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科學——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2021-02-15 賽拉艾芙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您暢聊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敬請期待!!

11月6日(星期五)

14:00-16:30

騰訊會議或釘釘APP

(二維碼請見上圖)

本次直播內容精華盡在以下兩本重量級植物學著作之中!

將跨越4億年的維管植物演化歷史濃縮成一棵生命之樹;全面反映中國維管植物分子系統學研究進展;結合樹圖展示中國維管植物的親緣關係;詳細比較分子系統和形態系統;展示3400餘張精美植物照片。

了解本書精美印裝,請觀看以下視頻!

本書介紹了原始被子植物的概念和範疇;綜合評論被子植物的起源,重點討論心皮、雙受精和花等關鍵創新性狀起源的若干重大理論,對被子植物的祖先、起源時間和地點、起源生境作詳細闡述;論述原始被子植物形態結構的分化和演化及其性狀分析的方法;綜合形態學、分子生物學和化石證據,對61個原始被子植物科的形態演化、系統關係、地理分布進行全面綜述,並配以反映形態演化的墨線圖或彩色圖片。

這兩本著作均獲得「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訪問:http://species.sciencereading.cn

收錄中國近10萬種現生生物物種,提供科學權威的生物學信息,包括:物種名稱、分類地位、形態特徵、地理分布、功用價值、理論知識、精美圖片, 為用戶提供全面的知識服務解決方案。

中國生物志庫匯集了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權威生物學著作,並依據最新出版物持續更新。

掃描二維碼進入閱讀

科學出版社在線優先出版平臺

新書上線,掃碼閱讀

相關焦點

  • 早期陸生維管植物起源和演化研究獲進展
    真正的根和葉子是隨後才在地球上演化出來的。事實果真如此嗎?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郝守剛教授領導的古植物研究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持續支持下,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研究,提出了與這些傳統觀念完全不同的觀點。 最近,該研究組發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根。這是一種發現於雲南4.1億年前(早泥盆世)的地層中裸蕨植物工蕨類的簇生根。
  • 饒廣遠研究組揭示了植物R2R3-MYB轉錄因子的演化歷史
    該研究通過一系列的演化分析,對植物中R2R3-MYB轉錄因子的序列鑑定、劃分體系、演化歷史、功能分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為未來對植物R2R3-MYB轉錄因子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為了解陸生植物R2R3-MYB轉錄因子的組成和演化歷史,該研究對代表性物種的R2R3-MYB轉錄因子進行系統發生分析,結果顯示陸生植物的R2R3-MYB蛋白包含10個亞家族(圖1A),其中7個亞家族的序列在一些綠藻類植物(chlorophytes)和輪藻類植物(charophytes)中被鑑定到。這一結果說明,部分R2R3-MYB亞家族在植物登陸之前已起源。
  • 每日摘要:單細胞輪藻基因組為鏈形植物起源與演化提供新的視野(Advance Science)
    鏈形植物(Streptophyta)包括單細胞和多細胞的輪藻類綠藻和陸地植物。陸地植物殖民陸地生境是一個重要的演化事件,此後徹底改變了我們星球的面貌。目前為止,由於缺少單細胞輪藻類綠藻的基因組信息嚴重阻遏了對於鏈形植物起源以及單細胞向多細胞生物演化的理解。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物種起源》這本書幾乎是凝聚了達爾文的畢生心血,奠定了演化理論的基礎。我相信大部分人對這本書都有所耳聞,但是真正閱讀過的卻不多。《物種起源》出版於1859年,也就是150多年前。實際上優勝劣汰並不能夠概括生物演變的全部,在生物與自然的博弈之間,身體構造和生存方式會有著多種複雜的變化,所以說我們會用「演化」這個詞,而不是「進化」。在《物種起源》這本書當中,達爾文列舉了極大量的證據,來闡述它的演化理論,並且對演化理論當中一切可能的疑點,都做了非常詳盡的闡述。從此,演化理論不再是某些博物學家用來解釋某些現象的零敲碎打,而是成為了整個生命科學領域的普遍規律。
  • 《起源:萬物大歷史》:一個共同的宇宙演化而來的科學故事
    與此類似,本書可謂提供了整個宇宙演化的一幅全圖。圖片:中信出版社人不同於其他有大腦的物種, 就在於人有異常強大的交流工具——語言,語言使人類個體之間可以共享彼此的世界圖譜,且如此形成的圖譜規模更大,也更為詳盡,遠非獨立個體所能為。分享使人類能夠比照數以百萬張圖譜檢驗自身圖譜的細節。
  • 一「石」一乾坤——走進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
    人類合作行為如何發展……2005年,《科學》對當前驅動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難題展開了一次調查。在最重要的25個問題中,多個關乎生命演化。「可唯獨缺了『從魚到人』這條演化主線的問題。」近年來,來自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的重大發現常被《科學》《時代周刊》和《發現》等列入年度重要新聞。一門古老的小學科,何來如此大的社會影響力?化石是地球億萬年來生物演化和人類起源的重要證據,而關於生命的演化還有著數不清的難題。每一次重要化石的發現,都是在不斷拓展全人類的知識疆界。
  • 鯨的起源與演化
    鯨魚屬於海生哺乳動物,是地球現存最大的動物,是由陸生脊椎動物回到海洋中生活而演化出來的。因此,鯨魚最近的陸地親屬是哺乳動物。由於古鯨化石記錄極其稀少, 鯨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個進化之謎。對此, 著名古生物學家辛普森(G.G.
  • 節肢動物門起源與早期演化難題被破解
    科研人員通過從雲南澄江化石庫中發現的節肢動物始祖——「仙掌滇蟲」(Diania cactiformis),首次揭示了原口動物亞界中最令學術界困惑的起源謎團,即節肢動物門的起源與早期演化難題。 節肢動物門是現生動物中分異最大、屬種數量最多的一個動物門,所擁有的物種數比地球上其餘30多個動物門的物種數總和的4倍還要多。其主要包括昆蟲類、蛛形類、甲殼類和已經絕滅了的三葉蟲類。
  • 生物起源和演化的求證者—新聞—科學網
    「初到研究所,經常在夜晚看到辦公樓還是燈火通明,老一輩科學家在生活都不能保障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工作。」袁訓來認為是興趣支撐了科研,他欽佩這些既能坐得了冷板凳,又能出國際一流成果的前輩。 「在我們還是中科院部門實驗室的時候,就集中優勢資源努力走向國際前沿。」袁訓來記得當年這個實驗室跟其他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起參加全國性評估,仍處於同類優秀、名列前茅的位置。
  • 同性性行為的起源與演化的新猜想
    而對於同性性行為的起源與演化也是眾多學者一直研究的話題。 《自然 Nature 》雜誌旗下子刊《生態與進化 Ecology & Evolution》最近發表了一篇由來自耶魯、伯克利等多校多位研究學者合著的關於同性性行為的起源與演化的文章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for the evolution of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in animals
  • 中國科學家發現脊椎動物起源演化的"第一步"
    東方網3月1日消息:據新華網報導,脊椎動物起源演化的「第一步」究竟是什麼?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這就是始見於中國雲南澄江化石庫地層最底部的古蟲類和雲南蟲類。這一成果將脊椎動物實證起源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步。2月28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西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舒德乾等人與英、日等國學者合作完成的這一重要成果。
  • 《大熊貓的起源》: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歷史
    ,精彩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的歷史。 「大多數人對現生大熊貓獨特的外形以及生態、習性等都非常熟悉,但對作為重要物種之一的大熊貓的起源與演化歷史卻知之甚少,或者說只知其『今世』,不知其『前生』。迄今為止,已出版的與大熊貓有關的圖書超過了1000種,但沒有一種是以化石大熊貓作為研究和科普重點的。《大熊貓的起源》一書,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黎小龍這樣評價。
  • 《140億年宇宙演化全史》:關於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科普圖書
    《140億年宇宙演化全史》立體書封【基本信息】    書名:《140億年宇宙演化全史》    作者:(美)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美)唐納德•戈德史密斯    譯者:陽曦   開本裝幀:平裝/16開/320頁    定價:68.00    上市時間:2019.8 【編輯推薦】    ★「搖滾」天文學家經典力作|作者之一尼爾·泰森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的傳人、霍金科學傳播獎得主。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被子植物花粉性狀演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紅團隊,基於被子植物基部真雙子葉類群最新的分子系統發育學研究結果,利用葉綠體基因片段matK和rbcL構建該類群屬級水平分子系統發育框架
  • 【新華網】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
    揭示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義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  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侏羅紀滑翔哺乳形類動物的新發現;華南寒武系底部有口無肛的微型後口動物;中國許昌發現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地質微生物記錄海洋和陸地的極端環境事件;1.3億年前早期鳥類化石揭示尾骨與尾羽獨立演化
  • 魚類起源與演化
    他們又經歷了怎樣的演化變成了魚類的呢? 脊椎動物動物起源 生物學家們利用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來推測分析提出了許多不同脊椎動物起源的假說。背神經管和鰓裂,而脊椎動物的祖先就是由原始無頭類主幹演化而來的原始有頭類。 擬似魚類的脊椎動物 現在的古生物研究者們一般認為海口魚。
  • 一億年前「神秘花」現身:被子植物起源依舊成謎—新聞—科學網
    比如,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突然大量出現的現象,就令達爾文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達爾文找不到更早的被子植物的線索,也就和他所希冀從少到多逐漸發展的模式不吻合,所以他將被子植物的起源稱為「討厭的謎團」。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團隊在《科學報告》上報導了一件被命名為「靜子花」的化石,為被子植物在白堊紀中期大量出現提供了一個新的證據。
  • 首都科學講堂 | 植物分類學
    植物分類學- Plant Taxonomy -它是什麼?植物分類學是一門主要研究整個植物界的不同類群的起源,親緣關係,以及進化發展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也就是把紛繁複雜的植物界分門別類一直鑑別到種,並按系統排列起來,以便於人們認識和利用植物。是植物學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綜合性的一門分支學科過去的經典分類大多依據外部形態和內部解剖特徵去分,後來把孢粉形態、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學等方面的內容結合進去後,有助於進一步對種類的鑑定、植物演化關係的探討和植物的分類。
  • 非模式生物演化發育生物學步入新時代
    自《物種起源》發表以來,演化生物學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石,並先後經歷了幾次重要的擴展,整合了孟德爾遺傳學定律,摩爾根的染色體遺傳機制和克裡克的中心法則等。特別是近年來組學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演化生物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 聖經解密:從聖經中的生物演化看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聖經中其他比較明顯的關於生物演化的例子還有兩個!1、上帝創造陸地上的動物的時候,是按照各從其類的方式創造的!而不是一下子創造了包含所有變種的動物!比如,上帝只創造了一男一女,但是全球有多少種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