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黃河—中國的一條龍脈(散文)

2020-11-27 騰訊網

黃河九曲萬古流(硬筆山水畫)朱文杰 繪

黃河—中國的一條龍脈

朱文杰

龍,是中華始祖黃帝部落的圖騰,黃河哺育的華夏兒女自詡為龍的傳人。黃河,成為中國的一條龍脈!在它的周身,奔流著中華民族沸騰的熱血。

黃河從陝西流過,裹挾著黃土泥沙博大雄渾的豪氣和以濁而化的金氣。唐代詩人劉禹錫《浪淘沙》中有:「九曲黃河萬裡沙」。演繹出水與土濃得難以化解的史詩般壯闊美麗的頌歌。記錄著黃河塑造華夏民族性格和血脈的印記,是熔鑄黃河魂魄,體現黃河精神最核心的華彩所在。

黃河奔騰,如金龍狂舞,高原厚土,似龍盤虎踞。黃帝之陵,中華民族根脈之所系;黃色大河,孕育億萬萬黃種人之肌膚。「黃河萬裡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黃河培養出了中華文明,因之中華文明也被稱作黃河文明,因之黃河才被稱為母親河。這其中「人文初祖」黃帝的出現,使人類歷史朝前邁入了一個新紀元,跨上一個新臺階。

傳說黃帝富於創造開拓精神,他不但是一位戰神,「修德振兵」,統一中原;還大度包容,促進民族融合;更重視發明創造。孫中山先生題祭「黃帝」曰:「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惟有我先。」黃帝不愧為中國民族遠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奠基者和拓荒者。

龍的創造體現了黃帝精神。陝西為中華文明最重要發源地,司馬遷的《史記 天官書》載「軒轅,黃龍體」。而黃帝,則是華夏民族公認的「龍祖」之一。龍,當然成為了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徵。

黑格爾說:「只有黃河、長江流過的那個中華帝國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國家。」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個中華帝國最具象徵意義的標誌就是千年帝京的長安。其文化精神中最有價值的核心,最具當代意義的內涵,最值得我們汲取和弘揚的成分,乃是長安文化的盛世文化精神。

千裡滔滔(國畫)景德慶 繪

長安位於的八百裡秦川,被稱為中華帝王谷,這裡存儲有一股君臨天下的華夏風採、王者龍脈。就因為這股龍脈,才衍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都的長安,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最輝煌的周秦漢唐都建都於此的龍脈之地。

陝西韓城 (古稱夏陽),是「史聖」司馬遷的故鄉。「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黃河龍脈之龍門出生的這位司馬遷,無愧為人中之龍。郭沫若評價他:「龍門有靈秀,鍾毓人中龍。」

他在《史記》中言道:「昔西伯拘羑裡,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忍辱負重,不屈不撓的堅韌精神。司馬遷忍辱含憤著《史記》,我們可以從《史記》認識中國,認識了一位風骨傲世,卓然訖立的文化巨人。是呀!史聖司馬遷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命運是悲劇性的,但他的巨著《史記》,讓我從中讀出了滿腔血淚的悲憤,同時,也讀出了一種積極向上高亢激越的英雄的民族史詩,一部《史記》裹悲憤一瀉,蘸盡黃河一萬裡水澤,也難書寫他創造的不世之奇功。高山仰止的司馬遷,無愧為黃河之魂。

令人拍案叫絕的大自然奇觀的乾坤灣,是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中最精彩最漂亮的一個彎。一個龍蛇盤曲狀的「S」型大轉彎。黃河如龍,旋轉乾坤,飛騰出中華龍之神韻。乾坤灣負陰抱陽,形成了一個神秘莫測的太極圖造型。

周易八卦中每一卦代表一種事物,乾代表天,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代表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乾坤灣成為一種象徵,象徵華夏民族魂魄的永恆。這是天地自然,宇宙萬物恩賜的一種源遠流長民族精神堅強的龍之主脈,這是源頭文化自然孕育生成的最深邃的一種神秘力量的顯示。

壺口(油畫)林安令 繪

壺口傾盆,巨龍翻卷,天地驚魂,壯烈激蕩。黃河上的壺口,橫跨秦晉兩岸,成為觀賞黃河聚焦的重中之重。壺口,無疑是體現中華民族精神最鮮活的象徵。

在壺口,來傾聽這醞釀了五千年,蓄積了一百年憤懣的不息雷霆,感受最柔弱之水最堅強!黃河那「卷作千雷震地聲」般堅韌剛強的自然品格,然後從取象到取勢,從黃河的外在形象煥發自強不息,衝決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黃河昭示一種精神,一種生生不息、不屈不撓、蓬勃向上的精神。在壺口,仿佛有一百把長號仰天奏響,這裡是,造就真正男子漢的煉爐。拯救靈魂的怯懦,挺直脊梁,瞬間會感悟堅定。

在黃河壺口,感悟我們中華民族搖籃是如此雄闊大氣、震蕩顛簸。生於艱難而奮發圖強,可以說我們偉大民族是于波濤洶湧之中成長壯大,如龍飛九天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

《三秦記》記載有「大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者為龍,下者為魚」,鯉魚跳龍門的神話,千古流傳。想像著「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魚化龍嬗變時的慘烈苦痛,心中的仰敬就油然而生。這其中凝聚著的無畏的勇敢精神,肯定是對每一個華夏兒女超越自我,飛躍險阻,奉獻青春,建功立業的一種激勵。在龍門,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作一個龍的傳人那種與生俱來的驕傲,似乎有龍之靈魂附體一樣的無比振奮。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凝視著黃河,聽到了黃河粗糲而嘶啞的吼聲。看到它那泥濘的胸膛向著東方在紅日中融成一片金碧輝煌。因為,未來屬於中國。

朱文杰:1948年生於西安,西安市文史館館員、「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杰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記憶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秦嶺是中國龍脈
    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 長約1600多千米。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秦嶺腳下誕生了中國古代的絢爛文明。
  • 中國那麼多巨型山脈,為什麼只有秦嶺被稱為「中華龍脈」?
    ),龍脈可以拆成「龍」和「脈」,「龍」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能大能小、能飛能潛、能隱能現、能屈能伸......因此人們把龍這種變化多端的特徵代表山脈的各種走向、轉折、起伏和變化,而「脈」本質上就是血管;因此龍脈可以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那條主血管;但如果是一個國家的話,龍脈則應該是在這個國家境內最重要的一條山脈,這條山脈的影響範圍將是全國性的,如果沒有這條山脈,整個國家發生巨大改變,比如由肥沃土地變成戈壁沙漠
  • 堪稱中國最大的一條龍脈,埋葬六代24位皇帝,古墓數量超過10萬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中國最大的一條「龍脈」,埋葬6代24位帝王,古墓數超過10萬座。在中國古代是非常講究風水的,所以歷代王公貴族的墓地大多數都會選擇風水好的地方,他們在選址的時候會找風水師來,而大多數風水師認為龍脈則是風水中最好的地方,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夠稱之為龍脈的。
  • 中國的三條龍脈,個個威武壯觀,不由得讓人心生敬意!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從三皇五帝到封建社會,再到如今的發達社會,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中國的發展可謂是跌宕起伏,從中積累很多寶貴的經驗,從而形成現在的中國文化。說起中國文化,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龍是中國的象徵,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可見龍在中國人心中是多麼的神聖偉大。從秦始皇時代開始,許多的皇帝都會選擇在自己所穿的黃袍上繡龍的圖案,那時候的皇帝認為自己就是龍的轉世,只有皇室才配擁有帶有龍的朝服,在古代人眼中龍是神秘的,至高無上的。
  • 講故事,別認真,從地震帶看中國的龍脈
    我們先看看中國的地震帶,看到這些盤根錯雜的地震帶,突然聯想到,這和大地的龍脈是否有關係呢?中國傳統上就有龍脈的說法,按照風水師的分析認為:中國的大龍脈正在西進和東出的狀態中,西進方向的是黃河流域,華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東進方向的是長江流域,黃山地區是大龍喝水和出口處。
  • 光是一條龍脈和恭王府就是天文數字!
    恭王府原來是「中國第一大貪官」和珅的家,後來賜給了恭親王,因此叫恭王府。據說這裡更是北京真正的中軸線所在地,而傳說中的龍脈也在此處。那麼,和珅倒臺前身價是多少個億?光是一條龍脈和恭親王府邸就是天文數字了!
  • 劉伯溫斬盡全國龍脈,為何到長白山掉頭就走?你看衛星雲圖就知曉
    在古代風水術中,有龍脈一說。龍脈一般是指起伏的山脈,在風水學中認為,崑崙山是」萬山之祖」,是龍脈之源。在我們國家,古代的時候,一直是把龍奉為至高無上的生物,尤其是帝王之家。大家公認為,龍脈聚集了很多的天地靈氣,是風水寶地。根據龍脈,可以判斷出因果,也可以斷定吉兇。
  • 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至少24條龍脈,它們分布在哪?
    在中國古代的風水術中,因龍善變化,既能飛又能潛水,既能變大也能變小,變化多端,所以常藉助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即我們俗稱的龍脈。龍脈,龍脈,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
  • 此人與袁天罡、姜子牙齊名,為保大明江山斬龍脈
    在古代封建王朝,素來有龍脈一說!傳說龍脈所在之地,後世子孫必出開國帝王。前有秦始皇修長城斷天下龍脈一說,後有劉伯溫「斬龍之術」自成一家!一日,劉伯溫來到蘭州城,四處眺望。忽然發現南北兩座大山隔河對峙。黃河中的水汽竟然與南北兩山的霧氣逐漸融合在一起,南北兩山不正是兩條龍嗎?南面的龍頭是皋蘭山,北面的龍頭是九州臺,兩龍相交,將要出真龍天子。
  •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它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山?
    我國國土面積廣袤,在地理上通常以秦嶺淮河為界,將中國分為南方和北方。秦嶺山脈的主體位於陝西省境內,將陝西省分為南北兩地,形成了獨特的地理差異。廣義上的秦嶺,由橫跨中國中部的眾多東西走向的山脈構成,西起崑崙,中經隴南和陝南,東至大別山,總長度大約1600千米。長江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是兩條非常重要的水系,而廣義上的秦嶺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通常所說的秦嶺就是指的秦嶺山脈。氣溫和降水是決定氣候的主要因素。秦嶺淮河一線在地理位置上既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線,又是1月0攝氏度等溫線。
  • 劉伯溫斬盡天下龍脈,為啥到長白山扭頭就走?看衛星雲圖就明白了
    「打下江山難,守住江山更難」, 朱元璋也懂這個道理,看到古今王朝的更替,加上他的多疑,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遠傳山脈飛舞著一條金色的巨龍,金龍直衝金鑾殿,將殿內攪得粉碎。醒後朱元璋越想越害怕,覺得這個夢不簡單,心中有不好的預感。
  • 中國散文發展史
    接著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社會文化變遷,提供給散文一個很好的孕育、發展環境,使散文邁向中國古典散文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春秋戰國時代的散文可分為兩大派:史傳散文與諸子散文。羅隱散文明辨是非,題材廣泛,往往在一二百字裡,透露出深刻的思想意義。  回顧唐以前的散文的歷史,可以清楚的看到,散文走的是一條由散入駢的道路。特別是六朝時期,駢文得以大行天下。它的出現標誌著散文表現技巧的提高、美文學意識的覺醒和文章觀念上的更新。
  • 神秘的龍脈之祖——崑崙山
    在中國的西部有一眾被稱為「龍脈之祖」的仙山,叫做崑崙山。崑崙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直是神聖而又神秘的。那麼崑崙山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讓中國人乃至幾千年來的修行者都心嚮往之呢?在這座山裡可以說是萬物盡有,中國幾千年以來,凡有史書記載的美玉均出自崑崙。崑崙山有著西王母的道場,西王母曾經邀請周穆王前去宴會。周穆王帶著自己的美姬——盛姬,駕著八匹駿馬,行三萬五千裡北渡黃河,過天山到達了崑崙山。在《穆天子傳》中有記載,周穆王到達了一個風景十分秀美的地方,西王母梳著蓬鬆的髮髻,穿著豹紋帶尾的衣服在瑤池迎接周天子的到來。
  • 中國龍脈上埋著三大帝王墓,為什麼至今無人敢挖?
    我們常在古裝電視劇上看到,後宮妃子有孕,就是懷的龍脈。龍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單單是天子的子嗣嗎?我國的龍脈一般是指連綿不絕的山山脈,而且我國公認的最大最正宗的龍脈就是崑崙山脈。這個龍脈上埋著三大帝王墓,從古至今都沒人敢挖,這又是為什麼呢?
  • 劉伯溫斬盡全國龍脈,為何到長白山轉身就走?你看衛星雲圖便知曉
    在墓穴文化中,一直有「龍脈」這一說法,《史記》中記載,黃帝時期,就用龍作為圖騰。而在古代,皇帝的陵墓一般都會修建在龍脈之上,這樣就可以保佑子孫,讓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基業長駐。然而,龍脈並不是固定的,且一個個高國家也不止一條龍脈,為了保佑自己的江山,古代帝王往往會斬斷其他的龍脈,在歷史長河中就有一大批這樣的帝王,相信斬龍脈能讓國家穩定。  嬴政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不僅尋求長生藥,還命令術士將金陵地區的龍脈斬斷。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後,就命袁天罡去斬龍脈。而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為皇帝後,就命令自己最信任的劉伯溫去斬盡天下龍脈。
  • 中國有龍脈嗎?是真有其事還是封建迷信,看了這些例子你就知道了
    古人以為中國範圍內的地域就是天下,而按神話傳說的說法,則是崑崙山最高,便以為一切山脈都是從崑崙山「發脈」的,並分出三條幹龍,每條幹龍上又分有各種等級的支龍、小龍…… 不過眾所周知,江河的形成是水往低處流,源頭總是位於流域的最高處。山脈是地球巖石圈中板塊運動造成地殼一些部位受到擠壓隆起而成,不同構造體系的山脈,各有其自身的歷史,並無什麼共同的祖宗。
  • 中國龍脈上有2座陵墓,其中一個不敢挖,另一個挖不開
    文/玉濁清中國龍脈上有2座陵墓,其中一個不敢挖,另一個挖不開龍脈是比較神聖的東西,也是千百年來沒有人敢動的神物,更是國之根本,也有人覺得只要龍脈存在,國家就不會滅亡,反而會蒸蒸日上。而在龍脈之上的一些建築也幾乎沒有人敢去碰,甚至連盜墓賊都望而卻步。
  • 中國龍脈「埋著」3個人,1個挖不開,1個不敢挖,1個異獸守護著!
    中國龍脈「埋著」3個人,1個挖不開,1個不敢挖,1個異獸守護著! 所謂的龍脈指的就是像龍一般盤旋飛翔,飄忽隘顯的地脈,由於這些地脈都是以山川走向為標誌,因此很多風水專家把這種地脈稱之為「龍脈」,也就是說隨山川行走的氣脈。中國的「風水學」有地理五訣,分別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
  • 中國有一條河,流域面積大過長江,水量是黃河7倍,名字聽著耳熟
    一條曲折迴環的浩浩長江,一條洶湧澎湃的深邃黃河,還有一眾滋養大地的水系,它們不僅帶來了繽紛的大自然和美妙的環境,更是讓華夏的種子散布得更遠。黃河更是世界第五長河,有著2571立方米每秒的水流量。它們驚人的水量和長度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幫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國還有一條面積大過長江,水量是黃河7倍的河流存在。 放眼我國最東北的地帶,黑龍江省靜靜地坐落在這寒冷的地帶。而這個省份之所以會有如此一個名號,那正是因為在其境內有這一條黑龍江緩緩流淌著。
  • 中國地圖上有三條匯集王氣的「龍脈」,深刻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這本書通過考察中國的輿地山川、戶口強弱和城郭兵防來分析天下郡國的利病。在全書的開頭有一篇總論,介紹中國的地脈、形勝和風土,認為它們影響到了國家級歷史的發展,也就是所謂的「王氣」。書中說從地理的角度來看,華夏大地上從南到北,臥著三條龍,是為國家之龍脈,也是「王氣」聚集的地方!現在,我們去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單單從地理的角度來剖析,這三條山脈的走向是如何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