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的起源》: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歷史

2020-12-06 科學網

 

近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大熊貓的起源》一書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回到800萬年前的史前地球,從始熊貓、小種熊貓、巴氏熊貓等熊貓的祖先們開始,精彩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的歷史。

 

《大熊貓的起源》,黃萬波、魏光飈編著,科學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珍貴「外交大使」級「國寶」大熊貓常常作為那憨態可掬的樣子給所有見過它的人都留下深刻印象,而上世紀80年代初一首名為《竹子開花》的歌謠更是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大家在動物園的熊貓館流連的時候,也許會冒出這樣的疑問——是誰發現了熊貓?熊貓起源於「中」還是「洋」?熊貓是「熊」還是「貓」?熊貓為什麼愛吃竹子?……

 

關於大熊貓的「不一樣」的書

 

《大熊貓的起源》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是「巫山人」、「藍田人」、「和縣人」等重要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者,曾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科學獎,自然科學一、三等獎以及裴文中科學獎。而第二作者魏光飈是重慶三峽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這部由古人類學者創作的關於大熊貓的圖書便註定了與大多數關於大熊貓的科普圖書有了不一樣的視角。

 

「大多數人對現生大熊貓獨特的外形以及生態、習性等都非常熟悉,但對作為重要物種之一的大熊貓的起源與演化歷史卻知之甚少,或者說只知其『今世』,不知其『前生』。迄今為止,已出版的與大熊貓有關的圖書超過了1000種,但沒有一種是以化石大熊貓作為研究和科普重點的。《大熊貓的起源》一書,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黎小龍這樣評價。

 

要想解開關於熊貓的種種謎團,除了研究與熊貓相關的地質背景和生態環境之外,最基本的揭秘要素是化石。化石是地球歷史的見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也為研究動物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證。同時,化石研究所揭示的古地理、古氣候的變遷對研究一個物種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給出了科學上的解釋。黃萬波解釋說:「作為一個物種,在它演化的歷史長河中都有可能留下由它們遺骸所形成的化石。熊貓也不例外,在它們曾經生活過的山川、谷地、河灘、湖畔、土丘、巖穴等地方,由於風化作用或者流水侵蝕,原本埋藏在地下的遺骸會隨之裸露出來,從而成了化石研究者探討其起源與演化的證據。」

 

因此,從20世紀中葉開始,只要接觸到熊貓化石及其相關資料,黃萬波都要細緻地進行收集、觀察、對比和整理,從不放過任何一條化石的內在信息,50多年來從沒間斷過。「這本書從收集材料到完成初稿,經歷了50多年。」他感慨道。

 

而在這部集學術性、科普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著作中,關於化石熊貓的部分,大多正是建立在珍貴化石標本基礎上的最新原創性科研成果,這就更加增大了它的學術性與可讀性,所以,這是一本與其他關於大熊貓的「不一樣」的書。

 

熊貓的「竹之緣」

 

生物演化是一個不可爭辯的科學事實,熊貓化石的發現,有力證明了生物演化的存在,也就是說,熊貓不是天外來客,而是由早在中新世時期的始熊貓傳承下來的。作者沿著這條主線,以各個時段的化石為依據,從熊貓的發現到熊貓食竹的考證等內容逐一地作了討論,把讀者帶入一個神奇的史前熊貓世界。

 

常常有童稚未開的兒童在動物園觀察熊貓的時候問父母熊貓為什麼愛吃竹子,他們得到的答案也往往千篇一律——吃竹子是它們的天性。然而,果真如此嗎?在黃萬波心中一直存有這個疑問。因為通過對始熊貓的化石研究,他發現始熊貓的牙齒結構除了前臼齒有食竹的雛形外,其餘牙齒的情況與雜食的熊類相似,這就說明,始熊貓是雜食動物。看來,熊貓吃竹子的功能既不是天性,也不是祖傳,而是後天獲得的。

 

那麼,又是怎樣的機遇使得熊貓從雜食者變成食物單一的動物呢?在一次神農架的「野人」考察活動中,黃萬波得到了啟迪。神農架茂密的箭竹林是熊貓躲避虎、豹等猛獸的天然屏障,這會不會是熊貓「隱居」竹林的奧秘呢?「也許,從始熊貓那個年代起,它們一遇險情便『隱居』竹林,第一次嘗到竹子的味道而觸發了前臼齒的變化,最終演化成了高度特化的機體和『靠山吃山,靠竹吃竹」的生活習性。」黃萬波說,「在它們為生存所作的鬥爭中,從雜食到偏食,是自然選擇的力量導致了熊貓的『竹之緣』。」

 

黃萬波還發現很多熊貓都患有齲齒(俗稱蟲牙),他在研究熊貓化石的牙齒形態時注意到,熊貓的齲齒病多發生在臼齒上,釉質層上出現孔洞。在巴氏熊貓的齲齒中,還能見到特大的齲齒洞,有的深度穿過了牙本質,而且齲齒腐蝕程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熊貓又不吃甜食,為什麼會有蟲牙呢?原來,它們最青睞的竹子含糖量超過26%,看來從最初的雜食變為喜歡吃竹子,對熊貓的健康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熊貓能與人類同行多遠?

 

「華夏大地是熊貓起源與演化的搖籃。人類的進化尚未完成時,熊貓就已生存在華夏大地。它是地球上的新客,是生存競爭中的成功者。」黃萬波十分肯定地說。然而,當人類發展進入晚期智人以後,人口增多,耕種土地日趨擴大,竹林逐漸消失,迫使熊貓的活動半徑越來越小,種群數量與日遞減,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

 

他將熊貓與人相處分為三個階段:在巫山猿人遺址中發現的小種熊貓化石保存較好,和其他象、牛、鹿等大型動物相比,骨體表面沒有見到砍砸痕跡,說明在巫山猿人、巨猿的眼裡,還未將其當做獵取之物,相處比較和諧。第二階段,在100萬至1萬年前,人類智慧高度發展時期,在多處該時期人類遺址出土的熊貓標本上有砍痕,如北京猿人遺址中的一段巴氏熊貓肱骨,有人為傷害的痕跡,說明熊貓已成為人類的餐桌佳餚。而在陝西出土的西漢薄太后墓中發現的熊貓顱骨是作為她的陪葬品,專家認為,2000多年前熊貓由於形態可愛,已成為人們的家養寵物。

 

回顧這些人類與熊貓同行的考古片段,不禁喚起我們對熊貓未來的思考,作為一種瀕危動物,熊貓還能與我們同行多久?「作為史前熊貓的研究者,我撰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把史前熊貓的素材展現給廣大讀者,激發人們對大熊貓乃至大自然的關愛之情。倘若熊貓棲息地的自然環境更加美好,食物更加充沛,人為幹擾、破壞因素降至最低,熊貓仍將伴隨人類繼續同行。」黃萬波說。

 

《科學時報》 (2010-7-1 B2 科學 文化)

相關焦點

  • 【廣州日報】熊貓完整演化史繪出
    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大熊貓的種群波動據華大基因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熊貓演化的譜系歷史可以追溯到800萬年前,在過去的數百萬年間,熊貓曾經一度繁盛,而如今僅存的一個種屬——大熊貓也瀕臨滅絕。現在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1600隻。
  • 細說海外第一熊貓家族——「浜家族」
    在她有生的14年裡共生育了10個子女,目前只有「良浜」旅居在日本,其餘孩子均已回國,生活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梅梅」被譽為「浜家族」的開山熊,在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創造了多個第一,是一位「英雄母親」。1994年8月31日,「梅梅」與雙胞胎姐姐「蜀蘭」出生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1999年,「梅梅」第一次做了母親,生下雙胞胎女兒「奇珍」「奇緣」。
  • 成都熊貓基地原創 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首演
    四川在線記者 吳浩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2月4日下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熊貓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電影院舉行首場演出。《幻鏡》由熊貓基地出品,以當代大熊貓飼養員回望大熊貓進化史為切入點,講述了在3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大背景下,大熊貓、劍齒虎、猛獁象與早期猿人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大災變,努力生存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幻鏡》打破了以往熊貓基地藝術團主要以兒童劇為主的創作模式,將目標轉向了嚴肅話劇類。
  • 我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示熊貓種群演化史及適應性
    新華社深圳12月17日電(記者 王攀)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熊貓種群演化史及適應性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美國《自然·遺傳學》上。該研究通過基因組學和群體遺傳學方法描繪出了熊貓完整的演化史輪廓,並指出人類活動是造成熊貓瀕危的主要因素,同時也為其他瀕危動物建立了一種較好的評價和保護方法。
  • 由食肉動物演化而來的國寶大熊貓都有哪些天敵?
    大熊貓屬於熊科,是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的唯一哺乳動物。所以熊貓不是貓,是熊啊。作為一隻熊,大熊貓最開始也不是吃素的。最初他們也是食肉動物,只是經過長期的進化現在99%的食物都成了竹子。大熊貓是由食肉動物演化而來,且體型壯碩,體長1.2-1.5米,體重50-80 千克;但大熊貓性喜獨居,且行動稍顯遲緩。因此,面對天敵,大熊貓存在「遇強不弱,遇弱不強」的特點,多處於「尚可自保」的境地。大熊貓棲息地裡對熊貓構成威脅的一個是貂類,黃喉貂,紫貂等,一個是小型犬科動物,例如小型的狼,野犬等。
  • 「熊貓+」構建大熊貓會客廳
    熊貓新城建設是落實四川「天府三九大」文化和旅遊新版宣傳口號的重要載體,是我市搶抓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機遇、打響大熊貓超級IP、助推雅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園地共建先行區的重要破題之作,是落實市委「四個新城」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要工程和重大項目。  目前,熊貓新城建設進展如何?
  • 陝西熊貓vs四川熊貓誰更萌?秦嶺大熊貓文化宣傳有答案
    秦嶺大熊貓和四川大熊貓的區別在哪裡呢?秦嶺大熊貓區別於四川大熊貓的形態特徵,是具有較小的頭骨和較大的牙齒:秦嶺大熊貓的頭骨尺寸,並非是四川(包括甘肅)大熊貓的頭骨成比例縮小,而是在形狀特徵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秦嶺大熊貓的牙齒顯著地大於四川(包括甘肅)大熊貓的牙齒。在毛色上,秦嶺大熊貓的胸部呈深棕色,腹部有 90.5%的個體為棕色,9.5% 的個體具棕色毛尖和白色毛幹。
  • 重新認識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
    國寶大熊貓的祖先在其基因中傳達了何種信息?4月7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以下簡稱「十大進展」),清江生物群、熱河俊獸、大熊貓古基因組等研究入選,這些成果,作為我國2019年在古生物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刷新了人類對地質歷史時期生命演化歷程的認識。
  • 全球達人送祝福,咪咕攜手成都熊貓基地共慶大熊貓粉絲狂歡節
    黑白相間的毛色、憨態可掬的神態,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深受國內外人民喜愛,由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與全球大熊貓文化傳播綜合品牌pandapia共同打造、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唯一官方支持的「大熊貓粉絲俱樂部」,已成為聚集全球大熊貓愛好者、分享交流熊貓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 大熊貓是怎樣一步步成為國家的國寶呢?最早的熊貓外交竟是在唐朝
    大家都知道熊貓是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是我國的國寶,只有中國才有大熊貓,也有很多外國國家也很喜歡大熊貓,所以來向中國租賃大熊貓,大熊貓畢竟是我國的國寶,租賃的條件很苛刻,有很多國家並不符合租賃標準,所以有很多「假熊貓」的出現。
  • 匈牙利現更古老化石,大熊貓起源歐洲?專家稱表述不嚴謹
    《新科學家》學術期刊的官網10月27日報導稱,這次發現佐證了大熊貓起源於歐洲,而非亞洲。此言一出,引發眾多網友爭論。有人表示不接受該結論,也有人認為爭論起源並無意義。大熊貓便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獨有」的物種。不過,據《新科學家》報導,2012年,科學家在西班牙曾發現距今1160萬年前大熊貓直系祖先的牙齒化石,暗示大熊貓的祖先起源於歐洲,而後遷徙至亞洲。因此,此次在匈牙利的發現再次成為「熊貓歐洲起源論」的佐證。
  • 熊貓,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竹子呢?
    通常來說,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800萬年,而且它的演化歷史比800萬年還要長。大熊貓屬於熊科大熊貓亞科,它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熊類,大約兩千萬年前,這個亞科就與其他熊科分離,單獨進化,這也是大熊貓區別於其他熊的主要原因,因為它們分化時間太長。
  • 「盼系家族」有這些明星大熊貓
    (新華社)2019年7月6日,「盼盼」家族第五代成員「圓仔」度過6周歲生日。(新華社)  「貝貝的『爺爺』盼盼,是一位大熊貓英雄父親,盼盼家族有哪些明星大熊貓?」2020年1月4日,本報刊發了《最輕快的回家路大熊貓「貝貝」回來了》,引起讀者廣泛關注。本期《熊貓故鄉》欄目,就帶著大家一起了解龐大的「盼氏家族」。  寶興籍大熊貓 「盼盼」的一生  1985年,出生於寶興縣野外。
  • 為何肉食動物不敢攻擊熊貓?看熊貓在上古時期叫什麼,你就懂了
    那就是大熊貓,也是中國的國寶。而大熊貓的祖先,是距今已有800萬年的始熊貓,以肉食為主。而後因為環境變化等原因,漸漸的演化為雜食性動物。 而800萬年還未滅絕的進化歷史,導致熊貓也被稱作是哺乳動物的「活化石」。但實際上,如今的大熊貓種群已經瀕臨滅絕。其分布區也僅僅是在中國的陝西秦嶺以及四川岷山一帶。
  • 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成都順利首演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2月4日下午,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電影院順利舉行了首場演出,受到各界關注。《幻鏡》是由熊貓基地出品的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該劇以當代大熊貓飼養員回望大熊貓進化史為切入點,講述了在3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大背景下,大熊貓、劍齒虎、猛獁象與早期猿人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大災變,努力生存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該劇旨在打造國際化的大熊貓主題戲劇精品,推動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與「走出去」工作,講好有藝術價值的中國大熊貓文化故事。
  • 「聯邦熊貓快遞號」 運載中國大熊貓前往蘇格蘭
    (紐約證交所股票交易代碼:FDX)旗下附屬公司兼全球最具規模的速遞運輸公司之一聯邦快遞將貢獻出其專業的物流服務,今天宣布在12月4日(周日)從中國運送兩隻大熊貓前往蘇格蘭,該日期仍待監管部門做最終審批。在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CWCA)及蘇格蘭皇家動物學會(RZSS)的通力合作下,聯邦快遞將使用專門的波音777貨機——「聯邦熊貓快遞號」從中國成都機場啟程,搭載兩隻大熊貓直達蘇格蘭愛丁堡國際機場。
  • 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首演
    劇照(央廣網發 成都熊貓基地供圖)央廣網成都12月4日消息(記者賈宜超)12月4日下午,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首演。劇照(央廣網發 成都熊貓基地供圖)《幻鏡》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出品,該劇以當代大熊貓飼養員回望大熊貓進化史為切入點,講述了在3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大背景下,大熊貓、劍齒虎、猛獁象與早期猿人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大災變,努力生存的一段故事。
  • 被大熊貓支配的外國人 到底有多喜歡熊貓?
    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將熊貓玲玲和興興贈送美國,這被稱為熊貓外交的巔峰。一般情況下每隻大熊貓一年的租金為100萬美元。租期一般為10年,到期可以選擇續約,但必須自證有能力飼養大熊貓,還需要這個國家有專門的大熊貓飼養員和最新鮮安全的食材。如果熊貓在國外生了寶寶,那小寶寶也要如約歸還...可就是如此「不平等條約」,依然擋不住外國人對大熊貓的渴望!
  • 同為珍稀動物,為什麼金絲猴名氣比大熊貓小?
    根據國際野生動物組織的調查顯示,目前金絲猴僅分布在中國、緬甸和越南這三個國家,它尤其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但和國寶大熊貓比起來它的名氣似乎稍微弱一些,這是為什麼呢?金絲猴與大熊貓之間的差距主要在於以下三個方面。相比起金絲猴來說,熊貓的珍惜程度更高一些。世界上有三個國家擁有金絲猴,但全世界就只有中國存在大熊貓,可見大熊貓在珍稀程度上確實比金絲猴要高許多。其次,大熊貓的歷史更加悠久。
  • 如果大熊貓傷人了,熊貓會受到處罰嗎?說出來你可能不會信
    如果大熊貓傷人了,熊貓會受到處罰嗎?說出來你可能不會信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從電視上看見的熊貓或者是從照片中看到的熊貓都是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一點公害都沒有,但是別看熊貓長得這麼可愛,戰鬥力可是很兇殘的,畢竟連老虎獅子都不敢惹大熊貓的,所以可想而知大熊貓的戰鬥力也是十分爆表的。