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黃河出海口:能源明珠照亮黃海大灘涂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京9月27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能源明珠照亮黃海大灘涂

  記者 陳光明

  長三角作為世界工廠的集中地和中國人口最集中的區域,對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

  因此,在靠近長三角龍頭上海的附近地區,形成了多個能源集中地。江蘇省濱海港一建成,捷足先登的就是大型能源產業基地。

  在新建成的碼頭邊,最顯眼的就是兩個巨大的穹頂儲煤倉和它們身後的國家電投協鑫濱海電廠。一根百米煙囪正冒著「白煙」,顯示這個2×100萬千瓦火電一期項目已經開始生產。

國家電投協鑫濱海電廠。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濱海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負責人笑著對記者說:「這個煙囪不是煙囪,是汽囪。它冒的不是煙,而是水汽。」

  為證實這一情況,他把記者帶到了電廠現代化的控制室。電腦屏幕上顯示出的各項指標,都呈現出綠色。

陽光下,風機葉片隨風轉動,成為海上奪目的一道風景。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裡的電腦直接與省環保廳聯網,各項指標都在他們的電腦上同時顯現。」國家電投協鑫濱海發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哮江告訴記者,「我們的排放指標是國際一流的,就是用天然氣發電,也不過如此。」

  煤發電,在中國還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但中國煤電工廠的排放控制指標,已經達到了清潔能源的要求。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煤電可以在這裡大展身手。王哮江說:「今天你們上樓時感覺到風大了吧,風大,我們發電就受到限制。不能滿負荷運行。」

  他不無委屈地說:「我們在這裡成了配角,成了調峰電廠。」

  原來,他說的風大指的是周邊到處是轉動的風電三葉輪。

  濱海港地處一馬平川、一望無垠的沿海平原,蘊藏巨大的風能資源,因此,這兒成了中國風電巨頭的「比武場」:國家電投45萬千瓦濱海陸上風電項目,總投資40億元,分為三期建設,2013年8月開工建設,2016年底全部竣工併網發電;華電集團濱海20萬千瓦陸上風電項目,總投資18億元,2015年2月開工建設,2016年底竣工併網發電;國家電投濱海港北區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80億元,一期10萬千瓦2015年10月開工建設,2017年1月竣工併網發電;二期40萬千瓦2017年1月份開工建設,2018年6月竣工投產;大唐濱海港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57億元,2016年10月開工建設,正在加快海上施工,計劃2019年6月建成。

兩個巨大的穹頂儲煤倉。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國家電投濱海海上風電二期項目的100颱風機在海上建成併網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400兆瓦,成為目前亞洲在建裝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從濱海港望出去,陽光下,巨大的風機葉片隨風轉動,成為海上奪目的一道風景。

  同時,濱海港還成為重要的天然氣集散港和存儲基地。總投資144億元中海油濱海LNG一體化項目6月28日正式啟動實施;中石油崑崙燃氣LPG項目正在準備進入。

  經過幾年的努力,濱海港供電、供氣、供冷、供熱、供煤、供水「六供」一體的綜合能源產業體系基本建成。

  記者來到中海油濱海LNG一體化項目建設工地。中海油江蘇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接收站項目部負責人劉立平告訴記者,中海油為這個項目專門成立了江蘇分公司,這裡將建設中海油的6個20萬噸的儲氣罐,成為中海油在長三角又一重要基地。

電廠現代化的控制室。 泱波 攝

  據了解,目前濱海港綜合能源項目總投資達464億元,完成投資277億元。

  入夜,沉寂千年的古黃河入海口海濱港變得燈火通明,港區一片輝煌。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黃海邊這個現代化的能源基地,將為長三角提供不竭的動力。而長三角的快速發展,也為這個港口提供了巨大的發展動力和空間。(完)

相關焦點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然大港浮出海面
    泱波 攝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然大港浮出海面  中新網南京9月26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然大港浮出海面  中新網記者 陳光明  和長江、珠江不一樣,黃河出海口沒有大港口。原因是黃河經過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入海,往往在出海口形成大片的泥灘。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
    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中新網南京9月28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記者 陳光明濱海曾經是古黃河口。黃河北去,這裡空餘大片黃海灘涂。由於一望無際的大灘涂阻隔了蘇北沿海的海上通路,1992年以來,濱海縣一直是省級重點幫扶縣,人們期待的是北京的新四軍老幹部和上海、南京的知青何時能回鄉看看。但自從有了濱海港,這裡的人們開始關心:我們離長江口還有多遠。夜幕下的濱海港璀璨奪目。 陳其龍 攝上海是長三角的經濟龍頭。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淮河重新走向海洋
    陳其龍 攝中新網南京9月30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淮河重新走向海洋記者陳光明淮河入海水道,一條筆直的百米寬的河道,從西到東橫貫濱海悄然入海。走進濱海,到處可見標語「淮河門戶 黃河故道」。濱海港所在地自古是淮河的出海口。1228年至1845年,黃河奪淮。這兒曾成了黃河出海口。但黃河北上後,這裡卻成了一片大灘涂。淮河歷經歷史滄桑,已經在蘇北大地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洪澤湖。主要入海水道已經改由運河入長江,借道出海。淮河失去了自己的出海口。國家電投集團協鑫。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泱波 攝「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最後一道彎也在古老的黃海邊留下了永恆的身影。沿著黃海邊茅草叢生的防護堤穿行,車在一片嶄新的花崗巖海濱護欄前停了下來。我們從海灣廣場的階梯上拾級而下,一座新建的大橋上的燙金字映入眼帘:古黃河橋。過橋後,在漂亮的公園入口,一座石碑上刻著鮮紅的大字:古黃河入海口。一一二八年至一八五五年。
  • 做好黃河流域出海口這篇大文章
    劉家義在講話中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明確要求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為我們做好工作增添了強大動力、提供了科學指引。我們認真落實《規劃綱要》,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山東港口呼叫武漢港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內連九省,貫通南北 今天黃海、渤海呼叫長江、漢水今天山東港口呼叫武漢港就是呼叫我們的中國我是山東港口青島港世界大港,黃海明珠我在黃海之畔呼叫武漢港
  • 這片灘涂 連接了中國與世界-光明日報-光明網
    太陽還沒有從黃海上升起,北京林業大學的三名師生已經穿著膠鞋,在泥灘上深一腳淺一腳,摸著黑走向遠方的潮溝。他們要趕在漲潮前,儘快佔據有利位置,觀察灘涂上的候鳥。    他們所佇立的這片灘涂,是江蘇省鹽城市東臺條子泥溼地保護小區。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黃海海底地形
    黃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個邊緣海,位於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之間。黃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緩,為東亞大陸架的一部分。注入黃海的主要河流有鴨綠江、大同江、漢江、淮河等。     黃海的海底地形     黃海為一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閉淺海。
  • 青島的野心:上海是長江出海口,憑什麼我不能叫黃河流域出海口?
    青島的野心:上海是長江出海口,憑什麼我不能叫黃河流域出海口?一種觀點認為,將來的經濟重點是內循環,不是往外賣。青島和其他沿海城市沒有本質區別,都可以叫「出海口」。青島港但出海口完全就是個空頭概念,虛名而已。青島叫「黃河流域出海口」,就更離譜。上海是長江出海口,主要因為水運,而不是鐵路。
  • 世界第五國內第二的黃河,其出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意思是說,中國的大江大河流入大海的有上百數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而黃河排在這四條大河的首位。這裡,古人稱河的特指黃河。足以見得古時候,黃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黃河文明它的主要特徵就是農耕文明。在黃河流域比較著名的朝代有,秦朝、漢朝、唐朝等等,這些朝代無不以黃河流域為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 偉大又帶點小脾氣的黃河,其出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這裡的秦國發源地就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歷史上,關中平原又被稱為八百裡秦川,這裡風調雨順、土地肥沃,很適合農業生產。因此,關中平原為秦國文明的興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成了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因此,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的重要性,無論多麼強調、多麼讚美都不為過!
  • 通過黃河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 鄭州人也可以沿黃河乘船入海?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11月26日,在鄭州舉行的黃河通航及生態航道建設調研工作座談會,再次引起人們對黃河通航的熱議。通過航道疏浚、河勢控制、碼頭建設等系列舉措,可以把黃河河南、山東段打造成整體Ⅳ級、局部Ⅲ級航道標準的生態航道,從而打通內陸城市出海口。會上,專家的設想讓人振奮,但沿著黃河乘船入海真的能實現嗎?
  • 北林大科研人員發現超千隻世界級瀕危物種
    條子泥溼地是黃海生態區的明珠 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雷光春教授 更是鹽城申遺工作的首席支持專家 與國內外專家、組織曾為此努力多年
  • 江蘇近海親海第一區,黃海明珠,連雲港市贛榆區擁有眾多旅遊景點
    贛榆區擁有大面積濱海溼地、海洋灘涂、和全省最長黃金海岸線,境內土地肥沃、河道縱橫、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享「魚米之鄉」之稱。素有「黃海明珠」、「徐福故裡」之美名,贛榆城臨海而建、逐海而生,是江蘇近海親海第一區。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並稱「四瀆」,這是我國古代四條擁有獨自入海口的河流,「兩條龍」長江、黃河自不必說,氣勢雄渾,一路浩蕩入海所向披靡。而淮河和濟水則比較悲催,被任性的黃河隨時擺布,濟水距離黃河太近,被侵了河道,已經消失。淮河的境況相對好點兒,只是一度被黃河奪了入海口。
  • 黃河文化融入城市品牌,濱州打造黃河流域明珠城市
    ;黃河寧,天下平。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廣蒙黃河鴻恩,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濱州是一座特殊的城市,黃河穿城而過,自鄒平市西北部入境,橫貫濱州,境內長度94公裡。濱州也是一座幸運的城市,黃河賜予濱州一條得天獨厚的絕美黃河風情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黃河沿岸城市的責任使命。
  • 黃河文化:黃河三角洲特定的自然生存環境與陸地變遷
    為從地形變化可知,現代黃河三角洲以小清河為分界線。小清河以北屬衝積沉積平原,厚度多在200400米間;小清河以南區域大都屬山前洪積衝積扇的前緣,厚度在100200米之間。從地貌來看,本區域南有低山丘陵,北有廣闊曲彎的沿海灘涂,域內尚有形成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湖泊。
  • 江蘇和海南同屬14個沿海地區,海岸風貌相差如此之大,原因在這裡
    江蘇沿海灘涂我們都知道中國沿海地區多達14個,從北向南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10個省份以及天津、上海、香港、澳門等4個市和地區。江蘇海岸線這是由江蘇獨特地理環境造成的,江蘇橫向穿省河流眾多,從北往南有很多條,著名的有古黃河、淮河和長江,這些河流經過日積月累,將上遊的泥沙帶到江蘇沿海,形成了獨特的灘涂風貌,海岸線往東增長了很多公裡。
  • 中國海軍出海口受美日鉗制 能常用的僅3至4條
    目前的9大出海口中,真正能夠經常利用的僅為3至4條,且與美日印等國艦艇進出大洋的航線相互重疊,監視與被監視、跟蹤甚至惡意挑釁的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海韜發自北京 作為海洋國家的日本,對於中國海軍的動向一向最為敏感,甚至有些神經質。
  • 濟南黃河灘現大量喜鵲死亡 專家排除禽流感(圖)
    昨天,記者實地走訪黃河灘涂,並就此採訪了齊魯師範學院生命科學系動物學教授馬金生。  是不是傳染病 為何大批死亡 為何死在嚴寒冬季 為何麻雀等未大量死亡  [實地探訪]  喜鵲屍體遍布岸邊  昨天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槐蔭區吳家堡棉張村。村北就是黃河灘,岸邊是大片的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