因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源遠流長,流經地域之廣形成了諸多地貌和神奇景觀,在山西省永和縣打石腰鄉河會裡村和陝西省延川縣城南部53公裡接壤處,有一像蛇一樣的蜿蜒地質地貌,有著「蛇曲」之稱,黃河流經秦晉峽谷時,一改以往的怒吼咆哮,而是蜿蜒曲折形成了五個S型大彎道,鬼斧神工,氣勢恢宏,是天造地設的地質奇觀
  • 青海讓你領略不一樣的黃河
    河源一為扎曲, 二為約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9 個省區, 最後注入渤海。「九曲黃河萬裡沙」是人們對黃河的普遍印象,黃河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由於在中遊流經黃土高原時,水土流失嚴重, 支流夾帶了大量的泥沙匯入黃河。最早有關黃河源的記載是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有「導河積石,至於龍門」 之說。
  • 延川勝景 遊九曲黃河乾坤灣
    黃河九曲,曲曲都是天地奇觀。黃河在延川境內形成的五個S形大轉彎,這五大彎由北向南依次為:漩渦灣、延水灣、伏寺灣、乾坤灣和清水灣,乾坤灣是其中彎度最大的。黃河九十九道彎,最美莫過乾坤灣。黃河在這裡陡然急轉,形成了320度大轉彎,所以又被稱之為「天下黃河第一灣」。並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住宿:   乾坤灣景區附近有酒店和民宿可以選擇,也可以選擇住在延川縣或者永和縣內,有高速可以到達景區附近交通比較方便。
  • 黃河入海流
    直到有一天,我來到了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的黃河入海口……  我出生在黃河岸邊的一座小城,在黃河灘頭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光。尤其當年在鄭州黃河花園口下鄉八年期間,每天眺望長河落日,目送黃水奔湧入海,釀就了對黃河黏稠得化不開的情感。離開以後,我一生一世都在沿著黃河奔走,耳畔迴響的永遠是信天遊民歌那悽厲高亢的曲調:「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
  • 世界第五國內第二的黃河,其出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意思是說,中國的大江大河流入大海的有上百數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而黃河排在這四條大河的首位。這裡,古人稱河的特指黃河。足以見得古時候,黃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黃河文明它的主要特徵就是農耕文明。在黃河流域比較著名的朝代有,秦朝、漢朝、唐朝等等,這些朝代無不以黃河流域為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 偉大又帶點小脾氣的黃河,其出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中國史書《漢書·溝洫志》:「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中國的大江大河流入大海的有上百數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而黃河排在這四條大河的首位。這裡,古人稱河的特指黃河。足以見得古時候,黃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 朱文杰:黃河—中國的一條龍脈(散文)
    黃河,成為中國的一條龍脈!在它的周身,奔流著中華民族沸騰的熱血。 黃河從陝西流過,裹挾著黃土泥沙博大雄渾的豪氣和以濁而化的金氣。唐代詩人劉禹錫《浪淘沙》中有:「九曲黃河萬裡沙」。演繹出水與土濃得難以化解的史詩般壯闊美麗的頌歌。記錄著黃河塑造華夏民族性格和血脈的印記,是熔鑄黃河魂魄,體現黃河精神最核心的華彩所在。
  • 通過黃河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 鄭州人也可以沿黃河乘船入海?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11月26日,在鄭州舉行的黃河通航及生態航道建設調研工作座談會,再次引起人們對黃河通航的熱議。通過航道疏浚、河勢控制、碼頭建設等系列舉措,可以把黃河河南、山東段打造成整體Ⅳ級、局部Ⅲ級航道標準的生態航道,從而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會上,專家的設想讓人振奮,但沿著黃河乘船入海真的能實現嗎?
  • 青島的野心:上海是長江出海口,憑什麼我不能叫黃河流域出海口?
    青島的野心:上海是長江出海口,憑什麼我不能叫黃河流域出海口?一種觀點認為,將來的經濟重點是內循環,不是往外賣。青島和其他沿海城市沒有本質區別,都可以叫「出海口」。青島港但出海口完全就是個空頭概念,虛名而已。青島叫「黃河流域出海口」,就更離譜。上海是長江出海口,主要因為水運,而不是鐵路。
  • 羊皮筏子衝浪黃河 駝鈴馬蹄夢回絲路
    6月22日,鄭報全媒體「陸上絲路採訪團」實地探訪蘭州標誌性建築,追尋黃河沿岸絲路古道,體驗黃河民俗文化。千年筏子百年橋,萬裡黃河第一漂。古絲路在甘肅境內的黃河上有不少古渡口,當時最常用的牛羊皮筏,舊稱「革船」,在黃河上遊藉助河水之力,是古時運輸人員和瓜果蔬菜物資的水上工具,如今,羊皮筏在黃河上遊完好的延續下來。羊皮筏子不僅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 公示|「天下黃河第一灣——乾坤灣」全國攝影大賽揭曉
    由人民攝影報社和中共延川縣委、延川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天下黃河第一灣——乾坤灣」全國攝影大賽近日揭曉。尚建周(山西運城)龍行天下 尚建周(山西運城)龍行黃河乾坤灣 尚建周(山西運城)乾坤生輝 趙學榮(山西鄉寧)俯瞰乾坤灣 黃克義(甘肅華池)乾坤晨曦 黃克義(甘肅華池)天下黃河第一灣——乾坤灣 鄧顯傑(四川成都)日出乾坤 滕洪亮(北京)河灣初雪 寧東升(山西晉中)乾坤初開 宋旭紅
  • 做好黃河流域出海口這篇大文章
    大眾日報記者 李子路 趙洪傑 房賢剛     11月22日上午,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情況匯報會在濟南召開。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山東發展面臨的一次歷史性機遇,主動謀劃、主動擔當、主動作為,以紮實有力的舉措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更大實效。  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出席會議。
  • 行走黃河最動人曲線 自駕晉陝大峽谷攻略
    天下黃河第一灣——石樓灣幾乎呈「句號」,可盡收眼底   作者:rxhsnow6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最美就在晉陝大峽谷的那一灘」黃河在這裡連續急轉了幾道彎,形成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地貌奇觀,本次攻略中主要介紹了彎道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老牛灣、石樓灣及乾坤灣等黃河幹流河道上的曲流。
  • 行走黃河最動人曲線 自駕晉陝大峽谷攻略(全文)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最美就在晉陝大峽谷的那一灘」黃河在這裡連續急轉了幾道彎,形成了讓人嘆為觀止的地質地貌奇觀,本次攻略中主要介紹了彎道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老牛灣、石樓灣及乾坤灣等黃河幹流河道上的曲流。泛舟漂移,兩岸鬼斧神工,斷臂懸崖,黃河曲折多變,彎轉迤邐,黃河在此回頭,轉折了一個近乎360°的圓灣,將其圍成一個半島,有人形象地稱之為「中國的科羅拉多」,此為整段峽谷最攝人魂魄之處。
  • 黃河入海口 (86)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全長5464公裡,孕育著中華文明。「黃河入海流」,它會有想像中的澎湃、蒼茫和沉雄嗎?       黃河入海口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境內,地處渤海與萊州灣的交匯處,這道入海口形成不足200年,是1855年黃河決口改道而成的。
  • 黃河全貌,美得驚心動魄!
    百轉千回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一瀉千裡的黃河,也有著百轉千回、婉轉婀娜的美麗身姿,尤其是夕陽勾勒出的那個身姿,格外迷人。這裡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