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中國古人和歐洲古人之間有基因交流嗎?世界上最古老樹木的生長模式是怎樣的?哈密翼龍的胚胎是如何發育的?

  ……

  2月8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反映了我國古生物學各分支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成果。

  揭示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義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

  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侏羅紀滑翔哺乳形類動物的新發現;華南寒武系底部有口無肛的微型後口動物;中國許昌發現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地質微生物記錄海洋和陸地的極端環境事件;1.3億年前早期鳥類化石揭示尾骨與尾羽獨立演化;解密最古老樹木的生長模式;緬甸琥珀中隱翅蟲化石揭示白堊紀蘑菇多樣性及最早的社會性寄生;晚二疊世木材蛀孔展示了一個複雜的生態關係網絡。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館、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科研團隊完成。

  這是中國古生物學會連續第二年評選和發布「十大進展」。中國古生物學會常務副秘書長蔡華偉表示,這些進展集中反映我國科學家過去1年裡,在古生物學及相關研究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重大科學成果,有助於探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奧秘。

  翼龍的「伊甸園」——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

  翼龍是地球上第一類飛向天空也是唯一滅絕的飛行脊椎動物。世界範圍內翼龍化石十分稀少,而翼龍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超過200枚3D翼龍蛋、胚胎和骨骼三位一體保存的化石標本。

  當前發現的翼龍化石多保存在頁巖中,是二維「壓扁」保存的。此次發現的化石是砂巖質地,壓得不太嚴實,為「龍蛋」完整地以三維方式保存提供了好機會。其中有16枚3D胚胎化石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3D翼龍胚胎,為突發性的湖泊風暴事件導致翼龍集群死亡並快速埋藏才得以保存的珍貴標本。

  「它們的牙齒還沒有發育出來,需要父母照顧,無法自主覓食,並且他們主要吃魚。」汪筱林說,從對化石的CT掃描來看,其前肢發育落後於後肢,附著飛行肌肉的一些骨骼結構還未發育,股骨頭等發育良好,因此出生後只能走不會飛。此外,通過對胚胎、幼年、亞成年個體的骨組織學研究發現,翼龍具有快速生長骨組織類型,因此其生長發育速度很快。

  該成果於2017年12月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被英國學者稱為「認識翼龍繁殖的關鍵進展」,且該研究涉及的翼龍種類也被認為是「所有翼龍中被了解最為透徹的一個類型」。

  遠古的中國也有「外來戶」?——中國許昌發現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

  長期以來,古人類學界對在中國境內發現的過渡階段古人類成員的演化地位一直存在爭議:他們是「本地人」連續進化而來?還是「外來戶」的成功入侵者?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佔揚、吳秀傑研究員率領的研究團隊在河南許昌的靈井遺址發現了兩件距今10.5萬-12.5萬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許昌人,為探討這一階段中國古人類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

  通過高清晰度CT掃描、手工及三維虛擬等手段復原後發現:許昌人頭骨的顱容量擴大、骨壁變薄,頭骨穹隆低矮、短小等,具有這一時期東亞直立人的共同特徵,並與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相似特點。

  這些特點顯示,距今10.5萬-12.5萬年,東亞大陸生存著一類具有東亞直立人、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混合形態的特殊人群。這說明這一時期,在中國境內可能並存有多種古人類群體,不同群體之間有雜交或者基因交流產生。

相關焦點

  • 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新華社南京2月8日電 題: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新華社記者邱冰清、王珏玢中國古人和歐洲古人之間有基因交流嗎?揭示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義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侏羅紀滑翔哺乳形類動物的新發現;華南寒武系底部有口無肛的微型後口動物;中國許昌發現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地質微生物記錄海洋和陸地的極端環境事件
  • 探究生命起源演化 解讀「密碼」改造自然
    合成生物學,能利用大腸桿菌生產大宗化工材料,擺脫石油原料的束縛;酵母菌生產青蒿酸和稀有人參皂苷,降低成本,促進新藥研發;工程菌不「誤傷」正常細胞,專一攻擊癌細胞;創製載有人工基因組的「人造細胞」,探究生命進化之路;利用DNA儲存數據信息並開發生物計算機……作為科學界的新生力量,合成生物學進展迅速,並已在化工、能源、材料、農業、醫藥、環境和健康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 尋覓地球遠古生命揭示奧秘和演化歷史
    」他們研究的對象是各種地質時代中的生物化石,所揭示的是遠古生命的奧秘和生命演化的歷史,是一個生命進化過程中的真實而又神奇的故事。  古生物學和地層學領域的中國唯一  「在古生物學和地層學領域,我們是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朱懷誠告訴記者,實驗室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1989年批准建立的中國科學院開放實驗室。
  • 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研究獲重要突破
    生命是怎樣產生的,人類是怎樣降臨世上的?這個千古疑謎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可信的答案。中國科學家意外發現,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國數千年的歷史記載中,居然隱藏著一條生命起源與人類起源的清晰可辨的線索和大量證據。對這些線索和證據進行深入發掘並據此寫成的專著《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中冊《生命起源》,目前已由華齡出版社出版發行。解決生命起源、人類起源問題的主要難點在於路徑困難,由於年代的久遠,資料的匱乏,總是給人以無從下手之感。
  • 生命起源說:生命是由有機分子開始演化出來的
    這種說法被稱為生命起源現代說。起自達爾文的進化論。進化論從20世紀開始,通過前蘇聯的生化學家奧巴林、美國的化學家福科斯、英國的生物學家霍爾丹、以及化學家尤裡和他的研究生米勒等人的研究,使人們對生命的起源形成了比較一致的看法
  • 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炸」之奧秘
    曾令達爾文感到困惑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到底蘊藏著哪些奧秘?生活在當下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那個遙遠又遙遠的地質時代?近日,中國科學家在全球知名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再次引發了圈內圈外對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動物門類起源話題的廣泛關注。
  • 青藏科考尋找生命演化奧秘
    此次藏北羌塘地層古生物科考主要是圍繞地球2億年到4億年之間生命演化的歷程做深度分析,科學家在羌塘高原無人區踏勘二疊紀、三疊紀等地層尋找相關化石來解讀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青藏高原是打開地球動力學的鑰匙,而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是世界科學界關注的熱點科學問題,這對於研究地球歷史有很重要的意義。而要找到地球歷史演化的奧秘,化石便是密碼。
  • 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難題被破解
    本報訊 2月2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青年教師劉建妮等人在早期動物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國發現具有「節肢」的早寒武世葉足動物》。科研人員通過從雲南澄江化石庫中發現的節肢動物始祖——「仙掌滇蟲」(Diania cactiformis),首次揭示了原口動物亞界中最令學術界困惑的起源謎團,即節肢動物門的起源與早期演化難題。 節肢動物門是現生動物中分異最大、屬種數量最多的一個動物門,所擁有的物種數比地球上其餘30多個動物門的物種數總和的4倍還要多。其主要包括昆蟲類、蛛形類、甲殼類和已經絕滅了的三葉蟲類。
  • 從宇宙的起源與演化解讀生命與疾病
    吉姆·皮布爾斯的理論發現讓我們理解了宇宙在大爆炸後如何演化,而米歇爾·麥耶、迪迪埃·奎洛茲則在探索系外行星的過程中發現了地球的鄰居,他們的發現將永遠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生命新知》曾以宇宙的起源為線索,衍生出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類的起源,並沿著這條線索對生命、健康與疾病進行了解讀。現與大家分享。
  • 地球生命、人類和文明的起源、發展演化過程
    、真核細胞出現、魚類出現、中生代恐龍統治地球、人類起源。,儘管太陽和地球誕生只有約46億年,但是大概在100億年前宇宙的演化已經為太陽和地球誕生提供了物質條件。二.46億前原始大氣太陽和地球的產生為生命演化提供了可能性
  • 神奇的生命起源之謎
    今天給大家說說生命的起源。在廣闊的自然界裡,生存著種類繁多、千奇百怪的各種生物。在40多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最早的生命。微生物。又稱原始生命。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知的世界上倖存的動物有110多萬種。植物和微生物50多萬種。那麼這個生物是怎樣產生的呢?生命到底源自何處。雖然科學家們對此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假說。但生命起源問題,仍是迄今為止尚未解開的一個謎團。
  • 水生所揭開原生動物「形態種」演化的奧秘
    6月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繆煒研究員團隊揭開了原生動物形態種演化的奧秘,找到了這些生物「表裡不一」的答案。  東湖湖水中,有一種被稱為四膜蟲的生物,它體長約50微米,有著一副微胖界的梨形身材。世界上的生物有成千上萬種,但在生物學研究中,科學家們常常選擇一些特定的「模式物種」來集中精力研究,希望通過研究這些物種增進我們對生命普遍規律的了解。
  • 我國正式啟動「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等科技前沿項目
    在 「悟空」「墨子」「慧眼」和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相繼取得重大科學成果和社會影響後,專項二期瞄準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係兩大科學前沿,在時域天文學、太陽磁場與爆發的關係、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規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等方向開展衛星研製。此外,專項還部署了一批概念研究、預先研究、背景型號、科學衛星任務規劃與數據分析等項目。
  • 黑洞出現有助生命起源:宇宙輻射減少生命演化
    這意味著DNA受到的「被扯碎」的威脅變小了,從而增加了這些生命必備組件發展和演化的機會。此外,恆星爆炸時產生的碎片也在生命形成過程中助了一臂之力。瀕死的恆星會加速內部物質的融合,使氫原子和氦原子撞在一起,形成更大、更重的元素,然後再被拋到宇宙中去。
  • 中國科學家發現脊椎動物起源演化的"第一步"
    東方網3月1日消息:據新華網報導,脊椎動物起源演化的「第一步」究竟是什麼?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這就是始見於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庫地層最底部的古蟲類和雲南蟲類。這一成果將脊椎動物實證起源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2月28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舒德乾等人與英、日等國學者合作完成的這一重要成果。
  • 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的奧秘
    原標題: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再次引發了圈內圈外對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動物門類起源話題的廣泛關注。
  • 生命的起源
    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過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通過所謂的「大爆炸」產生了碳、氫、氧、氮、磷、硫等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談起。
  • 聆聽科學——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您暢聊植物的起源與演化,敬請期待!!
  • 生命從何而來?科學家將氨氣甲烷和水混在一起,破解生命來源之謎
    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它們令人震驚、令人讚嘆,但是,最美麗動人的還是生命現象。作為宇宙中最普通不過的一員,地球的獨特之處在於生命的出現,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生命的演化生生不息。然而生命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 《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上億萬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這是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