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9月27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能源明珠照亮黃海大灘涂
記者 陳光明
長三角作為世界工廠的集中地和中國人口最集中的區域,對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
因此,在靠近長三角龍頭上海的附近地區,形成了多個能源集中地。江蘇省濱海港一建成,捷足先登的就是大型能源產業基地。
在新建成的碼頭邊,最顯眼的就是兩個巨大的穹頂儲煤倉和它們身後的國家電投協鑫濱海電廠。一根百米煙囪正冒著「白煙」,顯示這個2×100萬千瓦火電一期項目已經開始生產。
國家電投協鑫濱海電廠。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濱海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負責人笑著對記者說:「這個煙囪不是煙囪,是汽囪。它冒的不是煙,而是水汽。」
為證實這一情況,他把記者帶到了電廠現代化的控制室。電腦屏幕上顯示出的各項指標,都呈現出綠色。
陽光下,風機葉片隨風轉動,成為海上奪目的一道風景。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裡的電腦直接與省環保廳聯網,各項指標都在他們的電腦上同時顯現。」國家電投協鑫濱海發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哮江告訴記者,「我們的排放指標是國際一流的,就是用天然氣發電,也不過如此。」
煤發電,在中國還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但中國煤電工廠的排放控制指標,已經達到了清潔能源的要求。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煤電可以在這裡大展身手。王哮江說:「今天你們上樓時感覺到風大了吧,風大,我們發電就受到限制。不能滿負荷運行。」
他不無委屈地說:「我們在這裡成了配角,成了調峰電廠。」
原來,他說的風大指的是周邊到處是轉動的風電三葉輪。
濱海港地處一馬平川、一望無垠的沿海平原,蘊藏巨大的風能資源,因此,這兒成了中國風電巨頭的「比武場」:國家電投45萬千瓦濱海陸上風電項目,總投資40億元,分為三期建設,2013年8月開工建設,2016年底全部竣工併網發電;華電集團濱海20萬千瓦陸上風電項目,總投資18億元,2015年2月開工建設,2016年底竣工併網發電;國家電投濱海港北區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80億元,一期10萬千瓦2015年10月開工建設,2017年1月竣工併網發電;二期40萬千瓦2017年1月份開工建設,2018年6月竣工投產;大唐濱海港3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57億元,2016年10月開工建設,正在加快海上施工,計劃2019年6月建成。
兩個巨大的穹頂儲煤倉。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隨著國家電投濱海海上風電二期項目的100颱風機在海上建成併網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400兆瓦,成為目前亞洲在建裝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從濱海港望出去,陽光下,巨大的風機葉片隨風轉動,成為海上奪目的一道風景。
同時,濱海港還成為重要的天然氣集散港和存儲基地。總投資144億元中海油濱海LNG一體化項目6月28日正式啟動實施;中石油崑崙燃氣LPG項目正在準備進入。
經過幾年的努力,濱海港供電、供氣、供冷、供熱、供煤、供水「六供」一體的綜合能源產業體系基本建成。
記者來到中海油濱海LNG一體化項目建設工地。中海油江蘇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接收站項目部負責人劉立平告訴記者,中海油為這個項目專門成立了江蘇分公司,這裡將建設中海油的6個20萬噸的儲氣罐,成為中海油在長三角又一重要基地。
電廠現代化的控制室。 泱波 攝
據了解,目前濱海港綜合能源項目總投資達464億元,完成投資277億元。
入夜,沉寂千年的古黃河入海口海濱港變得燈火通明,港區一片輝煌。
在可以預期的未來,黃海邊這個現代化的能源基地,將為長三角提供不竭的動力。而長三角的快速發展,也為這個港口提供了巨大的發展動力和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