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我國的第二長河,也是我國的第二大河,還是世界第五大河,呈「幾字」形走勢。它孕育了我們中華文明,是我們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所以我們親切地稱它為母親河。
黃河
它是一條光榮、偉大的母親河,孕育出了咱們優秀的華夏文明。
中國史書《漢書·溝洫志》:「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中國的大江大河流入大海的有上百數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而黃河排在這四條大河的首位。這裡,古人稱河的特指黃河。足以見得古時候,黃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黃河文明它的主要特徵就是農耕文明。在黃河流域比較著名的朝代有,秦朝、漢朝、唐朝等等,這些朝代無不以黃河流域為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此外,在古時黃河流域上形成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都市有,長安(今西安)、洛陽、開封等等城市。
這裡面,我們拿秦朝來舉例。秦字據說是秦始皇造的字,取自春秋二字各一半組合而成。秦滅六國,統一天下,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這裡的秦國發源地就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歷史上,關中平原又被稱為八百裡秦川,這裡風調雨順、土地肥沃,很適合農業生產。因此,關中平原為秦國文明的興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成了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因此,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的重要性,無論多麼強調、多麼讚美都不為過!
八百裡秦川
它又是一條帶點「小脾氣」的母親河!
黃河總共流經九省(自治區)。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因地勢西高東低,所以它自西向東流淌。總體上來說,黃河流經地區可分為三個部分:西部的河源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多高山多冰川,常年積雪;中部的黃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到2000米左右,這裡水土流失嚴重;東部的衝積平原,主要是黃河衝擊帶來的平原了。
黃河流域總面積達到了737699平方公裡,支流眾多,比較出名的有:湟水、清水河、汾河、渭河等等。按照上中下遊來劃分,上中遊的分界點位於內蒙古河口鎮,中下遊分界點位於河南省桃花峪。
歷史上,黃河流域氣候溼潤、森林密布,土地肥沃,也正是因此,華夏文明便誕生在了這一區域。後來,一方面受氣候變化的原因影響,一方面又受人為過渡開發的原因影響,黃河流域開始「發脾氣」了,黃土高原成了水土流失的重災區。這裡森林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嚴重,土地失去了原有的肥力,不再「孕育人們」了,反而向人類進行「索取」了。河水含泥沙量逐步增多,帶來的後果就是土地肥力開始下降,河道開始堵塞,地上河的出現、黃河改道、洪水泛濫的出現就與此有關。
我國經濟重心由北方地區向南方地區逐步轉移,也與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帶來的生態危機有一定關聯。當然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原因有很多,如北方多戰亂造成北民南遷,南方自然環境優越等等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這裡偏離主題,不祥提。
黃土高原
也正是因為以上原因,黃河流域對比長江流域出海口,沒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長江出海口,有我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市。那在黃河出海口呢?很多國人可能都不知道,他就是東營市。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其經濟發展水平和上海市不是一個級別。具體來說原因有一下幾點:
東營市
第一個原因是,黃河流域受水土流失影響河水含泥量重,易造成河道堵塞,此外,它的水流落有的河段十分的大,甚至於不能通航,其水運航道環境可想而知,並不高。並沒有像長江流域一樣形成黃金航道。
第二個原因是,由於黃河河道呈「幾字」形,又位於我國北方,地理上,緯度較高,許多河段在冬季時會結冰封河,每年春暖花開時,極易形成凌汛,由於各河段結冰融化時間不一,會形成冰凌洪水,如果入海口有大城市,極易造成財產及人員損失。
第三個原因是,歷史上,黃河入海口河道經常改道,造成出海口位置不穩定,不像長江那樣固定,因此,沒能形成良好的城市聚集歷史基礎。
最後一個原因是,「地上河」的威脅無時無刻都懸在頭頂,再加上這裡生態環境脆弱,承載不了那麼多的人口。
上海市
結束語:黃河!我們華夏文明的母親河,見證了我國歷史上的各種榮辱與興衰史。這些年,我們炎黃子孫已經深刻體會到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了。金山銀山換不回青山綠水。近些年,我國在黃河流域實施了一大批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黃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治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來,這裡會越來越好!這裡,套用一下美國總統川普的口頭禪:期待不遠的未來,讓黃河流域「再次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